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的迷失-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部
南方,一部反叛的历史第一章 王朝的叛徒太平天囯实际上是秘密教门与会党之间的战争。它唤醒了江湖的政治意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因为有了太平天囯,有了湘军的哥老会,所以才有后来以会党为主力的辛亥革命。如果人们有机会在中国作一次穿越南北,横贯东西的旅行,他们将会发现,在这四个方位之间,居然存在着如此巨大的不同。
以地理环境而言,东南方平畴千里,水腻山春,河流如网,湖泊如星。天气受东南方低纬度的太平洋气候影响,温暖潮湿,雨量充足,在沿海地区有大量的冲积土,土质肥沃,人口稠密。
而中国的西北方则受高纬度的北亚气候影响,即使在夏季,海洋性的夏季风也不易进入。因此,这里的西风气流非常强盛,空气干燥,冬天气温寒冷,春天则风沙弥漫。
东南方拥有漫长的海岸线,纵横交错的内河。这对发展贸易,十分有利。当欧美现代文明东渐之际,这里无疑会得风气之先。而西北方地处亚陆腹地,受层峦叠嶂之阻,交通不便,资讯贫乏,外部世界的影响,到达这里已经微乎其微。
由于地理环境不同,南北民俗和民风也各异。南方有五岭之隔,背山面海,天高皇帝远,一直是朝廷流放罪犯和嫡臣的地方。历史上,北方凡进入周期性的天下大乱之际,如两晋五胡十六国、安史之乱、残唐五代、宋末、南宋末、明末,就有大批北方士民逃难到南方。经过千百年的沉积,形成了南方人倔强、坚忍、充满生命力、具有叛逆精神、敢为天下先的性格。他们的文化也是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用林语堂的话来形容:“他们充满种族的活力,人人都是男子汉,吃饭、工作都是男子汉的风格。他们有事业心,无忧无虑,挥霍浪费,好斗,好冒险,图进取,脾气急躁,在表面的中国文化之下是吃蛇的土著居民的传统。这显然是中国古代南方粤人血统的强烈混合物。”
这些人对命运有一种天然的反抗,不肯轻易屈服,他们把自身的反叛性带到了南方,很自然地,他们所信奉的“异端邪说”也在南方传播和滋长开来。南北文化的差异,造成相互间的歧视和排斥,南方人看不起北方人,北方人也看不起南方人。
两千多年来,究竟谁是中国的统治者?这是一个疑问。虽说“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但庞大臃肿的官僚体制,并不能完全控制得到广土众民的社会基层。朝廷权力只到达县一级,下面存在大片的断层,是官府鞭长莫及的,必须运用父权、夫权、绅权、神权等等,以及依靠大批豪强、吏役,来填补空白。
农村的实际情况是,绅权往往比治权强大得多,祠堂的作用比衙门大得多。农村的祠堂起着维系宗族的作用,补政权之不足。“中国家族之稳固,恒视其全族势力之大小与人丁之多少为衡。”对农村生活深有了解的太平天囯领袖洪仁担骸爸泄逑绺粝爻腔蜃罱傺糜性吨亮呤锫氛撸幻坑兴鲜路⑸倮赳阋郏刂匕鳎巡魂撸还氏缛擞鲇姓矗阌勺逯懈咐吓卸鲜欠乔保趸蛴肓诖辶谧逍刀芬晕淞饩觥!薄〉毙⌒铡⑿∽迨艿酱笮铡⒋笞迤垩故保绻遣涣掀鹄矗臀薹ㄓ胫购猓辔薹ㄉ妗R虼耍煨战岚荩ブゼ茫ナ赝耍晌谧逭分谐S玫氖侄巍! �
。§虹§桥 虫 工 木 桥 书§吧§
第2节:大国的迷失(2)
这种结盟,便是秘密会社的最早形式。
自古以来,庙堂与江湖是支配着中国社会的两大系统。从文化而言,一为“儒”,一为“侠”,在历朝历代治乱相替的循环中,起着相生相克的作用,缺一不可。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两类人备受尊崇,一为圣君、贤相、儒将、忠臣、清官,这是庙堂系统的;一为高僧、隐逸、侠士、豪客,这是江湖系统的。
