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别问我是谁 >

第6章

别问我是谁-第6章

小说: 别问我是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羊羊高兴地朝于家驹拍起手:“好啊!好啊!”
  一旁的顾牛牛看着他们,说:“于记者……哦,马儿哥,看你一来,俺妹妹这嘴巴哒巴哒说个没完。俺长这么大还没见她这么能说呢!”
  于家驹笑呵呵地拿出照相机:“能说好啊,说###里愉快。说实话,我是打心眼里喜欢你妹妹。羊儿,在我的眼里,你这样的天然去雕饰的山里姑娘,比城里那些描眉画眼的女孩子吸引力大多了!”
  顾羊羊高兴而又羞赧地笑了笑,顾牛牛读书少,听不大懂,也跟着嘿嘿笑。三个人玩得高兴,于家驹为兄妹俩一张又一张地拍了不少照片。顾羊羊也在他的指点下,给于家驹和顾牛牛照了几张合影。
  于家驹又把照相机递给了顾牛牛,说:“牛儿,你也给我和羊儿照一张。”说着,他伸手把羊羊拉过来,亲热地搂住她的肩膀。
  顾牛牛抬头看了一眼,脸上顿时没有了笑容。他勉强地拿着照相机,低头摆弄,没有照的意思。于家驹催促:“牛牛,别让我浪费表情好不好?这是全自动的,你只要屏住气,一摁右边那个快门就行了。”
  顾牛牛迟疑了一会儿,突然走过去,把照相机往于家驹的怀里一塞,干干地说了句:“俺,俺不会照……”
  于家驹还想教他,说:“这有什么难的?你……”
  谁知顾牛牛连相机都不看了,把脸往旁边一扭,可着嗓子叫起来:“俺说不会照就是不会照!”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别问我是谁》第四章(5)
于家驹不明白他为什么发脾气,吃惊了片刻,突然眼珠一转大笑起来:“牛牛,我知道了,原来你这个当哥的还爱吃醋哪!”
  顾羊羊没听懂他的话,认真地替牛牛抱起不平:“你瞎说,俺哥平常最不喜欢吃的就是醋,不信你问俺娘去!”
  于家驹被弄得哭笑不得了。
  于家驹和两个新结识的伙伴在外面快玩疯了,顾师傅家里的气氛却远没有那么轻松。刚开始还好,两人天南海北聊了一阵农业和林业上的事情。可杨原平毕竟心中有事,在顾师傅给他上药的时候免不了又提起了女儿的事情。
  他并没有注意顾师傅的反应,像《祝福》里的祥林嫂那样絮絮叨叨。
  “您还记得十二年前的那次地震吗?过后,这里出现过山体滑坡,把一辆旅游车掀翻到大漠河里了……我的女儿是被我的一对朋友带去玩的,就坐在那辆旅游车上,结果被水一直冲到山林附近的大漠河里。”
  顾师傅上药的手停顿了一下:“哦……这事好像还上了广播和报纸了呢!不是说费大劲找了吗?”
  杨原平纠正道:“是,也不是。在那么多遇难的人当中有我的那对朋友,可没有我的女儿……当时说什么的都有,有说她被冲到岸上让过路人捡走了,还有说,被这山林里的野兽给……给活活叼走了……”他有点说不下去,捂着脸深深地叹着气。
  顾师傅似乎也被他的情绪感染,愣愣地看着他。好一会儿,才好言好语地安慰他:“老杨,别跟自个儿过不去。老天爷不听咱指挥,由不得人啊!”
  杨原平点点头,抬眼望着顾师傅:“我也是尽量这么想,可看见你们羊羊就忍不住了。那年,我女儿还不到六岁,如果她还活着,跟你们的羊羊差不多……”
  顾师傅不自然地笑笑,目光朝窗外望去,说:“于记者和牛牛他们也该回来吃饭了吧?”转身走了出去。
  杨原平这才有些后悔了:是不是我唠叨得太多,人家不爱听了?
  果然,第二天早晨,杨原平还没有起床,顾师傅就隔着窗户告诉他,突然有紧急任务,他得出去巡查几天林子。既然公务在身,杨原平当然可以理解,看来陪他们逛林子只得劳驾牛儿和羊儿了。不料,等他俩洗漱完毕,顾师傅的妻子把饭端给他们,说:“对不住了,我得去林子里采蘑菇。两个孩子呢,听说县城里来了什么剧团,一大早就相跟着看热闹去了。你们吃完饭,自个儿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吧!”
