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实在界这个大荒漠-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简介】
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i?ek,1949…),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卢布尔雅那大学社会学研究所资深教授,美欧众多大学及研究机构客座教授,欧陆哲学家和批判理论家。自称“还算合格的共产主义者”和“激进左翼分子”。深受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和拉康精神分析理论影响,擅长以通俗文化产品解读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并以拉康精神分析理论、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解析最新的政治、社会及文化现象。1989年出版《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后,迅速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也被称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和“欧洲青年知识分子先锋的偶像”。
∩米∩花∩在∩线∩书∩库∩ ;http://book。mihua。net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2001年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各色人等纷纷从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角度做出回应,本书则透过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后现代主义和生命政治的视角对这些回应进行回应,做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实在界”本指饱受战争蹂躏的荒漠地貌,在作者那里,它却成了20世纪人对实在界充满激情的完美例证;表面看来,“9·11恐怖袭击事件”乃原教旨主义对全球资本主义的猛烈反扑,而在作者看来,两者是不折不扣的难兄难弟:原教旨主义是对全球资本主义“银荡的超我补充”。本书视角新颖,见解独特,令人拍案叫绝。
m米m花m在m线m书m库m ;http://book。mihua。net
书评:“末代人”应该懂的“大荒漠”(1)
“末代人”应该懂的“大荒漠”······
胡慧华
《欢迎来到实在界这个大荒漠》这本书里的文字和思想都是前卫的,前卫的可能让一般的读者都无法体会甚至难以接受。作者睿智的思想也同样考验读者的理解力,坦率说,齐泽克这家伙非常善于文字游戏和语言搭建,而这种游戏后的搭建又的确能在只言片语中留下多许的暇思,让智慧的光芒一直在留白中徘徊闪烁。
斯拉沃热·齐泽克,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卢布尔雅那大学社会学研究所资深教授,欧美众多大学及研究机构客座教授,欧陆哲学家和批判理论家。齐泽克深受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和拉康精神分析理论影响,擅长以通俗文化产品解读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并以拉康精神分析理论、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解析最新的政治、社会及文化现象。
“9·11事件”后,当代世界的症结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显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处境,然而在今天,一切都被杂糅,一切都被扭曲。齐泽克递给我们一副眼镜:一个镜片里是地缘政治,另一个镜片里是意识形态。然后,齐泽克又再一次拆解了它们:它们分裂为马克思主义、拉康精神分析理论、后现代主义和生命政治的碎片;这也是我们今天的真实处境。他仿佛御风而行,游走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政治制度之间,以庖丁解牛的技法切中肯綮。“实在界”,本指饱受战争蹂躏的荒漠地貌,在齐泽克那里,它却成了20世纪人对实在界充满激情的完美例证。“20世纪的终极和关键时刻,就是直接体验实在界(theReal)的时刻。实在界与日常社会现实(socialreality)南辕北辙。实在界具有极端暴力的特征,这是为剥离现实的欺骗性层面(deceptivelayersofreality)而必须付出的代价”。
表面上,“9·11事件”乃原教旨主义对全球资本主义的猛烈反扑;而在齐泽克看来,两者是不折不扣的难兄难弟:原教旨主义是对全球资本主义“银荡的超我补充”。的确,“全球化是弥漫全世界的恐惧主义病毒。”“美国乃中东恐怖主义的源头。”“美国政府奉行的逻辑与恐怖组织无异。”“令人感到悲哀的事实是,在这个社会里,对体制的反抗是无法借助于切实可行的选择来表达的,至少是无法借助于意义深长的乌托邦方案来表达的。这个事实是对我们困境的严厉指控。一旦只能在‘被规则玩弄’和‘(自我)破坏性暴力’之间做出选择,我们那脍炙人口的‘选择自由’又何用之有?”世上竟有如此之人,作如此之想,且句句在理,掷地有声,不亦奇哉,不亦怪哉?
