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美人戟 >

第11章

美人戟-第11章

小说: 美人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剑鸣见师父正练真功,不敢惊扰,两人肃立一旁,观看这美妙的奇景,领悟这真功中千万变化的奥秘。 
  约有盏茶时光,金雾黄烟,纯色云拂戛然而止,练功似已完毕,两人正欲上前躬身施礼拜候问安。 
  霍然,一声清脆什音,不知发自何处,回响在三间宽大的古刹之中,这什音给人的感觉是心泰神恰,智虑清爽,像是一股清凉的晨间秋风,拂面吹来。 
  云中似乎极想从这清脆的什音里,求取某种变化,只见他双目紧闭,两鬓已斑的脸上,不住的发生着变化,嘴里不停念些什么,两只手的长指甲也不住的连连弹动。 
  石剑鸣心想:“这什音我是知道的,它叫‘靖魔什音’,可是这功夫似已到此为止,师父为什么还在不住的一再展延,该收不收呢?” 
  当然,一旁的姚淇清也有这种感觉,他两只炯炯有光的大眼,不闪不瞬的也在注视着师父的举动。 
  云中似乎为使这什音产生变化,用下不少功力,看他那神情不住变化的样子,便知使掉许多功力。 
  可是任何功夫到了相当程度,欲求丝移寸进,决非容易的事。 
  石剑鸣对云中这种练功精神,此时分辨不出是敬佩、感动、同情,抑或是淡淡地怜悯。 
  他想:“师父如此辛劳是为了什么呢?还不是为了传授给我师兄弟二人,企求艺成下山,报仇雪恨?他这么大的年纪了,还是昼夜不息不瞬,希望能有更大的成就,增加我们杀敌的把握!” 
  看云中这等样子,师兄弟二人渐渐觉得紧张起来,他这般使用真力,如果功夫练不成,心情懊丧,必定有损身体的行健。 
  霍然,那清脆悦耳的什音,像是被什么巨大的力量撞击了似的,“碰碰!喳喳!”一阵巨响,代什音而起的是一阵苍龙似的吟啸。 
  石剑鸣、姚淇清不禁猛然一惊,不约而同的暗自疑问道:“怎么这什音变了声音,是不是有什么危险?” 
  但继而一想,也不禁替师父欢喜起来,这“靖魔什音”显然已经有了更深一层的功力! 
  苍龙似的吟啸之音,越来越强,跟着又是一阵轰然巨响,师兄弟二人似乎觉得地心都在震动的样子,震惊得连神色都变了! 
  巨响之后,“靖魔什音”已经完全脱离了本来的面貌,那是千军万马,奔腾呼号,战斗厮杀之声,另外不时参杂着一阵阵春雷似的“轰隆!”。 
  姚淇清、石剑鸣站在那儿,目瞪口呆,兀自听得入神的当儿,那令人震惊的声音业已截然而住。 
  云中道人睁开双目,自地上一跃站起,掩不住兴奋的带着一丝笑意说:“上天助我,‘靖魔什音’终有今日境界,实是吾等师徒应该欣庆之事。” 
  又道:“二十五年前,我在洞庭武圣宫前,偶遇‘海天白鲸’苗光宗,自以为身负道家罡气功夫,便足称雄武林,谁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罡气功夫竟在那魔头‘鲸齿’秘术之前尽失效用,因有削耳之辱。 
  二十五年来,为师无日无时,不在潜心修练,寻取破解之道。 
  这‘靖魔什音’在十年前便已悟得运用要诀,然十年悠长岁月里,竟无丝毫之进展,直至方才,才领会到更进一层的真义,故能变清新优越之音,为激昂庞杂之声。” 
  云中感于武功一事,学无止境,天下侠士孜孜钻研,日新月异。又告诫石剑鸣、姚淇清二人说道: 
  “一般平庸之辈总以为‘秘术’ ‘邪术’为极易习成之功,实大谬不然,即以此‘靖魔什音’为例,实以高强内功作为基础,然后向上发展才得练成。” 
  说罢,随即带领师兄弟二人,步出凌云古刹,展开神速轻功来到西天目北峰,一处千仞削壁之下,人在壁下仰望绝顶,白云飘渺,烟雾蒸腾,那高及数丈,粗可合抱的亘古老树,看来也不过只有半人高矮。 
  峭壁边缘,有一两丈方圆的黑黝黝巨型顽石,傲岸孤悬,人在其下,心神不禁悸悸,如果那大石霍然掉下,恁是千锤金钢恐怕也必为之压碎。 
  云中道人忽然胸有成竹的说:“剑鸣,你且运用‘金光白拂’把那块巨石掀下,我要立在这峭壁下试试‘靖魔什音’的功能。” 
  说着,随手递过一支洁白如雪的云拂。 
  石剑鸣听得师父如此做法,心中不禁一惊,显得惊疑不定的神色,踟蹰不敢举动。 
  姚淇清站在一旁,心下也是紧张得厉害,暗自忖道:“师父这般以身试危,是否太过于相信自己的功夫,而未曾估量那巨石的份量?” 
