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易中天神猴也?(2)
易中天身上大概也有这类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特点?
有才能,不安定,相当自信,大胆乐观,率性而为。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不给你这个鸡场下蛋了(1)
易中天即便不承认他是被百家讲坛修理出来的,总得承认他是被万卫和解如光发掘出来的吧。
更确切地说,易中天这个主讲人是解如光发现,向万卫推荐,引进百家讲坛,然后渐渐被“重用”的。
解如光曾对记者说到这个过程:“2004年我在凤凰卫视第一次听易中天讲座,当时一些学者讲武汉人的素质,当别人引经据典,用很理论的语言讲武汉人意志、品质的时候,易中天说,武汉人每天早晨都要吃一碗热干面。他用武汉人吃热干面的劲儿,讲武汉人的务实和坚韧。我一听就觉得他不是咬文嚼字的人。是我们百家讲坛需要的人。我们很多学者不太善于用通俗、形象的方式描绘事物。易中天会。”
解如光把易中天这碗“热干面”端给万卫。万卫立即拍板,请易中天来百家讲坛录制节目。
于是,编导二组来了讲“汉代风云人物”的易中天。
汉代风云人物属历史学科,易中天属中文学科,风马牛不相及。百家讲坛怎么能交给他这样的任务?易中天怎能接这样的任务?
从百家讲坛方面来说,当时中央一套正在播汉武帝的电视连续剧,百家讲坛想“借势”,而且百家讲坛的人对大学的学科壁垒不很清楚。
从易中天方面来说,若干年前他就有《品人录》出版。品的就是历史人物。易中天的学术套路跟百家讲坛不谋而合。
更有意思的是,易中天的讲课方式还跟百家讲坛不谋而合。
大学校园的学者在学校里讲课都是用学术语言,大众化、口语化的讲述常常被认为没学问,没根底,哗众取宠。可是,易中天在厦门大学讲课时,就敢口语化,大众化,还敢讲一般校园知识分子不大敢讲的话,讲跨学科的话。他的讲课以诙谐生动、妙语如珠著称,听他的课需要提前占座。他给学生讲戏剧,可以兴之所至唱一段。
同样是大学校园出来的人,为什么易中天几乎没经过编导“培训”、“修理”,就跟电视讲座一拍即合?
因为,易中天跟电视节目确实有点儿天生的缘分。除了在大学讲课时敢于在追求学术深度的同时,尽量口语化,生动化,此前易中天写的书也已经跟一般学术著作不同。
他诙谐地宣布:我不给你这个“鸡场”下蛋了。
哪个“鸡场”?
纯学术研究的“鸡场”;
高踞象牙塔的“鸡场”;
不考虑广大读者需求的“鸡场”。
现在的高等学校,有点儿像一个一个养鸡场,统一的鸡舍,统一的饲料,统一的管理,统一的下蛋要求。哪一级老师一年要发几篇文章,发在哪一级报刊上,都有明确的、细致的、条条杠杠的要求。唯独没有这样的要求:你发表的文章有多少读者?老百姓喜欢吗?
现在的高等学校,许多教师点灯熬油写出来的书,或者得自己掏钱出,或者靠申请来的科研经费出。也不过就出千把本。或者没有稿费,或者获得少量稿酬。出书往往是为了提职称,常常也只能用来提职称。
易中天是搞美学的,他的代表性专著《<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只印了三千册。他的《艺术人类学》得了首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把他送上“正高”位置。但易中天是个不安分的人,喜欢动脑筋的人。他并没躺到这个全国奖上睡大觉,或者沿着这个成功套路继续“成功”。他反而发现,费那么大精力写出来的书,只有少数同行在看,中文系其他专业的老师都不看!广大读者更是没人问津。
易中天想:如果写出的书没人看或极少数的人看,写它做啥?
易中天雄心勃勃地想写部 《中国美学史》,他发现,要说清楚中国美学史必须弄清楚中国文化和中国人,于是他写了随笔体《闲话中国人》。上海文艺出版社居然接受了,出版了,付稿酬了,引起反响了。易中天一鼓作气,陆续写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品人录》。2000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把这四部书作为“品读中国书系”推出。
。。
不给你这个鸡场下蛋了(2)
这一炮打响的四本书,到底算什么书?
