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默热红楼故事新勘-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写省保嗍枷缘梦牟欢蕴猓豢衫斫狻:煅Ы绲淖颐亲苁鞘酝冀馐妥髡哒庋栊吹暮侠硇院鸵帐跣裕峁敉嚼汀F涫担蹦惆凑胀聊群煅Ы沂镜摹逗炻ッ巍反醋鞴倘パ芯空庑┐砺抑Γ磺杏侄荚谝饬现猓槔碇小:闀N创作《红楼梦》经历了两个阶段,前期是以南明才子与秦淮名妓的故事写“国仇”,后期改为以自己和姐妹们的故事写“家难”,所以才使书中出现了所谓的“大小宝玉”、“大小黛玉” 的问题;书中人物的“判词”多数是按照早期人物命运的预示写的,当然与后期人物命运不符。洪昇是落水猝死的,《红楼梦》最后创作没有完成,所以留下了这些遗憾。
在《土默热红学》出版之际,之所以要再罗嗦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目的无非是再交代一下土默热红学的研究基调和研究方法,避免误解,以正视听,并作“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声明:土默热红学说自己的话,但不反对别人说话;土默热红学走自己的路,但不干涉别人走其他什么路;土默热当然是土默热红学的奠基人,但不是传统红学的掘墓人,更不是当今主流红学“危险的杀手”。土默热愿意与胡适、蔡元培红学的传人和平共处,不“文人相轻”,不“打冤家”,不组织“群殴”,共同以平和的心态去接受历史和社会的检验。但是,倘若有的朋友问土默热,为什么不加入中国《红楼梦》学会?土默热会老老实实告诉他,“道不同不相为谋”,还是特立独行为好。
。 想看书来
土默热还原《红楼梦》(4)
2005年12月28日
末世朝阳映红楼(1)
——洪昇逝世三百周年祭
秦轩
一、六一忌,六一生,洪昇与美女翘楚的生死情缘
康熙四十三年(1704)六月初一夜,一个月黑风高的时刻,一代文豪洪昇,乘江南特有的小船,从南京赶回家乡杭州。此时的他,仍沉浸在南京江宁织造府的灯红酒绿气氛中,在这里,他同老朋友曹寅,畅演了三日《长生殿》,临别前,两个鬓已斑白的老友,依依惜别,相对唏嘘,喝了那么多醇香酒,说了那么多知心话……
船到乌镇,突然一阵狂风扑来,同行的老仆人,一个趔趄失足落水,醉眼朦胧的洪昇赶忙起身相救,巧得很,就在此时,船家的灯被风吹灭了,就在一片漆黑中,享誉大江南北的一代文豪,也坠入了黑沉沉的江水中!待船家点亮了灯,江面早已复归平静,哪里去寻觅主仆的踪迹?
洪昇一生,醉心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创作出轰动全国旗亭酒楼的《长生殿》。从王公贵族到平头百姓,非此剧不看;从家庭戏班到江湖名班,非此剧不演。演出此剧的行头费用,有的竟高达八十万两白银,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人们都传诵着洪昇与杨贵妃的不解之缘。六月初一这天,是洪昇的忌日,恰巧是杨贵妃的生日。人们说,是杨贵妃在月宫仙境,召洪昇去畅饮赋诗去了……
二、两峰城,两峰族,两座文学高峰在人间天堂耸入云霄
洪昇升字昉思,号稗畦,名和字的意思,就是初升的太阳。这轮太阳,出生在号称人间天堂的杭州,其家族是一个“宋朝父子公侯三宰相,明季祖孙太保五尚书”的“百年望族”。杭州城西湖美景中,矗立着南北两座高峰,洪昇的六世祖洪钟,晚年为自己取的号就是“两峰”。
这个洪钟,在明朝战功赫赫,统制过九省兵马,从北国长城征战到西南边陲,因功被朝廷任用为刑部尚书、太子太保。晚年回到故乡“养静”,在西溪边建设了洪府和洪园,成为百年望族的开创者。其实,这只是洪姓家族的第二次辉煌,第一次崛起是在宋朝。洪家的祖先洪皓是个媲美苏武的民族英雄,被封为“魏国忠宣公”,他的三个儿子洪迈、洪遵和洪适,不仅都是名动一时的大文学家,而且都担任过宰相一级的高官。洪家的“国公门第”,在宋明两朝出尽了风头!
