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两个视界 >

第2章

两个视界-第2章

小说: 两个视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学/小朋友/课程/青春期/叛逆/少年/

  第三篇 看书

  书/摘抄/读后感/作文/兴趣/视野/

  第四篇 独自

  青年/理想/人生/选择/落默慎独/一个人的时间/

  第五篇 我

  我的/万物皆备于我/我是谁/性格/气质/我与非我/

  第六篇 心路

  我的路/成功/心理学/哲学/美学/心的了结/

  第七篇 情感

  诗/友情/爱情/家人/博爱/爱自己/

  第八篇 虚空

  挫折/压抑/失落/寂寞/心灵/无聊/

  第九篇 反思

  镜子/发呆/回忆/像片/日记/我的世界/

  第十篇 发现自己

  自己/名字/姓氏/家族/命运/冥冥之中/

  第十一篇 独白

  内心深处/困惑/矛盾/独自/抉择/独上高楼/

  第十二篇 爱恋

  牵念/相思/情为何物/缘分/婚姻/柏拉图式的爱情/

  第十三篇 绝望

  放弃/无所谓/麻醉/人格分裂/自杀/心理危机/

  第十四篇 困顿

  消沉/逃避/忧郁/哀莫大于心死/沉默是金/顿悟/

  第十五篇 了解自己

  参照系/血型/星座/家庭熏陶/学校教育/自我/

  第十六篇 自我分析

  我思故我在/自我的原则/利比多/主体性/我的意识/意识之间/

  第十七篇 读书

  于无声处/理解/墨之香/为伊消得人憔悴/一目十行/无书/

  第十八篇 思想

  自然之道/灵与肉/象与念/二律背反/美学/意识学/

  第十九篇 打开心灵之门

  空间/时间/心灵之钥/无限/我的自由/神秘之旅/

  第二十篇 视界

  世界/物质/意识/感觉/想象/新的视界/

  第二十一篇 静谧之美

  动静之间/生命/休憩/意境/平和/灵魂之所/

  第二十二篇 自由

  不同/成长/创意/美的本源/自我的选择/自由精神/

  第二十三篇 崇高

  向上/时尚/信仰的塔尖/自由之外/美的方向/人类的意义/

  第二十四篇 和谐

  道德之于法律/倾听/沟通与交流/灵犀/美感/美的愉悦/

  第二十五篇 自我意识

  众里寻他千百度/链状结构/自我意识/超我/理解世界/意识人/

  第二十六篇 超越自己

  普罗米修斯/上帝/佛/自我实现/意识之舞/两个视界/

  后记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引题
散步,一种非常自由自在的走路,其中有喁喁私语,有淡淡情愁,有静静沉思,有久久回忆,……

  这是一个美的过程,美在它以动的形式进入了静的心灵。不需要音乐,不需要凝神,不需要任何的程序,可以进入到精神中。感觉依然在,而且会感觉平常所感觉不到的存在,那种感觉象记忆中的童年,亦如流溪一般清澈见底。在这样的清澈中,我们可以穿越时间的隧道,回到那梦一般的岁月。这样的回归,就若回家的感觉,是意识回到心灵纯真的年代。如果已经有这样的体验,在这里将找到更美的感受。

  我们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散步都如此。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透过那种美好,进入心灵的视界。因为并不是所有人的童年,都象花一样灿烂;不过,即若是看不到世界的眼睛,在心灵中也会赋予花美丽的颜色。在纯真自然的心灵中,我们总是在捕捉美的瞬间……

引题
在卢梭的教育思想中,人应当从孩提时代,开发好的基质。这是其中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是原理社会的负面影响,首先要避免所有约束和道德规范。卢梭在《爱弥尔》中要表达的是,“最重要的是自由发展”,这并不容易被理解。伏尔泰读《爱弥尔》时觉得可笑,他认为卢梭是在培养,“四肢着地只会爬行”的人。其实,并非如此,正如康德认为,“卢梭首先在人类形形色色的形态下,找到了深藏的人的自然本性。” 

