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北宋石头文集 >

第5章

北宋石头文集-第5章

小说: 北宋石头文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将这把二胡放于盒中,我决定不再学习。偶尔我也会拿起了拉,也会看了乐谱,但我相信,手中拉出的乐曲有痕,只会陶醉了一时,心中所生的乐曲才能奏鸣于心而相伴终生。

  想起王师傅拉了多年的二胡,王师傅拉二胡取悦了自己的耳朵,他是幸福快乐的;我拉二胡拉不出声音,却能用心想出乐曲来,我想我也应该也是幸福快乐的吧,途径不一,结果却是相似。如此说来,“境由心生”这句话是不假的,照这么说,“言由心生”也是可行的。

  望着静躺于盒中的二胡,还有二胡的那把弓和弦,我忽然明白了什么叫做“大音稀声”。(完)。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两颗纽扣
我们穿衣服,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纽扣。大的小的方的圆的黑的白的,不同形状不同图样的花纹展示了纽扣的千姿百态。我们穿衣*时方能感觉到纽扣的存在,除此之外,纽扣同其它我们衣服的饰品一样,点缀了我们美丽的衣物的外观,同我们衣服上其它的饰品一样鲜亮。

  衣服上的纽扣很重要,它让我们能穿上衣服。生活中我们也有纽扣的存在,那是两颗纽扣:一个是我们的孩子,童年的孩子,没有长大,不懂事的孩子,也是让我们牵肠挂肚的孩子;一个是我们的父母,他是父亲,她是母亲,是退了休年纪大了的父母,是需要照顾的老人,是盼望儿孙归来,盼望儿孙满堂的那张慈祥的脸庞。

  人是需要两颗纽扣的,一个是孩子,一个是老人,这样穿起人生这件衣服才能感到温暖,才能躲避各种风雨,从而从容地生活。

  人结了婚有了孩子,也许幸福的婚姻生活会随着时光流逝而失去其鲜亮,这时也许会出现柳暗花明的局面。两人以前的生活也许变得平淡无奇,现在有了孩子,就像一件衣服的两襟又多了一颗纽扣,孩子变得重要起来,孩子让两边即将腿去的衣物重新有了向中心聚拢的目标和依靠,好象变得越来越重要,于是两人又拾起以前的幸福生活,可是这样的幸福生活不是两情相悦,并不是自愿的。两情相悦也许是强人所难,可这种强人所难的中心不是别人,是孩子,是自己的孩子,于是双方对孩子是动了真心的。一个家庭就这么维持者,孩子的功劳着实不小。这个纽扣虽小,却有四两拨千斤的味道。它让毫无生气的家庭变得温馨,虽然这样的温馨有了强求的滋味,但是对这样的家庭来说不能不说是件幸事。

  另一颗纽扣是我们的父母。一个人通常是有兄弟姐妹的,兄弟姐妹看似亲密无间,但是好多事情,随着各自成家立业娶妻养子,各人的思想也在改变,变得以各自的家庭为中心,有些事情这些兄弟姐妹做起来甚至是不及外来的朋友的,为什么?因为兄弟姐妹之间太过亲近,是同胞,是一奶喂养大的同胞,太亲近就会无所顾忌,所以有些事就不容易放在心上,因为是亲兄弟,亲姐妹,不会得罪的呀!这样日积月累,难免会有了隔阂,破坏了兄弟姐妹的关系。人总是要生活,可是作为兄弟姐妹好像不去过多考虑这些,是因为他们被亲情的大伞覆盖得太大而不容易看到伞外的世界,从而相互得罪,很容易让我们看到兄弟姐妹反目为仇的局面而不足为奇,这种情况下,各人见了各人总是不言语,父母这时成了重要角色,成了联结兄弟姐妹的纽扣。多年不见的兄弟姐妹会因了父母的一句话而聚到一起,会因了父母的生日而携全家一起团聚,这是孝心在起作用,而这孝心正是因了父母,父母的作用就越发明显。

  我们把两颗纽扣看得重要,是因为我们是人,我们还有感情。如果没有这样的纽扣的存在,不知天下多少夫妻要离散,不知多少兄弟姐妹要行同陌路,反目成仇。所以这两颗纽扣是能维持家庭稳定的,是能维持了好多家庭稳定的。所以请我们好好保护这两颗纽扣,不要让它碎掉,更别让它丢掉,碎掉尚可在,丢掉不可寻。这种纽扣独一无二,所以就越发珍贵,我们一定要珍惜。我们要生活,要穿好自己的衣服,一定不要忘了系纽扣,哪怕一颗纽扣也可以,不过总没两颗纽扣更能遮风寒挡风雨。

