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大国问号:变局与布局 >

第10章

大国问号:变局与布局-第10章

小说: 大国问号:变局与布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宴会快结束时,米歇尔和女王站在一起,似乎谈到彼此间身高差距的问题,两人边聊边彼此靠近,女王将手搭到米歇尔背上,而米歇尔也做出了相同的动作。
  但就是这个自然的动作立刻招致了英国媒体的大肆批评,称米歇尔的行为触犯了英国王室规矩。
  英国王室有一条规矩,英联邦国家称之为“不管你做什么,别碰女王!”这条规矩是金科玉律。只有女王主动伸出手时,客人才能轻微碰一下女王的手,而不是紧紧握手。2007年,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华德因为在陪伴女王走出人群时,将手臂挽在女王肩膀上招致大量批评。霍华德否认自己真的接触到女王,称这只是个保护动作。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3、剑峰所指之一:恢复增长(1)
或许这个标题“恢复增长”听起来就像个空虚的套话——本来嘛,既然遭遇了经济危机,发生了损失之后的工作当然就是恢复增长。但这里面就涉及两个问题。
  流行的对自由市场的怀疑论,在世界经济一旦开始疲软的时候必然日渐增长。对付贸易保护主义最保险的措施还是宏观经济刺激。拉动内需能减少将国外需求转移进来的诱惑。一些债权国,特别是德国,对财政刺激其实一直是在犹豫的;而世界上很大的债务国,例如美国、日本,却表现得非常大胆。
  上个世纪30年代的时候,贸易保护主义盛极一时,这正是因为宏观经济上的失败。所以这一次,“恢复增长”的核心就是两个问题:反对保护主义、协同时事政策。
  世界银行对“G17”的报告
  贸易保护主义,这个可能令世界各国刺激经济的努力前功尽弃的“全球公敌”正在悄然抬头。当地时间17日,世界银行在华盛顿发布名为《贸易保护:正在萌芽但趋势忧人》的报告,向在危机背景下再度兴起的新一轮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发出最强警告。报告指出,尽管去年11月的全球金融峰会已针对新形势下保护主义的抬头打了“预防针”,但自那时起,G20集团中有17个国家采取了不同程度的新保护主义措施。
  世行的报告指出,尽管G20去年11月一致承诺避免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但其中17个国家已经设立了新的贸易限制。报告发现,自去年10月份以来,共有47项贸易限制措施得以实施,分别来自G20中的17个国家。
  “不论是贸易、刺激经济还是推出各种救助方案,各国领袖都必须抗拒保护主义的诱惑。”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在一份声明稿中警告说。
  在去年11月的华盛顿峰会上,G20首脑一致在会后声明中表示,抵制保护主义在当前尤其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各国一致承诺,在未来12个月内不会增设新的贸易壁垒。
  尽管世行报告称发现的47项保护措施迄今为止对贸易的实际影响可能很小,但业内人士指出,考虑到G20的广泛代表性,一旦这一组织率先推行保护主义,对全球贸易的打击将可能是致命的。G20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世界的90%,人口则将近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据调查,上述限制贸易措施中,约有三分之一是调高关税,如俄罗斯上调二手车关税以及厄瓜多尔提高超过600项商品的关税,等等。报告特别提到,汽车产业的补贴较为普及,全球在危机爆发以来累计向这一行业补贴约480亿美元,其中有427亿美元的补贴是集中在高收入国家。当中包括美国直接对三大汽车制造商提供174亿美元的补贴,另外还有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中国、阿根廷、巴西、瑞典及意大利等政府对本国车商的补贴。
  报告还警告说,随着金融危机加剧,更多保护主义措施可能付诸实施。报告指出,当前的情况更凸显出推进多哈回合贸易谈判的重要性。在去年的第一次全球金融峰会上,G20曾表示要争取在2008年年底前达成具体方案,以完成多哈回合贸易谈判,但这一目标并未达成。
  世行行长佐利克发表声明警告说,经济孤立主义会使世界重蹈上世纪30年代贸易萧条的覆辙,加剧经济困境。“经济孤立主义可能将导致恶性循环,从而让上世纪30年代与邻为壑的惨剧再度上演,让形势更加恶化。”

