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水满花南 >

第69章

水满花南-第69章

小说: 水满花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上他门上去请他,不过每每他总能不请自到,而且还总是拖拉机式的孩子老婆全带上,一起扑到人家去吃饭,也正因此人们才不敢请他去助工。他是晚来得子,别看岁数不小了可孩子很小。话说到这一年的大年三十,实在是没有面包饺子,四下里借,借了数圈也没借到,气的他回到家直骂:“该死的小气鬼们,又不是不还你们,一个个吓的!”背起了坑头上的半口袋地瓜干与红高粱就去了河沟集,临出门妻子领了孩子站在门口叮嘱了多少遍:“千万可别买成酒,家里实在没东西过年了。”他非常厌烦,“臭婆子叨嘟啥,我怎能没出息到那种地步!”他一路下着决心:绝不买酒,决不买酒。那时是不准做买卖的,特别粮食更是严禁私自交易,不过到了过年时为了让没备下粮食的人也能过上年往往有关部门也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做看不见,就是吗不能饿死没眼的家雀。大街上满是半露半藏带了小半袋米面的人。南久到了集市上歪了个头脸不敢向卖酒的那个方向看,可腿却是不听大脑指挥,走到酒气极重的酒贩子跟前,心里还安慰道:只看一看。

    他是何等的出名,无人不认的他南队长南大杯,“哟,南大叔来了,快,快偿偿这陈酿。”“不喝,不喝,忌了。”“唉,快偿偿吧又不收你钱。”一听如此之说心里动了动:要不稍微偿上口?嘴上说着“不”手上将酒提接过了一仰脖,下去了,又颤了颤酒提将里面剩余的几滴尽倒在自己的口中,一点滴也不让它浪费,喝完咂着嘴说:“不怎么样,不怎么样。”“弄点吧?”酒贩子笑嘻嘻的说,他嘴里说着:“不了,不了。”可腿却不迈动。那酒贩知他的秉性也不待他同意就提过一个坛罐来说:“你也没带盛酒器来,这个罐白送你。”说着就给提了十来斤酒,“太多,太多!”他抢着不让提那么多,“还必须一顿喝上吗?天长日久呢!”酒贩塞副。他接在手中将所有的将要换米面的东西全给了酒贩子。

    抱了酒罐子回家一路上直啜舌,还在想:“这回家吃啥呢?唉,再硬了头皮去借点吧,老庄乡的哪能狠的看着我过不上年呢!”他眼瞅着怀里的酒馋的嘴里直流哈拉子,想着回家再喝。想法虽好可一个不留神馋虫作怪,猛地里呷了口,既有了第一口便难免第二口,他是边走边喝,越喝越多。是男人谁人没有喝过酒的经历,我们都知若是用的是大杯子越是容易喝多,他抱了个大酒坛更是那样,三四里地下来已是四斤多酒下肚,酒总是要先醉人的小脑,这样稍一多,他脚下走路就有点不稳。那时不似现在胶皮轮胎还没有,大道上行驶的还是牲畜拉的那种卡铁箍的木轮车,路上轧的是深深光亮的车辙。南久在路上晃悠悠一走一仰头,正喝的高兴间没注意脚下踩入了车辙,绊倒了,怀里的酒坛一个持抱不住“咔嚓”一声脆响滑落于地上摔碎了酒洒了又汇进了车辙,可把他吓傻了,急的直蹦,这是用了一家人的口粮换来的,就这样扔了太心痛,不甘心,也不顾的车辙里赃,俯下身子吮吸起来,他虽然是酒量大,但还未偿试过一气喝上十几斤酒,换了谁也不行,干杯、干杯,海量、海量,也绝对到不了这种程度。哪有千杯不醉的人物,南久醉了,真的酩酊大醉,醉的没有挪窝,趴在了车辙边,以这促荒谬的形式结束了他荒诞的一生。

