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同人电子书 > 北大向左,清华向右 >

第14章

北大向左,清华向右-第14章

小说: 北大向左,清华向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在回国不久,又马不停蹄地申请了冬奥会志愿者工作。有了之前两次的境外学习机会,小秦不仅让自己的简历非常丰富,英文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这让他在志愿者的面试中有了很大的优势。于是,小秦又得到了去意大利的机会,好好利用寒假在欧洲旅游了一番。
  还没有毕业,就通过实习去了亚洲和欧洲的不少地方,小秦的生活让他周围的同学非常羡慕。不过,并不是所有清华学生面对这种机会,都愿意去尝试的。实习机会,如果周期在半年以上的,就有可能会延期毕业。因此,大部分同学怕影响学业,还是保守地选择了踏踏实实上学,然后毕业。但随着学校提供更多的海外实习机会,同学们的思想会随之改变,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小秦,有机会公费到欧洲、美洲去旅游。
  男主外、女主内
  清华里的好男人很多,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踏实肯干,都是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这些好男人的能力也很强,不少人从本科开始就在外面公司实习、打工,到了研究生已经是一月挣个万八千不成问题的“大款”了。
  虽然薪水上已经超越了小康,但很多朴实的清华人对吃、穿、玩都没有太高的要求,吃得饱、穿得暖、有台电脑能打打游戏就很满足了。再有一个疼自己的老婆,生活简直算得上完美了。这就给了好男人的MM们很多“男主外、女主内”的机会。
  小杰GG的存折从和小英MM开始好的第二个月就由“夫人”管理了。每次宿舍要交电费,找小杰要钱,小杰都会非常有礼貌地和室友说:“这20块钱我明天肯定给你,但我现在身上没有。” 宿舍要聚餐,AA制,征求到小杰的意见,小杰说:“这事,我做不了主,我问问我那位,明天给你们准信。”
  不过小杰在事业上从来都是自己做主。自从上了研究生,天天早出晚归地泡在实验室里,后来又到一家有名的外企作了兼职,一个月,实验室加上兼职,可以挣上六七千块钱。
  小英看着“家里”富裕了,先给自己置备了新的液晶显示器,更新了电脑,又给屋里安了空调。小杰也非常满足地得到了小英淘汰下来的电脑零部件,重新收拾了自己的电脑。
  虽然小英有点乱花钱,但小英特别疼小杰,谁叫自己能找到这么好的男朋友呢。看着小杰每天这么累,制定了严格的滋补“食谱”,好好保养小杰的身体。
  像这么能吃苦、能挣钱、有事业心,又年轻有为的好男人,别的地方恐怕不好找,但清华里有的是。他们对未来的生活从不担心,相信自己凭本事肯定有口饭吃。他们也相信自己的女朋友会帮他们理好财,管好两个人的世界。他们也从不怀疑自己对“老婆”的感情,真诚地面对每一天。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一章  外企打拼(1)
清华部分热门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会有70%~80%的人选择进入外企工作。外企的高效、规范、职业化、企业文化和系统的培训,都是吸引毕业生的主要因素。也正是因为这些,让外企有了一丝神秘感,让学生认为进入外企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
  正规的企业
  严华从清华毕业后,来到了一家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刚刚毕业的严华,惊叹于这家著名外企能够把公司的制度、业务、管理方方面面做得如此合理、有效,他很快就对这份工作产生了很强的自豪感。
  在初到企业的三个月里,公司满满当当安排了各种培训,有沟通、演讲技巧类的职业培训,有场景模拟、案例分析型的实战培训,还有产品和技术方面的培训。通过系统的培训,让严华明白了如何与客户沟通、如何在公司里做事、如何考虑职业发展,这些都是学生进入企业后非常想得到的。