  一颗纽扣是孩子,我们对他或她关怀体贴爱护;一颗纽扣是老人,我们对他或她尊重孝敬善待。我们能有这样的想法,缘于我们心中的那份尚未泯灭的感情,那就是爱心。(完)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谁为你点灯
在住房日益紧张的今天,如果告诉你有一间房屋又大并且宽敞明亮,同时具备了古朴典雅的古代风格,你是不是很高兴?并且乐意前往居住?

  小镇上的大屋是间方方正正的古代建筑,宽九米,长九米,高九米,我们叫它方三丈大屋。在一个小镇上,这样的大屋是不多见的,甚至是奇迹。查它的来历,竟是为了接待每年来此巡查的古代上级官员的住所,上级来考察工作,没有居所怎么行?具体这些官员考察什么工作不得而知,只知道这大屋留下来,成了镇上人的骄傲,并引以为自豪,这种情况在全国是不多见的。

  典型的明代风格,青砖红墙的外表,坚实的墙体总让人觉得坚不可摧,两人高的两扇木门让人觉了从未有过的肃穆。推门而进,无论冬夏,总是有了一丝凉意的,蜘蛛的踪迹随处可见,网了这边又网那边,墙体的木梁上,蛀虫留下一个又一个小洞,诉说着大屋的沧桑,油漆斑驳不复,地面的青砖尘土覆盖,走上去双脚会留下深深的印迹。

  这样一间老屋是没人居住的。为了安全,屋里是没有电力照明的,所以每次走进去,是一定要拿了蜡烛的。有人告诉我,进屋是不必带了火种的,踏进屋门半步,手持未燃的蜡烛只需说一声“点灯”!这蜡烛是会自己燃了的。我感到奇怪,有人道出其中原委,屋里是有人为你点灯的,可是屋里确实没有人啊,但你不说“点灯”二字,蜡烛是永远不会自己亮的。这个点灯的人是谁?谁也没见过,这就让人感到很惊奇,怀疑了此事的真假,仿佛有了神助。

  用手电筒做光源,屋里是空无一人的。空荡荡的屋里没有一件家具,人们惧怕了屋里的冷清,任凭空了没人居住而不感到可惜,大屋原是有人看守,如今只落得个冷清无人相伴。

  可惜了这块地方,真是可惜了的。有人发了感慨,可是总不愿入住,并不是技术有难题,没有水可以走水管,没有电可以扯电路,没有家具可以买来摆设。只要你能想得到的都可以做得到,都可以在大屋里用,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开进一辆轿车的。生活条件的提高使一切皆为可能,但是这间大屋竟闲置数百年而了无人迹,不能不说件怪事。

  沉默地站立了数百年,说它是文物保护单位,它没有古典韵事,也没有古代文人骚客题词于墙上,也没有了某位著名人物留住于此而成为佳话,唯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大,大的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大的让人感到这样的屋子不应该让人居住,它应该是演出的场所或是储货的地方。

  大了竟有错,环顾四周的民居,我们不应该说民居小。现代人居住的地方能住了一家人而不觉拥挤,家属楼生活区更是处理得恰当,有谁能说现代的房屋面积小呢?可是留了这间大屋为何无人居住?如果论地理位置,古代官员的住所决不是偏僻的小巷,以今人的财力推倒了它重建是大有人在的,政策上没有问题,这不是古代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果说有人阻拦,这个理由是不成立的,好多人叫嚷了它晦气不吉利,一心要拆除了它,可惜没这个财力,所以任由它矗立了这么多年而没人注意到它的存在。

  眼下四望,家家户户都有盖房的经历,人们热衷了现在房屋花样的不断翻新。地基之初,倘有人多占一分一毫,两厢便各不相让,更有甚者拳脚相向,以死相逼。新房不断向外扩张,大屋的地位日趋中心化,可是仍无人买帐。它居了中心,却不是商业中心,它没有经济价值,所以无人愿意向此投资,它无文化价值,它不是文物保护单位岂能有文化价值?所以大屋孤寂地沉默这么久,没人拆除它,没人利用它。人们最重要是惧怕了它的古老,它太久了,它是会成了精的。你看,那个点灯的人不就是一个精灵么?有这样的人在里面,谁敢进去?可是这个点灯的人呢?怎么不见了呢?他到哪里去了?也许真正不愿居住的原因是因了这个人,可是这个人真正存在么?

