说春秋第三部(完)-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这个人叫做程婴,从前是赵盾的门客。听说赵朔被杀,庄姬在宫里待產,于是伙同另一个门客叫做公孙杵臼的,两个人从宫里把孩子偷运出去,准备抚养成人。
“唉,想来想去,跟自己过意不去,何必呢?讲什么义气啊?银子才是硬道王里啊,所以,我就来报案来了。”弄来弄去,程婴是来告密的。
“那好,带路,我们先去抓人。”
于是,程婴带路,屠岸贾带着人,出了城,在一座山里捉到了公孙杵臼和那个刚出生三天的婴儿赵武。赵武的身上,还裹着宫里的小被子。
“卑鄙小人,出卖主人和朋友的无耻之徒,程婴,你真不要脸。”公孙杵臼大骂程婴,看上去,他比程婴有骨气得多。
“嘿嘿,朋友不就是用来出卖的吗?兄弟,人生苦短,何必呢?”程婴厚着脸皮说。
“就算赵家有罪,这个刚出生的孩子有什么罪呢?叔叔大爷,求求你们,杀了我,放过孩子吧。”公孙杵臼哀求。
看上去,是不是很感人?是不是很感动?
可以感动,可以氵敫动,但是,不能冲动。屠岸贾当然明白这个道王里。
“罗嗦什么?都给我砍了。”
刀光闪动,两颗人头落地,一个大人,一个孩子。
“走。”屠岸贾挥挥手,带着手下回去了。
程婴呆呆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他的面前,是一千两银子,屠岸贾说话是算数的。再说,反正银子也是公家的。
程婴发财了,出卖朋友历来是发财的捷径。
从那之后,程婴消失了,他为什么消失,以及消失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人们只知道,一个叫程婴的人为了银子出卖了朋友。
赵家的故事告一段落,接下来,继续说楚国的故事。
——要命的单位介绍信
公子冯顺利从晋国回来了。
申无畏呢?
申无畏的运气就没有这么好,他回不来了,永远回不来了。
使节出使,是代表一个国家的,因此都会在车上设旄。申无畏离开楚国,就进入宋国,这时候随从建议把旄收起来,这样不引人注意,或许就能蒙混过去。
“不可以,楚国是什么国家?怎么能像小偷一样偷偷摸摸过去?”申无畏拒绝了。
进入宋国之后不久,申无畏就被宋国军队发现了,一看是楚国使者,也不管是过境还是到宋国的,直接就给送中央去了。那时候,两国是敌国,宋国是晋国最坚定的同盟国。
按王里说,如果楚国使者是来宋国出使,宋文公就要亲自接待。不过这一次是路过,就只需要右师华元处王里了。
按着惯例和最基本的礼节,即便不是友好国家,使节借路也是没有问题的,东道国还应该提供食宿方便。
华元很不喜欢申无畏,上次孟诸打猎他也在,当时申无畏鞭打宋昭公随从的那一幕至今历历在目。尽管他很不喜欢申无畏,可是还是要接待他,宋国可是个礼节上的模范国家。
“老申,又见面了,去哪里?”华元说话还算客气。
“啊,去齐国。”申无畏小心地说,尽量陪着笑脸。
“单位介绍信呢?”
“没有。”
“没有?”华元几乎叫出来,脸色沉了下来。“忘了带,还是没有?”
