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中国版权备忘录 >

第31章

中国版权备忘录-第31章

小说: 中国版权备忘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丰收是在1985年9月听到这个消息的。
  当时,张献召为进一步扩大影响,准备在北京举行“心算表演”。他盗用国家教育委员会名义,调动河南、山西、吉林等地十名儿童组成了所谓的“中国心算表演团”,为此还召开了“中外记者招待会”。会上,张献召以“中国心算研究所”所长和“中国心算表演团”团长的身份发了言。
  正当张献召面对记者夸夸其谈的时候,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会场上冲进来一位“不速之客”。记者们定睛一看,原来是史丰收。
  史丰收一脸怒气,又一身正气,还未及说话,就使会场气氛骤然间变得凝重而紧张。
  “记者们,不要上这个骗子的当!”史丰收大声说:“张献召的所谓心算完全是一场骗局。他的《弃九速算法》是抄袭之作!社会上有偷物质产品的贼,也有偷精神产品的贼……”
  记者们恍然大悟。
  一场闹剧只得草草收场。
  张献召等人灰溜溜地溜出了北京。
  但史丰收不肯就此罢休,定要把事情搞个青红皂白。
  随后,他就来到了北京市版权处告状。按照版权处的要求,他写了一份正式的申诉书。
  由于版权处没有正式挂牌办公,人员少,又没处理过这种纠纷,开始时拖了一段时间。史丰收则性子很急,经常到版权处催办,并把他的书《快速计算法》和张献召的抄袭之作《弃九速算法》一并呈送来,将抄袭的段落字句用红笔勾出来给有关人员看。
  春节刚过.版权处即派人直赴河南省叶县寻找张献召。
  此时的张献召已因其诈骗行径被当地一家派出所拘留。
  他们先找到了两个曾帮助张献召“写书”的女青年。她们说:“张献召写书时,桌子上摆着史丰收的书、陈梓北的书和其它资料。我们帮助他从别人的书上抄过、描过。每次都是他在书上画好了图,让我们帮着抄。”
  他们又找到为《弃九速算法》一书作序的河南大学教育系教授陈梓北。这位教授证明说:“《弃九速算法》中的‘一口清’,凡是所谓‘珠算规律’都是我教给他的。凡是所谓‘进位口诀’,都是史丰收的。反正不是我的,就是史丰收的,再不就是国外的。开始我不认识他,看他挺谦虚,就把我掌握的材料告诉了他,后来又写了序。这都是为了培养新人。”