洪昇不仅没有使百年辉煌的家族继续灿烂,反而在他的一代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但洪昇以其出色的文学成就,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树立起两座无与伦比的高峰!《长生殿》是古典戏曲最辉煌的力作,《红楼梦》是古典小说最精彩的名著。如果说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洪昇比起宋明两代创造家族辉煌的祖先来,要伟大和光辉得多!洪昇才是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两峰”!
三、末世国,末世家,封建士大夫对家国命运的末世探索
洪昇生当末世,这个末世既是国的末世,也是家的末世!清兵下江南,莺花乱飞、歌舞升平的天堂立时成了人间地狱!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多少冤魂飘荡在残山剩水间;奏销案、哭庙案、庄史案、科场案,多少封建正统文人冤死在屠刀之下。在这一惨绝人寰的炼狱中煎熬的知识分子,统统把这一时期称为“末世”!洪昇出生于顺治二年(1645)七月初一,母亲当时正在逃避兵祸的途中,在一个费姓农妇那四面透风漏雨的茅篷中,母亲把洪昇生在了门板之上!洪昇的表丈钱开宗、恩师丁澎都因科场案被砍头和发配,在洪昇幼小的心灵上,烙下了深深的“末世”印记。
明清易代,江南世族家庭绝大多数顿时陷入了困境。失去了官爵,失去了丰厚的俸禄,失去了在乡族中的地位和威望,一个个都成了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虫”。洪昇的家族当然也是如此,外面架子不倒,内囊却渐渐尽上来了。末世家族乱事多,由于家中兄弟、妻妾、嫡庶之间矛盾重重,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在庶母和异母兄弟的挑唆下,洪昇在被父亲痛打之后,无奈与二弟一起逃出家庭,后半生过着极为贫困潦倒的生活。后来,由于受三藩之乱的牵连,洪家被朝廷抄没,父母被发配充军,一个百年望族,从此彻底败落了。
洪昇是一个冠绝古今的情痴情种,但他的前后半生,对情的理解和感受是截然不同的。他的前半生,由于生活优裕,怀着遗民思想,同当时江南知识分子一样,拒绝仕途经济,沉溺在花笺彩纸之中,创作了大团圆结局的《长生殿》。他的后半生,由于家族败落,个人无奈走上追求功名的道路,可是又由于“聚演”《长生殿》获罪而彻底幻灭!在愧则有余、悔又无益的无可奈何心境下,洪昇写出了彻头彻尾的千古悲剧《红楼梦》!《红楼梦》和《长生殿》的创作主旨,实质上都是封建知识分子对家国末世,在不同心境下的苦苦追寻和哀哀探索!
末世朝阳映红楼(2)
四、红楼情,红楼恨,长歌当哭的红楼入梦与红楼出梦
什么是红楼?在古汉语中,红楼二字主要有两种寓意:一是指皇宫,二是指闺阁。《红楼梦》所描写的内容,主要是“闺阁昭传”之梦,当然是红楼一梦;《长生殿》描写的内容,是皇帝与贵妃的爱情梦幻,究其实,也是红楼清秋大梦!不过对于洪昇来说,《长生殿》是红楼入梦,《红楼梦》是红楼出梦。《长生殿》是梦魇时对辉煌现实的期盼,《红楼梦》则使梦醒后无路可走时的扼腕浩叹!
洪家诗书传家,世代簪缨,家中长幼男女都有良好的文学修养。洪家与钱塘黄家、古荡钱家、仁和翁家,构成杭州“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四大家族。四大家族在亡国破家的倾颓中,却诞育了一干绝顶聪明美丽的“冤孽”。顾玉蕊、顾长任、钱静婉、钱凤纶、林以宁、柴静仪、冯又令、徐灿、朱柔则、毛安芳、张槎云、李淑,12个女诗人,先后结成“蕉园五子”和“蕉园七子”,在西湖和西溪美丽的山水间,分韵赋诗,争相联句,春歌柳絮,夏咏桃花,秋颂海棠,冬赞雪花。洪昇混迹于女儿国里,着实潇洒了几年。这些文学青年们,不仅在诗界遨游,还一起阅读《长恨歌》,集体评点《牡丹亭》。白居易和汤显祖笔下之情,深深地熏陶了她们的纯净心灵。洪昇于此时开始创作《长生殿》,这部辉耀千古的戏剧作品中,也凝聚着姐妹们的一份心血。
洪家“家难”发生后,“蕉园诗社”解散了。洪昇逃到北京,开始了漫长的痛苦后半生。姐妹们也陆续出嫁、外迁,风流云散了。末世红颜,必然薄命!康熙三十一年(1692),时隔二十年后,洪昇回到故乡时,自己的两个亲妹妹,都不幸夭亡了,“蕉园诗社”的这些姐妹,有的被不幸婚姻吞噬,有的被抄家发配压垮,有的在病痛中呻吟,有的在苦难中挣扎……。面对与自己相濡以沫、为自己还了一辈子眼泪的妻子黄蕙,洪昇夫妻议论起昔日的姐妹们,内心犹如万箭穿心,两对通红的眼睛几乎流出血来。她和妻子整理了姐妹们的诗稿,共同回忆着当年美好的日日夜夜,决心以自己的命运和“蕉园”姐妹们“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青年往事,创作一部小说,使姐妹们得以“闺阁昭传”。洪昇写作,黄蕙批阅,同时进行,小妾雪儿与女儿之则,有时也提供一些细节。小说的名称么,既然《长生殿》描写了皇家的红楼之梦,此书何不就着眼闺阁的红楼之梦,干脆就定名为《红楼梦》吧。
中国文学史上,两座仰之弥高的巍峨高峰,就这样在杭州两峰之侧,矗立起来了!
