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搅局者 >

第37章

三国之搅局者-第37章

小说: 三国之搅局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玻璃除了可以为王衡赚钱之外,也有着很大的军事价值,那就是制作望远镜,王衡便让工匠制作了一副望远镜,这副望远镜是工匠手工打磨出来的,将一块凸透镜和一块较小的凹透镜打磨均匀,光滑透亮,角度合适,然后再装在两根套在一起的铜管的两头,一副望远镜就制作成功了。



  玻璃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王衡当然也像那些西域商人一样,严格保守着它的制作秘密,事实上,在他后院的这个工坊,是整个刺史府守卫最森严的地方之一。



  这第一副望远镜制造出来的时间,已经是七月中旬了,王衡拿到手之后,自己试了一下,觉得效果还不错,这副望远镜是用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凹透镜组成的,在后世属于伽利略型望远镜,看到的影像都是正的,不像两块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看到的影像是倒的,非常方便,王衡便喜孜孜的拿到了黄忠家里。



  黄忠正在家里的小院子里看着自己的儿子黄叙走路,黄叙今年不到十一岁,可是他缠绵病榻就有十年了,得了这样的病畏风、畏冷,因此黄叙很少走出他的房间,这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躺在他的榻上。



  偏偏他聪颖无比,平时便由母亲孙氏教他读书,父亲黄忠给他讲授自己的武学口诀,还有兵书,他听什么都是一听就懂,可惜由于身体所限,他却不能练武,这也一直被他引为憾事。



  如今他已经服用王衡拿来的药材八个月了,他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畏风、畏冷的症状已经有了很大好转,一向苍白的脸色也慢慢红润了一些,也能够凭自己的力量下榻行走了。



  看到王衡来了,黄忠脸上露出了微笑,而黄叙高兴的叫道:“叔平大兄!”



  王衡经常会到黄家来看望黄叙,每次都会给黄叙带来一些礼物,有的时候是好吃的,有的时候是好玩的,这为黄叙寂寞的病榻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像是黑暗中的一缕阳光。



  黄叙缠绵病榻十余载,他的心灵却变得格外敏感,他知道自己的病有望治好,都是这位比他大不了几岁的衡公子带来的,王衡对他又亲近,他自然也把王衡看作了自己的亲兄长。



  王衡看到黄叙能够自己自如走动了,他大喜道:“叙弟,你的身子好多了。”



  黄叙虽然还年幼,可是已经颇为知礼,他吃力的躬腰道:“全赖大兄之力!”



  王衡连忙上前扶住了黄叙道:“叙弟,看看我带什么来了?”



  王衡一面说,一面将望远镜递到了黄叙手里,黄忠只以为王衡又带来了什么好玩的物事,笑吟吟的看着这一幕,儿子在病榻上躺了十余载,他这个做父亲的虽然武功盖世,却也无能为力,他常常会觉得对不起儿子,可是这八个月来,儿子的身体好了许多,他得到的快乐也超过了原来所有的十载生命,这都是王衡带来的,他深深的感激王衡。



  黄叙接过望远镜,这副望远镜工匠们打磨得非常精美,上面还雕刻着花纹,让黄叙很喜欢,不过他也不知道这东西是干什么的。



  王衡把望远镜的小头放到了黄叙的眼前,将望远镜对着远处汉寿城内最高的建筑之一--武陵春酒楼,让黄叙看。



  黄叙一看之下,登时吓了一跳,险些把望远镜扔到了地上:“此乃何物?”



  王衡笑嘻嘻的道:“这叫望远镜,你刚才是不是把武陵春酒楼看得很清楚?”



  黄叙惊魂未定的点了点头,这倒并不是他胆子很小,事实上,病了这么多年,他已经没什么好怕的了,只不过望远镜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他刚才没有心理准备之下,陡然看到本应该离得很远的武陵春酒楼,突然移到了离自己不远的地方,当然会吓一跳。



  黄忠听了两人的对话,一直微笑着的脸上也凝重起来,他走过来,从王衡手中接过望远镜道:“此物真能视远?”



  王衡点头道:“是。”说着又教黄忠如何使用。



  黄忠小心翼翼的对着望远镜的小头看了过去,这一看之下,令已经有了心理准备的他都是大为震惊,只见近两里外的武陵春酒楼都清晰的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王衡又教黄忠前后推拉套筒,以调整焦距,以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事。



  良久之后,黄忠放下望远镜,郑重的对王衡道:“叔平,此物非同小可!”