  只听云中催促着说:“鸣儿是否不敢相信师父的功力,如此犹疑不作举动。” 
  石剑鸣神色一窘说:“师父,这巨石……”他想说些什么,看了看师父一脸充满着自信的神色,忽儿又吞咽了下去。 
  姚淇清也想近前说些什么,檩于师父平日严格的训教,却不敢冒然启齿。 
  云中道人又唤了一声:“剑鸣还不快着运功!” 
  他的面色是极为严肃的。 
  石剑鸣一瞥师父的脸色,知道再迟疑下去,必定要遭到师父的谴责,随即准备运功,继而一想,师父如果真有个三长两短,我石剑鸣岂非师恩未报,反而成了罪人,那道怎生是好? 
  云中道人见石剑鸣还是没有举动,不禁有些蕴怒地说道:“鸣儿为何不从师父之命!”两眼闪烁着世间稀有精光,注视着怯生生的石剑鸣。 
  石剑鸣这下不敢再迟疑了,忙道:“鸣儿遵命。”随即暗运真气,把“金光白拂”演练出来。 
  瞬息之间,只见一缕金色的烟雾,自他墨黑如漆的头顶上升起。 
  石剑鸣右手一扬,白拂便升至半空,被那缕金色烟雾所形成的圆圈托住。 
  这边,云中道人也立收怒容,平心静气,双掌当胸,口角微动,十指连连轻弹,一缕丝行管弦交错之音,跟着无端发出。 
  再运神功,丝竹管弦之音,霍然一变,立为千军万马奔驰呼号,战斗厮杀之声,间而杂有春雷惊垫似的“轰隆”! 
  天目旷野,山谷应鸣,古藤老树,枯叶败枝,飘飘如雨落下。 
  姚淇清站在一旁,心中暗自连连战傈,心想:“惊心动魄的大变,恐将难免发生。” 
  又不住的抱怨着师父: 
  “这万斤巨石,如若压将下来,师父怕不粉身碎骨,血肉模糊!嗳!真也是,师父这究为何来?” 
  石剑鸣见师父“靖魔什音”业已运至最高境界,急忙说道:“师父准备。” 
  那耀光夺目的金色烟雾,托着一支白皑似雪的云拂,蓦然如闪电流星,往上空腾起,齐至巨石侧旁,跟着云拂一摆,迳往那两丈方圆的巨石扫去。 
  座基稳固的巨石,经那小小云拂一扫,便自飞离悬崖,移至云中道人的上空。 
  姚淇清这时双目仰重,心股战栗,连连抖动,一颗心直跳到喉间。 
  云中大师双目低垂,神色安祥,十指轻弹,一点不乱。 
  只见那巨石像只大鸟,骤然一个跟斗,笔直的往云中道人的头顶落下。 
  巨风忽忽,随之发出,在千军万马的庞杂声音里,又增添了一种更为可怕的恐怖。 
  巨石下落,迅捷之极。 
  约至云中头顶的两丈之处,“轰隆隆!”一声夏日闷雷也似的巨响。 
  奇怪得令人不敢相信,那巨石陡然一声爆裂,作万千个小小石片,如落花轻絮,狂风暴雨一般,分向周围十丈以外之处,飞敞开去,十丈以内竟无半点飞灰玷尘。 
  金光顿失,美丽的云拂,飘飘然落于石剑鸣的手掌之上。 
  千军万马的“靖魔什音”也即刻不可闻见,寂静的天目山颠,依然只有那经年不住的松涛澎湃之声。 
  石剑鸣师兄弟二人,心头千斤重压也随那巨石的飞敌,顿形移去。并在不觉间,同时以无限崇敬仰慕的眼光,朝他们的师父望去。 
  云中的嘴角间,仍像平时那样,挂着一丝高雅的笑意。 
  “哈!好厉害的功夫,真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师徒三人,不觉一惊,循声看去! 