我看是:匪玉匪石、不三不四、非驴非马的书。
你说它是学术著作?有一点儿像,没有深厚的学术积累,写不出来。
你说它是随笔?当然是,没有生动的文笔,写不出来。但仅有生动的文笔,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样写不出来。
奇怪的是,比起那些“严肃”、“深奥”的学术著作,这个“品读中国书系”极大地增加了易中天的知名度和读者缘。
当时易中天这样做是想改变大学的科研布局?是想改变大学的运转方向?是想有利于国计民生?……
照我看来,易中天才想不了这么多,他不过我行我素而已。
有这四本随笔体著作垫底,易中天讲“汉代风云人物”就如探囊取物了。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像《品人录》那样的书,就是对历史上有趣的人物,通过有趣的事件,借助妙趣横生的语言,做有趣的叙述,有趣的分析。一切的一切都在一个“趣”字。其行文,不需要怎么转变,就是优秀的电视散文。如果在讲述时能够在原有基础上脱稿演讲,受现场气氛的鼓励再有所发挥,那就没治了,盖了帽了。
易中天这样的教授,是所谓“人来疯”的演讲者,越是大场面越来劲,新见解和俏皮话顺嘴就来。
“汉代风云人物”讲座,实际上是一位当代有趣人物趣话几位古代人物。很快引起观众的盎然兴趣。易中天走下讲坛亲自表演“避席”,虽然受到他家“领导”和我不约而同的质疑,却受到观众欢迎。“韩信不是螃蟹”的麻辣语言,牛刀小试,大获成功。
易中天擅长对正史正襟危坐的记载做谐趣性化解,用活泛的语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讲到项羽失败时这样说:“项羽听到这个话以后,把这个人扔油锅里去了。游说他的人虽然被项羽杀了,但是项羽夺取天下,称王称帝的机会也被项羽扔油锅里去了。 ”
把称王称帝的机会扔到油锅里去了,讲得多生动有趣?
txt小说上传分享
重录和重选(1)
甭听易中天吹他“从石头缝里蹦出来”。在百家讲坛,没有任何一个主讲人是从来没经过万卫和解如光们“修理”的。易中天也走过弯路。我现在就提提易中天两把不开的壶:重录节目和重选选题。
我印象中,易中天重录节目有两次:
一次是,易中天初到百家讲坛讲汉代风云人物,讲到汉高祖鸿门宴,他说:这个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讲了。
万卫说:为什么大家都知道你就不讲了?大家正是要听易中天版的鸿门宴!
易中天一点就通。他立即明白:讲历史人物,重要的故事,即便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越发必须好好讲,要讲出自己的特殊论点,讲出自己的“派”,讲出自己的风格。那就重录吧。
另一次是:百家讲坛2005年前录制节目时,都是让主讲人每一讲讲一个多小时,然后编导剪裁成四十五分钟。我在录制完“说聊斋”第一部分前六讲后,发现我过去每一讲都讲多了,既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也增加了编导剪裁的难度,于是2006年初我在录制第二组“神鬼狐妖”时,就故意少讲。有一次,我只讲了四十二分钟就结束,编导从楼上跑下来要求再加几分钟,我又讲了一个例子,凑成四十五分钟。我把这“成功的经验”告诉当时在录制汉代风云人物的易中天:“我今天成功地‘偷工减料’啦。”第二天易中天也照猫画虎,也“偷工减料”。他讲完之后,编导找他,“请易老师看看录制完的节目。”易中天一看,傻眼了。他 “偷工减料”过头,只讲了三十几分钟,根本不够一集。怎么办?重录!