以忠诚孝悌、仁义礼智为其核心价值观的江湖英雄,在民间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亦为人们顶礼膜拜的偶像。及至后世,追随者日众,遂慢慢演变成一种秘密会社组织。《三国演义》里刘、关、张,《水浒传》里的忠义堂,成为他们热衷模仿的对象。
这些江湖秘密组织,大致分成两类,一为会党,一为教门。迨至清嘉、道年间,福建、江西、两广、湖南、贵州、云南、河南遍地皆然,计有天地会、添弟会、三合会、三点会、仁义会、双刀会、百子会、洪莲会、老瓜(卦子)、啯噜、青帮、小刀会、牛头会、收元教、黄天道、罗教、天理教、弘阳教、清茶门之类的教门,不一而足,实繁有徒。
中国的秘密会社,在近代一系列翻天覆地的政治变革中,扮演非常特殊的重要角色,它们拥有巨大的能量,即使在朝廷的高压政策之下,仍能迅速渗透到各行各业,各个阶层。招徒聚众,歃血盟誓,焚表结拜,请菩萨的请菩萨,拜弥勒的拜弥勒。帮规戒律多如牛毛,连普通人家的兄弟不睦、妇姑勃谿、床笫之私,也要管上一管。别说官府,就连祠堂,也没它管得深入细致。
在历史上,一般的秘密会社,虽有民间正义维护者的一面,然流弊亦甚大。每当历朝衰乱之秋、亡国之际,或遇着天灾人祸的时候,这些江湖秘密组织便乘时而起,攻城池,做流寇,抢官仓,杀官绅,抗官军,无所不为。人民置身于沧海横流的乱世,上枉下曲,上乱下逆,兵来匪去,暴乱不止,没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而当其身陷叫天不应,叫地不闻的极逆之境,绝无可奈何之时,亦惟有随波逐流,跟着赤眉、黄巾闹革命去了。1844年,洪秀全在广西创拜上帝教。设立拜上帝教机关,亲手拆毁神像,“以诵咒治病为名,村民疾病,持剑焚符,往往得愈,哄动一时”。 乡人以为他真有驱魔逐鬼的本事。一传十,十传百,变得神乎其神,仿佛真是天上的圣子下凡。从四乡赶来加入拜上帝会的人,络绎不绝。
何以拜上帝会有如此魔力?人们甚至冒杀头危险,扯旗造反也义无反顾呢?
以前人们常说广西在1848~1849年发生灾荒,饥民遍地,贫苦农民成了革命的主力军。然中国几乎年年有灾,非涝即旱,非霜即雹,但不是年年都有太平天囯。查《清史稿》,这两年广西并无严重灾荒的记录,充其量,也就是洪仁档模骸暗拦獾郾篮螅ㄒ话宋辶悖┕阄鞴惺胤⑸烈撸谑切闳磐郊釉鲇啵蛉耸⒋氚萆系刍嵴撸擅庖唣荽疽病!薄∪嗣羌尤氚萆系刍岬某踔裕⒎窍朐旆矗皇呛ε挛烈撸嘈藕樾闳绞醺呙鞫选5怀肓嘶幔氩桓抛撸完╆┢淠岩印! �
。←虫←工←桥书←吧←
第3节:大国的迷失(3)
洪秀全的拜上帝会,能够在短短时间内,从者如云,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迷信,二是土客之争,三是平均主义主张。洪秀全是客家人,最早预闻机密,策划“立江山之事”的领导层,基本上也是客家人——包括南王冯云山、东王杨秀清、翼王石达开。客家人在广西长期遭当地人排挤,互有械斗,感情十分恶劣,石达开说,“因本县土人赶逐客人,无家可归,同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萧朝贵、冯云山共六人聚众起事”。
太平天囯初期,在“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口号鼓舞下,人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纷纷变卖田产屋宇,将一切所有交纳于公库,踊跃加入太平军。在历代农民革命中,“均贫富”是万试万灵的动员令。这种天下大公,人人平等的支票,虽然从未兑现过,但人们却依然狂热迷信,好像干柴一样,一点就燃。
太平天囯是晚清最大的一次教门暴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众于广西桂平金田村起兵造反。3月23日,在广西武宣县东乡登极,称“天王”,封立幼主,建号“太平天囯”。太平军由广西杀向湖南,取湖北,占江西,破安徽,纵横江浙。一时间,州县披靡,省郡望风。1853年,顺长江东下,攻克南京,改称天京,在此建都。
