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之预言-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薹ㄔ僮楹显谝黄稹6壹唇晌硪桓鍪澜缧碌囊徊糠帧
'七'
二零零四年六月二十日,我将钥匙交于克南手中,即将背上背包向远方出发,寻找夏夕。我把《灰之预言》用泥土埋在花盆底下,我故意将它放在这看似不起眼但又一旦发现就会引起注意的地方,是希望克南不要发现它,但也最好能发现它。植物一共七盆,在第七盆里藏着《灰之预言》。
实在抱歉,需要请你帮忙照顾我的花草了。我说,说实在的,身边的人,想起来也就只有你了,不过只要一星期给它们浇一次水就行,从左边开始数一天一盆,为了植物的生活习性,必须得一天一盆切记,也没其他要做的。昨天已经浇过一次,所以这周就可以不必再麻烦你了。
灰之预言 第三章(8)
客气了,其实你让我长期住这我都愿意。
电冰箱里已经买好食物和饮料,电脑也安上宽带,一切都交给你了。
那你打算出去几天?
呵呵。克南并不知道我已经回不来的事实,我想了一下回答他,两个月吧。
两个月,既然都打听到你女朋友的下落,应该不用花那么久吧。
或者更久哦。我想,在两个月时间里,他应该会适应《灰之预言》吧。
我走后,克南进厨房用电炉煮咖啡。几分钟以后他会走进我的卧室,靠墙的高架书架上排列着各种专业书籍和杂志,书中夹着我打印的小说,章节散落在各本书中。另外三面墙,挂着两幅大小相近的油画,内容是某海岸风景。画中空无人影,唯有凄清萧瑟的海滩,仿佛凑近耳朵便可听得那冷冷的风声和滚滚的涛声。这些是夏夕送我的画。
房间里的物什不停地给予他暗示。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一周。
六月二十七日,克南一同往日喝完咖啡,回到客厅,看当天的报纸,然后又开始在电脑上下载看朗?霍华德的新作《达芬奇密码》。夕阳下山的时候,气温开始凉爽,他拉开窗帘,按照我的委托给植物浇水。他应该会在这时发现那本灰色封面的书,人类固有的好奇会使他挪开种有绿色亚热带植物的花盆,把书抽出,他会惊奇地发现这是一本灰色封面,十六开大小的书,书的名字《灰之预言》用48号大小字体写好铅印在封面中央。
他翻开一页便没再翻下去,他会突然想起某一个早上他和一个叫Lee的人谈论《交叉小径的花园》的事,他感到自己已经在故事中被情节漫无目的地延伸下来。他合上书打开电视,拿遥控器找了一圈台,最后决定看一部旧西部片。晚上九点电影放完了,后面是当日的最后一次娱乐新闻,看完新闻,他关掉电视,关掉床头灯,摘掉眼镜,钻进被窝。刚入梦乡,手机响起,显示出的区号是0577。
喂。他在朦朦胧胧中接起电话。
我到了,你一切可否习惯?
恩,刚刚电视上说那边台风。他听到风声从我的话筒里传来,感觉自己正迎接着台风。
恩,我可能回不来了,将要被风刮走。
呃,怎么了?
……
电话失去信号,他的手机被强制挂断,耳边只剩下嘟嘟嘟的电流声……
。。
灰之预言 第四章(1)
Kits spend his summer vacation smoothly;but his roommates died by ;Kits became interested in it。
Kits moved to the place which was near to Kena for investigating the
Then;what will change because of Kits' appearance?