  严华所在的部门全国只有12个人,却每年能给公司贡献近10亿的收入。严华感叹团队高效的同时,也感到了压力。他知道要想和老员工一样出色,还有很长的路。高效也体现在了各种会议里:没有学校老师讲话的冗长、务虚的作风,会上有一说一,每件事都具体落实到人头和解决办法。散会后,大家就迅速投入工作。
  起初几个月,严华接受的信息量大得不得了。各个部门的英文缩写、各种业务流程、各种产品知识??有时严华向老员工请教一个概念,老员工却又用了三四个新概念来解释,这让严华越听越糊涂。
  严华发现,几乎所有的工作行为,都有IT系统作支持。公司不允许员工在电脑上安装软件,尤其是盗版软件。每天在公司上网,公司系统就会自动安装软件并升级。严华日常的名片、文具等都用系统申请,出差、报销、项目、产品、价格也都通过系统管理。这就让公司和老板通过IT系统很好地掌握了员工的行踪和表现,管理变得便捷、有效。
  在公司里,处处体现了平等、尊重的企业文化。总裁、销售总监、人力资源总监这些高层都没有单独的办公室,和普通员工一起坐在开放的办公室里。总裁几乎能叫出每个员工的名字,员工也都直呼总裁的姓名。
  招聘的新员工,也并非都来自于清华、北大这样的顶尖学校。公司为了保持活力和多元化,人员组成上不仅各个高校的学生都有,而且还招聘了少量文科的学生。严华和这些文科学生的接触,也让他深刻体会到了文理科的思维差别。
  严华感慨道:在学校,或许能学到深奥的学问、前沿的技术,但不管怎样都是“一个人在战斗”;如果没进过这样正规的企业,真是没法体会到什么是行之有效的管理,什么是团队合作。外企里的员工不一定能力都很强,但公司能够通过制度和管理把员工融合到一起,取长补短,从而整体上发挥出最强的战斗力。
  会不会有明天
  在外企,如果中国区总裁是欧美人,会这样考虑工资:中国员工的薪水是美国的三分之一,已经很低了。而如果总裁是亚洲人,对工资会另有考虑:大陆人在北京一般每月只挣三四千块,我们完全可以把起薪降低到五千,这样的薪水仍然非常有竞争力。
  不幸的是,在大陆,几乎所有的外企高管都是台湾、香港或新加坡人。或许是他们比大陆人更加国际化,更容易与企业总部沟通。在十几年来外企涌入中国、迅速扩张的年代里,他们首先得到了老外的信任,占据了所有的高管位置。这些精明的“南方人”让外企的工作氛围变得紧张而辛苦,薪水却不断下降。受益于十年来外企在中国的高速发展期,一些不知名大学的老员工,已经当上了外企各个部门的老板,拿到了相当高的薪水。但如今,外企在中国大多已经发展成熟,晋升的机会很少。即便是清华、北大这些名校学生挤破头才进的外企,累死累活干上几年,还是做着普通职
  工资被人“算计”,“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近年来,外企为了业绩,不是想办法“开源”,而是尽量“节流”——辞去公司里老的、贵的,雇年轻的、便宜的,以节省公司成本。同一个职位,尽管40岁的员工比30岁的经验要好一些,但在公司看来,30岁的性价比远好于40岁,可以用一个老员工的钱雇两个年轻的,不是很划算?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  外企打拼(2)
员工对这种做法深恶痛绝,甚至认为这样“忘恩负义”的企业应该倒闭。但既然身在其中,大家只有更多地考虑自己的明天。40岁这个坎,如今在外企意味着失业,即便是名校毕业,也不能保证到时被淘汰的就不是自己。
  女同志还会有更多的烦恼。外企里有的是三十多岁不敢生孩子的女同事。因为一旦生孩子,好不容易得到的好职位,不可能一年半载留在那里等你回来,肯定会被别人顶掉。这让女士怎么能生得踏实?
  学校里看到的是外企宣讲会时的激情,是员工Professional的白领风采,是企业高效规范的作风,却意识不到外企动荡、淘汰的残酷,意识不到外企人对明天、未来思考的痛苦与无奈。学生在外企最初的几年,确实能学到很多东西,但对未来发展又产生了新的顾虑。
  安全感
  小陶从清华毕业后,在忙得暗无天日的外企里度过了一年。他最深的体会就是,马克思太伟大了。当初政治课上怎么说的来着?“资本家会从工人的每个毛孔里榨血。”实在太精辟了!老板看着员工闲一分钟都难受。这几天,小陶又是在公司里看完了日出,才回家睡觉的。
  一年来,小陶的工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小陶清楚这是用高强度的工作换来的。工作内容算不上喜欢,而辛苦的生活却让他有些厌倦,对未来发展也开始迷惑。一次,小陶和老员工聊起了发展问题。
  “您今年32了吧?”