2004年6月初一夜 泪笔
土默热红学研究自述(1)
土默热
我是个教书匠,五十年来,一直在大学教历史,重点是明清史。既然教中国历史,不可避免要学习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历史上,学术界一直有文史不分的传统,我当然不能免俗。
通过长期对《红楼梦》文本的研读和对当今红学巨匠解读《红楼梦》文章的阅读,我产生了强烈的疑问:当今中国红学界自称红学是“显学”,但细品起来,这个“显学”并不“显”,反倒是特别“隐。主流红学的那些权威们,总是把《红楼梦》的内容同戏说的“清宫秽史”搅在一起,把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同宫廷政治阴谋联系起来,使每个严肃的学者阅读之后都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如果《红楼梦》真的是这样一本污七八糟的书,她还有那么伟大么?还值得把她抬到中国古典文学峰巅的位置么?
问题还远不止于此,所谓的“正统红学体系”是那么捉襟见肘,百孔千疮,在一些最基本和最关键的问题上,不是语焉不详,就是留下“死结”。比如《红楼梦》是否有反满思想问题,这是研究《红楼梦》的一个绝大问题,既关系到对《红楼梦》主题思想的正确理解,又关系到对《红楼梦》成书年代及作者身份的正确判定,不可不搞清楚。但就在这个关键问题上,红学界却犯了集体失忆症!考证派根据曹雪芹的“旗籍”而加以否定,但这是因果倒置的方法,在逻辑上说不通;索隐派承认《红楼梦》反满,但又找不到产生反满思想的原因,这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附会,经不起严格推敲。如果一个学术体系是那么经不起推敲,这个体系是否在根本上出了问题?
当然红学界也不乏头脑清醒的严肃学者,刘梦溪先生在《〈红楼梦〉与百年中国》一书中,就曾悲观地指出:“最能体现红学树义的两个红学派别,索隐派终结了,考证派式微了,剩下的是一个个百思不得其解的谜团,滚来滚去,都变成了死结”。一门所谓的“显学”,全部成了死结,不仅谈不到“显”,连是否能称为“学”似乎都成了问题,这是百年红学多么大的悲哀!那么如何走出当今红学的困境呢?刘梦溪先生认为:“在新材料发现之前,红学的困局难以改变”。也就是说,沿着原来胡适先生开辟的《红楼梦》研究之路继续走下去,看不到任何前途和光明,只有另选道路,另起炉灶,通过对“新材料的发现”,才能走出困局。
我就是下定了抛弃“胡家庄”,甩掉“曹家店”的决心,另起炉灶,把《红楼梦》研究归结为“三个基本问题”和“三个关键问题”,不带任何成见,开始全新的研究。所谓三个基本问题,就是《红楼梦》的作者(书中那个深自忏悔的“我”)、女儿(书中那些莺莺燕燕的姐妹们)和大观园(书中那座美仑美奂的园林)的原型问题。所谓三大关键问题,就是书中究竟有没有反满思想?五个“题名者”是否实有其人?该书创作传抄同曹雪芹究竟是什么关系?
这些问题时刻困扰着我,使我卧不安寝,食不甘味。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备课明清文学史时,把《长生殿》和《桃花扇》找来重读。细读慢品之下,突然产生一个想法:《长生殿》与《红楼梦》虽然题材和体裁不同,但作品的主题思想、故事结构、人物性格、神化系统、悲剧结局都是那么的相似!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