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极品三国 >

第33章

重生之极品三国-第33章

小说: 重生之极品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须要从丁淮身边经过,这使得何仪十分为难。
    波才也看出了何仪的危险,一旦丁淮清醒过来,何仪必然丧命。但是,波才只是看出丁淮力气不凡,并没有看出丁淮的武艺如何,于是便命令身旁的两员偏将李冀和卢行同时去攻击丁淮,好让何仪能够安然撤回来。
    听到背后马蹄声,丁淮顿时清醒过来,经验也得到了积累,如果再来一次的话,何仪必然会丧命。故意装作没有听到身后来人,丁淮在静待时机,倒是皇甫嵩看到丁淮没有任何防备,高叫一声:“贤侄小心身后。”
    话音刚落,丁淮并没有转身,手中的宝戟如闪电般向身后刺出,正好刺在李冀的咽喉上,只见李冀张大了眼睛,似乎不相信这是真的,丁淮手一抖,收回七龙三叉戟,李冀的身躯“扑通”一声落在地上。
    和李冀同时攻向丁淮的卢行顿时吓得魂不附体,本来已经刺向丁淮的钢枪也有点颤抖了,却因为已经刺出,收不回来了,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的话,卢行肯定不会刺出这一枪,只见丁淮身体一侧,卢行用力过猛,收不住身体,向前冲去,丁淮猿臂轻舒,一把将卢行从马背上夹起,回马便向本阵而去。
    这一死一俘,只是在一瞬间的功夫,两边军士俱都看呆了。而何仪也趁着这个功夫,仓皇逃回了本阵。
    这个变化并且还直接影响到场中正在厮杀的六将,何宽、高顺和成廉俱是精神大振,攻势加强,而邓茂、周仓和韩烈却是心神受到影响,高顺趁周仓分神的一瞬间,一刀劈下,周仓来不及躲闪只能向后一侧,高顺一刀便劈在周仓的左大腿内侧。
    忍住剧痛,周仓虚晃一招,败回本阵。韩烈和邓茂也是眼见不好,各自败回阵中。周仓经历此创之后,再也不能进行马战,成了一员步将,这也就是周仓跟在关羽身旁从来不骑马的由来。
    皇甫嵩见己方大将大获全胜,令旗一挥,命令全军杀出。这边波才也是率军迎上,两军便混在一起,厮杀起来,一时残肢断指,头颅鲜血,到处乱飞,战斗异常激烈。但是,由于受到刚才主将交战的影响,黄巾军的士气明显不如官军,更兼战力本就低一些,官军又有丁淮、高顺、成廉等武艺超群的大将,而黄巾军中也只有韩烈一人可支撑门面,却又被成廉给缠上,黄巾军很快便敌不住了,纷纷败回,波才喝止不住,也只好败回大营。