  黄忠作为这时代最顶尖的武将之一,当然一眼就看出了望远镜在军事上的用途,这东西在高处完全可以看出数里之远,哪怕是以黄忠的目力,也远远不能与之相比,这在打仗的时候能够占据多少先机?



  王衡点头道:“这望远镜就是造出来用于战场的。”



  黄忠一下子就想到了这望远镜能够在什么场合使用,他马上就想出了可以利用望远镜设计出多少战术。



  王衡也是郑重其事的对黄忠道:“师父,我造出望远镜的事情,一定要保密,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黄忠虽然觉得有些不妥,可是现在他已经是唯王衡马首是瞻了,他也郑重的回答道:“我知道了。”



  这个时候,黄叙又将望远镜拿过去,对着不同的方向到处看,还学着王衡的样子推拉套筒,调整焦距,玩得不亦乐乎。



  王衡看了看黄叙,然后对黄忠道:“师父,这第一具望远镜,就送给你了,日后在战场上,你用得上。”



  黄忠浑身一震,这望远镜居然是第一具,就算王衡不说,他也知道此物有多么珍贵,不说别的,光是这两块如此晶莹剔透的水晶镜,就不知道值多少钱了,更别说它还具有如此重大的军事意义,他重重的点了点头。



  **********



  七月底,蔡瑁终于来了汉寿,他父亲蔡讽的病体已经痊愈,因此如约来投王叡了。



  王叡大喜,因为蔡瑁在荆州的身份可不同一般,蔡家本身在荆州便是冠族,蔡瑁本人的名望也很高,他的姑父还是当朝太尉张温,这可是三公之一的大人物。



  所以说,蔡瑁出仕荆州,对于王叡顺利掌控荆州,那是一个大大的利好消息。



  王叡在武陵春酒楼举行了隆重的欢迎宴会。



  王叡的所有掾属,还有王衡,都参加了这一次宴会。



  王叡举起酒樽道:“为了德珪前来汉寿,饮胜!”



  众人一起饮了一樽酒。



  蔡瑁在荆州的名士圈里,资历深,名望高,在座的也只有蒯氏兄弟能够稍稍与他比肩了,因此众人对他都很敬重,纷纷向他敬酒。



  酒过三巡,蒯良对蔡瑁道:“德珪兄,近日襄阳不知有何趣事?我兄弟离开襄阳数月,甚为想念啊!”



  蒯氏兄弟的家乡中庐离襄阳非常近,他们与蔡瑁也算得上是老乡了,所以与蔡瑁也是时常往还,离家这么久,他们也想问一下家乡的事情。



  蔡瑁道:“别的没什么,就是我来前数日曾去鱼梁洲庞德公家,他那个族侄庞统也在,他听说我要来汉寿,还说甚为想念衡公子呢!”



  王衡想起那个又黑又丑的少年,心中温暖,不由得微笑了起来。庞统虽然性情古怪,可是对他认可了的人,他却是拿真心相待。



  蔡瑁说这件事情,也是为了博王衡一笑,毕竟他现在是王叡的掾属,王衡就等于是他的少主,而且他第一天来汉寿,王叡就如此隆重的接待他,他当然也希望给他们留下一个好印象,他上次就看出王叡很喜欢庞统,今天才把这件事情拿出来说。



  看到王衡笑了,蔡瑁也就放心了,他接着说了起来。



  蔡瑁口才便给,不一会儿就说了几件趣事,大都是庞德公和黄承彦的事情,庞德公和黄承彦二人都是淡泊名利的士人,每日寄情于林泉之下,躬耕于陇亩之中,虽然年岁都已不轻,可心性还是一派天真,所以他们的趣事是层出不穷。



  席中众人大都是士族出身,最喜欢听的说是名士的趣事,对于这样的名士风度也是心神往之,纷纷赞叹不已。



  王叡叹息道:“只可惜庞德公、黄承彦这两位大才,却不肯应州中征辟,想来还是叡德薄之故啊!”



