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别问我是谁 >

第14章

别问我是谁-第14章

小说: 别问我是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高和他关系铁,时不时主动来给他“陪绑”,这天夜里又是如此。快十二点的时候,小高打着哈欠把一大堆读者来信放在他的办公桌上。于家驹看了几封,忽然想起什么,从抽屉里拿出赵灵的手稿,指着上面的字,对小高说:“麻烦你照着这上面的笔体,帮我找找,看看有没有这个人的来信。”
  小高看了一眼就笑起来:“你说的是那天来的那个姑娘吧,你怎么连她的住址和电话号码也没有?”
  “我倒想有呢,可人家说了,在这个城市居无定所。”
  小高坏笑着:“是人家小姑娘防你一手,不愿意告诉你吧?”
  “去去去,我看你才像那心术不正的人呢!”
  小高继续逗他:“你是正人君子,为什么只惦记着她?完全可以问问他的父亲呀。”
  于家驹说:“我早就打过电话。她父亲也有两个星期没接到电话了。”
  小高这才觉得事情有些严重,埋头翻看起那一摞读者来信。于家驹见他一边找还一边打着哈欠,于心不忍,不由分说地将他赶走了。
  困意也向他袭来,他伸了个懒腰,准备到洗手间用湿毛巾擦擦脸,刚要出门,电话铃响了。
  深更半夜的,谁还会来电话?于家驹疑惑地拿起电话,里面传来一个犹犹豫豫的声音:“是于记者吗?我是……”
  天哪,这不就是杨阳吗?于家驹振奋起来:“可等到你的电话了,我这两天一直惦记着你!”
  赵灵的声音:“谢谢您还记得我!我想跟您说几句话……”
  “说吧。我正想听到你的声音呢!杨阳,你看报纸了吗?连着登了几天你的文章,我给你留了好几份,就等你来取了。还有,我给你爸爸也寄去几份,哦……你现在说吧,说多少句都行!”
  电话里赵灵的声音哽咽了:“于老师,我本来是想雄心勃勃闯一闯北京,可是遇到一些事情,不仅没了志气,还差点办了糊涂事。幸亏路过地铁口的时候看到了《生活参考报》,看到了我喜欢的《虹》,看到您用编者按串成的那一个个我最熟悉不过的故事,心里一下子豁亮了。我在地铁里看了好长时间,发现别看自己现在挺狼狈的,其实还有些价值,您说呢?”
  于家驹被她的话逗乐了,连声安慰:“当然有价值,当然有价值了。你怎么……我听见你好像在哭?是不是需要我帮你什么?”
  赵灵终于忍不住呜咽起来:“我的钱包在公园里被小偷偷走了,我是用剩下的2元钱给您打这个电话的,可现在……”
  于家驹正要追问,电话里传来费用已尽的警告声。他急了,对着话筒大声喊:“喂喂,你等等……”
  急促的短音电流声吞没了赵灵的声音。于家驹不安地踱了一圈,灵机一动,打了回拨键。
  对方的电话铃响了十几下,终于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喂,找谁啊?”
  于家驹生怕对方挂了电话,急促地问:“请问,杨阳在吗?”
  “什么杨阳,这儿是公用电话亭。”
  “麻烦问一下,这电话亭在什么位置?几分钟前有个姑娘在这个电话亭给我打来电话……”
  那男人不耐烦了,讥讽道:“姑娘?你听错了吧?广场周围什么人也没有!”不容于家驹再问,电话断了。
  

