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读懂财务报表:财务报表阅读与分析-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支,您的银行存款变成负数,成为负债。对于银行来说,这种关系刚好相反,您的存款是银行的负债,您的透支则是银行的资产。统一的情形是负债和资产本质上是表象为两面的同一枚硬币。负债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资产。资产的来源除了投资者的资本金外,还可以通过借贷筹得。而所有的资产都有可能转化成负债,资产经营得不好,不能带来利润时,变成不良资产,就是负债。
对于负债,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对于悲观的人来说,负债相当于财务上的俄罗斯轮盘赌,枪膛里总有一颗子弹,您永远不知道哪一天会引发您的财务危机。对于乐观的人来说,负债是他山之石,或者是轮船上的压舱石,没有压舱石的轮船在大风大浪中更容易飘摇甚至沉没。其实,负债是好是坏,完全取决于如何管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节 会计假设与会计要素(5)
〖提高〗 杠 杆 效 应
两千多年以前的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杠杆的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来。”原理是如果力臂足够长,您就可以用很少的力气把一个很重的物体搬动。利用负债经营的好处是“借鸡生蛋”,用别人的钱替自己赚钱。如果借款的成本即利息率低于您经营获得的利润率,您就可以不用自己的钱来赚钱了,这种情况就叫“财务杠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利用大规模批量生产的方式可以摊薄一些固定资产,这种方式叫“经营杠杆”。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代表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由于债权人的要求权在法律上比所有者的要求权优先,因此所有者权益是一个剩余项目。如果您是一家企业的所有者,您对债权人的要求权全部获偿后剩余的资产拥有所有权。因此,所有者权益在金额上总是等于资产总额减去负债总额。正如《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第二十六条所定义的:“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所有者权益也称为净资产。
所有者权益按照来源和构成的不同可以分为投入资本类所有者权益和资本积累类所有者权益。投入资本类所有者权益主要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资本积累类主要有: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您还可以拿一张资产负债表来看看,右下边的都是所有者权益,也按上述的标准进行了分类。
(四)收入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第三十条指出:“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在这个定义中,要注意“日常”这个词,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反之,如果不是“日常”活动产生的,那就叫做“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并不是“收入”,属于接下来要讲的“利润”这个会计要素。
收入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不同,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但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如增值税中的进项税额。
主营业务收入: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包括销售商品、自制半成品、代制品、代修品,提供工业性劳务等实现的收入;商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包括销售商品实现的收入;咨询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包括提供咨询服务实现的收入;安装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包括提供安装服务实现的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工业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主要包括对外销售材料、对外出租包装物、商品或固定资产、对外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对外进行权益性投资(取得现金股利)或债权性投资(取得利息)、提供非工业性劳务等实现的收入。
〖提示〗 经济学上的收入与会计学上的收入
经济学上的收入与会计学上的收入是不同的。会计师认为的收入必须满足收入确认的条件(如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经济学家认为收入是期末与期初资产的增加值。举例来说,某人年初净资产价值10万元,年末升值为15万元,一年内他又得到5万元工资。经济学家认为他的年收入应为10万元,而会计师确认的收入只有5万元。由于资产升值的5万元还没有通过资产出售而实现,所以会计师不予计量。但如果此人以15万元出售其资产,并迅速以同样的价格购回,5万元的增值收入会计师就确认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节 会计假设与会计要素(6)
(五)费用
费用是在赚取收入的过程中,所提供的商品和劳务耗费的成本。例如,员工的工资,广告费,租金,房屋、汽车及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摊销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第三十三条指出:“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也就是说,费用总会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如果费用发生时就支付,费用就会减少资产。如果,费用发生时不支付而是等以后支付,如赊购广告服务,费用的记录就伴随着负债的增加。在这里,我们同样要注意费用是“日常”活动产生的,如果是“偶发”活动产生的,那就是“营业外支出”。同样,营业外支出不是“费用”,属于接下来要讲的“利润”这个会计要素。
费用包括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两种。直接费用是指直接为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发生的成本,如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耗费,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它是为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而发生的,不能明确归属于哪类产品所发生的。
〖提示〗 收入与费用的关系
