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枭雄录-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弘殷大喜,当即谢过苗光义,又招呼人取酬谢的银两来,苗光义坚决不受,也不顾赵弘殷的苦苦挽留,就此飘然而去。
第二章 逃离东京
赵匡胤降生后没有几年,赵夫人又顺利产下了一个男孩,取名字的时候赵弘殷想起了当年苗光义深夜相助的事,便给孩子起名叫赵匡义。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虽然朝野之上纷争不断——李嗣源病重,秦王李从荣意图篡位,事败被杀;李嗣源死后,宋王李从厚继位,因妒忌李嗣源的义子潞王李从珂,必要杀之而后快,结果反被李从珂率兵攻入洛阳,夺取了皇位——但是赵弘殷一家的生活却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李从珂反而因为赵弘殷在京城当差日久,相当信任他,认为可以重用,将他外放到瀛洲担任马步军都指挥使。
后来,李从珂和石敬瑭不和,石敬瑭为了得到中原江山,屈身事夷,甘愿称契丹耶律德光为父,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背着千古汉奸的骂名做了儿皇帝。瀛洲也在那十六州之列,消息传来,瀛洲节度使不愿做这等亡国奴,趁夜弃了瀛洲回中原去了。赵弘殷也是血性汉子,眼看契丹已经派来了节度使,便领着全家离开瀛洲,返回中原。
一路上的难民非常多,大部分都是幽云十六州的百姓。这些百姓一方面是不愿意生活在契丹人的统治下,另一方面因为契丹人生性凶悍,再继续待下去生活没有盼头,所以也和赵弘殷一样,扶老携幼朝南方前行。契丹人到了各州城内,一看十室九空,几乎是座空城,这样的城池要等着人口繁荣起来,那得什么时候,所以派出骑兵四处拦截逃亡的百姓,要把他们赶回原来的州城去。百姓们唯恐遭到契丹骑兵拦截,白天都不敢上路,就躲在附近的山里休息,到了晚上方才成群结队地出来。逃亡的路上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再加之白天炎热,山中缺水,人们都渴得嗓子眼冒烟。晚上急着赶路,神经都高度紧张,再加上暑热瘴疠横行,所以刚刚进入中原境内,逃难的队伍中便开始瘟疫横行,有不少人倒毙路旁。在那么热的天气里,尸体不能及时掩埋,很快就腐烂发臭,真正是惨不忍睹。
▲虹桥▲书吧▲。
第12节:第二章逃离东京(2)
赵弘殷一家还算比较幸运,虽然一大家子有老有小,但没有一个人染上疾病,都平安回到了中原。只是看着百姓们的惨状,心中实在不忍,于是一路上能帮忙就帮忙,救治伤病,掩埋尸体,所以行程就被耽搁了。赵匡胤和赵匡义这时年龄都还小,只知道一味玩耍,开始见了死人还有点害怕,见得多了便习以为常,反倒无忧无虑。一天,兄弟两个结伴玩耍,不知道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开始拉肚子。眼看着原来活蹦乱跳的两个孩子,现在都虚弱得站也站不起来,赵弘殷心如刀绞。可是此时离前方的城镇还有相当远的距离,这荒郊野外的又去哪里寻医问药?可两个孩子确实走不动了,赵弘殷只好在路边捡了别人丢弃的两只箩筐,又找来一根棍子当扁担,将两个孩子放入箩筐中,自己挑着孩子继续前行。
这天正在路上行走,突然看见前方围着好多难民,把道路都堵了个严严实实。赵弘殷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走过去想看一看,可是人群里三层外三层,他根本看不到里面的情况,只好向一个老者打听:“老丈,人们都聚在这里做什么?”
