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仙之三国 >

第12章

仙之三国-第12章

小说: 仙之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下谁不敬之?”

    “圣人高徒?”周仓愕然看向坐在榻上,眯眼抚须,抿着茶水,笑意盈盈的老头,随即撇了撇嘴不屑的说道:“什么圣人,什么道法高深,我家公子可是说了,这些黄巾贼人狼子野心,不过是会些障眼法而已就敢出来招摇撞骗,理当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

    “噗嗤。。。。”老道士闻言一口茶水当场就喷了出来,脸色涨的通红,哆哆嗦嗦的指着周仓怒喝道:“呔,竖子岂敢如此无礼,渺视圣人,其心可诛,老夫,老夫,老夫这就请天兵天将屠了你驮龙寨上下三千户!”

    “不可,不可,仙师饶命,仙师饶命啊!”周爵顿时大为惶恐的跳了起来,冲向周仓就是一耳刮子甩了过去,怒喝道:“逆子,还不给为父跪下向仙师叩头认错,你想害死驮龙寨数千老弱妇孺不成?”

    “啪。。。”

    周仓不敢躲闪,硬生生挨了周爵一巴掌,但他依然倔强的瞪着老道士说道:“老东西,这一巴掌小爷记住了,如果你今天招不出半个天兵天将来,小爷就活生生撕了你!!”

    “你,你,你,你这个逆子啊!!”周爵彻底被气疯了,要知道圣人之名威震四海,普天之下谁敢不敬?可他的儿子周仓却听信一个外人的三言两语,胆敢把黄教的高徒不放在眼中,这若是传了出去,天下人的唾沫都能把驮龙寨淹了!

    老道士被气得面红耳赤,但他看到周仓眼中目露凶光,并且右手紧握剑柄,大有一言不合便拔剑杀人的趋势,他顿时就痿了,小心肝怦怦怦得乱跳,心中急切寻思脱身之法,至于所谓的天兵天将?哥们,你脑子好不好啦?如果真有天兵天将护身,张角还用得着起兵造反吗?他一个人跑到洛阳随便施展个法术,就可以让汉室文武百官尽皆跪下唱征服了。

    “怎么?还不把天兵天将唤出来吗?”周仓的耐心非常有限,嘴角挂着冷笑,一步一步走向所谓的孙仙师,而孙仙师则是被吓得连连退后,过程中不小心绊到了什么,哎呦一声惨叫摔了个狗吃屎。

    不说周围下人,即使周爵再糊涂此时也看出不妥来了,要知道之前这个孙仙师可是傲然非凡,口中什么天兵天将,长生不老,神仙法术络绎不绝,说得还煞有其事,可现在看这老道士的模样,完全就是个被吓破了胆的老东西嘛,哪有什么高人的样子?

    周爵目光一冷,看着孙仙师的眼神尤为诡异。

    周仓狞笑着走上前去,抓住孙仙师的脖子将他整个人凌空提了起来,咧嘴说道:“圣人高徒,哈?道法通玄,哈?你还不快点招出天兵天将来捉拿我这个冒犯天威之人,我周仓迫不及待的想瞧一瞧呢!”

    孙仙师被勒得喘不过气来,脸色通红,喉咙中咕噜咕噜的冒着唾液,手舞足蹈,目光中充满了哀求。而周仓见得差不多了,就松开了手,再次把孙仙师摔了个狗吃屎。孙仙师摔在地上呼哧呼哧的喘着粗气,好一会儿才缓过气来,连忙对着周仓连连磕头,道:“英雄饶命,英雄饶命啊,小老头知错,小老头知错了,小老头在此对天立誓,从今往后再也不敢来诓骗驮龙寨的英雄好汉,若违此誓,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哼哼,现在才知道认错,迟了!”周仓冷笑,要知道之前他对黄教的教义还算信仰,甚至在驮龙寨中也有许许多多黄教的信徒,但不久前经过夏玄的指点,他迷途知返,压根就不相信什么鬼神之说了,而且周仓本来就是一个直愣子,相信了谁就无条件信任,没有半点怀疑。

    而事实也证明夏玄说得没错,黄教的这些狗腿子完全就是一群故弄玄虚的江湖骗子,根本就没有什么本事,只要稍稍恐吓一番,就能得到想要的答案!不过周仓可不仅仅是恐吓而已,他抓着才缓过气来的孙仙师来到大堂外,让人将寨中所有父老尽皆唤来,然后当众让所谓的孙仙师把他的骗术全部招出来。

    父老中有不少人是黄教的信徒,他们见得孙仙师当场承认黄教根本没有什么仙术,所谓的圣人张角也不过是个招摇撞骗之人而已,一个个父老乡亲们顿时傻眼了,还有人捶足顿胸,痛哭不已,要知道他们曾经可是把全部的心都给了黄教,附带还有一身家当,可如今得知事实真相,他们哪能不癫狂?可事实如此,这些父老又能如何?