'一'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米格兰姆(Stanley Migram)在《今日心理学》杂志上提出了他的著名假设——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他认为,人们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由此推论:最多通过六个人,人们就能认识世界上的任何一个陌生人。六度分隔理论表明社交关系具有网络化特点,并在很多领域得到验证,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二零零六年九月八日。黑板是崭新的墨绿色,讲桌上摆着粉笔盒和茶杯,没有多余粉笔沫,一切都那么清洁,底下是一律排开的课桌椅。社会学专业课程上,陈教授在幻灯机上打出这样的一段话。他穿着浅灰色西装白衬衫,系着那种令人看过之后就会立刻忘记颜色和花样的领带。他把眼镜摘下来用手帕慢慢擦着两边的镜片,然后又戴上。
“六度分隔成为人际关系世界中无可否认而又令人震惊的规律。但是在现实世界中,60亿人怎么可能真的构成如此紧密的相互关联。这个玄妙理论引来了数学家、物理学家和电脑科学家纷纷投入研究,结果发现,世界上许多其他的网络也有极相似的结构。”
虽然说并无虚席,但在场的学生也并非完全地认真听棵。只有前面几排的学生做着笔记,后面的学生则睡起了午觉,其中也不乏几个轻声谈话以及低头看杂志的学生。克南则像一尊雕塑一样从进教室那一刻起以同样的姿势坐在左边开始数起的第三组第七排座位上一只手放在厚厚的书本上面一动不动。他不像是在睡觉,也不想是在看杂志,更不像是在认真听讲。
“社会网络其实并不高深,它的理论基础正是六度分隔。而社会性软件则是建立在真实的社会网络上的增值性软件和服务。有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几年前一家德国报纸接受了一项挑战,要帮法兰克福的一位土耳其烤肉店老板,找到他和他最喜欢的影星马龙?白兰度的关联。结果经过几个月,报社的员工发现,这两个人只经过不超过六个人的私交,就建立了人脉关系。原来烤肉店老板是伊拉克移民,有个朋友住在加州,刚好这个朋友的同事,是电影《这个男人有点色》的制作人的女儿在女生联谊会的结拜姐妹的男朋友,而马龙?白兰度正好主演了这部片子。”
学生们听到具体的例子,脸上便打起精神来。而克南依然目光呆滞地望着前排男生的后脑。长时间没有获得充足睡眠的生活状态使他的眼皮松软下来。克南没有被教授的课吸引,但也没受到后面同学的喧嚣声的打扰。他在思考一样被人从未想过要去思考的东西。
“你们也许会认为这只是一个特例,但是1967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做过的一次连锁信实验,也得出这一结论。现代版本则是哥伦比亚大学今天用E…mail进行的同样实验。有科学家甚至从这个现象推演出一个可以评估的数学模型。你也许不认识克林顿,但是在优化的情况下,你只需要通过六个人就可以结识他。六度分隔说明了社会中普遍存在一些弱链接关系,但是却发挥着非常强大的作用。有很多人在找工作时会体会到这种弱链接的效果。”
时间在墙上的挂钟中流过,铃声从走廊上的音箱里传出。他确认一下所有的座位都没缺席后,干咳一声,轻瞄一下手表,他好像要支持身体似的,把两只手支撑在讲桌的两端,脸朝正前方抬起,暂时望着天花板的角落。站了一个下午,陈教授也略微先的有些疲惫。他说下课吧。于是一个整天的忙碌就此结束了。同学们分别从前们和后门涌出,克南跟随在他们后面,眼镜挂在他的鼻梁上,低着头行尸走肉。
灰之预言 第四章(2)
'二'
二零零六年六月二十九日。夜。
从克南寝室的阳台望去,天空是呈梯形的。夜幕尚未彻底地降下来,天空就已经昏暗一片。宿舍楼与附近公路紧密相临,公路两侧的路灯从南面打下来,宿舍楼被拉出一道漆黑的影子。