    正文 第十二章 大帐议事
    16K 更新时间:2009…9…28 15:33:12 本章字数:2939

    “呵呵,今日之战多亏元常帐下的数员猛将,更是没想到元常的武艺更是高强,否则我军今日要想取胜真是难上加难,此战之首功非是元常不可。”皇甫嵩还没有走进大帐便将丁淮夸奖一番,其实皇甫嵩说的也不错,将是兵的魂,一个武艺高强的大将能将己方的士气无形中提升很高。
    “哪里,皇甫叔父谬赞了,丁淮只是适逢其会,遇到了两个菜鸟级别的武将。今日能够大胜,主要功劳还是皇甫叔父指挥得当。”丁淮跟随左慈数年,不但学习了几种技艺,而且韬光养晦的本事也是学了个十足,面对皇甫嵩的夸奖,只是一直谦让,并不以首功而居。
    “菜鸟,菜鸟。”皇甫嵩初次听到这个名词,似乎很感兴趣,重复了两遍,“呵呵,元常的这个形容甚是贴切,要是波才也是个菜鸟就好了。”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倘若波才是个菜鸟的话,又岂能和皇甫嵩在长社相持这么久,虽然是朱儶的大败在先。
    “这波才也算是黄巾军中少有的将才,今日之战后,恐怕想再与其这样两阵交战是不可能的了。”朱儶不由心有感触道。既然发现自己的大将不占优势,波才必然不会再采取这样的战术,很可能会死守五羊坡,再次形成相持,等候广宗之战的消息。
    皇甫嵩当然十分清楚波才的能力,对于朱儶的分析表示完全同意,眉头一皱道:“公伟说得不错,今日之战虽然大胜,但是对于有着十多万士兵的波才来说,并不能动其根本,若是一旦再次形成相持,恐怕于我军不利。”
    此次交战,攻击斩杀敌军五千士卒,俘虏三千,而官军伤亡总共才三千余人,可谓大胜,但是波才大军共有十四万,这点伤亡并不能影响整个战局。而且,此次让丁淮十分不满意的是皇甫嵩对那三千俘虏的处理。
    本来以丁淮的意思,在三千人中择其精壮分散编入官军之中,一来便于让官军监督新降的士兵,分散同化,二来也可以补充自己士兵伤亡而导致的军队数量的减少,从而不会影响到因为士兵死亡引起的减少而影响军队的战斗力。
    但是,皇甫嵩并不同意丁淮的建议,并且认为丁淮这是妇人之仁,便不顾丁淮的反对,而将三千黄巾军全部坑杀,一个不剩,这让丁淮这个来自后世文明社会的人感到惨不忍睹,无法接受,这简直是令人发指的罪行,转眼间三千个毫无反抗的生命消失殆尽。
    更让丁淮感到害怕的是,当时在场的所有人似乎都感到无所谓,没有一个人认为这是不对的,反而都认为皇甫嵩这样做是正确的选择。因为皇甫嵩当时也说了两条理由,一是这些俘虏会耗费大量的军粮,二是这些俘虏还要占用一部分士兵去专门看管,一个不甚,还会引起动乱。
    虽然皇甫嵩的这两个理由都可以成立,但是就这样坑杀俘虏确实太有伤天和了。丁淮当时就下了决心,至少以后自己的手下大将和谋臣绝对不能有皇甫嵩这样的观点,倘若人人都像皇甫嵩一样,恐怕等到自己一统全国的时候,会和真正历史上三国归晋的时候一样,人口所剩无几。到时候,在人口劣势的情况下,五胡乱中华的历史悲剧必然还会重演,中华民族的危难还是会到来。
    看到丁淮沉思不语,并且神情略显不快的样子,皇甫嵩猜到丁淮又想到了那三千俘虏的问题。为了不影响日后两人的关系,皇甫嵩觉得应该对丁淮有一个承诺,不然一旦二人离心,这仗恐怕就已经输了一半了。
    皇甫嵩道:“元常可是还在想那三千俘虏之事。当时嵩之所以坑杀俘虏。实是因为大战之时俘虏地管理更加困难。甚至于一个不当。反倒会影响到战事。只是嵩没想到元常竟然如此地悲天悯人之心。今日还是嵩冒失了。今后对于俘虏之事就由元常全权处理。可否?”
    丁淮听到皇甫嵩竟然这样说。不由又惊又喜。惊地是以皇甫嵩这样高傲冷峻地性格竟然会因为此事向自己低头。喜地是得到皇甫嵩这句承诺。今后不知能救下多少生命。为以后留存多少实力。多少兵源。
    丁淮向皇甫嵩一拱手。深鞠一躬。道:“多谢皇甫叔父。如此以来。一旦黄巾之乱平息之后。便不会出现因为劳力不够而影响到我大汉经济地复苏。也不会出现由于人口短缺导致兵源紧张。让周边异族有机可乘了。”
    皇甫嵩和朱儶没想到丁淮竟然如此地深谋远虑。顿时都是老脸一红。自己竟然还没有这个只有十六岁大地孩子想得长远。尤其是皇甫嵩。想到自己一时地坑杀俘虏。差点使自己成为大汉地千古罪人。更是惊出一身冷汗。
    由于坑杀俘虏而引起地皇甫嵩和丁淮之间地不快。最终以皇甫嵩地失败而告一段落。接下来。却因为一封快马带来地消息转变了战局。使得不愿使用火烧长社这种有伤天和地计策地丁淮。最终还是向皇甫嵩推荐了此计。
    这个消息便是灵帝因为卢植兵困广宗城数月。却一直没有将广宗城攻下。而派黄门左丰前去广宗卢植军中体探。本来这也不能说是坏事。毕竟皇上心系前方战事。派人查探一下情况也是正常现象。但是问题就出左丰这个人身上。说是左丰。其实也代表了几乎所有地宦官地特点。阴险毒辣。贪财无度。
    当皇甫嵩看完书信之后,不由大惊失色,说了一句:“如此以来,恐怕子干危矣。”
    朱儶看完书信的表情和皇甫嵩并无二样,只有丁淮早在意料之中,并没有什么可惊奇的。
    朱儶道:“左丰此去必然会向卢公索要贿赂,卢公刚烈,向来与张让等人水火不容,岂能作出如此事情。左丰一旦回到洛阳必然会在皇上面前说尽卢公坏话,如此以来,不但卢公会被罢免,就连性命也可能有所不保。”
    朱儶的分析和历史上发生的简直是一模一样,丁淮听得心中不由暗暗点头,看来这朱儶也不是盖的。前面的大败也不能说明朱儶无能,看来却是朱儶过于自负,太过于轻视对手,贪功冒进了。
    听了朱儶的分析,皇甫嵩点了点头,眉头紧皱,道:“如此以来,我等必须要在月内大败波才,提早结束长社的战事,才能率军支援子干,两军合兵一处,若是能早日攻破广宗城,才能保住子干的性命。”
    本来,按照历史的发展,长社一把大火之后,皇甫嵩和朱儶趁势进击汝南、陈国黄巾军,败波才部于阳翟(今河南禹县),波才战死;又败彭脱部于西华(今河南西华南)。八月,再败东郡(郡治濮阳,今河南濮阳市西南)黄巾军卜已部于苍亭,卜已亦被俘杀。东郡、汝南、颍川三郡黄巾主力覆灭。
    后因卢植率军全力围攻广宗三月不下,灵帝改派东中郎将董卓接替卢植,亦为张角大败于下曲阳。十月,东汉王朝再调皇甫嵩为帅,进攻广宗。适值张角病死,黄巾军失其主帅,士气大挫,兵无战心,这才成就了皇甫嵩汉末第一将的功名。张角死后,皇甫嵩乘势突然发动夜袭,义军仓猝应战,张梁等以下3万余人战死。十一月,皇甫嵩挥师转攻下曲阳,张宝战死,全城10余万人被杀。
    皇甫嵩又道:“一旦此地战事结束,我军便可兵分两路,我与公伟继续进击东郡、汝南两地黄巾军,元常贤侄可率本部数万人马驰援广宗,助子干拿下广宗城,如此才可保住子干性命,两位以为如何?”
    朱儶和丁淮对视一眼,齐声道:“敢不应命。”