“从北方一直跑到这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病,可是这一路上都没有碰到医生,今天在路边却有人说他可以免费给人治病,开始人们还不信,可是有几个亲属病得实在严重的,也顾不得这许多,权且死马当作活马医,就把自己家人拉过来让这人看。这人的医术果然如神,寻常小病自然是手到擒来,就算是那些已经病入膏肓的,经过他的一番诊治,也是如同枯木逢春,比以前有了很大改观。所以消息一传开,大家都围了过来,等着让他医治呢。”
“是吗?竟然有如此事。可这是荒郊野外,又有这许多人,他就算能诊治出病因,又哪来这么多药物分发给众人呢?”赵弘殷望着挤得水泄不通的人群问道。老者点着头说道:“要不说这人医术如神呢,他不仅能立刻判断出病因,关键是他给开出的方子,都是我们平时经常能见到的草药,什么车前草啦、马铃花啦,就是这些在路边随处可见的花花草草,被他拿来组成一副方子就可以治病,所以老百姓们都赶过来啦。”老者的目光落在赵弘殷担着的两只箩筐上,两个孩子在里面睡得昏昏沉沉的,小脸瘦得都要见了骨头,便叹息着说:“瞧你这俩孩子,想必也病得不轻,赶紧过来排上队,等一会儿让医生好好瞧瞧。”
赵弘殷这个时候确实也无计可施,眼看两个孩子病得如此严重,看样子就算能赶到前方的城镇,恐怕也来不及就医了。听老者说得如此神奇,也不由得想试一试,于是安顿好家人,自己就担着赵匡胤、赵匡义兄弟也排在人群后面。开始的时候还有点半信半疑,可是眼看从人群里走出来的人,个个都是笑逐颜开,仿佛真的遇到了神医,心中的疑惑便渐渐消除。那医生看病极为迅速,不过一会儿工夫,赵弘殷便已经挤到了前头,清楚地听到有一个人大声说道:“大家按我的方子去附近采摘草药,然后按时服用就好。再往前走,便是清风观,我的道友们在那里开了粥棚,大家可以过去讨一碗粥喝。”
赵弘殷听着这个声音耳熟,便伸长脖子朝人群中间看,就见人群围拢的核心,有一老道端坐着,那些难民正在七嘴八舌地讲诉病情。那老道不慌不忙,一个不落地全都听在耳里,随后一一解答,所说的方子都是随处可见的草药。偶尔他也号号脉,或让对方吐出舌头来看看,实在病重的,就推拿按摩一番。赵弘殷仔细打量老道,又惊又喜,原来这老道便是苗光义,时隔多年,没想到居然能在此地碰到他为难民们诊治疾病。赵弘殷知道苗光义确实有妙手回春的本事,只要他能出手,赵匡胤、赵匡义兄弟必然有救。
好不容易轮到赵弘殷了,他将两个箩筐放在地上,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先生”。苗光义抬头一看,哈哈大笑:“原来是赵将军,这么多年没见,日子过得还好吧?”
赵弘殷叹息一声:“局势这样动荡,我个人又能有什么办法,还不是和普通老百姓一样。石敬瑭把幽云十六州都割让给了契丹,我可不愿意留在瀛洲做亡国奴,伺候契丹人,所以也和其他老百姓一样,逃难到了中原。也不知道两个小儿在外面玩耍时吃了什么东西,已经拉了好几天肚子,真快把我给急死了。还好碰到先生在这里救济众人,所以也过来麻烦先生。”
虫工木桥◇BOOK。◇欢◇迎访◇问◇
第13节:第二章逃离东京(3)
苗光义慨然道:“救死扶伤本来就是我该做的事情,快把孩子领过来让我看看。”赵弘殷从箩筐里将赵匡胤和赵匡义都抱出来,苗光义惊喜道:“这个红脸的孩子,就是当年我接生的那个吧?”赵弘殷点头称是,苗光义又看了赵匡义,更是惊讶,自言自语道:“没想到你居然又生一子。”赵弘殷很奇怪苗光义为什么这么说,于是问道:“先生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我又生了一个孩子很奇怪吗?”苗光义摇摇头:“我不是那个意思,主要是这个赵匡胤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福厚缘深,我本来以为他已经足以让你们赵家将来门楣大振了,所以想你此生可能也就这么一个儿子了,万万没有想到你居然还有这等福气,又生一子。让我来看看这孩子。”苗光义说着,将赵匡义拉到身前,仔仔细细看了一遍,赞不绝口:“这孩子将来的发展虽说不如他哥哥,但前途也是一片光明。敢问赵将军,这孩子叫什么名字?”