如此似非而是、惊世骇俗的反常识之论,遍布全书,读来令人拍案叫绝。
书评:“末代人”应该懂的“大荒漠”(2)
除了这些振聋发聩的“高谈”外,齐泽克的另一个高明之处就是善于用通俗的故事或笑话来解读深奥的道理。“有个老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个工人,守卫疑其偷窃。每天晚上他离开工厂时,都会若无其事地推辆独轮手推车,守卫对这辆手推车再三检查,结果毫无发现。手推车总是空空如也。后来守卫终于恍然大悟:那个工人偷走的,正是手推车。”于此,齐泽克顺理成章地向读者传达了:“守卫检查手推车时,只关注内容,忽略了形式,这与分析家在考察骚乱的隐含意义时的做派如出一辙”。
一直以来,在国人的眼光中,哲学或者说思想都似乎等于“天方夜谭”式的耻笑话柄。想想如果对着身边人说,我是学哲学的甚至是以研究哲学为生的,可能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那有什么值得研究的,更有甚者直接会问能带来多少利益和好处。在这样一个金钱至上的时代,哲学和思想一样被踩踏得一文不值。这是一个民族在追赶过程中可能必经的一个阶段,我能理解,空腹是不会奢谈思想的。只是,长久唯经济至上的痼疾似乎很难短时间内去除。game。mihua
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感叹,既是崇拜于西方精神的那种张扬和独立,也是感叹于时下国人精神的空缺和信仰的得失。依齐泽克的意思,现在的我们就是生活在繁华的大荒漠中,这个中的滋味或许只有秉承思想的人才能真正体会。
当然,我绝不会奢谈通过这样一本书就能让很多人真正自觉、自愿地喜欢思想,我只是在想,在前进的路上,点滴的积累也是一个彪炳千秋的基石。唯有不冷漠地面对一切思想,我们才能真正在这个“实在界”随心所欲地活着。而活着是当下国人最大的痛处,我们只是活着,并不能有“生气”悠然自得地生活着。少了“生气”,活着的只能是与痛苦或者是不安相伴。
如果你喜欢书,或者说恰好有缘看到了这本书,那就读读吧,不为别的,就为思想能自由的遨游,而且能以如此诙谐幽默的方式信手拈来地展现在你面前。至少,自此之后,你不会再悲剧于对现实的无奈。因为,你有了思想,看得多了、透了,就学会享受了。
著名的学者季广茂曾坦言:“读书不读齐泽克,如何跻身文化界?读书不知‘大荒漠’,满腹经纶又如何?”是啊,这个被称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和“欧洲青年知识分子先锋的偶像”每一次出手,留下的都是无数人崇拜殷羡的仰视。
中文版前言:重复,是偶然还是历史必然?(。。
中文版前言:重复,是偶然还是历史必然?
依黑格尔之见,重复(repetition)在历史上发挥着明确的作用。某件事情第一次发生时,人们会视之为事出偶然。人们会认为,如果当初处理得当,这件事情大可避免发生。但是,一旦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那就意味着,这件事情具有深层的历史必然性。1813年拿破仑第一次溃不成军时,大家觉得他只是运气欠佳;他再次在滑铁卢一败涂地后,大家都知道,他的时代已经终结……这道理不同样适用于今日正在美国和欧洲发生的金融危机吗?2008年9月它第一次冲击市场时,人们觉得,这只是偶然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可以通过更加有效的管理加以矫治;现在,金融崩盘的迹象日益明显,人们知道,这件事情的发生具有结构上的必然性。。dongdui。
