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访-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回若是我再需要的书卷,便由你亲自送来。〃太子下了命令,他倒是喜欢怀璧这样能安静站在他身边,答话又真实可信的人伺候他,而不喜欢那些一问话便滔滔不绝想表露才学的人。
怀璧应声,抱著书卷离去,看他那修长的身影消失于门口,太子回想适才怀璧惊愕的那句〃朝中并无这样的律法〃便又笑了。
这人太一板一眼了,没听出他在开他玩笑,或说难道不知若是他真有心处置他,哪还需要什么朝中的律法。
这人过迂,但绝对不贪不取,为人正直、较真,指不定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怀璧出了东宫,将书卷放好,心里只想着这位太子有些怪异,但也不怎么放心上。殿试后,怀璧曾想过他也会跟其他进士那样被授予官职,到一方上任,治理百姓。却不曾想他与兆鳞都成为了庶吉士,进入了翰林院。
怀璧参与科考,一在于这是父母的心愿,光宗耀祖;二在于他出身贫困,深知贫苦百姓的疾苦,想为一方百姓言青命,能让一方的百姓安居乐业。仅此而已,可以说怀璧毫无野心,他从不自觉他的诗文写得极好,不亚于新科的探花,也从不知晓他仪貌出众,并不亚于兆鳞与柳晋。他只是习惯了他的身份,他是一位卖豆腐老汉的儿子,求学时四处凑钱,中途还曾因交不起学费险些辍学。所以他求学时代认真刻苦,效力朝廷亦谨慎严谨。只是他天姓有些朴实与较真,使得他为人看起来有些迂。
第十三章 中
怀璧回府中,正见柳晋和兆鳞在他家客厅里,由红罗招待,这两人在正在悠然的吃核桃。
〃你怎么到这时候才回来。〃
兆鳞见怀璧回来,反客为主的拉了把椅子给他坐。
〃太子殿下还没阅完书卷,学士大人年纪大了,先回去了,我留了下来。〃
怀璧回道,他脸带些倦意。
〃公子,那我却吩咐伙房将饭菜热下。〃
红罗赶紧起身。
〃红罗,别光惦记着你家公子,还有我和柳晋呢。〃
兆鳞用手掰核桃,动作熟练,将核桃肉轻敲出,耍杂技般地抛进嘴里。
红罗有些为难,她家公子平日的饮食都很简单,并不像人家大户那样每日都储备大量的肉类瓜果。
〃红罗,兆鳞他是说笑的。〃
柳晋见不得善良的女子苦恼,何况他在怀璧家中居住时,这位细心的女子还将他照料得非常好。
〃红罗姑娘,确是玩笑话。〃
兆鳞冲红罗一笑。
〃怀璧,不如我们外出找个地方喝酒吃点东西。〃
他和柳晋来找怀璧就是想邀他一起外出的。
〃那好,我得换身衣服。〃
怀璧嗅了下自己的衣服,身上有汗味,而且站了大半天,也有些疲倦。
〃怀璧,你记得换身遥馈!�
柳晋原本手握着把小锤子,正在敲核桃,听怀璧如此说急忙放下小锤,扯了下自己的领口,还晃了下下摆。
他和兆鳞竟都做生员打扮,也不知道这是谁的主意。
〃不如,我们买些酒菜,找典簿他们喝酒?〃
怀璧想起典簿及国子监里的那帮朋友,平日里都是酒友。
〃典簿?〃柳晋自然不认识。
〃就是我曾跟你谈过的那位国子监典簿,正好也介绍你认识。〃
兆鳞做了解释。
〃那好那好,前日听你说起,国子监里的那些人确实有意思。〃柳晋继续挥小锤子砸核桃,眼露谗相。
于是两人等怀璧去冲好澡,换了遥莱隼矗乓煌肟宠导摇�
三个人乘坐马车,马夫也省了,兆鳞自己赶车,车厢里柳晋继续剥核桃吃,怀璧则在吃一个甜糕,是红罗怕他肚子饿硬塞给他的。
这三人去卖酒时,那酒店掌柜说:你们这些学子,夜里居然跑出来偷酒喝。兆鳞嬉皮笑脸应了句:这不学正大人嘴谗,我等晚辈只好出来代劳了。
捧了三坛酒出来,那掌柜直摇头。
〃兆鳞,你怎么把玩笑开学正大人身上去了。〃