从躺下开始算起,不知睡了多长时间,克南的体内有某种东西强行地要他起来,告诉他已无暇再睡。导致他再也恢复不了犹如秋日蝗虫般恬适的睡眠。电风扇直接吹拂在他的肌肤上,蒸发了夏日里无可避免的汗液。他感到喉咙干涩,披上一件白色的印有格瓦拉头像的T…SHIRT起身,他审视了整个寝室,棕色书桌在床铺对面一字排开。窗户是开着的,窗帘晃动。外面是被雨水打湿而显得锈迹班驳的防护栏。他走到书桌前喝了口水,长长地喘了一口气。放下陶瓷茶杯的时候杯底跟桌面敲出咯噔的声响,同寝室的暮赫和卿壬下意识地转动了下身体,呼吸像晨雾一样悄冥安然。九月的夜晚是有风的,云在月亮前迅速地掠过。风彻底吹开窗帘的时候,月光洒满一地,克南清楚地看到一只乌鸦栖息在防护栏上以一对血红色的眼睛注视着他,他把窗户又关上,乌鸦被他的举动惊吓而飞走,留下一片黑色的羽毛在空中飘荡。屋内黏糊糊的湿气使他身体感到烦闷。克南从窗户望出去,路灯已经熄灭,他感觉到夜薄得像一张纸。
窗外没有人,克南在睡觉时隐约听到有人在向他求救,但在此刻看来又像是幻觉。克南举起手腕眼角瞥向手表看了一下。零点三十五分。原本扑向路灯的飞蛾在路灯熄灭后又向四周散去,一只飞蛾在克南关上窗户前飞向他的寝室,但很快又被电风扇吹开。克南将目光盯在飞蛾的身上,他的视线成了飞蛾的飞行轨迹。最后视点随着飞蛾落在他上铺的同学胡翼的鼻子上,奶油味薯片从胡翼手中脱落下来,掉在地上,戴口是敞开的。克南走进将它捡起放回胡翼满是甜品的床上。
飞蛾仍旧停留在胡翼的鼻梁上没有飞走的意思,而胡翼的身体却是没有一丝的反应。克南的视觉模糊,看不清楚胡翼的表情,只能大体从他肥胖的身体轮廓上来分辨这是胡翼。他突然感到一阵不安,从自己的枕头边拿过眼镜戴上,在这样的黑夜中,他终于看清了胡翼的表情,脸部五官扭曲,皮肤臃肿,像被活生生地浸泡到福尔马林中,饱受惊吓,布满血丝的双眼以眼白对着克南,头发蓬松像是被手用力地抓过。胡翼像是在痛苦和恐惧中离开的。克南虽没有目睹胡翼死亡的过程,但却到昔日好一夜之间死去成为一具尸体静静地躺在他的上铺不由地感到恐惧,他不禁坐倒在地上,发出颤抖的叫喊,像封闭在黑暗中的所有的力为撬开一丝裂缝而拼命挣扎。
'三'
二零零六年七月六日。昼。
大二学生暑假的第三天,卿壬是这样离开寝室的,左手握着手机,右边肩膀背着半米高的旅行包,里面是简单的生活日用品和夏季涣洗的衣服,大学课本以及食物跟饮料。卿壬自小性格方面就显得孤僻,所以在前一天克南和暮赫走的时候没有同他们一起出发。宁愿多在寝室逗留一天,花足够多的时间来收拾一下行李。独断独行是他一贯的作风。
寝室总感到有一阵寒气。在胡翼死后的几天里,卿壬就有这样的体会。昨晚独自一个人睡觉时,他望着对面胡翼的床铺感到莫名地不安。但是疲惫让他很快入睡。他关上寝室的门,外面的阳光和里面阴暗潮湿的空气有着明显的对比。他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认为昨晚的一切顾虑都是来自心理作用。他望着头顶的太阳深了一口气,漫长的暑假开始了。
卿壬吃过错过火车班点的亏,所以再没有迟到的习惯。下午五点的火车,他于下午两点二十就已经出发。路过饭馆,他进去点了两盘菜,要了瓶可乐。炎热的空气让他没有胃口,进洗手间的时候他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有点憔悴。出来时,他再用余光瞥了下镜子,镜子上面却没有自己的镜像,他迅速地转过头用凉水冲了下脸再仔细地看了下才发现自己原来还存在。卿壬认为自己是出现幻觉了,但还是有点害怕。他想起小时候听过的传说,临死的人是在镜子里看不到自己的。
灰之预言 第四章(3)
饭后他的脚步明显加快,他的恐怖随着汗液从体内排除。他思考起暑假的打算,怀念起久别的家乡。抵达火车站的时间是下午三点四十分,还未开始检票。他从口袋拿出火车票,把手机放进口袋,天气闷热的让他一动都不想动。候车厅里堆满了行李,变质的烟味在人潮之上盘旋笼罩。卿壬满脑子都传入各地的方言,于是烦躁不安地往门口走去。
外面的空气固然新鲜,但阳光依然没有褪色。站在一口大厅透过玻璃墙,他看到火车站正外面的广场,喷泉偃旗息鼓,七月的温度让水池里的水彻底蒸发,广场石阶上坐着几个乞丐,和周围的环境难以协调。广场南面是一座IP长途电话亭。再后面是一座由于资金短缺不得不停工的半成品建筑,钢筋水泥管摇摇欲坠,从构架上看应该是一座星级饭店。
卿壬接了一个家里打来的电话。话题大概是关心卿壬何时到家之类的。通话时间只有数十秒就结束,原因是卿壬的手机没电,他先是纳闷充了一夜的手机怎么会突然没电,然后及时跑到广场附近的电话亭,拨打家里的号码。满脸污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