    正文 第十三章 长社纵火
    16K 更新时间:2009…9…28 15:33:12 本章字数:3399

    其实,皇甫嵩的这个安排表面上看起来十分完美,不但能够继续进击东郡、汝南两地的黄巾,而且还可以救援卢植,可谓是两全其美。但是,实际上,只要是兵分两路,这两个效果都能达到,问题就出在人员的分工上。
    以皇甫嵩和卢植的交情来说,对于这种关系到卢植身家性命的事情,皇甫嵩理应是亲自率军救援卢植,两人一旦合兵,实力势必大增,这里不单指兵力。若是一对一,两人谁都不是张角的对手,但是一旦两人在一起,张角便不是两人的对手,广宗城必然难守。
    但是,人都是自私的动物,虽然两人平日里关系很好,一旦和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都会首先选择利益,而放弃友情,这个理论无论在什么朝代,还是无论对于什么人来说,都是千古不变的真理,能够真正做到不被名利缠身的人可谓是少之又少,卢植虽然能够做到这一点,但并不是说皇甫嵩也能做到。
    若是皇甫嵩亲率大军救援卢植,两人联手虽然能够大败张角,但毕竟河北战区是卢植主要负责,功劳大半必然都是卢植的,而且皇甫嵩还会失去扫平东郡、汝南两地黄巾军而立下显赫战功的机会。
    这样以来,对于皇甫嵩而言,就没有什么可以值得炫耀的战功了,但是对于卢植和丁淮却都是会因为战功卓著,而得到皇上的大肆封赏的,这个结果当然不是皇甫嵩想要的,所以皇甫嵩是不愿意放弃东郡、汝南两地战功的。
    丁淮现在能做的也只是在心中暗叹,也不能怪皇甫嵩,如果换了朱儶或是自己,恐怕也会这样去安排。但,丁淮表面上还要装作十分欣喜的样子,道:“皇甫叔父如此安排真是两边兼顾,十分恰当,小侄万分钦佩。”
    年轻人就是年轻人,即使再聪明,也还是很好骗的,皇甫嵩和朱儶两人心中都是这样的想法,只不过一个是心中窃喜,一个是暗叹一声而已。在窃喜的同时,皇甫嵩心中也是暗叹一声,贤侄,这次只能对不住了,毕竟你还年轻,以后获取战功的机会还狠多。
    分工已定,三人便开始心怀鬼胎地商议如何尽早结束此地战事,本来丁淮是不愿使用火攻的,但是由于事态紧急,而且丁淮发现皇甫嵩似乎也想到了火攻这个计策,所以为了不让长社之战的首功落在皇甫嵩的头上,丁淮最终还是率先向皇甫嵩提出了火攻的建议。
    “呵呵,元常的计策与嵩简直是不谋而合,英雄所见略同呀。”压抑住内心的震惊,皇甫嵩故意装作很轻松的样子,“自古英雄出少年,古人诚不欺我。元常虽然年少,却是屡屡奇谋不断,更兼一身高超的武艺,可称得上英雄二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