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传奇-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辆车子,趁着黄昏,急急忙忙直奔龙门去了。
次日辰后,刘祚领着人马前来请驾启程,谁知屋里屋外都找不到王淑妃母子踪影。气得暴跳如雷。考问附近的人,都说昨夜傍晚时分看见淑妃带了几个人从后门出去的。再考究竟去哪里,他们一个都不知道。
刘祚无法,立命手下人马紧守四门,挨家逐户寻找,闹了一天,竟是毫无踪迹。又四出询
(251)
问,得知当日傍晚有两乘车子从南门出城去的。便转令士兵一齐在城南散开,就各处的村落人家,像梳蓖子般的挨门逐户搜查,这才把他们找了出来。刘祚也不好得罪,只是命士兵软硬兼施,把他们塞进车子,押护到汴梁交差。
萧翰正在着急,早已招集朝臣,迎候新主,一见送来了李从益,即日便拥他御崇元殿就位受爵,接受百官朝贺。
那些当官的都是官场老混,这个年头改朝换代就如走马灯般的,一眨眼就换皇帝。只要你在朝中有个职位,不与新主子对抗,管你汉兵明天来还是后天来,他们都能保得住富贵的。因此都喜孜孜的前来朝贺。如今只要在朝中保住一个职位,明儿新主子来了就少不了你一个职位的了。
这李从益大抵也是少不更事,只知道自己的上辈是当着皇帝来的。接着也看着别的人家也当皇帝。可他自己却没当过皇帝。如今这个“主持南朝军国事”虽然不是皇帝,但他知道辽人一走,剩下的也就自己是老大的了。虽说不是真皇帝,但和皇帝也差不多。再想,当年石敬瑭当皇帝,头上不是还有大辽国管着么,我如今还不就是这样?做个假皇帝总比没皇帝做的好。因此,也兴冲冲的坐到御榻上去,萧翰指挥辽,汉百官朝贺,并亲率部将代表大辽,奉上印绶文册为李从益晋爵。又由李从益率百官拜迎接受,行礼如仪。接着,又令李从益进便殿接受百官朝拜,煞有介事,演得十分隆重。
这却急坏了那个王淑妃,站在屏后干着急,忙跑了出来拦阻说:“拜不得!拜不得!”
那里拦得住,只见百官早已黑压压的跪了一地,忙把他们一个个拉起来道:“诸位请起,莫拜!莫拜!”
哪些官员哪管你这个呢,新主上台,拜贺者见官加一级。不管你这个主儿做多久,就算明天刘知远来了,大家都能保住这位置的,何乐而不拜?
那王淑妃只急得泪流满面,向百官哀告道:“天地同鉴,我母子孤穷绝路,赢荦残臣,哪里有主持军国大事的本事,恳请左贤王在各位朝臣中另选贤能担任此职,放过我母子……”
萧翰道:“淑妃何须忧虑,那刘知远只不过三万人马,我朝留在恒州,定州,邺都三处的巴彦哈卡,赵延寿,杜威等人,合共就有共有四五万兵马驻守,河中赵匡赞有二万人马,济州高行周有一万人马,即使本王领人回北国,留下尔南朝仍有十余万人马,更有满朝文武拥戴,何愁一个刘知远?”说完,又向百官问道:“尔等愿意拥戴许王么?”
哪文武百官异口同声应道:“我等愿意拥戴许王!”
萧翰回头对王淑妃说:“如何?本王没诳你吧?这文武百官都拥戴许王,你们中国人说的‘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呢,现在满朝文武一齐拥戴,你还慌什么呢?”