    南久一世狂饮,难能得子,得个也是酒精产品,思维简单,游手好闲,祖辈节俭持家的优点丁点儿也没传承,南久嗜酒的基因不遗分毫的全遗传到了他儿子的身上,虽在酒的绝对量的造诣上稍不及父亲,但一世也没醒过酒,在人们的记忆中他总是两眼红红,走路东歪西晃。大集体生产队倒是如鱼戏水,醉眼一闭跟着在田地里转圈就行,浪费了多少种子,踏坏了多少苗,丢了多少镰,掉了多少锄工分照样拿分,别的社员吃不饱,自己跟着撑不着。不过这种让懒汉也能吃上饭的人间天堂却没有永远继续下去,一九八二年分队了,这对他这种衷心拥护集体的社员来说无异于天塌地陷,痛心的他在喝了一天酒,醉了三整天,用了这种方式表示对分队的强烈不满。闲惯了,玩懒了,他这种横草竖不拿的人在凭本领靠力气能过的好吗?总是在别人地里的庄稼绿油油的时候他家的地里却是各种样式的青草长的确良正茂盛,别人家早吃上白面馍了他家还在东家西家的讨借玉米面准备蒸窝窝。家里有点东西妻子都要藏的好好的,就怕让他看到,一旦落到他手里他就要偷了出去换酒喝,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大仗小仗在夫妻间一天没间断过。有一夜他去未来的亲家,也就是女儿将来的婆家(他生活的这一带乡村有个恶习,大兴娃娃亲,即子女非常小的时候就定下姻亲,或是指腹为婚,而这里的人多数又不守信用,百个姻亲也没一个能成的)去混酒喝,这一带较穷,家有两个男愁坏老子脸,很多男孩找不上对象,光棍汉很多。亲家上了门自不敢慢待尽了他的量让他几乎喝个烂醉,临走还让他捎上五斤。酒喝的太多,天又黑路又不好走,一头栽进了路边浇地的大土坑,头晕脑胀实在也爬不出来,躺在里面摸来打火机想划个火照照路,身上的酒气重,一划着火身上着了起来,慌了将酒罐当成了水壶,拧开了盖就往身上倒。火上浇酒,这还了得,燃起了熊熊大火这次明亮了他借了火光蹿到了公路上来,连蹦带跳,不一刻便倒地而亡。据当时的目击者说,当时远远的看到公路上有一团火蹿上跳下还以为是闹鬼或是传说中的火狐狸呢。他的名子多年来不用,因他嗜酒如命因此人们干脆都称他南酒,第二日,人们都传开了说南酒日子过的窝火自杀了,也有人说他所行违背道义丢人出火自燃而亡了。

    南立根的名子是他母亲给的,因她见南家辈辈跟天上飞着的云一样飘忽不定,盼望儿子一改前非扎扎实实,所以就给他取了个立地生根的名字。过日子如游戏的父亲一死家境才有所好转,瘦小的母亲带了儿女拼命的干虽说比不上别家却能吃上白面馍头了。南立根也不知是让太不争气的父亲惹的,还是太自卑呀还是怎么的,整天一副没精打采无能的样子,可他有一样专长,就是读书。虽然他家境贫寒,有繁重的劳动压身而自小成绩优异闻名乡里,教过他的老师都说将来考场上先睡一个小时再考,上清华绝没问题。眼看南家祖坟里再冒青烟,中兴在望,可却天有不测风云,不幸的事接踵而至,在南立根刚上高三那一年母亲终于因积劳过度趴下了,不舍的花钱就医而是请什么神家仙家等众道门,那能治得了什么病?病情渐重钱扔了不少。上过当受过骗才明白迷信害人,又去乡间的小珍所就治,那尽是拣了便宜的地处去就治,便宜无好货,此话最是不假,那种地方多是庸医,不能治病却能添病,旧病不去新病又增,眼看了一天不如一天,一天狠似一天,尽让南立根跟了往上搭功夫,南立根再也顾不得什么“钱啊钱”硬带她去了县医院,那所县医院比之于乡间小诊所是强了许多,不过是因人而异,钱多上的医生也好些,没钱上的也尽些“二把刀”,在那里,除了脾气坏点,收费高点以外医术却不见的高到哪里去,先是诊,后又抢救,也就是稍强在了这一点,若是在小门诊那就完玩了。



………【第十七回水穆急走共赴难南立根立根太难(五】………

    经过了几番折腾终找正了病根,但人也给折腾坏了,结束了受苦受穷的一生,也给家里添了无穷无尽的债务。这些还是次要,更要命的是耽误了儿子的五个月的宝贵的高考复习时间。刚埋葬了母亲,拖下了孝袍就披上高考的战袍抢进了考场。南立根觉的家里太难了,下定了决心要退学的,是在妹妹的押介下走进高考考场的。一个个本来一看就会的的题目,五个月丝毫没去理会做起来竟是那样生疏,外加临桌是同班一个脸皮特厚的女生,也不惧怕监考老师,更不管南立根自己做完没做完动辄就一把将他的试卷抢了过去,一抄便是一、二十分钟,严重影响了他的发挥。最为可气的是竟然做数学科的时候让她打扰的将选择部分的答题卡给忘在了草纸下没有交,真个是一塌糊涂,就凭了这个样子还考清华、北大?除非阅卷老师瞎了眼只会划勾不会划叉,只学过写100汉学过写其他。不管怎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全校六百多人仅考上了四十人,其中还有他,虽然没有考上本科却也考了专科第一名,距本科仅有半分之差。抄他试卷的女生考了专科第二,本来凭了她的资智什么也考不上,高中毕业回家等着结婚嫁人生子就是她一生的事了,可因为遇到了南立根,再加她自己的临场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考上了学将来嫁的好夫变了好生活。