《别问我是谁》第十章(3)
于家驹想到赵灵的处境,心急如焚,脑子急速地转动着。地铁站……广场……忽然他眼前一亮:两者联系起来,不就是文化广场吗?
  他丝毫不敢迟疑,撂下电话就直奔停车场。不知什么时候外面又下起了雨,大街上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他把车开得飞快,没用多长时间就来到文化广场。空旷的广场上已经积了雨水,显得更加开阔。于家驹把车窗玻璃摇下,探出头去四处搜寻。在淡淡的雨雾中,他看见广场拐角的长椅上似乎蜷曲着一个身影。
  是她,肯定是她!于家驹一踩油门,切诺基猛地开到那里停下。他下了车,径直走到那人的面前。对方吓了一跳,猛地站起来。于家驹借着车灯的光柱看清了,果然是赵灵,便不由分说地将她拉到了报社招待所。
  安顿好赵灵后,于家驹把一个厚厚的信封放在她面前:“这是给你的。一千,数好。”
  赵灵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百元的票子,不免有些紧张:“这……我不要。”
  于家驹从她的眼神里看出了警惕,解释道:“放心,我也不是慈善家,不会白送别人钱。这是你的稿费。对不起,我找了你好多天,没能找到你,没想到差点儿让你断了粮。”
  赵灵半信半疑地看着那沓钱,脱口说:“真不可思议!比我在旺旺服装店站两个月柜台挣得还多哪!”
  于家驹乐了:“你自己不是说过吗?你这人还是挺有价值的嘛!”
  赵灵不好意思地跟着笑起来。她在报社招待所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来到编辑部和于家驹告别。于家驹看出她是个要强的女孩子,也没有挽留她,只是嘱咐她多写文章,经常给父亲去信或者去电话。
  不知是不是受到了赵灵的启发,于家驹突然有了新的打算。这天上班后,他正坐在笔记本电脑前熟练地打着文稿,肖主编拿着厚厚的一摞信件走了进来,一进门就说:“于大记者呀,这个月,咱们的报纸销售量直线上升,和你们《虹》有很大的关系啊……”
  于家驹觉得机会来了,调侃地说:“谢谢肖主编的抬举。可是,您的鼓励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啊,应该给我们来点实质性的。”
  肖主编问他什么才是实质性的,于家驹诉苦说:“自从《虹》改刊以后,我的工作负担也太重了,身边除了通联小高以外,连个得力的助手都没有……”
  肖主编笑着打断了他的话:“就这事?放心,社领导早就为你想到了,决定给你派个有能力的助手,你说说条件吧。”
  于家驹想了想,回答说:“三个条件:第一,要年轻的女性,哪怕是刚毕业的女大学生也行;第二,要能喝酒……”
  肖主编愣了一下,接着哈哈大笑:“你小子,跟我老头子开玩笑了吧?这算什么条件?酒吧里有的是!”
  于家驹连连摇头:“您想哪里去了。如果不能写、不能编、不能采访我要她干什么?肖主编,我这两条都是为了采访时方便啊。”
  肖主编无奈地点点头:“好好,算你有独到想法。那第三个条件呢?”
  于家驹的神情一下子变得很严肃,犹豫片刻,才说:“我想……能不能打破以往的规定,户口不限?”
  肖主编一怔,马上就摇头了:“这恐怕不行。”
  于家驹诚恳地看着主编:“其实,外地到北京来的人才也挺多的。”
  “这是个大原则,我一个人做不了主,还得社领导集体研究才行!这样吧,咱们按惯例先在报纸上登几期招聘广告,然后提交人才交流中心,广为纳贤。”
  于家驹不以为然,懒懒地说:“一共就一个指标,还用广为纳贤吗?”
  肖主编警觉起来,目光直直地盯着他问:“什么意思?于大记者是不是已经有人选了?”
  于家驹连忙说没有,但隐约间他觉得那个人应该是赵灵那样的。肖主编见他不做声,以为击中了要害,诡秘地一笑:“你今年有三十好几了吧?只要对工作有利,我也不反对你公私兼顾。”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别问我是谁》第十章(4)
于家驹立刻装出惊喜的样子,拉住了主编的手说:“真的给我放宽政策了?太好了。看来我真得抓住有利时机,搂草打兔子,一举两得了!”
  人才招骋会上《生活参考报》的招骋台前围着大量的报名者。赵灵也来了,不过,她已经问讯过其他一些招聘单位的政策,知道了“北京户口优先”的分量,所以,没有马上挤到圈子里面去,而是站在外面犹豫着,默默地分析着身边走过的每一个应聘者的硬件和软件。她偶然一回头,看见一个个子和自己差不多的漂亮女孩也在注意着她,便朝她点点头,走过去打招呼:“你好,也是来找工作的吗?”
  那女孩子回答:“是啊!转了大半圈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我看你行,一看就挺有主意的。我不行,想到一家报社,可我妈老说我性格弱,成不了大气候。”
  “想去报社?那好,”赵灵快言快语地说,“走,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她俩宛如一对老朋友,牵着手来到《生活参考报》的招聘台前。于家驹正在焦急地四处张望,看见赵灵,高兴地朝她招手:“你终于来了!快过来啊!”早早拿出一张表格递给她。
  赵灵一看上面的编码,夸张地倒吸了一口冷气:“天哪,第51个报名者。你们不是就要一个名额吗?我可不敢来。”说着,把刚刚认识的女孩子推到自己前面,说,“于老师,这是我新认识的朋友,我是专门介绍她来的。”
  “好啊。”于家驹也递给那女孩子一张表,“这是第52号表。哪个学校毕业的?”
  女孩子腼腆地答道:“北方大学。我是应届大本毕业生,学中文的……”
  赵灵为之一懔,于家驹却惊喜得忘乎所以了:“真的?太棒了,咱们可是校友啊!我是新闻系的。来,咱们校友先握握手。”
  说着,于家驹把手伸过来。那女孩子还挺封建的,红着脸握了一下。赵灵看见他们的手拉在一起,不由想到了自己的高考,心里仿佛被针刺了一样。北方大学的校友,多神气啊!本来,自己也应该和他们手拉手的,可是……
  “有什么特长,填在这儿!”于家驹问那女孩子。对方更窘了,怯怯地说自己还真的没什么特长。于家驹不相信,提醒她说,比如唱歌、跳舞什么的。还有,比如喝酒。女孩子露出惊讶的神情,说怎么可能呢?那是男生的特长。
  于家驹不免有些失望。这可是他招聘助手的条件之一啊。
  赵灵被冷落在一旁,看他们说得那么热闹,心里酸酸的,只好一边填自己的表格,一边竖起耳朵听他们说什么。当她听到他们在谈喝酒的问题,忍不住恶作剧似的在“特长”一栏重重地写上:酒量〉05公斤。
  过了一会儿,那女孩子也填完表交了上去。于家驹接过一看,不由得大惊失色:“啊?你也叫杨阳?”
  女孩子茫然地点点头:“是啊。难道还有一个杨阳?”
  于家驹指指赵灵:“巧了,你们俩同名同姓……”
  女孩子疑惑地看看赵灵,自言自语:“真的太巧了。”
  于家驹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耽误时间,便直入主题:“杨阳同学,你的户口是北京的吗?”
  那北方大学的杨阳说是,不过,目前还在学校的集体户口上,正式毕业后才能取出来。于家驹说那不是大问题,关键是有北京户口,问题就简单多了。他又问了她几个无关紧要的问题,两个人渐渐熟了,聊得热火朝天。
  赵灵突然把只填了一半的表递给于家驹,说:“我不填了,没戏!”转身就要走。
  于家驹伸手将她拉住,问:“为什么?”
  赵灵忍不住把一肚子委屈发泄了出来:“你们不是只招一个人吗?她是本科生,又有北京户口,我有什么?”
  于家驹恍然大悟。他左右看看两个杨阳,最终把目光落在赵灵身上,故意用讽刺的口吻刺激她:“原来你竟然这么没有骨气啊!我还以为你们俩有一拼呢,想不到,还没有开始竞争就有一个缴械投降了,可悲啊!”
  