王淑妃听了,心下稍安。可是,这边行礼刚毕,萧翰只留下部将刘祚领一千人作李从益卫队,自己却匆匆的率领人马走了。萧翰为什么留下刘祚?因为他是汉人,平日里见他口心不一,靠不住,所以把他留下来算了。为什么只留一千人给他?因为这一千人一直都是跟随刘祚的,又是汉人,带回大辽也不可靠,也留给他算了。不留人马不成吗?不成。因为自己是大辽国的汴京留守,李从益又是自己以大辽名义委下的南朝权知军国事大员,不留人马不好交代。再说,名义上汴京仍有辽国兵马,也许免得自己前脚一走,后面有人跟着兜屁股打过来。
萧翰草草处理了一下,便急急忙忙的来至邺都,杜威派人出城迎接。萧翰知他是个三刀两面的家伙,且手下兵将都是汉人,如今辽国失势,怕他反水靠不住,也不敢进成,只在城外驻了一宿,要了些粮草,次日又匆匆忙忙起程北往。
不一日,来到恒州,巴彦哈卡接入关内,萧翰密密嘱咐一番,巴彦哈卡遵命派人前往定州把赵延寿唤了过来,二话不说,把他上了囚车,押回上京去了。
这里萧翰一走,这汴梁就瘫痪了。一些鼠窃狗偷之流,趁乱打劫,弄得汴梁城里城外,人心惶惶,不可终日,这又令王淑妃不由得心惊胆战起来,忙召集百官商量对策。
谁知众官员当着萧翰在的时候,个个唯唯喏喏,十分老实。如今萧翰走了,就都变得哼哼哈哈,爱理不睬的了。加上每日探马报来的消息都是坏透了的,李从益毕竟年少无知,不知时
(252)
世变化,朝代交替的无情,每日里还只顾着在后宫和宫女戏耍,在朝廷上受大臣参拜,过着皇帝瘾,而王淑妃却整天惶恐不安,以泪洗脸。
这日临朝,王淑妃又哭哭啼啼,恳请诸位大臣道:“日来汉兵逐渐逼近,究竟该如何处置,诸位该替我母子拿个主意才是呀……”
从晋朝中大臣,知机者:早已暗下里向洛阳私通款曲,迎接汉军。好为迎立邀功,捞个官职。无能者:依旧列班站朝,为的是等新主来到之时,讨个封赏,有见地的人,还有谁能替她出甚么主意?
话是这么说,倒是还有个不知好歹的,说:“晋阳兵马千里南来,已是强弩之末,即使如今进了洛阳,谅他一时之间还来不了汴梁,目下汴梁缺兵少将,依臣之见,亟宜派人就近往宋州宣高行周,河阳宣武行德两人领兵前来京师,驻守汴梁共商大计……”
也有进言道:“倘得二处兵马到来,一者,可治目前京师之乱,二者,可挡抗晋阳兵,以待辽国援兵相救……”
那王淑妃本来就不懂政事,加之方寸已乱,也分不出是好是歹,任由几个大臣比划,修书两封,加盖大印,命人火速送去。
要知这近年朝代交替频繁,武官统兵在外的,只要有地盘,有兵马,不管谁当皇帝,自己都可保官住职的。如今眼见得辽人已北撤,李从益母子不过是萧翰摆设下的泥塑木偶,谁也不会听他半句。因此,见了文书,高行周,武行德二人一动不动,只稳守着自己的地盘,好等待北平王前来接收罢了,岂肯进京与晋阳军对抗?
这时,史弘肇大军从陕州渡河,北平王大军亦随后跟进。各处守将稍作抵抗,但一得到许官招降,莫不立即易帜归顺,因此,洛阳这里,王淑妃前脚一走,北平王便已兵临城下。洛阳守将早已得到北平王密诏,即便开门迎入。
北平王进得洛阳,只见宫阙无损,街市整然,十分高兴。当下有杨邠,苏逢吉等进言道:“陛下龙行千里,唾手已得东都,辽晋版图实际已归我大汉所有。如今汴梁不过咫尺之遥,传檄可定,主上尽可歇驾东都,待前锋光复京师再行移驾前往。”
北平王正由于转战千里,颇感疲惫。加之洛阳宫阙远胜太原,也有留恋之意,反正汴京近在咫尺,指日可下,大可不费吹灰之力,尽可在此等候捷报。便同意诸位大臣意见,就驻跸东都,等待汴京归降。
再说汴京城里,王淑妃原来派出去宣召高行周,武行德二将前来拱卫汴京的,连日来没有丝毫反应。但坏消息却不断传来:一连几日,探马一时来报:“刘知远大军已入绛州……”
又报:“刘知远大军已入陕州……”
又报:“刘知远已入驻东京,现已派人送来喻降檄文……”
王淑妃得报,吓得六神无主,取过檄文阅后,忙召百官道:“我母子乃亡国遗孤,蒙大晋高祖皇帝不杀之恩,赏我儿爵禄,已属万幸,岂敢有非分之想?不期如今为萧翰所逼,将我母子置炉火之上,如今刘王已传来檄文,若因此得罪刘王,引发天威,不但我母子葬身无地,且恐祸及黎庶,万望各位出个主意……”
众官商议一番,最后还是推出三朝老臣冯玉为首,议定以“臣梁王,权知军国事,李从益”的名义领衔,联署上书,写出迎候表文,奉送往洛阳,迎接北平王入主汴京。为免引来北平王嫌怪,李从益母子也即日迁出皇宫,另觅官廨暂住。
这表文一经送出,朝中一些文武官员却都迫不及待,私下里纷纷络绎前往洛阳,迎谒新主。刘王见大军甫抵洛阳,前朝文武便纷纷归顺,心中大喜,对前来迎驾的文武,都一一保其原日官职不变,并许以在汴京临朝之日,另行封赏。冯道更是奉表迎驾有功,依旧封还太师之职。
接着,披阅了李从益的迎候表文,刘王与几位近臣商议道:“这李从益在先既受萧翰所委知南朝军国事之职,随后又调兵遣将,宣召高行周,武行德兵马进京,分明是要与孤对抗。如今因见人心附汉,孤大军即行入汴,却也送来迎驾表文,诸位看是如何处置为好?”