  教育之所以要远离社会,是因为“一切在人的手中开始堕落”。这是卢梭对于教育的理想主义,并不能完全做到。正如他《社会契约论》中首先写道,“人生而自由,可他无处不在锁链中。”不过,卢梭基于自然本性教育的意图,却使他成为整个时代教育的典范。因为自然教育,是基于意识内在自由的。以爱的方式,尊重儿童意识感性的自由,给予儿童本真的呵护,就是自然教育的本质。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这样的基于是缺失的。这不仅仅表现在教育的内容中,也同样表现在教育的概念中。正是因为太多人为的干预,让好奇心变得无趣,也让意识充满了迷茫。逐渐具有自主意识后,迷茫转化为一个意识的本质,对所有约束的逆反。这是人在少年时,一种精神自我对压抑的叛逆。这也许是意识自由的体现,却很可能并不是走向自由。因为逆反不是基于内在,而是基于外在的背离。在下面的描述中,我们将了解人生的少年时期,并在迷茫中,发现基于意识的视界。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引题
看书,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是必须的过程。看,而不是读,并不只是用词的不同。不过,因为概念本身所具有的歧异性,有时看与读是没有区分的。在这里,为了特定的描述,会对看与读作一下界定。看,是一种既定的,没有选择的过程。比如学习,看书一个必然的过程,即若选择也是基于外在目标的。读,会成为一种有选择的阅读,它基于内在的需要,是心灵的选择。上学,我们可以称之为读书,这并没有关系。因为看书,也同样可以很认真地看,可以是look或者see。读,可以是browse '浏览',也可以是read。这样的界定,并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只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意识的内在。

  看,更侧重于学习,是一种接受式的过程;读,更侧重于理解,是一种选择性的过程。对于意识而言,主体性的不同,意味着看与读的不同。看书,是意识形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看,是基于“目”的 ,这是眼睛作为感觉方式的体现。这样的过程,进入的感觉的视界,还不是意识的视界。这也是为什么要界定的原因,不过,需要了解的是,这并没有严格的界线。可能的界线,只是我们意识的一种感受,一种基于主体性的划分。这并不容易理解,因为这已经不是看书可以了解的。因为意识,不是看书而看来的,看书只是一个路径。然而,看书的确是一种好的方式,因为书是意识之物。

引题
我们已经了解,意识视界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是关于意识的独立存在。作为这样一个独立的存在,意识视界又有什么意义呢?假如一个人,在没有感觉的情形下,那它的意识一般是在想什么了。或者在想象,或者在思考,更或者只是在发呆……,也或者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它感受的是独自一人,无论周围是否有人。独自一人,有点神秘…… 

  独自'alone',指只有自己一个人。这样的时间,如果不是无聊的话,总是会有不同。独自一人可以做的,有梦,有想象;若关于自己的未来,那可能就是理想了。无论一个人独自在做什么,是外人很少可以了解的,那种感受也只有经历过才可以理解。人的情愫,几乎都是在独自中,才会真切感受的。它在意识视界中,在独自一个人时,自然流露出来。 

  有若化作激情,有若化作伤感,有若化作…… 

  有若化作诗意,来感受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qióng'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有若不化,还是独自一人。 。 想看书来

引题
我'I,me',这个充满着矛盾的字,在甲骨文中文字形象兵器形。现在很难了解,上古仓颉'jié'造字,对于“我”到底是如何认知的。在汉语中,还有一个字代表“我”,比起兵器而言,要自然得多。吾,从口,五声,本义是“我”。这五口,是否现在说的五官,即指耳、眼、鼻、口、身。这很难界定,因为五官,有时也并不包括身体。上古时代,“吾”和“我”在语法上有分别,“吾”不用于动词后面作为宾语。《庄子&;#8226;齐物论》,“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 以此论,“吾”相对“我”是主体,“我”只是“吾”的部分。从汉字的起源开始,取形而不取意,这与中国文化以人为整体的视角是一致的。 

  在中国文化中,“眼见为实”,是一个界限。就若对于鬼的说法,看到的很迷信,看不到的却是无神论。“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这是“汝知之乎”的自问自答,“汝”相对于“吾”来说,知道的太少了。在形之下的心,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看到的。失去了内在的我,吾只能以物来确定自己的存在,这可能就是“物化”。在动物界中,已经存在势力范围的划定,“我的”就是我的。 

  我的,却并不真的是“我”的,因为那只是一种关系。现在,我们分辨这样的关系,从中找到真正的我。即若,“我是谁”对于哲学而言,也还是未知的;却并不应该“吾丧我”,只剩下一个形骸。在我与非我的对比中,“我”将逐渐凸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