在百家讲坛许多专家看来,节目重录,总有点儿栽面儿,总是你这一讲没有讲好才重录吧?没想到,易中天从重录尝到了大大的甜头!此后,品三国时,他讲得不是很理想的,就主动要求重录。特别重要的哪一讲,只要觉得不是太“出彩”,一定重录。“易中天品三国”的第一讲,就是重录的。仔细推敲第一次录的跟重录的,就是有很大的不同。重录的节目,更灵动了,更活泛了,更个性化了。万卫送我品三国前两组光盘,我家的易粉就经常拿出第一集来“复习”。有一次,济南台播出品三国第一集,刚播个开头,“易粉”就说:“播错啦,这是最早录的。易大佬早就重录啦。”然后,就如数家珍说,第一次录的有什么地方跟后来重录的不一样……
易中天曾对我说:“百家讲坛既被专家肯定也受观众欢迎的,是‘说聊斋’,没有大红大紫的,也是‘说聊斋’,为什么?你没重录过。我跟小妮子都重录过。不重录,怎么可能红呢?”
我啼笑皆非。我是不是需要找万卫商量一下,把“说聊斋”二十四讲,包括收视率达百分之三点七的,从头至尾重新录一遍?
易中天讲完汉代风云人物之后,就到四川去了,据说在那儿主持一个文化项目,忙得不可开交。百家讲坛跟他商量上新选题,他也慢腾腾的。解如光特地飞到四川找易中天。
易中天说:如果让他到百家讲坛讲新选题,他想讲《水浒传》。
解如光说:“万卫跟我的意见,你‘品三国’。”
解如光说,万卫和他都认为,水浒的人物更平面化一点儿,没有三国人物影响大。再说,三国是个风云大起,变幻莫测的时代,更适合易中天。易中天本身的讲演风格和三国更贴近。
解如光还说,如果拍摄“品三国”的话,易中天得全年盯上,他就是百家讲坛2006年度主讲。
百家讲坛过去是一人一讲,从阎崇年开始,一个人讲一个大选题,万卫把这种一人一个大选题的模式定了下来,他还创造出一种新的模式:年度主讲。明确算作年度主讲的,易中天应该算第一人。此前,阎崇年、刘心武,都可以说类似于“年度主讲”。
易中天嘟嘟哝哝:靠上去“品三国”,我其他事就干不成了。
讲不讲“品三国”?做不做年度主讲?易中天表示:我得跟我们家“领导”商量商量。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重录和重选(2)
不久前,当我终于见到易中天口口声声称“领导”的李华时,我发现,她身上并没有多少“领导”气魄。至少,跟我们家的事必躬亲、指点到位的“领导”相比,她基本上属于“无为而治”的领导。李华是在新疆克拉玛依美丽的独山子长大的,她非常想念家乡。她告诉我:她真想回到小时候生活的地方。我听了,表示同情,因为我参加中国作协采风团到过独山子,还在独山子绿草成茵的山上野炊过。那个地方实在美极了妙极了。李华身上就明显地带有独山子绿地的清气和馨香。
这次“领导”有方,易中天接受了品三国,不仅重炮轰响,而且红透大江南北。
万卫后来总结说:“我们比学者更明白电视传播的规律和技巧。”
我家“领导”听说易中天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趣事后说:易中天有三个特点:一是很有才能,二是为人坦诚,三是思辨力很强。易中天有孙悟空式的叛逆精神,但他也给体制压到大石头底下过。是百家讲坛这个“如来佛”移开了易中天头上的“五指山”,他才能够横空出世,一个跟斗翻十万八千里。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吹捧委员会”(1)
从五月下旬开始,百家讲坛连续播出讲经典。
讲明十七帝的毛佩琦讲经典时,我恰好有事没看。
易中天发条短信对我说:“毛佩琦的经典讲得棒极了,还特可爱。”
我给毛佩琦发条短信,告诉他:易中天正夸你呢。
毛佩琦回一条:“咱们成立个互相吹捧委员会吧。”
如果成立这样的委员会,当然得易中天做主席了。他不是先在博客上吹个“于丹真棒”,又吹个“秦汉风云两立群”,现在又吹毛佩琦了?
易中天是百家讲坛最红的主讲人,但他并没有以“老子天下第一”自居,小视他人。相反,他经常从其他主讲人身上发现优点,而且乐于把他的发现告诉第三者。
易中天多次向我夸奖他最重要的“竞争对手”于丹:“小妮子的口才太棒了。她的语言真叫华丽、优美、流畅。她简直不用写稿子,张嘴就来。她的书稿,是别人照她的演讲整理的。唉,我的书稿,可都是我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