赵弘殷笑着说:“生下这个孩子以后,想起匡胤当年能够顺利降生,多亏了先生,于是取了先生姓名中的一个‘义’字,就叫赵匡义。”苗光义微微点头,让赵匡胤、赵匡义两兄弟都张开嘴,仔细查看了一番舌苔,然后又替两人把了把脉,笑着说道:“没什么大事,可能是一路上太辛苦,孩子们有点中暑了。你再往前走,路边有一片桑林,你在里面挑那已经熟透的桑葚给孩子们吃一点,很快就会痊愈了。”赵弘殷千恩万谢。这时路上的人逐渐稀少了,来找苗光义看病的人也都走光了,于是赵弘殷叫过妻子来见苗光义,又盛情邀请苗光义一道吃晚餐。苗光义倒也不推辞,于是赵弘殷的家人就在路边铺开一张布,将能找得到的吃食都放在上面。说是赵弘殷请客,其实他们一路走来,能带着什么好吃的?倒是苗光义的包袱里,还有些稀罕食物。赵匡胤和赵匡义兄弟两个吃下家人摘来的桑葚,打了几个嗝以后,体内积存的恶气都排出了体外,当即食欲大振,正眼巴巴地看着苗光义带来的食物。苗光义不顾赵弘殷的阻拦,把他们叫来坐在自己身边,随意挑选爱吃的食物。
赵弘殷已经看出苗光义不是普通人,有心与他结交,于是两个人边吃边聊。苗光义问赵弘殷:“将军这次南归,下一步准备怎么做?将军不愿意做亡国奴,不愿意给契丹人做事,可那石敬瑭是契丹人的儿皇帝,将军回到中原若是还入朝为官,其实仍是为契丹人做事啊。”赵弘殷点头:“我既然不顾千辛万苦南归,自然不是想回来做官,石敬瑭所作所为天人共愤,我若是还为他效力,恐怕地下的祖宗都不能原谅我。我这次回中原,想做点小本生意,再静观时局发展。只要不是为契丹人效力,需要我赵弘殷的时候,我是万死不辞的。”苗光义点点头:“石敬瑭对契丹卑躬屈膝,在契丹人的辅助下当皇帝,但是看现在百姓们的反应,他这个皇帝恐怕当不了很久。将军既然有如此想法,那就先观望一段时间吧。我看将军的两个儿子,将来都是人中之龙,将军若是不在朝为官,可以把平生所学从现在开始就逐渐教给他们。这样,以后他们若是得到机会,就能够挽救中原。”赵弘殷叹息着说道:“先生虽然如此说,但我心里明白,朝代的更替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且,唐朝衰亡以来,这世上就再没有出现如同汉武帝、唐太宗那样的英雄天子。近十几年来,虽然朝代更替频繁,可是除了后唐明宗还算英武之外,其他诸如朱温、李存勖等人,都不过是钻营之徒,打仗或许有两把刷子,可是一旦说到治国,那就显得太过平庸了。若是现在就能出现一位拯救天下苍生的天子,我赵弘殷就算肝脑涂地,也甘愿为他卖命,救民于水火之中,可惜……唉。”苗光义哈哈大笑,站起身来,看了看赵匡胤、赵匡义兄弟,这两个孩子这时早已经饕餮完毕,又乖乖地回到箩筐里去睡觉了。苗光义沉默地看了他们半晌,然后注视着赵弘殷说:“赵将军千万不要气馁,岂云世上无天子?如今天子一担挑啊。”说完拱手告辞。赵弘殷还没有想明白苗光义说这话是什么意思,见他要告辞,连忙挽留,但苗光义还是飘然而去。
。←虫工←木桥 书←吧←
第14节:第二章逃离东京(4)
赵弘殷仔细琢磨苗光义所说的话,心里七上八下的,也不敢把这话声张出去,最后决定领着家人前往洛阳。赵弘殷原本就在洛阳任职,在洛阳还薄有房产,当年去瀛洲任职的时候,曾委托别人看管。现在重新回到洛阳,正好住了进去,自己一家人住后院,将前院的房屋出租,生活虽然不太富裕,毕竟还能保证温饱无虞。从此,赵弘殷按苗光义所说,每天都要安排时间来教导赵匡胤、赵匡义兄弟。只是他教刀枪棍棒、行军布阵还行,要是说到知书识理就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幸好他当年统领禁军时的文书,现在也赋闲在家,于是把对方请过来,每日教兄弟两个文化。就这样,赵弘殷一家人虽身处乱世,毕竟还保持了一丝安宁。
在赵弘殷和文书先生的悉心教导下,赵匡胤、赵匡义很快成长了起来,小时候两个人在一起玩耍,除了赵匡胤是个红脸外,其他方面两兄弟还是比较相像的。可是随着时间推移,兄弟两个性格中天生的不同就逐渐呈现了出来。赵匡胤那张脸越来越红,刚出生的时候,大家都以为他是在母亲肚子里待的时间过长,所以憋红了,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脸越发红如重枣。这赵匡胤不仅是面色和关公一致,性格也与关公有些相似,为人比较冲动,做事情不计后果,但是性格慷慨,好结交朋友,三教九流,只要他能看得上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