    他南立根可就惨了,本是考名牌大学的料却考的这么差,万分悲痛,心灰意冷,随便就报了个师专。在他那个时代师专对大部分人来说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上学虽是拿不了多少钱,但家里太穷了,对他来说负担已是极重了,幸好他成绩好,有奖学金,勉强支撑着读完,可算有头了,能撑钱了,本来凭了优秀毕业生的头衔是可以分配到条件比较好的县城工作,可亲戚尽带个贫字头,父亲也没有朋友,既便偶尔有个也尽是些一天天沉醉不醒的主儿,自己没有半点社会基础,他的位置被人顶了,而是被分到了最为贫穷的乡镇上。南立根所分配的乡镇有土政策:上岗须交安置费。南立根是交上了一万元才让他上班的,几年前这些钱对平常百姓来说可是天文数字,亏的妹妹铁了心就是想让哥哥出人头地,将自己五千元的彩礼钱全都垫上了,南立根又贷款货了五千。

    人若不顺了事事不顺,南立根刚上班又赶上全国经济大变革时期,那时的口号是人民教育人民办,划事务入乡镇,偌大的国家各地经济发展大不相同,财政吃紧的地区根本就负担不了,再加之如此财政大权下放,如同让那些地方官员成了霸居一方的小诸候,所据地盘容易形成小朝庭黑洞多着哩。经济大变革,制度不健全,监督机制差,各个乡镇都是一把手说了算,他们都还想往上爬,谁不是得陇望蜀,谁想在基层干一辈子,得须有政绩,另外“要想富,上项目”嘛,都不顾现实,不恤民力,大搞形象工程,大搞基建,贫穷落后只有拖拉机、三轮车、畜力车的偏僻小乡镇也要修上国道一样宽阔的漂亮公路,不管质量如何外表可在那里了。南立根所居的那个乡镇当然也是如此,可能或上更甚一些,新盖的办公室推倒了,说土里土气招不得商来,“不壮不丽”要改盖办公大楼。本已苟延残喘的乡财政焉能经得起这样瞎折腾,真可谓雪上加霜。几万人的小乡镇财政赤字达几千万,苦了百姓,更苦了乡里吃财政的人员,南立根交的岗位安置费其实就是用在了乡里盖大楼上。都已是向上拿钱了还盼了发工资?南立根上班十一个月乡里教师工资分文未发,据说乡里的领导觉的长时间不发工资说起来有些不好听,就拟定再让所有的吃财政的人每人集三千元资,目的是为了给他们发下一个月的工资来,直弄的群情愤涌,怨声载道。但老师终归就是老实,说的文雅一点就是素质高,嘴上虽是报怨却没有一个闹事的。南立根刚毕业,城府浅口无遮拦,就和同事们半开玩笑的说道:“总这样,半点人权也没有了,不给生存权了,我们应当罢课。”那一行里也有汉奸,为了取媚就有人添油加醋的向李岗校长打了小报告。李校长虽是也同职工们一样也有十一个月没收到一分钱的工资,日子同是难过的很,但自己好赖是个校长啊,若是自己所辖的学校出了事那乌纱帽必是保不住了,若是被人捋了,一辈子的奋斗不全都付之东流了吗?吓坏了,到了晚上就在饭店里赊下丰盛的酒菜请南立根。一开始也不说为啥,就是喝、喝、喝,南立根受宠若惊,校长说个干他就跟着干,喝酒的本领比之于他的爷爷、父亲可就差的远了,一会的功夫就觉的头脑有些发热。李岗一看差不多了就套着近乎拍了他的肩膀与他评论罢课的事,“兄弟,谁闹咱也不闹,闹下来必有咱的,为啥非要当那个出头鸟呢?你年少不更事不知人情险恶……”坏事就坏在不趁了人家大脑清醒的时候将事摆明白,这样一迂回更麻烦了,南立根这时已喝了酒听的校长这样看的起自己竟与自己谈论这样重要的问题,心里简直就激动坏了,还以为校长想探探属下的口风要下定决心领了头闹罢课呢,就非常坚定的咬牙切齿的说:“对,我们当老师的都孙到家了,都成软蛋、软柿子了,爱怎么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