3、剑峰所指之一:恢复增长(2)
在警告关注保护主义的同时,世行也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比如建议各国同意每三个月向世界贸易组织通报新的补贴或贸易限制措施。世行表示,4月初的金融峰会应该承诺,各国将向世贸组织提交有关新的贸易限制措施及农工业补贴的季度报告。
  美国要“首倡”贸易保护主义?
  有的时候人们会比较担心,我们说中国经常派出庞大的采购团去“买欧洲货”。而就是在这种时候,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的经济振兴方案中,却赫然写进了“买美国货”的条款,两厢形成鲜明对比。欧洲的领袖们和其他地方的人士,都严厉谴责奥巴马的这种贸易保护主义做法。不少人担心,美国为了尽快躲过金融危机,会全面转向贸易保护主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福重认为:人们这样的担心有道理,不过,这是一场虚惊。奥巴马不会竖起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也不会真的搞贸易保护主义。
  自由贸易政策,是在与贸易保护主义反复较量中确立和被接受的,美国自身就是自由贸易规则的主要鼓吹者和制定者。美国在其中发挥了实际的主导者角色。过去几十年的经历表明,美国遵守WTO的自由贸易规则的记录不错,尽管美国的规矩是“国内法”高于“国际法”,但是,美国尊重并遵守了WTO对它与其他国家贸易纠纷的有关裁决。美国人也深知,贸易保护主义是一柄“双刃剑”,“以邻为壑”,必然招致他人报复。美国恐怕也不想毁了他的“一世英名”,不想失去作为世界自由贸易领导者的地位。
  再者,美国是自由贸易的最大受益者。正是基于自由贸易的分工,美国放弃了从纺织品、机电产品到计算机制造等传统产业,转而把资源投入到金融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这些领域,美国才具有新的、更突出的比较优势。如果没有这种转移和新产业的开发,美国就不会一直领先世界。同样,美国也将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如果美国身体力行,力推贸易保护,其他国家就会仿效,最受不了的还是美国。因为美国对世界的依赖程度,不但远远高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也高于欧洲。美国的人力资源成本太贵,如果美国生产电视,美国人是不是还能看得起电视,恐怕就是个问题了。
  美国的老百姓,有一部分可能会支持贸易保护,如某些制造业的工人。但是,一旦真的要“美国制造”,就像那本畅销书《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所描述的那样,他们会发现,离开中国制造,他们的日子没法过,最后还得回到自由贸易。美国人早已习惯了买中国货、日本货等外国货。
  其三,美国的决策层,是由自由贸易者主导的。奥巴马政府的决策层,比如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财政部长盖特纳等,受到的教育,都是主张自由贸易的主流经济学。即使个别政治家为了各种目的,会提出一些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但是就整个决策层来说,似乎不大可能把贸易保护作为一种国家决策。
  比如金融业,是最具有美国特色的产业,也是美国最具比较优势的产业之一。即便有金融危机,美国还得依赖这个庞大的产业。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金融业继续开放,外国资本继续自由进出美国。如果采取保护政策,美国的金融业反而会更危险。比如,美国人一直在动员中国继续购买美国的国债,难道就不怕我们要挟它么?自由贸易就是建立在相信对方跟自己拥有同样智慧的基础之上的。
  最后,所谓“买美国货”的条款,不过是为了安抚某些受金融危机冲击的行业的“政治秀”,是一种姿态而已。比如美国汽车业,面临巨大困难,处于破产边缘。为什么?除了金融危机,就是因为自由贸易,外国车进入美国没有任何障碍。可是,即使如此,我们甚至还听到了克鲁格曼等人主张放弃汽车产业的声音,也没有听到限制进口外国车,鼓励买美国车的政策。因为美国制造的汽车没有比较优势,放弃这个产业是迟早的事。
  进一步地来说,在全球化时代,根本没有纯粹的“国货”,比如芭比娃娃和波音飞机,被认为是美国货,可是芭比娃娃在十几个国家合作生产,波音飞机,由几十个国家共同制造,都不完全是美国货。
  所以,美国不会真推贸易保护主义,最多不过是来点小儿科。
  一个小小的“买美国货”条款,就掀起轩然大波,也从反面说明,人们并不真的相信奥巴马真要推行贸易保护。要是换了其他国家,人们会有如此激烈反应么?其他国家类似条款也有,或者闷声做,没有写成条文,谁敢说自己就那么干净。
  必须承认,如果没有自由贸易,没有开放,中国经济不可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可是,金融危机是个提醒,不管有没有贸易保护主义,把一个大国的经济过分建立在外部需求上,至少是比较被动的。把经济的拉动力量,建立在内需,尤其是居民的消费需求上,经济的增长才更可靠、稳妥。
  可是,为什么中国内需一直不振?因为在整个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中,居民的收入份额过低。调整收入分配的结构,是保证中国经济继续健康成长的必须。
  所以,一方面,我们不必过分担心外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另一方面,也不要把自身存在的问题,都归结为外国搞贸易保护。不管别人搞不搞贸易保护,我们的分配结构都要改变,只有富民,才能真正强国。
  

4、剑峰所指之二:金融重构(1)
解铃还须系铃人,金融风暴引发的全球经济动荡,最后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落到金融领域来。国际货币体系每隔三十年便会有次比较大的震荡,事实也似乎证明了这一点:牙买加体系下汇率风险急剧放大;缺乏约束的储备货币过多发行为全球流动性过剩提供了必要条件并极大的增加了通胀上行压力……这一切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在于,极大地拉升了经济周期波动的幅度,并使之不断趋于恶化。所以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已然实在必行。
  在本次伦敦G20峰会上,“全球金融重构”的话题也成为各国剑锋所指。这里面就包含了两个重要的问题:美元地位的改变、全球金融监管的改革。
  周小川一石激起千层浪
  央行网站于2009年3月26日刊发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署名文章《关于改变宏观和微观周期性的进一步探讨》——这已是G20金融峰会前夕,周小川在央行官方网站上发表的第三篇文章。
  此前的3月23日,周小川发表第一篇文章,指出目前的“储备货币发行国无法在为世界提供流动性的同时确保币值的稳定”,提议创造“超主权储备货币”,倡议“必须创造性地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
  3月24日他又发表题为《关于储蓄率问题的思考》一文,认为“解决储蓄失衡问题,需要综合药方”,并再次强调“长期内稳步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发展”。
  3月26日周小川发表的文章则提出,“需要在微观层面安排更多的逆周期机制,以确保金融体系更为稳健”。同时,他认为,综合比较世界上主要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中国政府在出台重大举措时,“决策及时、果断、有力,体现了独特优越性”。
  周小川一周连发三文“备课”G20,其中力挺新国际储蓄货币的思想跃然纸上,引发全球热议。美国总统奥巴马高调回应称,他并不认为有必要设立一种新的全球货币。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美国财长盖特纳也纷纷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断然拒绝了周小川的最新建议。
  “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周小川认为,“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
  由基金组织集中管理成员国的部分储备,不仅有利于增强国际社会应对危机、维护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稳定的能力,更是加强SDR作用的有力手段。
  针对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的创立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的国际储备货币的观点,各方人士作出了不同回应。分析人士指出,该观点最终可能成为一个需要进行认真研究和考量的长期问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斯特劳斯·卡恩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