“我要告状!”(2)
这到底是怎么样一个“新人”呢?
  版权处的同志到拘留所找到了在押的张献召,让他当面做两道题。这位“心算专家”连很简单的题也做不出来,拍拍脑袋.叹口气说:“这几天被史丰收气的,脑子都不好使了。”
  无疑,《弃九速算法》是抄袭之作。
  当张献召拿着这部书稿找到科学出版社要求出版的时候,出版社编辑似乎当场就看出了破绽,很快就退了稿。张献召又将其拿到科普出版社,社里一位老编辑让他当场做两道题看看,他做不出来,出版社也把书稿退了。接着,他把书稿拿到第三家出版社,一开口就说谎:“这部书稿很重要,华罗庚都看了,你们不要,我马上找别的出版社。”出版社回答:“我们研究一下。”过了两天,他又找到出版社,说:“没个答复可不行,华罗庚很关心这本书。”于是,出版社就糊里糊涂地将其出版了。
  版权处经过查证,认定《弃九速算法》是侵权之作,遂作出裁决:此书尚未售出的八万册全部销毁;没收张献召的非法所得井处以罚款,赔偿申诉人史丰收的经济损失。
  史丰收胜诉了。
  他以通过斗争赢得的胜利昭示于天下:创造,神圣不可侵犯。
  这桩著作权纠纷案作为北京市第一例此类案件,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国。
  然而,远在河南一个拘留所里的张献召却表示不服气,说:“我还要与史丰收较量较量。”
  史丰收随时等待着他的较量,但他此后再也没有抛头露面过。倒是又有别的人三番四次地以各种方式又侵犯了史丰收的版权。
  人们不断从报纸上看到史丰收打官司的消息。史丰收不怕上法庭。他懂得,只有经过斗争,才能制止侵权,捍卫自己的著作权。
  史丰收的胜利以及其他受害者在法庭上的胜利,鼓舞了中国的智力劳动者。他们越来越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遇到侵权者,打官司也许是一个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以前遇到这种事,他们总是叹口气说:瞎,又有什么法子呢?无能为力啊。现在遇到这种事,他们往往是昂起头说:告他!法庭上见!
  “我要告状!” ——《全聚德史话》的作者邢勃涛这样说。
  他是对《天下第一楼》的编剧何冀平提出争讼的,是在顶着巨大的社会压力的情况下坚持打赢这场官司的。纠纷过程,表现了邢勃涛为捍卫自己的权利而不折不挠的态度,也使何冀平这位知名作家遇到了意料之外的强硬挑战。
  1988年6月12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建院36周年的日子,推出了一台京味十足的新戏——《天下第一楼》。从那一天起,位于王府井北大街的首都剧院门前便变得沸沸扬扬。观众们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以通过半个世纪前一个小小烤鸭店的兴衰际遇,一睹清末民初的社会人生,领略话剧艺术新的光彩。在剧院门口成为抢手货的彩色戏剧小报和剧情剧照宣传品上,印着编剧何冀平的照片以及各界人士观看这出话剧的观感。
  作为编剧,人艺的青年作者何冀平在那些天里一直沉浸在从未体验过的喜悦里。从十七岁在陕北插队时创作独幕剧《运肥记》,到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创作的《好运大厦》,再到今天的《天下第一楼》,她正一步步地走上话剧艺术的辉煌殿堂。她看到了首都剧场售票窗口前排起的购票长龙,看到了络绎不绝拥进剧场的观众,也曾坐在剧场观众席上一遍遍看自己写的戏。这出戏的创作经历了三个年头,数易其稿,今天终于轰动京华。
  她绝对想不到,这时候正有一位名叫邢勃涛的人拿着一本《全聚德史话》的书来到北京市版权处在告她的状。他拿来的还有许多卡片,是他在写作《全聚德史话》时采访到的素材,包括全聚德的经营习惯及菜谱。同时拿来的还有《天下第一楼》的剧本,上面用红笔认认真真地勾画了许多地方。那些成段成段被勾出的文字,他认为是抄袭的自己的作品。
  邢勃涛是首都汽车公司的一名干部。于1984年由商业出版社出版的《全聚德史话》,是他在北京饭店总公司工作期间写成的著作,它真实生动地记述了全聚德烤鸭店的兴衰史。曾经有人与他商量根据此书创作一个电影剧本。
  他的电影剧本还没有动手,话剧《天下第一楼》在一片赞扬声中公演了。他没看这台戏,但从报纸一系列的评论中,他感觉到这出戏“从情节到语言都象是在评论我的《史话》”。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我要告状!”(3)
于是,他就找来发表该剧的杂志。他说,“经阅读对照发现,该剧基本取材于我所著《全聚德史话》 ,是一部根据《史话》再创作的作品,剧本中并有多处对《史话》的原文抄袭。”