    周仓没有时间去安慰寨中父老乡亲,当众向老寨主周爵叩首请兵,希望能带着驮龙寨的数千兄弟下山去闯一番事业,若是此前的周爵根本就不可能会同意这个请求,毕竟驮龙寨来之不易,乃是他数十年的心血,若把人都带走了,剩下的老弱该怎么办?可而今,信仰崩塌,一切尽成云雾,他心中也有凄凄凉,故而同意了周仓的请求。

    不过周仓听从夏玄的吩咐并未带走十二寨所有人马,而是留下了五百人看家护院,保证留下的老弱可以安然无恙,同时叮嘱各寨决不可再行欺压良民之事,若有发现者,一律杀无赦,随后才带着准备好的上百车辎重下山去寻夏玄去了。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二十二章 夜入县衙
    与此同时,夏玄和高顺来到了临湖县城外的一座高山上俯瞰而下。

    临湖县比邻舒县,如今已成为了一座死城,一眼望去,几乎看不到什么人影,唯有城墙之上还有些许官兵在巡逻,他们是迫不得已才会留下守城,要知道汉代对逃兵惩治甚严,若事态严重甚至还会株连亲朋,如此一来,就使得官兵为了亲人不得不豁出了性命坚守城池。

    夏玄与高顺没有入城,不是他们不想进去,而是城门紧闭,不允许任何人出入,至于城内的一些富户和士族早早的就跑路了,留下的多是一些平民百姓而已。见此情景,夏玄眉头蹙了起来,沉声说道:“伏义,若进城内,你可有把握擒住都尉,迫其交出兵权?”

    高顺闻言沉默片刻,随后点了点头,道:“公子,若如此,朝廷追究起来,岂不是难以脱身?”

    “不然,你我大可使用化名,事成之前,决不可透露本来身份!”夏玄语气凝重的叮嘱道,他可不想事情败露,变成人人喊打的角色,而且使用化名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借用汉室宗亲的身份!比如把夏字改成刘,随便套上一个王室没落后裔的角色便可,毕竟这个时代汉室宗亲多如牛毛,大街上随便抓个铁匠或者皮匠,祖上有可能便是某某郡王。

    其实这种情况源自东汉之初,西汉末年王莽之乱,王莽篡夺江山之后唯恐汉室卷土重来,便下令焚毁汉室宗庙,将所有关于汉室宗亲的族谱全部烧了个干净,这样一来,天下刘姓无以为本,名不正言不顺,自然难以蛊惑民心,卷土重来了。

    虽然王莽打错了算盘,最后还是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可他留下的祸根却延续了下来,自东汉之后凡刘姓者几乎都可自称皇室贵胄,而因无卷宗族谱可查,这种情况只能听之任之了,不过这仅限于西汉刘氏皇亲,一般来说东汉武帝刘秀之后的汉室宗亲都有迹可循,除非有人故意买通宦官作假,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刘玄,刘中临!”夏玄心中暗忖,他不但给自己取了个假名,连表字都已经想好了,明显早就做好了计划,想要偷入临湖县城空手套白狼,虽然世事千变万化,并不一定能用得上化名,但成功永远只属于早有准备的人,而高顺和周仓的驮龙寨马贼完全是意外收获!至于高顺则是化名高义,表字伏顺,这和他的性格还真有点符合,凡事皆以简而取之。

    入夜,天色昏暗,唯有星光闪耀,连月儿都被云雾遮挡了脸,害羞得躲了起来。黑夜中有两个人影偷偷得摸到了墙角根下,夏玄早就准备好了绳索,以极为老道的手法将其抛上了城头,钩住城墙一角,随即两人先后爬了上去。

    登上城墙,巡逻的兵卒还在远处,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他们俩小心翼翼的以老办法翻过了内墙,然后隐入夜色,不知所踪。

    县衙坐落在东城。

    因为有宵禁的关系,街道上根本看不到半个人影,唯有巡逻的兵卒在来回走动,以及打更的更夫时不时敲上一锣鼓,提醒百姓小心火烛,可若前往东城县衙,必然要经过几个街道,一不小心就会被兵卒发现。

    所以夏玄和高顺只能更加放慢了速度,只等兵卒过后才穿过一条条街道,拉近与县衙的距离。约莫一个时辰后临近子时三刻,他们才摸到了县衙外,这时高顺压低了声音说道:“公子,不如由顺入县衙一探?”

