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絮语-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我与当地新华书店老总商议早签为好之际,怕冷落我的经理大概不知道,位于南京中山路的新华书店内外已有了不少读者等着签书。临近中午经理接我们了,不是签书而是先去一家饭店用午餐给我们接风。
饭才吃了一半,经理已陆续接了好几个电话,终于不得不开口:“赵老师,书店来人太多了,咱们是不是早点过去?”我说:“好,现在就走吧。”于是放下筷子我们就赶到书店,里里外外,大街上,天桥上已挤满了人,并已经售出5000本书了。签名售书先把书卖了再排队签名这是万万不行的,尤其人多时这是一个大忌,如果读者当场买一本,拿书交钱,这位读者过来,作者为他(她)签完名,刚好第二位正走过来,一个接一个,秩序就能维持,断无抢书现象,怕就怕,读者已手持一卷或多本,一拥而上,于是就没法签了。
因此就有了第二天当地媒体的报道:《赵忠祥签名售书被迫中止》、《赵忠祥面对五千读者落泪》等等,当地几家平面媒体都在29日发了消息。
标题惊人相似,一是被迫中止签书,一是泪洒中山路。南京新华书店经理没想到会是这般情景,我和陈军也没想到乘兴而来,未果而归,而且撤离得那样急匆匆,显得十分狼狈。
《金陵晚报》1996年1月30日刊登题为“赵忠祥签名售书被迫中止”,副题南京读者对《岁月随想》的热情出乎意料。文中说:“昨天上午,不到9点就有读者在门口排队,到下午1点,读者队伍一直沿着门前的天桥排到了街对面,桥上挤满了人。近两点,赵忠祥出现在(书店)门口。随后队伍开始混乱,无数的人流涌向赵忠祥签名的桌前,秩序无法控制,主办者不得不提前中止这次活动并让赵忠祥撤离现场……直到下午3点30分仍有许多人在门口等着,希望奇迹能出现。对此,赵忠祥表示:极为不安和抱歉。他非常遗憾,他希望今后再找机会来报答读者和观众。”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感动唯挥泪 难酬父老心(2)
如果不是陈军给我的剪报并保存至今,我的往事记忆已十分模糊了,南京父老的热情不会忘记,而细节几乎被流光抹去。1996年1月30日,《服务导报》留下了这样的细节描述:“人们不停地向签名桌拥去,巨大的力量使赵忠祥面前的签名桌显得十分脆弱,赵忠祥在摇晃的桌上,尽可能签上端庄的名字,但20分钟后,他放弃了这种努力,被人保护离开现场。”“昨天现场,年轻人较少,中老年人居多,与以往歌星签名售带时‘追星’的热情不同。昨天现场的人们大多出于一种发自内心的对赵忠祥的好感。”
那天,当我赶到现场时,店里店外拿着书的何止几千人,根本无法排成单行,而大街上驻足观望的人已把中山路的交通阻塞了。中山路是南京市内最主要的大道,类似北京长安街,中山路交通受阻,南京城的交通就受了影响。这一切,因我签书造成,我如何面对金陵父老,又如何对得起一早就拿着书等我的兄弟姐妹。
我是被人拽走的,当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鼓足勇气走到签书台还没站稳,呼啦一下人群一拥而至。
一阵爆响把桌子挤斜了,挤裂了,维持秩序的人和要求签书的读者呼声一片。十几位店员拼命抵住桌子啪啪爆响,我身边两个小伙子说时迟那时快,架起我:“ 撤!”我就脚不点地被飞快带离现场,七转八拐上了几层楼,进入一个房间,这时南京市公安局的同志赶到了,训问经理怎么回事,弄这么乱,谁负责任。幸亏经理还算有经验,他事先上报公安部门,没违规操作,但那会儿他紧张得说不出话了。而“您一百个放心”这句话还在我耳畔。
我从书店后门,被店员护送到车上,直接去了机场,后面的事儿无能为力了。