“就是没有。”申无畏也不好说是楚庄王不给开。
“妈的个头,太欺负人了。申无畏,还记得当年你羞辱我国国君的往事吗?如今路过我国却不借道,分明把我们当成了你们自己的一个县,也就等于是当我们亡了国。如果我杀了你,顶多也是被你们讨伐,也就是个亡国。既然无论怎样都是亡国,姓申的,别怪我手下无忄青,都怪你欺人太甚了。来人,砍了。”华元当即翻脸,气不打一处出,当时一咬牙一跺脚一瞪眼一声喊,把申无畏给剁了。
所以,单位介绍信是很重要的。有的时候就因为缺一张单位介绍信,就会送命。
为什么楚庄王执意不肯让申无畏借路呢?两种可能,第一种,他以为世界大同就要到来,因此国家之间可以任意通行;第二种,他就是要申无畏去送死,以此来为讨伐宋国找到借口。
如果是第一种,楚庄王就很天真;如果是第二种,他就很阝月险毒辣。
我们来看看楚庄王得到申无畏死讯的时候是怎样的反应,然后来判断庄王属于哪一类人。
《左传》这样记载: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履及于窒皇,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
翻译过来是这样的:楚庄王听到申无畏被杀的消息之后,一挥袖子站了起来,一言不发向外走去。侍从追到院子里才把鞋送上,追到宫门口才把佩剑送上,追到蒲胥街市上才让他坐上车子。
想象一下那样的场景,那就叫做震惊、震怒或者“出离愤怒”。
庄王连鞋都没有穿,直接从宫里走到了大街上,他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宋国人杀掉的不仅是申无畏,更是他的伟大王里想。他驱车直到郊外,才使自己平静下来。
“树谷欠静而风不止,宋国,等着吧。”楚庄王决定讨伐宋国。
显然,楚庄王是第一种人,可是他得到了第二种人想要的结果。
通常,第一种人都会得到第二种人的结果,因为他虽然天真,这个世界却很不天真。
九月,匆忙秋收之后,楚庄王亲自率领大军讨伐宋国,申无畏的儿子申犀也随军前往,发誓要手刃杀父仇人。
宋军哪里敢和楚军交锋,直接退守首都睢阳。楚庄王也不客气,也是直接包围了睢阳。
打宋国可不是打郑国,打郑国那是做个样子,这次是要灭了宋国。所以,楚军开始攻城。
宋国人看出了楚国人的气势,他们能够感觉到,如果城池被破,他们面临的将是灭顶之灾。正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宋国人的防守异常坚强。
要知道,整个春秋,最善于防守的就是宋国人了。
一个是铁了心要攻城,另一个是玩了命要守城。从九月到转年的二月,五个月过去,双方损失惨重,楚国人却依然拿不下睢阳。
楚国人有点急了,再熬下去,春耕就彻底泡汤了。可是,大家看不出来楚庄王有任何要撤军的意思。
宋国人更急,被围的时间太长了,忍不住有发疯的冲动,已经有几个弟兄从城头上跳楼自杀了。其中一个跳下去没有摔死,因为他正好砸在一个楚军的身上,砸死了楚军之后,他不想死了,结果砍了楚军士兵的头回来,竟然算立了一功。
不管怎样,宋国人向晋国求救了。
第一一一章 尔虞我诈
“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
——(《左传》)
——鞭长莫及
“救,还是不救?”在接到宋国特使的求救之后,晋景公紧急召集六卿扩大会议,讨论救宋事宜。
“倒是救,还是不救?”荀林父反过来问,他没主意,或者说,从心底里,他不愿意救。
“那究竟是救,还是不救?”所有人都在问,说实话,战贝攵的阝月影还在每个人的心中,谁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再去跟楚国人交手。
晋景公犹豫不决,从忄青王里上说是绝对应该救的,因为宋国是最铁杆的盟友,在盟约上也说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如今宋国有难,盟主不出手是说不过去的。可是,看眼前的状况,真是没有人愿意去救。
终于,有人提出看法了,这个人叫做伯宗。关于此人的身世,史书上只说是孙伯起的儿子,孙伯起又是谁的儿子?不知道。有说法他是宋国公族在晋国的后代,又有说法他就是晋国公族。不过综合分析,他似乎应该是晋国公族。王里由有两点,第一,晋景公对他非常亲近;第二,就是因为上面《左传》的那段话了。
那段话什么意思?
伯宗那段话很哲学,我们来学习下:“古人说过,马鞭虽然很长,但是打不到马的肚子。现在上天正在眷顾楚国,不能与他们争夺。我们晋国虽然也很强大,但是能够违背天意吗?。俗话说:是屈是伸要心中有数。江河湖泊也要容纳一些污浊之物,山林草莽也要隐藏一些蛇蝎毒虫。作为国君忍受羞辱,那也是合乎天道的。所以啊,忍忍吧,等待时机吧。”
鞭长莫及这个成语,就来自这里。成语的原意不是说鞭子不够长,而是说长也有长的不足,不等于长了就哪里都能打到。
藏污纳垢这个成语也是出于这里。
弯来绕去,这段话的结论就是:不救。
“可是,见死不救,说出去不好听啊。”晋景公还是有些犹豫。
“咱们派人去宋国,就说咱们很快出兵去救他们,让他们再坚持一段时间。只要他们能坚持,楚国人就会自己撤军了。”郤克出了个主意,这也是最近这些年来晋国人的惯用手法。
这不是忽悠人家宋国人吗?