  俩人眼瞅顾师傅的妻子挎着篮子头也不回地出了院门。于家驹皱起眉头:“奇怪,昨天还说得好好的,怎么一夜之间就变了?是不是我们什么地方得罪他了……没有啊!”
  杨原平想了想,就像犯了错误似的检讨自己:“也许怪我。昨天你们没回来以前,我和他聊起我女儿杨阳的事情……”
  于家驹哭笑不得:“老杨啊,我看你是找女儿找得走火入魔了,是不是又怀疑羊儿是你的女儿了?这就怨不得人家对咱们有想法了。”
  杨原平语气分外沉重:“可我什么都没说啊。只是拿杨阳和羊儿做比较。”
  于家驹想了想,一口将半个馒头咬下去,嘟嘟囔囔地说:“人家一家人都不奉陪了,咱们也不能厚着脸皮挺着啊。只好打道回府。”
  杨原平立刻同意了。他比于家驹心细,没忘记给顾师傅留个条,里面说了些感谢的话。他俩在兰州车站分了手,于家驹是个办事雷厉风行的人,分手的时候将几张照片交给了杨原平,都是在林子里照的,有合影,也有于家驹和兄妹俩的照片。杨原平当天就返回了农场。一路上,他不时拿出顾羊羊的照片看,想着自己的女儿。回到家后,他又忍不住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杨阳小时候的照片,和这张照片对照着左看右看,两张相片上的两个年龄不同的女孩子都朝他甜甜地笑着,他努力想把她们区分开来,却总是办不到。晚饭后,张慧英过来打听消息,杨原平把顾羊羊的照片拿给她看。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别问我是谁》第四章(6)
没想到张慧英看了几眼后问他知道不知道“疑人偷斧”这个成语。杨原平立刻明白她的意思了。可等张慧英走了以后,他心里还是转不过这个弯:难道我真是糊涂到见到年龄相仿的女孩就认为有可能是自己女儿的程度吗?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别问我是谁》第五章(1)
让宁明远感到惊讶的是,赵灵不单单学习电脑很有灵性,开车也几乎能够无师自通。农场的司机姚师傅住院了,场长就把这辆切诺基给了财务科用,因为只有宁明远有驾驶证,他便成了临时司机。当然,为了在赵灵面前露一手,周末的时候,他把车开到了学校。
  赵灵一看见车就手痒,经不住小宁的鼓动,在听他讲了开车要领后,便毫无畏惧地坐在了驾驶位置上。随着一声轰鸣,切诺基歪歪扭扭地沿着通往大漠河的路艰难地前进了。这条平坦小路的两旁空旷无人,汽车时不时跑偏,压在路旁的草地上,又挣扎着返回来。
  赵灵来了情绪,在小宁的指点下,整整练了一下午车,直到太阳快落山了,才想起爸爸还在家里等她。小宁也连连检讨自己的失误,为了早一点赶回去,自告奋勇地开车送她。赵灵明明知道这样不大合适,但看看天色,也只好同意了。
  这时候,杨原平和张慧英已经在家里包好了饺子,边聊天,边等着女儿回来。眼看天黑下来,张慧英抬头看了看墙上的挂钟:“这丫头又跑哪儿疯去了?”
  杨原平默默剥着蒜:“嗨,过不了几天就要离开这儿了,就让她多玩玩,想上哪儿疯就上哪儿疯吧。”
  外面响起了汽车声,张慧英伸长脖子向外面望去,看见那辆切诺基停在了门口。她的脸色顿时变得很不好看,对杨原平不客气地说:“原平,你这当父亲的也真够粗心的。我们科室的那个宁明远总粘着你们家灵灵,小心生米做成熟饭。”
  杨原平面现惊讶:“有这回事?不可能吧?”
  张慧英警告他:“你可别大意,千万别在这个关键时刻出点节外生枝的事情,那会耽误灵灵一辈子的。”
  话音刚落,赵灵推门进来,外面的汽车声也渐渐远去。
  杨原平不满地瞪了她一眼:“这么晚才回来?去哪儿了?”
  “大漠河边随便走走。”赵灵打着哈哈走进自己的卧室,将小包放下后又转身出来,看看桌子上的饺子,欢快地叫道,“好香啊!这是送行的饺子吧?”