  也许点灯的人和这个故事只是个美丽的传说,但是我们不知道是什么人为什么来创造这个传奇故事告诉世人,从而为大屋添了更多神秘色彩。也许我们现在迷途于当今的名利场,确实是需要一盏明灯来照亮我们的。也许点灯的人想让世人明白应该有他这样的人存在的,他想让世人明白明灯照亮了的大屋里到底有什么让我们留恋,有什么让我们继承并且可以延续。或许他让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建筑物的实体,而是屋内曾存在的古人留下的某种值得我们后人学习或追忆的珍贵的东西,可是这个点灯的人不复存在,我们不知何时他还能为我们点亮那盏灯,我们也不知道我们自己何时才能点亮自己拿的那盏灯,那盏曾存于我们心头的明灯,我们也在问自己,下一位会是谁为我们点灯呢?(完) txt小说上传分享

飘在风中的信
你,不知姓名的你,请原谅我这样称呼你,也许在街头你是不会露了真姓名的。在人来人往的繁华都市,你坐于街头一隅,眼前人来人往,你总是目光呆滞,面无表情,一动不动坐在那里,任车声与路人的话语声飘响于耳畔。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人群匆匆而过于眼前,而你仿佛雷打不动,总也不肯抬头,塑像一般坐在那里,这一切似乎对你都不存在,仿佛间你隔绝了人世,只有风吹了你面前的那张纸,你才会动了手整理,抚平了放好,之后依旧恢复原样。

  似乎只有你眼前的纸方才能透出你的身世和来历。而纸上的内容往往是说了某人,由于某某事,导致家庭衰败,独自一人漂泊在外,无劳动能力,只有仰仗各位大爷大妈大叔大婶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忙的,这好象是你的自传,是你的简介,更是你赖于谋生的手段,这是你的生命线,也是你唯一与外界交流的独特方式。

  人来人往的街头,路人对你的反应总是不一。慈祥的大爷大妈会丢了钱到你面前的铁盒里,学生时代青年之类的弟弟妹妹也是会拿了省下来的零花钱置于盒中的。而你,对此总是无动于衷,更多的人是匆匆而过,有人是会拿了眼睛看上一看的,大部分人是连头也不回。好似你从来就不存在。

  大爷大妈弟弟妹妹们是有了慈善心肠。在他们眼里,你是可怜的你,你是无助的你,更是不应遗忘的你,你是应该援助的,在他们眼里,至少你是应该有口饭吃的,他们是有了仁心的。

  看上你一眼的人是对你有了怀疑的。他们并不相信现在还有你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怎么可能还有你这样的人行乞于街头?他们之中或许有人是看了报纸或其他媒体关于乞讨者的骗人的内幕,于是他们眼中的行乞者是伪装的,或许你的日子比他们还富足呢,于是他们看上你一眼,这一眼中充满了两种怀疑。你不能怪他们的,不能的,他们也是有仁心的,因为至少他们注意到了你的存在,从而看了你一眼的。

  匆匆而过的人,他们是有了属于自己更多的事,更多的事需要他们去做,未来得及看一眼,也许他们也是有了菩萨般的心肠,只不过没有了更多时间,时间对他们来说太重要了。

  依我看,更多的人是心存了对你的怀疑。怀疑你的真实性,疑心你是编了故事来骗他们,这样沿街乞讨的人太多了,谁又能断了真假?你同样是他们其中的一员,他们没理由不怀疑你,你,从不言语的你,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春夏秋冬,刮风下雨。你从未间歇了来此就坐。也许有些商户已成为你的朋友,但没有人知道你从何方而来,也没有人知道你要在此停留多少年,只知道这就是你的工作岗位,你象上班一样日日来此而永不停歇,你活得太辛苦,比正常人更辛苦,因为正常人有了自己的工作,不必露于街头任人说长道短,也不必经历了如此的风吹日晒,而你也要经受良心的折磨。

  你说的到底是真是假,连我也看不出来了。我是站在你面前将你的历程看了又看的,从你面无表情的脸上我看不出任何破绽,也许起初我不该拿怀疑的目光看你,因为对我来说,未知情的人我都应该先尊重他们的,你也一样的,也应该受到尊重,但是关于你的同行的太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