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在资源战争中赢得一席之地:资源阴谋 >

第3章

在资源战争中赢得一席之地:资源阴谋-第3章

小说: 在资源战争中赢得一席之地:资源阴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前苏联、英国、法国等强国都建立了战略资源储备制度,严格限制和禁止本国资源的开采。但是,他们在获取其他国家资源时却费尽心思,不惜以一切代价来获取。
  1949年,历经一个多世纪的磨难的中国人民终于打破了世界列强们的包围圈,开始进入独立自主的发展时期,战略资源储备制也在中国建立了起来。

3.资源争夺战是中国输不起的“最后战争”(2)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以美国为首的欧美资本主义老牌强国并不甘心自己在中国的失败——失去了对中国的控制权无疑就等于失去了大量可以肆意掠夺的资源,毕竟有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资源大国。虽然以美国为首的欧美资本主义老牌强国并不甘心自己失去对中国资源的掠夺权,但是他们已经没有能力再进行反扑。当时,中国与世界第一强国前苏联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且世界上更多的第三世界的国家都在纷纷独立之后与中国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已经在世界上有了独立地位的中国完全有能力保住自己的资源不外流,而不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一百多年间,自己国家的战略资源为其他国家的战略发展规划的实现做着“贡献”。
  在冷战时期,前苏联和美国这两个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之间因为资源而争得你死我活的时候,中国在发展战略资源储备的道路上开始加速前进。在冷战发生之前新中国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就让中国的战略资源的储备扩大了许多。在当时被国际资本严密封锁的年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集中发展经济,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增加战略资源的储备。比如以钢铁资源为例,中国在1956年的时候钢铁产量就达到了万吨,这比旧中国最高年钢铁生产量(1947年中国的钢铁产量为万吨)提升了100多万吨,其发展速度也大大超越了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钢铁资源生产增长水平:美国从1880年的年产钢铁量127万吨提升到1892年的年产钢铁量的501万吨,花费了12年的时间;英国从1880年的年产钢铁量131万吨提升到了1903年的年产钢铁量511万吨,花费了23年的时间;法国从1897年的年产钢铁量134万吨提升到了1923年的年产钢铁量的530万吨,花费了26年的时间。可以说,在这一时期,中国的资源储备量大大提升,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等历史性原因,中国的资源储备战略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世界发展水平。
  1978年,在一代伟人邓小平的带领下,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而这一时期的国际环境也开始发生改变。1991年12月25日,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一切职务,同时宣告前苏联正式解体,存在了69年的前苏联宣告成为历史。前苏联的终结,标志着着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只剩下了美国一家,而国际环境也日趋多元化。而在这一时期,亚洲经济开始迅速崛起,并成为新兴的经济体,开始改变世界格局。此时,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正确方针的指引下开始昂首阔步地向前迈进,中国的战略资源储备也开始步入飞速发展时期。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黄金储备量已经达到了吨,较此前的600吨黄金储备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六大黄金储备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与世界强国之间的差距依然很大。比如说,世界黄金储备量最大的美国有吨的黄金储备量,几乎占据了世界上75%的黄金资源,而正是美国人手中掌握了可以随意操纵世界黄金价格的黄金储备量,所以美国人敢于随心所欲地变动黄金的价格,通过价格差掠夺更多的世界资源。
  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受中国经济异军突起的影响,世界上开始流行“中国威胁论”,那些曾经疯狂地掠夺过中国的列强们想进一步打压中国,消除所谓的“中国威胁的压力”,这必然会在资源争夺上对中国形成围剿之势。所以,进入新世纪的中国面临着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资源战争,这次资源战争不同于以往的资源战争,因为这场资源战争是在资源日益紧缺的形势下开始的。换句话说,当前的这场资源争夺战是中国输不起的“最后一战”。倘若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主动权,那么此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必将受制于人。
  随着当前世界形势的变化,中国周边的印度、马来西亚等新兴国家也加入到了亚洲新兴市场上的资源争夺战中来了。尤其是印度发展迅速,已经开始和中国产生了非常激烈的竞争关系,再加上两国之间一直存在着历史性矛盾,所以中印两国之间的竞争已经日趋白热化。比如说,在引进世界加工型企业资源上,印度和中国一样都有着很强的劳动力资源,因此两国在如何引进世界加工型企业资源的问题上可谓是下足了功夫。但是,由于中国在人员培训速度和企业生存环境等各个方面做出了更为先进的战略部署,因此“中国制造”开始闻名全世界。从中国和印度的竞争中可以看出,只要中国能够认真做好资源储备战略的准备,积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努力发展科教兴国的决策性战略,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就能够取得这场资源战争的胜利,因为一切战争归根到底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战争,只有人才资源才是最终的决定力量。
  