  蔡瑁连忙道:“那是他们性情古怪,非君侯之故也。”
36 悬鱼羊续遭耻笑 耿介桓阶仗马鸣
  不知不觉间,蔡瑁谈起了南阳太守羊续,他笑道:“这位羊太守可真是个妙人,上个月的时候,南阳郡中有位郡吏给他送了几条鱼,他也没拒绝,就把鱼挂在了堂中,后来又有人给他送鱼,他就把挂在堂中已经风干了的鱼给那人看,那人便惭愧而退了。”



  听到这个故事,王衡想了起来,这位羊续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悬鱼太守”了,怪不得他如此廉洁自守呢,可是蔡瑁谈起羊续悬鱼拒贿的佳话,却殊无敬意,意甚轻佻,可见在当时,羊续如此廉洁,与官场也是有些格格不入了。



  席中有数人笑了起来,不过更多的人只是饮酒,并未出声。



  蔡瑁倒是有些洋洋得意,他继续道:“我来之前,还听说了一件事情,羊太守在南阳上任之后,他的妻子带着他的长子羊秘来投奔他,可是他闭门不纳,仅让长子进屋,让长子看了他屋里的东西,仅仅只有单衾一领、短褐数件、盐麦几斛,他问长子,我拿什么东西来供养你们母子呢?”



  说到这里,蔡瑁摇了摇头道:“一郡太守啊,居然连妻子都养不起,最终,他的妻子只好带着长子回了泰山郡去了。”



  堂中又是一阵笑声,对于这件事情,王衡倒不太好评价,羊续他接触过一段时间,他对羊续一直很敬重,可是他也不认为一郡太守连妻子家人都养不起是一件什么好事。



  这年头的太守其实按道理说应该还是养得起妻儿的,太守的品秩是真二千石,俸禄标准为月钱六千五百,米三十六斛,养数十人都够了,不过在官场上总要应酬,还要养奴仆,有人还要买官,因此没有其它收入来源的话,是很难维持下去的。



  羊续倒很少应酬,也没有什么奴仆,他上任都只带了一名书童,所以他的俸禄,王衡估计都是用来扶危济困了。



  对于这样的操守和人品,王衡是衷心敬佩的,但是他也希望羊续的家人能够得到好的照顾和生活。



  王衡正沉思间,席中桓阶愤然道:“羊太守如此廉吏,阶不以为有何可笑之处。”



  蔡瑁顿时就是非常尴尬,他只是把羊续的事情当做谈资来说给众人听一下,一般酒宴上这样的话题聊聊也就过去了,没想到桓阶会出来跟他叫板。



  在酒宴上他不聊这些聊什么呢?难道聊前两月西凉韩遂造反的事情?那也太扫兴了吧?



  桓阶只是一个寒门士子,与蔡瑁这样的高门士族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可是问题是,桓阶如今是刺史王叡的主簿,又是最先应王叡征辟的士子,可以说是雪中送炭,称他为王叡心腹中的心腹也不为过。



  蔡瑁虽然出身高贵,可是他在王叡第一次征辟的时候并未应征,王叡第二次征辟,他也以父病为由拖延日久,到现在,王叡帐下人才侪侪,他此来未免有一些锦上添花之嫌了,与桓阶在王叡心目中的地位相比,自是颇有不如。



  因此蔡瑁没有发作,只是闷哼了一声便准备带过此事。



  可是桓阶却接着说道:“吾也曾听说过羊太守的一些事情,他在南阳修城池,辟道路,兴水利,恤孤贫,赈饥民,办义学,不知道做了多少实事,最近使君下令各郡循武陵故事,清扫道路,除灭四害,南阳郡也是做得最好。如此廉吏,能吏,实乃吾辈之楷模,阶不知有何可笑之处?”



  张机、黄忠、崔琰、张逸等人也纷纷附和桓阶的话,蔡瑁脸上终于挂不住了,他将手中的酒樽重重的顿在了案几上,对着王叡拱手道:“君侯,瑁不胜酒力,请君侯准瑁回驿馆歇息。”



  王叡并未斥责桓阶,只是淡淡的笑道:“看来今日这武陵春酒太烈了,德珪既然不胜酒力,那便早些歇息吧,改日再重摆酒宴,让德珪尽兴方好。”



  蔡瑁又对在座众人拱了拱手,便脸色不豫的出去了。



  今日蔡瑁是主客,他既然不在,这酒自然也喝得尴尬,没一会儿,众人便纷纷借故离开,酒宴也便散了。



  酒宴不欢而散,王叡脸上却一直挂着淡淡的微笑,他对王衡道:“叔平,我们也回去吧。”



  回到府中,王叡进了书房,王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