〃怀璧,那掌柜的也知道我是随口撒的谎,只是这事传国子监去,马胜他们大概得另想个法子弄酒喝了。〃
兆鳞笑道,他与柳晋都喜欢戏弄人,好在也无伤大雅。
〃贡生也会如此?〃柳晋感到好笑,这样的托词也能使出来。
〃也是如此,跟我们以前在书院里并无差异,〃兆鳞回道,他去年冬日还在马胜的斋室里吃火锅,也不知道这马胜哪摸来的锅炉与食材。
〃那位马胜和你们两人是挺像的。〃怀璧无奈,马胜这人也是胆大妄为。
三人买了酒,于是又去打了大包小包的熟食,才朝朝国子监的方向前去了。
夜已深,路过国子监时大门禁闭,这三人也不进去,而是在国子监附近的一间宅子前停下。
兆鳞下车前去叩了下门,出来开门的是上次在国子监门口提灯迎接他们的小童,小童见是兆鳞与怀璧还高兴得直说:〃大人还没睡,正陪两位贡生琢磨棋呢。〃
典簿的家颇为简朴,路过不大的院子便进了厅室,人还没到书房,小童就喊开了声。
典簿很快迎了出来,他身上穿着件略显短小的中单,大肚腆腆,跟在他身后的马胜与周兴见到了酒菜高兴得直嚷嚷。
一群人进了书房,将酒菜摆好了,典簿唤了小童去取筷子与酒杯。
〃你便是柳晋吧?前日曾听怀璧提起你到了京城。〃马胜也不生份,倒了杯酒给柳晋,直接唤出了柳晋的名字。
〃这。。。该不是兆鳞时常把他求学时的那些荒唐事都拿出来当趣事谈了?〃
柳晋有些愕然。
〃这倒不是。难得见上一面,幸会。〃马胜敬酒。
〃幸会。〃
柳晋倒也豪爽,跟马胜敬了一杯。
〃柳公子,袁兄确实时常提起你,我等也慕名多时,百闻不如一见,幸会。〃
周兴亦举杯敬酒。
〃我们这几人常在一起,也不分什么长幼次序,也让我敬你一杯。〃
典簿捻着胡须笑着。
柳晋一一敬过,喝得迷惑,心想着三人怎么好像对他很熟似的。其实也不奇怪,兆鳞与怀璧都时常提起他,提起他们三人的书院生活、三人间的深厚友谊,及科考时柳晋生了大病错过,没能跟他们一同登第等事。
于是新交也如故友般,几杯酒下腹,便都无拘无束的谈笑,喝至深夜,怀璧、周兴,马胜酒量不济都醉趴了。
〃明日沐日,不如一起外出游玩,柳公子去过万佛堂吗?〃
典簿提议,他对这京城里大大小小的景致都是熟悉的。
〃还未曾。〃柳晋应道,他自己京城并不熟,而怀璧与兆鳞身在公门,平日里也没空闲。
〃万佛堂确实值得游玩,我曾去过一趟,印象深刻。〃
兆鳞也推荐这个地方。
〃正好,明日也将明泉唤上,出游缺不了他。〃
兆鳞想到了明泉,这人对京城的名胜古迹非常熟悉,也正好介绍他与柳晋结识。
夜里,众人也没回家,反正明日要一起出游。便在典簿家入睡,一间空房挤了马胜、周兴与怀璧,兆鳞与柳晋自愿在书房里的罗汉床凑合一夜。
天亮后,典簿派了仆从去通知明泉,明泉随后便到了。于是一大群人,坐上三辆马车出了城。
天还没亮时,庆祈便听到了开门的声响,本还以为是刘叔要进城买食材。睡至天亮,如往常起身到院子里提水,端洗脸盆去承昀寝居,寝室的门竟半掩着,承昀人也不在屋内。
庆祈赶紧跑出院子,见马厩里的马还在,便朝伙房喊刘叔。
〃公子去了皇陵,自己提了灯笼,天没亮就出去了。〃刘叔如此说。
〃唉,公子想是又想念藩王了。〃刘叔感叹了一声。他可以说是看着承昀长大的,承昀非常的重感情。尚且记得承昀的爹刚被囚禁时,十五岁的承昀有好几次在夜里跑去皇陵外竞坐。
〃刘叔,那我去看看公子。〃庆祈有些不放心,他家公子近来一直心事重重。
前日,那位袁公子来过,两人似乎同床共枕了一夜。庆祈没敢问,何况承昀也没说什么,这事庆祈自然也不敢跟刘叔说。
庆祈出了门,朝皇陵走去,没敢靠近陵园,在外围兜了半圈。后来想起他家公子有时候会进林丛,竞坐在一处可以眺望陵园的高地。
如此想,庆祈便找到林丛去了,果然在一处高地上看到了承昀。