4.大国崛起最需要的不是现金,而是战略资源的储备(1)
在当前这个“资源为王”的年代,现金已经不再成为各个国家作为储备的主要资源,因为日益稀缺的资源已经完全脱离了货币的载体。而作为当前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的中国要想实现高度崛起,就必须储备战略资源而不是货币。
  不论一个国家的面积多么广阔,实力多么雄厚,它所拥有的资源都是非常有限的。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战略资源的最大消耗不外乎“内斗”和“外争”两方面的损耗。中国要想在二十一世纪中叶实现自己的大国崛起梦想,就必须向美国人学习——美国在“内斗”和“外争”两个方面都是最节省的,大大地降低了资源的消耗,从而节省了出了大量的战略储备资源,并使其成为了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有一位欧洲政治家曾经说过:“在十九世纪后期与二十世纪的中前期的六十年中,欧洲的所有民族繁荣不是被对外战争破坏,就是被各国国家之间的内讧而搞得失去了本身应有的华丽色泽。在这六十年中,只有美国人既很少参与战争也不闹内讧,所以他们获得了快速又高质量的发展。我很痛恨整个欧洲都被所谓的革命弄得翻天覆地,使得欧洲丧失了绝佳的发展机遇。”
  对于战争和内讧所带来的危害,很多国家都深有感触。比如说,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之后的日本,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并且成为了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和惟一的现代化国家。但是,大和民族性格中的不安分因子使其成为了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邪恶分子之一,其结果是不但造成了其他国家血流满地,经济文化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而且它自己也成为了战败国,其经济文化损失比被入侵国家还要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人吸取了教训,团结一心大力发展经济,既不闹“内讧”,也不再存发战争财之想,结果是日本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早崛起的亚洲国家,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是,之后的日本又开始闹内讧,日本的独特景象就是日本的首相几乎年年换,内讧严重。而内讧的加剧化最终导致日本的经济发展开始陷入滞涨,虽然依旧保持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但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二十多年中,再也没有对美国的经济龙头老大的地位发起过冲击——一切都是内讧惹的祸。
  和世界上一些著名的老牌大国相比较,美国在崛起的过程中是发动战争最少的国家,其享受的有利于国家资源储备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和平时期是最长的。比如与老牌强国英国相比较:从1688年到1763年这七十五年之中,“日不落帝国”几乎每一天都处在战争当中,而这段时间正是资本主义国家大发展的黄金时期。虽然在这个时期,英国的对外战争掠夺了足够多的土地与资源,但是却丧失了让自己快速发展的有利机遇。1776年在费城通过独立宣言之后,美国人很快就让自己独立了起来,并开始为自己营造和平发展的环境。可以说,美国在为自己营造和平发展的环境之时是非常幸运的,一方面是因为美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导致美国处在一个“天高皇帝远”的区域,使其能够不受外界打扰安心地发展自己的实力。而另一方面就得益于美国人的“不掺和”精神,美国在独立自主之后一直都奉行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因此在欧洲各国闹得天翻地覆、血流成河之际,美国人却独处一隅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经济。其结果就是,欧洲国家和美国之间的这一个明显的反差,使得欧洲国家的地位开始逐渐下降而美国的地位逐渐上升,并最终超过了欧洲国家。由此可见,不起内讧不发动战争就能够使得一个国家迅速崛起,因为它在别的国家纷纷“忙碌”之际,坐在一边当“渔翁”,等到时机成熟便伺机取利——拿走大把的资源。

4.大国崛起最需要的不是现金,而是战略资源的储备(2)
1941年,当战争狂人希特勒命令自己的纳粹军团开始对前苏联发起进攻的时候,美国人却在大洋彼岸韬光养晦。当时,时任密苏里州参议员的杜鲁门就在一次会议上公开表示:“美国对待希特勒和斯大林的战争策略就是:如果我们发现希特勒的卐字旗插上了斯大林的卧室之时,那么我们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支持斯大林,而当斯大林的军队开进慕尼黑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对前苏联人发起攻击。这样的策略能够使得欧洲人不停地自相残杀,而我们却能够获得不错的发展前景,并获得更多的战略性资源。”可以说,美国人的这一方法太过卑劣,不值得我们去学习。但是,中国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一定要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少掺和,多发展,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够像美国一样,获得大量的战略资源,从而实现自己的大国崛起梦想。
  美国的一位政治家在总结自己的大国崛起经验时指出:在世界政治橄榄球赛场上,美国最开始只是一名很难获得上场时间的替补球员,它总是坐在板凳席上,等到赛场上的主力队员们都拼杀得筋疲力尽之时它才出场收拾残局,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最后时刻才上场的,他只贡献了最后一根稻草的力量,但是美国获得的战利品却是最丰厚的,因为美国的战利品是整个骆驼。现在看来,发生在二十世纪前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好像都是为了美国人开打的。从表面上看,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德国对当时的世界霸主发起的冲击,是英国为了捍卫自己的霸主地位而发起了两场保卫战。但是实际上,真正的战胜者却不是表面获得胜利的英国,英国同德国一样都是这两场世界大战的“陪葬品”。在这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是最终的胜利者,但却是一个衰败的胜利者,是以牺牲自己的繁荣来换取的胜利,只能说是惨胜。而在这两次世界大战中,真正的赢家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美国依靠欧洲等国家的力量打败了欧洲人——英国击败德国,德国消耗掉英国。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英联盟的格局取代了英国一家独大的格局。英国人仅仅赢得一场战争,却失去了世界霸主的宝座,更失去了维持其继续强大的战略资源储备。
  对于中国来说,虽然在历史上我们一直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是从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之后,中国就开始变成了一个“伪大国”,拥有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储量,却总是拱手让自己的资源成为别人口袋里的存款。但是,现在的中国已经一改往日的颓废,开始昂首阔步地向前发展。但是,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上,我们更应该学习美国在崛起之路上的成功方法——低廉的崛起价格,高额的收获。美国人在崛起的过程中的每一个招数都值得中国借鉴。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5.中国为什么要抓住最靠得住、最货真价实的货币——资源(1)
有人说:“2008年是一个 ‘现金为王’的年头,2009年则是一个‘信心为王’的念头,那么2010年会是一个‘资源为王’的年头”。可以说,这句话只对了一半,应该是在2010年世界会迎来“资源为王”的时代。
  在2008年经历过了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很多经济学家和金融人士都发现:当全球市场上的流动性大大增加之后,通货膨胀的压力已经不可避免地到来,一个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