且让我们回到20世纪30年代。那时,希特勒推动排犹主义,把排犹主义当成叙事性解释,以之解说普通德国人经历的种种烦恼,包括失业、道德堕落、社会动荡等。一句话,所有这些烦恼都是由犹太人一手造成的。虚构一套“犹太阴谋”,提供一个简易的“认知图绘”(cognitivemapping),仿佛如此一来,就能使一切一目了然。今天西方人对多元文化主义的仇恨,对外来移民的恐惧,不正以类似的方式运作吗?怪异的事情不断发生,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金融危机正在形成,而西方人对这些灾祸的体验却是不明所以和不辨西东。这时,拒绝多元文化主义似乎是解决问题的一条捷径。他们可以说,扰乱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的,正是那些来自外部的入侵者……因此,在西方国家正在兴起反移民的浪潮——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的大开杀戒即其顶峰——与正在发生的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某些关联。①*()仿佛只要坚守自己的族裔身份,就能抵挡下列创伤性的事实——他们已经身陷无法明了的金融失血这一旋涡之中。但归根结底,那个无法同化的“外来物”就是资本这个恶贯满盈、自我驱动的机器。**
中文版前言:重复,是偶然还是历史必然?(。。
布雷维克曾对自己的杀人行为做出回应,我们也可以借助于布雷维克的意识形态性自我辩白(ideologicalself…justification)来思考某些事情。布雷维克这位基督教“马克思主义猎手”在奥斯陆杀害了七十多人,他的宣言绝非一个疯子的不着边际的胡言乱语,而是对“欧洲危机”所做的逻辑严密的解说。可以(或多或少地)把他的宣言视为正在崛起的反移民的民粹主义的隐含根基。它的前后不一昭示了这种观点的内在矛盾。我们不得不注意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布雷维克是如何建构他的敌人的:他把三种元素(马克思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伊斯兰主义)融为一体,而这三种元素又分属于不同政治空间(马克思主义激进左翼、多元文化主义的自由主义和伊斯兰的宗教原教旨主义)。法西斯主义有个老习惯,即把相互排斥的不同特性(“布尔什维克…财阀的犹太人阴谋”——布尔什维克激进左翼、种族…宗教的身份)归诸敌人。现在,这个习惯借尸还魂了。更具象征意味的是,布雷维克的自命不凡彻底改变了激进右翼的意识形态。布雷维克鼓吹基督教,却是个世俗的不可知论者:对他而言,基督教只是用来反对伊斯兰教的文化建构。他反对女权主义,认为女性不应接受高等教育,但又赞成“世俗”社会,支持堕胎,自称支持同性恋。此外,布雷维克把纳粹特征(同样甚为具体,如喜爱中世纪北欧传说,与瑞士亲纳粹的民歌手心心相印)与仇视希特勒结合起来:他崇拜的一个英雄是挪威反纳粹抵抗运动领导人马克斯·马努斯(MaxManus)。布雷维克反对穆斯林胜过他支持种族主义:他的全部仇恨都集中在穆斯林造成的威胁上。最后,布雷维克排犹,却亲以色列,因为以色列是反对穆斯林扩张的第一道防线。他甚至希望看到耶路撒冷圣殿的重建。他的看法是:犹太人只要不遍地开花,就没有问题。正如他在自己的《宣言》中所言:“西欧并不存在犹太人问题(英国和法国例外),因为只有一百万犹太人生活在西欧。一百万犹太人,有八十万生活在法国和英国。另一方面,美国拥有六百万犹太人(是欧洲的六倍)。美国有着相当严重的犹太人问题。”他的这串数字体现了犹太复国主义纳粹分子(ZionistNazi)的终极悖论:这是如何可能的?**
k米k花k在k线k书k库k ;book。mihua。net
中文版前言:重复,是偶然还是历史必然?(。。
欧洲右翼对布雷维克的攻击做出了回应,该回应提供了至为关键的一点。它的经典做法是,在谴责布雷维克的杀人行为时,强调不应忘记,布雷维克已经提出“对真正问题的合理关切”。主流政治未能应对伊斯兰教化与多元文化主义对欧洲的侵蚀。或者,引用《耶路撒冷邮报》(JerusalemPost)上的话说,我们应该把奥斯陆悲剧“当成严肃重估挪威等地的移民融合政策的机遇”。顺便说一句,如果听到有人对巴勒斯坦人的恐怖行为做类似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