除了报纸报道,我还接到了一些当天到场的南京读者的信,他们述说了当时情况,我一直到今天都过意不去。其中有位金陵××公司一厂的耿先生来信说:“您风尘仆仆从北京赶来南京……当时五六千读者中只有一二十人有幸得到了您签名的《岁月随想》……那天早晨不到九点,就有读者在门口排队,队伍越排越长,分成两路,一路向西延伸,一路延着门前天桥排到街道对面,见不到尾。到下午一点多钟,门前起码聚集了五六千名您忠实的读者,连交通也中断了……第二天,有些媒体都说南京人过度热情,秩序混乱……难以理解……我们要问有关单位和书店是怎么组织的。”
还有位江苏仪征××公司的职工写信说:“我受部分职工委托,乘长途汽车前往南京新华书店,不到十点买了十四本《岁月随想》。饿着肚子排了四个小时的队,当您一出现队伍就乱了,我在人群中被挤得前仰后倒手中书撒了一地,慌乱中拾书手又被人踩破。遗憾的是没得到你签名的书。”
这位读者还特意制作了一枚信封,并写明:“赵忠祥先生《岁月随想》来宁首发纪念。定于1996年1月29日下午2时,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赵忠祥来我省南京中山路书店,为求购《岁月随想》的读者签名。该作品问世,先生付出辛勤的劳动,作为先生的热心读者,为表达对先生的敬仰心情,特制此封一枚以作纪念。”
有了南京这次教训以后,就有了经验,以后我们每次签书不论人数多少,都算顺利。我和陈军一连跑了三十余个城市。
闲话当年事 欣然忆逝光
闲话当年事 欣然忆逝光
有一位记者评述我当年的签书是“八千里路云和月”,此言不虚。
我手里的几份剪报是读者们寄给我的,虽然签售所到的城市各不相同,天南地北风情迥异,但因为所到新华书店的签售过程大同小异,而无法一一回想各处特色。此次写书匆匆翻出我保存的一些剪报,上面登载的情节有些我已忘得一干二净,但那白纸黑字的往日报道却让我感慨万千,人生能记住的过程真是太少太少了。从千余幅签名售书照片中抽出几张,使我遥想当年,心潮起伏。
1996年11月9日,中国图书商报记者文东写道:“《我的自白录》(刘晓庆)热潮尚未平息,赵忠祥的《岁月随想》又席卷而来……至8月底发行达六十余万册,目前总印数已达七十六万册,不久还将出版一万册豪华本。自2月份以来,该书连续入选每月全国畅销书榜,其中四个月名列榜首。一本书持续畅销近一年,且至今销势不减,近年来在我国书业界绝无仅有。”
。。
往事匆匆过 别来几度秋
往事匆匆过 别来几度秋
平心而论,当年《岁月随想》不仅热销空前,在1996年内,也好评如潮。不但平面媒体大量登载的文章对此书多有好评,而且天南地北的读者,雪片般的信件,寄来的知心话语,让我每每感动,第一波的感动是孙家正同志写给我的信。
“忠祥同志:你好,我的一位年逾古稀的朋友,读了你的《岁月随想》倍加赞赏,给我来了一封信,现转你一阅,该书我断断续续看了几篇,感觉甚好,待读完后有空再和你谈。
你和倪萍的黄梅戏唱得还可以,只是你起音稍高了一点,(望)临场注意调整一下。(此处指1996年春晚排练)”
家正同志的信写于1996年2月7日,该书才发行一个月零几天。
在湖畔徜徉中回想流年往夕,如湖光月影,清风扑面,柔波摇曳,如弦乐舒曼的音线在连绵的微妙游走,如钢琴键盘上那灵动纤细的手指在轻轻点出如珠般的透明乐音,大自然以天籁之声,在舒缓着劳人的心曲,望着那天际的点点星辉,吮吸着湖畔草丛的缕缕淡香,想起以往,回味当年。
孙家正同志如今是全国文联主席,且荣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给我写这封信时是广电部部长。我是广电老兵,从梅益局长算起,我眼前已有十余位部长在这个岗位上来来去去,其中至少有八位都和我这个老兵有过直接工作接触,他们都身居高位且各具文韬武略不同凡响。我不想对他们各位的业绩妄做品评,但我对家正同志有着更多一层的钦佩。他先任广电部部长,后任文化部部长,再到全国文联、全国政协。每一位主要领导都不可能不被属下品评一番,再好的修为也不可能不受点评,但能在广电部和文化部这样两个精英荟萃、知识密集且又多有个性的人物汇聚的地方,见多识广,名人辈出的群体中,要想落个好口碑谈何容易。而家正同志在两个部门长期做一把手,我结交尚属广泛,从未听到过对他的非议。