承昀并不知道庆祈的到来,只是安静的坐在那里,眺望着远处,一动不动。看他沉思的背影,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及在为什么苦恼。
庆祈没有打扰承昀,他静静地在一旁站着,他的年龄还不大,世上的许多事情他都想不大能明白。如同他不能明白,为何自从几月前,那位袁公子出现后,他家公子便比以往都来得忧郁。
庆祈也不知道在这风声沙沙的林丛站了多久,这里静得让人害怕。最后他放弃去等承昀回过神来发现他了。
〃公子,我们回去吧。〃庆祈走到承昀身边轻轻唤道。
承昀缓缓抬起头,看向庆祈。
〃走吧。〃承昀站起了身。
庆祈几番想问点话,都没能说出口,只能跟随在承昀身边,安静的走着,路过晨风吹拂的林间小道。
承昀与庆祈返回家;刘叔已被早饭做好;用过早饭;承昀便如往常那样将自己关在了书房里。在门外听到了珠算声,庆祈也放心了,心想他家公子终于平复了心境。
午间,庆祈将午饭端进书房,承昀难得开口:
〃庆祈,等会让刘叔备下马车,需要买些文房用具,纸张已经所剩无己。〃
承昀平日时常书写,很消耗笔纸,而这些东西也都是他亲自选购的。
〃公子,我就去跟刘叔说。〃庆祈很高兴能进城。
刘叔要购买些食材,日常用具,而承昀需要去卖文房四宝的店铺购买纸笔,庆祈则要跟前跟后,帮忙提携物品,于是三人一起进城。
在远离人群的地方居住,难得能进一趟城,庆祈一路上都欣喜得很,坐在了赶车的刘叔身边,话说个不停。
〃啊,今日好热闹。〃庆祈看着热闹的街道,沸扬的行人笑得很开心。
〃因为是官员沐日,所以比平日会热闹些。〃刘叔说得平淡,他时常进城,对于京城的繁华早习以为常。
车厢内的承昀挽起车窗帘子,看向街道,街上还可以看到几位不入品官差打扮的人。
〃刘叔,那里在买酸梅汤。〃
庆祈望着街道一侧卖酸梅汤的小摊直咽口水。
〃回来再买,又不会跑了,先把口水擦擦。〃刘叔取笑。
马车先进了拥挤的集市,在那里买了些食材与日常用具,然后再前往道路相对宽阔的商肆,承昀下车前去购买笔纸。
平日里承昀前去购买卖笔墨纸砚的商铺附近有间书坊,于是买了笔纸后,便上那书坊买书。
如此这般,等三人坐上马车准备出城时,已经是黄昏了,街道的行人与车马也稀少了。
也是巧,路过东街时,坐车厢外喝着酸梅汤的庆祈正好看到对街三辆头尾相随的马车行过。正好奇,结果留意了下,发现第一辆马车上赶车的人竟是兆鳞,车厢的车帘卷起,可以看到里边坐着两位开怀大笑的男子。
〃咳。。。〃庆祈险些被酸梅汤给呛到,心想他家公子应该没留意吧。
但车厢里的承昀其实也看到了,他一直都在看着窗外黄昏下的街道,正好看到驾车的兆鳞。兆鳞偏过头跟车厢里的人交谈,似乎正为何事笑得很开心。
承昀的目光跟随着兆鳞,但兆鳞并没有留意到承昀的马车,他匆匆而过,消失于晚归的行人车马中。
第十三章 下
天色一暗下来,慈庆宫里便灯火通明。太子在书房里竞坐,书房内并无侍从。
两位不起眼的官员一前一后走进来,太子只看他们一眼,便将一叠文章递给其中一人,并命令其念出来。
那是位相对较年轻的官员,官品并不高,接过诗文,自若的念出,字字清晰。
那文章写得极其犀利,指责的对象更是太子本人。但太子就坐在书桌前冷冷听着,不为所动。
〃我给你次机会,让你将这狗pi不通的东西收回去。〃
太子声音冷厉。
〃臣下既然敢如此写,必然没有收回去的道理。〃那官员竟面不改色。
〃好的很,来人。〃太子朝门口喝道。
声音刚落下,两位守在门口的侍卫便进来领命。
〃押下去。〃太子挥了下手。
〃用不着押,我自己会走。〃那官员竟桀傲得很,自己走了出去。
于是书房里只剩太子与另一位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