  8月下旬,邢勃涛委托北京市第三律师事务所一位律师向对方提出质询。人艺领导很重视这件事,但经过对《天》剧剧本和《史话》的对照,认为不存在抄袭问题。何冀平本人则谈了三点意见:一、在创作《天》剧前看了《史话》,得到了启发;二、在排戏期间买了六十本《史话》分发给演员人手一册;三、本人也曾对全聚德进行了采访。
  人艺两次邀请邢勃涛看戏,但邢勃涛表示要先分清是非再考虑看戏。
  何冀平表示要与邢勃涛面谈,但双方在要不要律师在场等问题上有不同意见,就没有见面交换看法。
  邢勃涛到北京市版权处咨询。
  “你们认为这是不是侵权?”
  “这是你的著作,你的权利。你认为是侵权,就可以提出申诉。”
  10月11日,邢勃涛将申诉书正式递交北京市版权处,要求依法进行调查,裁决。
  这期间,何冀平也到过北京市版权处。这位年轻的编剧显然从未到过这样的机关,也不很明白侵犯著作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她一进门,就自报家门说:“我是《天下第一楼》的作者。听说邢勃涛到这里告我,说我侵犯了他的著作权。我不太明白这方面的法律条文和有关规定,能否为我解答一下?”
  “你在创作时看过《全聚德史话》吗?”
  “看过。我还买了几十本,给演员人手一册,让他们排戏时看。我认为这本书对我启发很大,但不能说是侵权。我写的是话剧,一种艺术;他的是史话,是简单的文体。”
  她还提到,当初曾托人找过邢勃涛,但由于地址不详没找到,托人捎话也没有捎到。
  最后,她肯定地说:“我没有侵权行为,不能承认这是抄袭。”
  “现在戏很轰动,请他来看看戏。”
  “可以。”
  说完,何冀平就离开了。
  隔了一两天,人艺的于是之打电话找到北京市版权处的处长刘东威:“小何找你们去了?”
  “嗯。来过了。”
  “你看这事有什么大问题吗?”
  “请赶快找一找作者。”
  “我们找,不是被人说理亏吗?”
  “版权处可以出面。”
  “主动找,是否会有嫌疑?”
  “要么等着被告,要么主动解决,只有这两条路了。”
  没过几天,邢勃涛的申诉书就递上来了。版权处找到何冀平要求她进行答辩。
  法庭的论战还未开始,一场舆论战便提前拉开了序幕。
  10月12日,邢勃涛约见了几位记者,希望新闻媒介对此事进行干预。10月13日至18日,先后有《法制日报》、《工人日报》、《中国商报》和北京广播电台披露了《天下第一楼》的著作权纠纷。这些报道引用的是邢勃涛提供的情况。很显然,把《天下第一楼》看成了侵权作品,把何冀平说成了一个抄袭者。
  过了几天,又有两家报纸介入这桩纠纷。它们引用的是何冀平方面的意见,认为剧本创作和史话记述是两码事。一家报纸的消息还横生枝权,援引了北京市食品研究所一位研究员的话说:“邢勃涛的《史话》中关于烤鸭史部分的三分之一强的文字是抄我的。”
  随后.又有一些报纸和刊物代表双方的不同意见介入论战。有的约请文艺界人士发表谈话,有的约请法学界人士发表谈话。
  一些文艺界人士对邢勃涛的作法很气愤,他们说:“这个剧本根本不存在抄袭问题”。它“一不是理论问题,二不是法律问题,而是常识问题。如果硬说《 天》 剧是抄袭,今后的历史剧就没法写了。这样的问题会闹国际笑话。”
  有的直接了当地说:“我觉得这是诬告。”
  著名剧作家魏明伦干脆说:“我建议何冀平写一篇《 告全国人民书》 。”
  一时间,《 天下第一楼》 著作权纠纷弄得沸沸扬扬。这出话剧依然轰动京华,而这话剧背后的一场活剧也同样轰动京华。
  版权处的调解就在这样的气氛中开始。
  邢勃涛的申诉:“该剧本第一幕介绍背景的近千字完全抄自于《史话》。剧情也大半抄自于《史话》。主角卢孟实,即《史话》中描写的李子明。我对李子明如何由学生意的出身,升任玉华楼账房,后被全聚德聘来,由二掌柜变成大掌柜的,成为有威严、会经营、重孝道、掌大权的人物,有较多的细节描写。同样,话剧中的唐德源、唐茂昌、唐茂盛父子,即《史话》中描写的杨全红、杨庆茂、杨庆长、杨庆祥父子。唐茂盛好武术,平时腰系宽丝板带、割股疗亲、气死亲爹、在天津开全聚德、娶个姨太太是在天津三不管一带押地皮吃砸八地的,以及关门打客等情节,也都出自我书。甚至话剧中有些语言也抄自《史话》,如‘你手里又富裕了,是不是?'‘买两桃,要脆的!'‘我看你是吃饱了,家里富裕了,给我走着!’等等。至于李小辫,其人其事其名完全抄自于《史话》。该剧中细节描写出自于《史话》的,占全剧的三分之二。”。 最好的txt下载网

“我要告状!”(4)
他打个了比方:“可以说,《史话》是我烧制好的一堆砖瓦,话剧作者未经我同意便私自拿去盖了楼…… ”
  何冀平的答辩:“《史话》是一本史料性的小册子。它涉及烤鸭史、烤鸭制作过程、鸭菜的各种制作方法以及真人真事为主的全聚德史实。该书没有中心事件,没有结构、情节,没有人物,没有主题思想,不属文艺创作。史料记述与文艺作品之间不存在抄袭、改编问题。《天》剧是文学艺术作品。话剧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