  杨原平怪嗔:“知道送行,怎么还这么晚才回来?明天你张阿姨就要回北京,还要替你办转回北京的事情,你应该早一点回来。”
  赵灵吐吐舌头,做了个鬼脸:“张阿姨,对不起,对不起。小女子这就将功补过。”说着,她拿起还剩下的一张饺子皮,认认真真地包了一个很好看的饺子,双手捧到张慧英面前,“张阿姨,这是灵灵的一点心意,礼虽轻,情意重。您千万要接受啊!”
  那调皮的样子把杨原平都逗乐了。
  第二天早晨,杨原平和赵灵在农场大门口送张慧英上路。因为这一去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回来,大包小包带了不少。张慧英此时多了几分恋恋不舍的情感,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感叹着:“大半辈子都在这儿度过了,现在乍一离开,心里还真有点不是滋味……可一想到李楠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北京,我就啥也不想了,一心一意奔女儿去了。”
  赵灵傻呵呵地问:“李楠怎么是一个人呢?不是还有她姥姥吗?”
  张慧英摸着她的短发说:“我跟你爸说过了。楠楠的姥姥已经是肝癌晚期,有一天没一天。张阿姨之所以这么急,是想赶早帮李楠把落户的事情办了!”
  赵灵心里很替她难过,还想问点什么,杨原平用眼神制止了。他把一大包材料递给张慧英,叮嘱道:“这里面是杨阳户口的迁移证明和北京的准迁证明,还有一些相关的材料和照片,你收好。”
  等张慧英接过去后,杨原平又从随身的包里掏出一个厚厚的大信封:“我知道,现在办啥事都不容易,慧英,这是两万元,该花销的地方尽管花,不够了就给我来个信或者电话,我再想办法……”
  张慧英连忙推回去,说事情八字还没一撇,怎么能乱花钱。杨原平固执地非要塞给她不可,俩人纠缠了一会儿,还是拗不过杨原平,张慧英只好收下了。
  

《别问我是谁》第五章(2)
张慧英到了北京以后,第一个要见的人当然是女儿李楠。母女俩好久没有在一起,见面后难免百感交集地抱头痛哭了一阵。她心中有事,再加上李楠忙于高考前的冲刺,也不敢耽搁太长时间,安抚了女儿一番后,直奔医院看老太太。老太太已经病得没了形,拉住女儿的手怎么也不肯松开。这一回张慧英虽然心如刀割,却怎么也不能哭,强装笑容伺候了半天老太太,趁着下班前赶到了老太太户口所在的派出所,把带来的有关两个女孩子的材料递了进去。接待她的是一位女民警,说得研究一下,让她后天再来。
  张慧英利用这两天时间认真地尽了做女儿的责任,寸步不离老太太的病床,端屎倒尿洗涮喂饭样样干得十分麻利,不光受到医生和护士的表扬,连同病室的另一个患者都感动得要掉眼泪。
  第三天下午,她如约又去了派出所。大概是快到下班的时候了,派出所里等待办手续的人并不多,只等了五六分钟,就轮到了她。张慧英在窗口外眼瞅着女民警从卷柜里拿出她送来的那两沓材料,不知会是什么结果,心跳得都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了。
  那女民警核实了她的身份,把其中的一沓退给了她。张慧英一看,是李楠的,脑子里马上“嗡”地一响。
  女民警态度和蔼可亲:“大妈,这两份材料我们都认真研究了一下,您愿意做这两个孩子的监护人,李楠是您的亲生女儿,杨阳是您的外甥女。对吧?”
  张慧英连声说“是”。女民警遗憾地摇摇头:“可是这一次我们只能给您的外甥女杨阳落户……”
  张慧英叫起来:“为什么?”
  女民警很耐心地解释:“杨阳是按照知青子女的政策办回来的,李楠是跟着您这次办户口随迁过来的。可惜她已经超过十八岁了,不符合随迁年龄……”
  张慧英急得打断了她的话:“可我女儿和我的情况一样,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因为我妈病重,身边没有人照顾,我这么大年龄都能办回来,为什么我女儿她办不回来?”
  女民警的脸上始终带着笑容:“我没说您女儿就肯定不能办回来,只是她不符合随迁的条件。这是政策,并不是随便哪个人可以更改的。这样吧,您回去把家中的特殊困难和情况写一份材料,为您女儿重新进行困难申请,再交到我们这里来审查办理,总之,得想办法通过困难申请这个渠道办回来……”
  张慧英仿佛看到了一线希望,点点头,问:“那要多长时间啊?”
  女民警说:“您的材料我们要研究、调查核实,估计最快也要两三个月吧。”
  张慧英几乎喊了起来:“什么?两三个月?我女儿再有一个月就要报名高考了,这可怎么办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