  “是呀,老了,在这个行当混了快十年了。”
  “那打算以后怎么发展呀?”
  “发展?太深奥了。看什么时候公司开除我吧。把我开除了,我会先好好休息一下,毕竟这几年太累了。不过估计也休息不了太久就闲得难受了,歇几个月再出来找工作。”
  “这么想也太消极了吧?”
  “没办法,我的前途又不全由我决定。公司要开我,我也没办法。在外企混了这么多年,再换地方也不容易了。没有太多地方愿意开高价要你了,除非你特别牛。正所谓‘没有回头路,美特斯邦威!’”
  这段对话让小陶更加的茫然。一个工作了十年的资深员工,对前途的态度让小陶完全看不到希望。说好听了是释然,说不好听的就是在放弃。
  小陶在外企的一年里,公司已经大幅度调整了两次。第一次是来公司的第三个月,公司将主要部门从3个调整为4个。公司是一阵折腾,有人升级有人降级,一个月的骚动后职位才又“一个萝卜一个坑”。
  第二次动荡是小陶来公司的第十个月,公司又宣布,由于部门结构不利于公司发展,重新把4个大部门调整回3个。这又让很多好不容易占住“坑”的人又没了位置。
  其实两次动荡的原因,都是公司里台湾派和香港派的###,一派非要把另一派彻底赶出公司,而下面的很多人都成了牺牲品。
  最离谱的是某部门周一来开例会,销售总监当场宣布,该部门的老板和所有员工全部被辞退,部门也被彻底取消。
  小陶感觉办公室里一半的人都换掉了。老板每天的工作就是在面试新员工,辞退老员工,公司里乱糟糟,没有一点安全感。一年里的两次动荡,让小陶感觉自己身处战争年代,四周硝烟弥漫,身旁伤亡不断。但小陶并不担心自己会被辞退,因为他已经是公司里薪水最低的一批人了,公司还指望着小陶这样的廉价劳动力能在新老板的带领下努力干活呢。
  

第二章  感受国企(1)
清华一直在宣传“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国家重点单位去”、“到西部去”。大多投身西部大开发的毕业学生,都会被学校表彰和宣传。但遗憾的是,学校的宣传多于了行动,学校并没有建立起足够多的渠道,让想投身国家建设的同学们能够有效地输送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尤其是面对招聘机制不算透明的国企,学生的机会非常渺茫。如今想进入大型国企比起外企更是难上加难。在依靠关系的社会里,清华人能否在国家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结果因人而异。
  集中力量办大事
  外企在中国,主要的工作是在销售和推广自己公司的产品。虽然近年来,各大跨国公司也不断地把在国外的研发工作移到国内,但这更多地是出于成本的考虑,毕竟像中国和印度这些亚洲国家的人力成本要比欧美低很多。外企在国内的研发也往往是一些不太重要的工作,核心技术、核心生产还是大多放在欧美地区。在这一点上,在我们中国的企业工作就会比在外企有着很大的优势。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国企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代表了国家的技术实力。国家会把重要的工作、任务交给国企负责,并给于相当可观的投资。正所谓,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国企,你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全国瞩目甚至世界瞩目的国家项目,真正把自己的事业和国家的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小刚毕业后来到一家大型国企工作,参与了一个全国性的项目。由于是清华毕业的学生,领导非常重视,很快就成为了项目的主力之一。项目非常大,需要一两百人赶上三、五年才能完成。这家国企为了实施这个项目,也聘请了几家国际大公司为这个项目做咨询和实施。作为毕业不久的小刚,能够体会到这些国际公司人员的实力和工作方法,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但同时,小刚也意识到,这些公司只会关注自己负责的一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