慕容彦超道:“一朝兴,一朝亡,这李从益既替辽人留守京师,便是与俺们为敌,反正咱们
(253)
一路之上未逢辽狗,这趟进京,就杀他算是祭旗也好。”
刘王听了,正合心意。却又回顾郭威,要听听他的意见。
郭威深知当年刘知远发迹之前,不过是石敬瑭手下一名偏裨小将,未直接得过后唐李家的什么恩惠。倒是后来石敬瑭叛唐夺位之时,刘知远倒与李唐兵马狠打了几仗,结下了仇怨,如今唐晋俱亡,刘知远因为出身于石敬瑭麾下,只会对石家的后人卖点人情,做点假仁假义罢了,对于李唐家的后人,看来他就不打算手下留情的了……便说:“李唐遗族与石敬瑭素有恩好,跟辽人也是过从甚密。这王淑妃的两个女儿都先后嫁与赵延寿,儿子李从益又被萧翰利用,企图缓阻我进军。杀他如捏蝼蚁……其实,皇上要杀就杀罢,反正,杀了也好,免得他日再被他人利用、反而对我不利。”
刘王听了,点头称是。主意已定,便命史弘肇先入汴梁清宫,临行前密谕道:“那李从益母子并非真心迎我,此前曾经派人召高行周,武行德领兵入汴与孤对抗,只因二将不从,无法可想,这才归降的。尔今进得汴京,务必先除李从益母子,以除后患。”
史弘肇心想:这王淑妃是李唐皇朝的儿媳,李从益也是李唐皇朝的后裔,好歹来说也是个王子,动手杀他,难免惹人议论,尤其是彼此都是来自晋阳,情面上总有点过不去……想到手下新收的韩通,是个愣头愣脑,不识好歹的家伙,让他去干最是合适,于是、便令他去干。
那韩通领了将令,带着兵马,一路先行,直抵汴梁。那李从益母子得信,慌忙领着一班官员,来至城外迎候。那韩通却即时押了王淑妃,李从益母子回至官廨,宣读刘王旨令,命其母子自尽。
王淑妃吓的呼天呛地,嚎啕大哭道:“大王与晋辽相争,干我等前朝亡国遗孤甚事?就请将军转奏大王,留我儿一命,留李氏一点血脉,让他每年清明寒食,到先皇坟上浇祭……”
韩通哪里有耐心听得这话?喝道:“少说废话,本将军奉上命差遣,只要取尔二人性命,俺才不管你什么寒食热食的,尔二人若不自尽,俺便要动手了。”
王淑妃见哀告不从,便扯着李从益转入后堂,双双自缢了。
韩通见二人已死,便命士兵扛了出去,草草殓葬。一面命人前往东都复命。
北平王得知韩通已杀王淑妃母子,且喜去了心头一忌。遂令大队人马启程,护驾进入汴梁,更喜韩通清宫有功,赏他晋爵一级。
正是:宁为太平狗,莫做乱世人。一朝失权柄,身首两处分。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第五十三回:图大位杜威叛汉 伐邺都将帅不睦
杀了王淑妃,李从益母子,为刘知远去了一块心病。大军既入汴京,不管是随驾南下的文武官员也好,原来晋,辽留在汴京的旧臣也好,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只要参与了拥戴汉王在汴京登基立国的人,都可以保得住自己的官职爵禄,也许能得到犒赏。
于是,由随驾入京之杨邠,郭威,苏逢吉,苏禹珪及汴京旧臣冯道等人联名上本,择吉恭迎汉王在崇元殿登基称帝。
据冯道等几个文官及史官考究:北平王祖先源自东汉显宗第八子淮阳王刘暎撕菏抑笠帷9柿⒐旁弧昂骸薄#ㄒ蚶飞嫌卸髁胶涸谇埃缃窳踔端⒅海笫朗芳页浦昂蠛骸薄#┮糟炅何殖贫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