  一僧,一尼,一窈窕少女,旁立一巨大的鹏鸟,发话的正是那年届耳顺的老尼。 
  云中师徒三人,只顾得试验他们这“靖魔什音”,以致连外人侵入都未曾察觉。 
  三人一鸟正临风而立在百步之外的一株苍劲古松之下,各自面呈微笑。 
  云中见是熟人,急忙竖掌加额为礼幽默地说道:“不知三位‘仙驾’光临,未曾远迎,还请当面恕罪。” 
  说着随与石剑鸣二人趋步向前,重行施礼相见。 
  僧尼二人是姚淇清和石剑鸣熟知的,那年逾古稀,童颜鹤发,双目奕奕的僧人,乃苏皖交界丹阳湖中的云梦和尚。 
  那年届耳顺的尼姑以及巨鹏却远来自东海中(闽浙沿海交界处)的星仔岛,她的法号是“玄云仙尼”。 
  僧尼二人隔上一年半载,总会来西天目山盘桓数日,与云中道人研求武艺。 
  可是那面貌娇好,身段窈窕的少女,却不知来自何方?石剑鸣一眼看在心里,只觉得她温柔中带着妩媚,真是美丽得可爱。 
  玄云仙尼牵着那女娃儿一只白嫩纤细的手,指着石剑鸣师兄弟二人说: 
  “那位是凌云古利的大师兄姚淇清,这位便是我常常给你提起的那位石剑鸣,你要多向他们请教。” 
  又指着她向众人介绍着说:“这位是我的小徒弟秦宛真。” 
  秦宛真柳腰一弯,向大家俭衽为礼。 
  云中随让着回凌云古刹再作闲话,于是男女三个人,便踱开步子。 
  云梦和尚、玄云仙尼、云中道人三人在前,姚淇清居中,石剑鸣却不知怎的,无意之间竟和秦宛真走了个并排。 
  那大鹏鸟却远远地跟在众人的身后,迈着笨拙双足。 
  前面的三位长者,一边走,一边说笑。 
  秦宛真看见石剑鸣,不知怎么,竟也是那么奇怪,觉得这人身材魁梧,眉清目秀,不仅神情潇洒,而且有说不出的一份令人喜爱味道,也情不自禁地,转头偷偷地向他望了一眼。 
  可不料石剑鸣无巧无不巧地,也正转过脸来,两对眼睛碰了个正着。 
  四目相对,两人同时不觉心头砰然一跳,急忙转回头,目视前方。 
  秦宛真已经是颊泛桃红,羞得心里像小鹿乱跳,再也不敢转头。 
  石剑鸣自西天目山学艺,血海深仇,时萦脑际,可从来也没有经历过这种微妙的感情,当下心里也有说不出的一番滋味。 
  说笑之间,凌云古刹业已在望,六人一鸟进得道观正殿,分宾主坐下,姚淇清遂与石剑鸣端上茶来。 
  玄云仙尼落座之后,随向爱徒秦宛真说:“鹏儿飞行半日,想也饿了,你且与你剑鸣哥哥,弄些山蔬野禽,把她喂喂。” 
  秦宛真听见师父如此吩咐,用她那双美丽的大眼,瞥了瞥肃立一旁的石剑鸣,遂与他采摘山蔬,捕获野禽去了。 
  一僧,一道,一尼三人随在正观之中,笑语畅论古今兴亡,武林轶事,并研讨半年来,各人在功力修养上的心得。 
  云中道人由于贵宾的到来,早把晨课后,召见石剑鸣的事忘在了一边。 
  石剑鸣领着玄云仙尼的爱徒秦宛真,出得凌云古刹,一路上采摘山蔬,一边闲话彼此身世。 
  原来这秦宛真,乃湖南衡山霞流市人氏,世代书香,本无习武之入。 
  宛真之父官拜衡阳道,为官清廉正直,政绩斐然,甚得民心,尤关缠讼之事,明察秋毫,恩怨分明,遂遭朝中奸臣嫉妒,伺机陷害。 
  某次,朝中巨臣之子,有抢掠民女,灭迫成奸之事,犯在衡阳道内,秦父因拒不受贿,大臣俟机报复,遂遭杀身之祸,全家大小,除稚龄幼女宛真,慌忙之中弃置郊野未曾遭难外,全家无一幸免。 
  秦宛真适为玄云仙尼,乘鹏救上东海星仔岛,扶育养大,授以文事武功。 
  二人身世各有冤仇,不觉油然同病相怜,更觉对方可爱可敬可悯起来。 
  山蔬业已采摘许多,只余野禽还无半只,二人正在愁煞何处捕捉之际,忽见一群雁阵,由北向南,飞临上空,秦宛真不觉动容。 
  只见她自襟下掏出一面铜钱大小的棱镜,在秋阳下,照准那列雁阵一幌。 
  “啊哟!”真是奇怪得很! 
  一股七彩缤纷的光带,直射青天碧空,那光带透着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与雨后的彩虹一般美丽好看。 
  “啪!啪!啪!”一列矫健疾飞的野雁,竟一个接着一个,翻个跟斗,飘落地上。 
  石剑鸣一旁看得不禁出神,他曾见得不少奇珍异宝,却没有看见这铜钱般大小的棱镜,只一幌,便把万里高空上的飞雁,照落了下来,这倒是一件什么宝贝。 
  秦宛真见他看得出神,忙把那小小棱镜,递到他手里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