拜上帝会教徒只拜“独一真神上帝”,不得拜其他一切偶像,排他性极强。在金田起兵前后,曾有三合会的人率众前来投效,最后都不欢而散,有些更因违反教规,被太平军杀死;其他人则因害怕教规太严,先后退出。也有硬着头皮留下来的,奋王罗大纲便是一名三合会成员,他坚持不走,最后成为太平军的一员猛将,官拜冬官正丞相。
洪秀全对会党十分排斥,声称如果他们不放弃原来的旧习,皈依上帝,则不容收纳。他曾尖锐批评三合会:
“我虽未尝加入三合会,但常闻其宗旨在‘反清复明’。此种主张,在康熙年间该会初创时,果然不错的;但如今已过去二百多年,我们可以仍说反清,但不可再说复明了。无论如何,如我们可以恢复汉族山河,当开创新朝……况三合会又有数种恶习,为我所憎恶者。例如:新入会者必须拜魔鬼邪神及发三十六誓,又以刀加其颈而迫其献财为会用。彼等原有之真宗旨今已变为下流卑污无价值了。”
但洪秀全面对的实际情况是:当时两广乃至江南各地,会党遍布城乡,下层社会几乎无人不是会党,如果他不吸纳会党,根本无兵可招。因此,太平军与会党的合流,也成为欲拒还迎之势。太平军自从永安突围后,在湖南境内纵横驰骋,势如破竹,全靠各地会党的协助。湖南巡抚张亮基有一份奏折,对这种情形有详细记述:“湖南各州县,盗贼会匪,在在充斥。前此粤贼一入永州,即有衡、永、郴、桂各处土匪,潜赴贼营,为之引导,以故数千里外山峒之寇,深入内地,毫无格沮。”
▲虹桥▲书吧▲BOOK。
第4节:大国的迷失(4)
当太平天囯向南京挺进时,上海的天地会、小刀会、百龙党、罗汉党等帮会组织在刘丽川领导下,以小刀会名义举行联合大暴动,占领了上海及附近地区。刘丽川为了与太平天囯结盟,曾致函天王,恳求他“早命差官荏任,及颁布赐誉黄,以顺民心,以慰民望。并表示臣不胜恳切待命之至。”天地会本来是奉少林和尚为祖师的,为了迎合洪秀全,刘丽川甚至主动宣告奉基督教为正宗,斥佛、道二教为“邪教”。
可惜妾有情郎无意,刘丽川的热面孔,贴上了洪秀全的冷屁股。天王对刘丽川同乡的恳求佯佯不理,对小刀会被围攻,袖手旁观。小刀会在与天京近在咫尺的上海苦撑了18个月,结果望穿秋水,援兵不至,弹尽粮绝,只能弃城而逃。刘丽川在突围过程中被杀,小刀会起义遂以失败告终。由于内讧不息,政治腐败,太平天囯迅速由盛而衰,陷入困境。清军对南京展开夹击,英美雇佣军“常胜军”也倾力助攻。1862年,忠王李秀成回援天京,苦战月余,无功而退,解天京之围失败。1864年2月,天京被合围。其后苦苦挣扎数月,终不能挽回败局。6月1日,天王洪秀全自杀身亡。7月,曾国藩统领湘军攻破天京城池,取得了镇压太平天囯的胜利。
曾国藩不过一介书生,服膺程朱理学,一肚子道德学问,却不是带兵出身的。他与太平军作战,也不见得如何高明,三番四次陷于丧师辱命的险境,几度企图自杀。但气势如虹的太平天囯,又的确是被湘军打败的。
那么,湘军究竟是一支怎样的军队?
清代的军队,分中央军和地方军两大类,中央军即八旗军,而地方军则是绿营。无论哪个行省的军队都叫绿营。但从湘军开始,出现以地方名命名的军队,后来又出现淮军,这种以地方命名军队的做法,一直延续到民国。清末民初地方势力的空前膨胀,就是从湘军崛起开始的。
历史学家恒论,湘军是曾国藩的私家军。这话只说对了一半。湘军可分为两部分:上层湘军与下层湘军。上层湘军以曾国藩为核心,笼络着一班极有头脑,极有才能的文武干才,如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刘坤一、曾国荃、郭嵩焘、彭玉麟等人,个个饱读诗书,满腹经纶,都是建功立业的人物。而下层湘军,则完全为另一个世界,那里是哥老会的天下,奉行的是“十款十要”的帮规会律,由龙头、香长、刑堂、护剑、插花、巡风等各级头目层层严密把持,在营就是官军,出营就是盗贼。即使曾文正公也奈何不了他们。
哥老会及结拜兄弟等,在湘军中悬为厉禁,违者立斩,但这并不能防止无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