    要知道县衙可是县令的府邸,防卫森严,若是被巡逻的侍卫发现,双拳难敌四手,那可就危险了,高顺已拜夏玄为主,自然要为主子的安全着想,不过夏玄却摇了摇头拒绝了高顺的好意,道:“玄擅此道,伏义大在外静等便可!”

    说完,夏玄右手一掌印在墙上,深入其中至少半公分,随后纵身一跃便翻过了矮墙,进入了县衙之中。

    “砰。。。”

    落入其内,双脚踏地发出了轻微的响动,好在的是周围并没有巡逻的侍卫,夏玄看了一眼四周耸立在黑暗中的房舍,眯了眯眼睛,找准一个方向便如猎豹一般冲了过去,其速快若闪电!

    如今已是三更天了,夜深人静,除了一些下人的房中还有一两盏油灯点着,其它卧房都如鬼蜮一般寂静,漆黑如墨,看不到里面有没有人。县令的书房在东二堂第一间,里面还点着油灯,油灯下有一个身着便衣的男子在奋笔疾书,时不时传出一阵叹息,好像在忧心当下的时局。

    夏玄很诧异这个时代居然还有如此勤政为民的好官,要知道当今天下天子带头卖官鬻爵,罔顾苍生社稷,想要当官就得出钱,而这些钱从哪里来?自然是从百姓身上剥削而来的民脂民膏,如此一来就使得秉性再好的官员久而久之也不得不狠下心肠来百般心思搜刮钱财,致使天下官员大多一般黑,几乎找不出几个真心为民谋福祉的好官。

    可临湖县的县令明显是个意外。

    夏玄在窗户上戳了个小洞,看到这位县令大人正在研究舒县周边的地形图,上面画有黄穰乱军的驻兵点,以及官兵筑起的防线,图中黄穰乱军呈四方形将舒县团团包围,密不透风,这种情况下别说打败乱军了,城内粮草若尽,那下场只有一个,城破人亡!

    县令拿起一封战报蹙眉沉思,久久不语,突然他仰天长叹一声自言自语的说道:“反贼势大,陆公病危,难道是天亡我庐江吗?若舒县城破,沿途临湖、襄安各县唯有束手就擒,到那时反贼一旦过江进入江东腹地,联合山越各部一同起兵作乱,大半个扬州便会沦陷,届时扬州百姓再无宁日啊!”

    “明公此言不然!”突然一道声音在书房内响起,只见夏玄施施然的走了出来,在县令震惊的目光下,笑而说道:“黄穰乃何人?区区山中一草莽,武不过十人之敌,文不过一乘之士,手下虽有十万众,可却无一员上得了台面的将领,在玄看来不过是土鸡瓦狗罢了!”

    “哼,他是草莽你又是何人?夜半三更探我书房,岂是君子所为?”县令虽然起先有些许震惊,但很快镇定了下来,冷起脸来拔剑指向夏玄轻斥出声道。
第二十三章 忽悠县令
    “玄非君子,但却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而且更有破敌之策,不知明公可愿听否?!”夏玄一步一步踏上前去,指尖轻轻握住县令的剑尖,那刺骨的冰凉传来,让他嘴角挂起了一道笑意。

    “滴答。。。”

    县令额头有冷汗溢出,顺着脸颊而下落在了地上,响起了一道清脆的回音,他眯起眼睛仔细的将夏玄从头到脚全部打量了一番,越看越惊,随后吸气,蓦然哀叹了一声,收起三尺青峰,抬手对向一张软榻说道:“公子有何良策可破敌?”

    夏玄嘴角的笑意变得更加浓郁了起来,他顺着县令所指的方向坐在了软榻上,随后清了清嗓子,目光看向一旁的茶壶,其意不言而喻。县令见此不由苦笑,这还是他生平第一次见到如此不客气的梁上君子,不过仅仅犹豫片刻他还是端起了茶壶给这位梁上君子沏了一杯茶水。此时夏玄才满意得点了点头,道:“明公以为黄穰之乱因何而成?”

    县令闻言微微蹙眉,有点不满,毕竟黄穰之所以可以趁势作乱,明摆着就是因为地方官员收刮民脂民膏的手段太过狠辣,如此这般才使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