收入与费用之间存在意义重大的关系。费用发生的目的是为了产生收入。在计量一段时间的利润时,收入应该减去为产生收入而发生的所有的费用。这种在“因果关系”的基础上把费用从收入中减去的概念称为配比原则。在将收入与相关的费用配比时,时间选择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例如,在编制月度利润表时,用本月的费用冲减本月收入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能用这个月的费用冲减上个月的收入,因为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提高〗 费用与成本之间的区别
费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一切耗费,包括成本。狭义的费用仅指期间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耗费,归属于某种产品,是对象化了的费用。“费用”这一会计要素指的是广义的费用。表1…1更清晰地说明了费用与成本的关系。
表1…1 费用与成本的关系
费用
直接费用 间接费用 期间费用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其他直接费用 制造费用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对象化的费用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成本 非对象化的费用
(六)利润
当您理解了什么是收入、什么是费用,利润就简单了。利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净收益,它是收入减去费用后的结果。《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第三十七条规定:“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利润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三个部分。营业利润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取得的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和有关流转税及附加费用后的余额。投资净收益是企业对外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损失后的余额。营业外收支净额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收入(营业外收入)减去支出(营业外支出)后的余额。
〖提示〗 经济学界的“收益”概念
1961年爱德华兹与贝尔两位经济学家在其所著《企业收益的理论与计量》的序言中写到,在经济学和会计学之间,尚存在无法逾越的“鸿沟”。经济学界定的“收益”概念,与传统的会计方法经收入实现和费用配比等所确定的收益有一定的差距。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将收益定义为“财富的增加”、“那部分不侵蚀资本的可予消费的数额”。欧文·费雪在《资本与收益的性质》中,从收益的表现形式上分析了收益的概念,提出了三种不同形态的收益:精神收益—精神上获得的满足,货币收益—增加资产的货币价值,实际收益—物质财富的增加。
〖提高〗 会计要素的国际比较
放眼世界,我们看看国际其他国家的会计要素,如表1…2所示。
表1…2 会计要素的国际比较
中国 美国 国际会计准则 英国
资产 资产 资产 资产
负债 负债 负债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 权益 所有者权益
(包括利得、损失) 业主投资 收益(收入+利得) 所有者投资
收入 业主派得 费用(包括损失) 派给业主款
费用 全面收益 利得(收入+营业外利得)
利润 收入 损失(费用和营业外损失)
(包括利得、损失) 费用
利得
损失
第三节 会计原则与会计准则(1)
一、会计原则—会计也讲原则
会计原则是确认和计量具体会计事项所应当依据的概念和规则,是对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做出规定,会计原则对于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与国际趋同,会计准则已经不用“会计原则”这个术语了,而是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其实两者是等效的。
在这里,我们要有一个理念的转换,现在的会计将财务会计报告当成是一种“信息产品”来看待,既然是产品,实际上是指会计信息是一种准公共物品,也应和其他产品一样,具备一般产品的共性—那就是产品必须有一定的质量要求和质量标准,其中的原则就属于这种要求或标准,如果达不到,这个会计信息“产品”就不合格。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选择或评价可供取舍会计准则、程序和方法的标准。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看来,会计信息质量是其满足需求者的程度,它可以帮我们辨别什么样的会计信息才能有用或有助于决策。
(一)可靠性
会计信息可靠性是指确保信息能免于错误的偏差,并能忠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会计信息如果不可靠,不仅无助于决策,而且还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所以,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一个主要质量特征。
现在会计界一般不用“客观性”这一术语,而用“如实反映”作为可靠性的主要标志。如实反映是指会计信息应当与其意欲表达的现象或状况保持一致或吻合,会计信息若不能真实反映所计量的经济事项,就不会有可靠性。这里所说的“如实”就是指恰当反映其经济实质。各种会计方法都是对经济实质的近似反映,特定情况下,某一方法可能会优于其他方法,而更接近于反映其经济实质,但这种比较在现实中是很难进行的。如实反映要求会计人员选择适当的会计方法,如实反映的特征旨在减少会计方法的偏差,使会计信息更能恰当地表达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从而使其具有可靠性。
(二)相关性
相关性又称有用性,是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相关,应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即应当是有用的,应按有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提供会计信息。
会计应尽可能满足各个方面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在相关规定的范围内,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信息就要提供什么信息。例如:投资者要了解企业盈利能力的信息,以决定是否投资或继续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要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决定是否对企业贷款;税务部门要了解企业的盈利及生产经营情况,以决定为企业的纳税情况是否合理;等等。
〖提高〗 会计的相关性与可靠性
相关性与可靠性并列为“决策有用观”下的会计信息两大主要质量特征。但是,相关性和可靠性两者不可兼得,在某种情况下,有的信息相关性好但可靠性较差—“公允价值”与决策相关性较强,但不一定可靠;有的信息可靠性好但相关性又较差—“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