其实我与孙部长没多少次接触,不比与以往部长的接触多,但每次与孙部长接触都会给我留下较深印象。
第一次,孙家正同志刚到任,恰逢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持人研委会召开年会,大家均希望新部长莅临开幕式并作指示。我时任该会会长,请部长莅临的报告打上去,孙家正同志来了,我们都是第一次见到他。我在会上作了开头的简短发言并请孙部长讲话。孙部长讲话中给大家提了几点建议和希望,然后对我说,他刚到任,事情较多,这就回部了。
我送他离开会场,临上车时他停了一下对我说:“忠祥,以后有什么事直接找我。”我顿时觉得心头一热,因为,他的话说得简单、但诚恳。我十分感动,我觉得这是一位没有架子,平易近人,又十分有人情味的领导。我时任全国政协委员,按说有什么建议直接向部长反映也不为过,但是,那一刻他那句话却与一位老兵拉近了距离。
在拙作《岁月随想》中我讲过:“人凭一句话,佛受一柱香。”此人世之修为,装不来也。在他任内我从没为一件公事麻烦过他,我更没为私事去求他帮忙援手。但他那一句话,我感动至今。
第二次是他到任几年后,一天他秘书给我来电话,说:“孙部长明晚请你和倪萍吃晚饭,一起坐坐。”我和倪萍如约到他住处餐厅造访,只有我们三人。他说:“ 南京家里来人给我送来一些自己包的蟹黄包和家乡菜,我借机会请你们俩尝尝,我希望像朋友一样聊聊天。”那天,我们聊得很热闹也很开心,他听说梁晓声身体不太好,对我说,问他好,有机会也一起坐坐。此后,我和倪萍商量几次回请孙部长,可一直阴差阳错没再聚会。直到2008年春节文联大联欢,家正同志特别点到我出席,见面时仍不忘旧情,说:“约上倪萍再聚聚,一起吃个饭。”
孙部长调任文化部当部长后,平时更没机会再见面了。有一次,我从南方回北京,我坐在经济舱,无意间发现孙部长在前面头等舱,他公务繁忙,又早已不在一个部了,就没去打扰他。不承想,飞机起飞之后,孙部长一掀前面帘子走进经济舱,而且一直走到我的座位,说:“忠祥,我听说你在这架飞机上,干什么去啦,最近忙什么。”一位老领导,分开几年了,对我这位老部下仍充满关怀使我十分感慨。
现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假如我们各级领导都能把下属当朋友,亲切平等对待,那会温暖人心。读者诸君定会说:“你老赵是名人,领导对名人亲近一点,也未必对别人都如此。”错,在自己部门只有上下级,没有名人这一说,没人糊涂到在自己单位把自己当名人。听说法国前总统,二战英雄戴高乐再度竞选总统时,他家保姆就没投他票,人与人关系离得近了,那道光环就消失了。
孙家正同志的那位老朋友在信中说:“我刚看完赵忠祥写的《岁月随想》,思潮起伏难抑,这本书文字流畅,记叙朴实,并有思想深度……这样的书现在实属难得。”
家正同志和他的老朋友的鼓励使我对自己的著作最早感受到心中有了底气和略有成就感。
湖畔忆往事 谨记君一言
湖畔忆往事 谨记君一言
很快接二连三有了不少读者来信,一位徐州张先生以七律送我,使我引为知己,因他的诗句的韵味很能体现我整册书的氛围,我只引开头结尾各两句,中间两联略过。因为盛赞之下,其实难副:“岁月峥嵘五十秋,布衣一领复何求……无边云水寻天地,激荡心如不系舟。”拙作曾写怀民先生题写唐人诗句“钓罢归来不系舟” 一节,这是实写,但把心潮形容为无拘无束,我深感佩。我已然领悟,这些读者诗友的天分、才情、灵气均在我之上,很多读者比我文字水平高许多,他们写信赞我,实则教我,使我可能生发的自得之意,收拾不少。
我保留这些来信,无论何时何地偶尔翻上几页,都使我感怀一番。因为信中的情感是真挚朴实的,书写人的文笔是生动精妙的,学识是令人钦羡的,叙事是叫人信服的。我永远会珍藏这些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