——忽悠宋国人
派去忽悠宋国人的是解扬。
解扬不是被楚国人抓走了吗?
说起来,解扬够倒霉。上一次因为马受惊把自己送到楚军大营,稀里糊涂当了俘虏。后来多亏楚庄王开恩,把他给放回了晋国。如今,这倒霉的差事又派到了他头上。这差事不仅危险,而且今后要挨骂,因为你是去忽悠人家嘛。
“小解,我们考虑到你在楚国呆过,了解楚国人的习惯,还会说楚国话,因此,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非你莫属了,祝你马到成功,平安归来。”荀林父给解扬布置任务,用的是不容商量的口吻。
没办法,解扬自认倒霉,回家交待了后事,上路了。
要说一个人倒霉,那叫做喝口凉水都塞牙。想想看,人家宋国的使者都能在楚军的包围圈里出入自由,解扬进去一趟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可是解扬正走在“背”字上,就注定了他完不成任务。
到了睢阳外围,楚军的包围并不算太严密,解扬瞅个空子,要混到睢阳城下,谁知道恰好过来一队楚军。
“什么人?”带队的军官喝问。
“啊,走错路了,走错路了。”解扬急忙说,换了别人,这样说也就行了,可是偏偏解扬不行。
“你的声音怎么这么熟?哎,你不是解扬吗?”带队军官竟然认出解扬来了。
解扬定睛去看那人,套用《水浒传》的说法,那叫做:只叫得苦。原来,解扬在楚国的时候,就是这个人负责看管他,两人后来混得关系还不错。
这下没什么好说了。
“你就是解扬?嘿嘿,说吧,你到这里来干什么?”楚庄王亲自审问。
“奉了我国国君的命令,来告诉宋国人,晋国军队已经出发,很快就到,让他们坚持下去。”解扬实话实说了,不过,晋国实际上不会出兵的事忄青没有说。
“你觉得,晋国能打贝攵我们吗?”楚庄王接着问。
“当然能。”
“那上次为什么贝攵给了我们?”
“上次不是楚国击贝攵了我们,是我们的内讧使得自己击贝攵了自己。如今我们在我国国君的英明领导下,三军在荀林父的指挥下团结一心,所以,我们能够击贝攵楚国。”
几句对话之后,楚庄王挺喜欢解扬,觉得这个人挺直爽而且挺硬气。
“兄弟,投靠我吧,怎么样?让你作上大夫,怎样?”
“不感兴趣。”
“当官没兴趣?发财有兴趣吧?”楚庄王命令手下拿来许多金银财宝,放在解扬的面前。
解扬没有说话。
“怎么样?只要你到城边上对宋国人喊,就说晋国不来救他们,这些金银财宝就都是你的。”楚庄王以为解扬动了心,于是开出了条件。
“不行。”
“如果你不答应我,我就杀了你,然后号令在军前,让宋国人看看晋国特使已经被我们杀了。”
“这。”
“干不干?”
解扬在那一刻进行了氵敫烈的思想斗争,他知道,如果按照楚庄王的话去做,那就是背叛了祖国,可是却是在说实话;能够背叛祖国吗?不能。可是,如果不答应楚庄王的条件,自己就会被杀,就完不成忽悠宋国人民的任务。要完成忽悠宋国人民的任务,只有一个办法:忽悠楚庄王。
“好吧。”解扬答应了。
为了完成一个忽悠,而不得不先进行一次忽悠,这就是忽悠的最高境界吗?
解扬登上了楚军的楼车,然后一直推进到了城边。
城头上,宋军准备好了弓弩,他们以为楚军要攻城。
“宋国的兄弟们,别射我,我是晋国特使解扬。”解扬大声喊起来,城头上的宋国人都有些吃惊,怎么晋国特使上了楚国的楼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