《别问我是谁》第十章(5)
那个杨阳也在一旁惋惜地说:“早知道你会因为我放弃应聘,我也不应该来这里。”
  赵灵心里本来就不服,哪里能经得住他们这样刺激?要强劲儿立刻使她热血沸腾,再没有多说一句话,很快就填完了应聘表。
  于家驹觉得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怕她们反悔,迅速将两张表收起,说:“好,两个杨阳都是有竞争力的。这样吧,52号杨阳比51号杨阳大两个月,为了称呼方便,就叫你大杨阳。”
  赵灵说:“行,那你们就叫我小杨阳吧!”
  三人都笑起来,心情却不一样。当然,于家驹和赵灵并不知道,这位来自北方大学的大杨阳就是李楠,而李楠呢?自然更不清楚赵灵的真实身份了。
  回到办公室,于家驹心情十分好。他觉得自己是这次招聘的大赢家,一箭双雕,把两个优秀的女孩子都网罗到面试的圈子里了。他正要去肖主编那里汇报,桌上的电话响起来。小高抢先拿起电话,听了听,问:“你再说一遍,你找谁啊?什么?马儿哥?我们这儿没有姓马的……”
  于家驹不由一怔,返回来:“是找我的吧?”
  小高问:“你什么时候又姓马了?”
  于家驹来不及向他解释,接过电话“喂喂”了两声,问:“你……你是羊儿吧?哎呀,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