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大唐之逍遥王 >

第6章

大唐之逍遥王-第6章

小说: 大唐之逍遥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此,他依据形象卜卦算出此子在长安城内,却不知道降生何处,直到那次看见李玄霸舞动铁锤才洞悉一切。这才有了后面的事情,因为他已经老了,必须找寻一个继承人继承大统才行,否则九泉之下愧对师尊。

    虽然算准妖星出世,天生异象,杀破狼格局再次重现天地。没想到找寻妖星的同时意外发现李府四公子具有破军星的命格,妖星与破军星命格之人居然是兄弟,未免他堕入魔道才传于他修行的法门,收为记名弟子。唐公李渊其余几子皆是不凡,更有身具紫薇命数之人。

    “师傅,您在叹气什么?”李晓经过几个时辰的休息早已睡醒,他走到玄真子身旁,疑惑道。在他的眼中师傅算得上是神话故事里的仙人一样,现在却有点愁眉苦脸。他是真的好奇,究竟是何事能让他为此嗟叹不已。

    “紫微星黯淡无光,不久于人世!天下将要出现群雄割据的时代,百姓又要受苦了!”

    “紫微星?天下将乱?”李晓紧皱眉头喃喃道,猛地瞪大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眼前的师傅。他清楚的记得自己离家时乃是公元603年阴历六月初五,正值夏季刚刚开始,又想起紫微星乃是被称为帝王星。

    当今隋朝皇帝乃是杨坚,隋文帝生于公元541年阴历六月十三,卒于公元604年阴历七月十三,享年六十三。七月十三正是民间百姓相传鬼节的前一天,当时流传着很多的版本有的甚至说是被阴魂索取了。

    他猛然想起距离隋文帝杨坚死亡还有一年多时间,这一年时间正是隋朝上下经历大变动。隋炀帝杨广登基称帝,朝中大臣太子一个派系的皆都被诛。又想起父亲正在朝中任职,不免有些担心。

    震惊之余,他真的很难相信星象占卜居然能算得如此只准。难道是因为时代的变迁,许多的历史文化没有传承下来?可是师傅所言以及他脑中的历史记忆一一验证却没有找出丝毫的漏洞。

    “晓儿!你已入我门下,那为师便赐予你一个道号吧!”玄真子抚须微笑地瞥了一眼惊魂未定的弟子,出声打断道:“为师一生自由自在,两袖清风!今日便赐予汝,‘逍遥’二字,不知可好?”

    “逍遥?何意?”李晓疑惑不解道,他知道师傅赐号绝不是想当然的,又不是随意取来,其中必有深意。

    “天下任我逍遥游,两袖清风戏人间,世有名利又如何,不足自我乐逍遥!”

    “师傅,弟子不解!”

    “日后便知!”玄真子并未解释分毫,李晓也不再多问,“逍遥,今夜我与你所言不可外泄,否则后果难料!切记!”

    一个时辰后,李晓听完师傅的述说,才知道自己师傅到底是何门何派,以及本门的规定等,全部都一一的记在心里。虽然没有全部记全,可是**不离十再加上自己以前的记忆两相结合基本上能够了解到,这次他豁然开朗,为何师傅如此厉害皆是因为它出自名门——鬼谷门!

    鬼谷门创始人鬼谷子,名王诩,乃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兵家和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

    鬼谷子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周阳城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他通天彻地,兼顾数家学问,人不能及。一是神学:日星象纬,占卜八卦,预算世故,十分精确;二是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军,鬼神莫测;三是游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口成章,万人难当;四是出世学,修身养性,祛病延寿,学究精深。

    鬼谷子生于公元前400年,卒于公元前320年。一生收徒四人,均是历史上赫赫有名之人:孙膑、庞涓主修兵法,兼通武术、奇门八卦;张仪、苏秦主修纵横术,个个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执掌乾坤的大军事家、政治家。相传鬼谷子的师傅乃是老子,鬼谷弟子门下众多,皆是奇才伟人,左右着历史的方向,把握时代的命脉。四大弟子均是风云人物,虽师从鬼谷子且每位天赋异禀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四人所学一门者都想一较高低,这才有了‘庞涓遇羊而荣,孙膑逢战不输,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做秦国宰相’的历史故事。

    两虎相争必有一死!庞涓死马陵之战,孙膑成为与此;苏秦齐国遇刺亡,张仪二度为秦相!一死一荣,这便是鬼谷子初始的发展历程,同门相残古今少有。若是鬼谷门下弟子合力共辅一人,将是天下大兴之象。

    “五行阴阳开天地,纵横捭阖定生息。诸子百家创世纪,奇门鬼谷最真经!”这首诗便是鬼谷门的真实写照。

    玄真子乃是鬼谷门最小弟子张仪的第二十四代传人,张仪当初在秦国两度入相,因为即位的秦武王不喜张仪,他才出逃魏国,出任魏相。一年后害怕秦皇加害,不得已假死遁逃浪迹天涯。

    鬼谷子只授予他纵横术,并未传授兵法武术,因此身子孱弱。为此,他潜伏在孙膑后人十年,方得到师尊传给他的主修兵法武术,奇门遁甲,亦得到了庞涓的修习之法。再次遁逃深山隐居五年,外出游历遍收门下弟子传授兵法武术等,在其中又挑选其一,便可得起衣钵学会鬼谷门所有绝学,并且掌管鬼谷令。

    此令一出,天下震动!但凡鬼谷门人均要听其号令,惟命是从。

    鬼谷门门规只有两条:一是入得鬼门,终身不可叛逃出走,不可泄露本门机密,违者严惩不贷;二是不可同门相残,叛逃者不再此列,违者逐出鬼谷门废弃所学。

    玄真子滔滔不绝地述说着本门的历史和门规,每次讲到当初四大门人互相残杀时,激动万分又唉声叹气。而且,鬼谷门有一条硬性规定,不准对外宣称自己是鬼谷门人。李晓聚精会神地听着,每到关键时刻均是热血不已,仿佛亲身体验一般,赞叹不已。

    此刻,李晓方知师门的强大,为自己是鬼谷传人的身份自豪。

 ;。。。 ; ;
第七章 锦囊妙计
    李晓在玄真子那里努力地学习,首先从基础开始,每天都要背诵《本经阴符七术》,这可难为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他。文字不是白话文,全部都是文言文。虽然上学时背诵此类的文章,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本经阴符七术》是道教的一部重要道经,主要讨论的是精神修养之法,强调谋略的隐蔽性与变化莫测。一共七篇,前三篇说明如何充实意志,涵养精神。后四篇讨论如何将内在的精神运用与外,如何以内在的心神去处理外在的事物。这也是一本极其厉害的内功心法口诀,若是达到极高境界便可内功外放,但从未有人达此境界。

    “盛神法五龙,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

    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物化。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李晓朗朗上口背诵完第一篇盛神法五龙,“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故……”

    他一直在此处绕着,就是没有下句。尴尬地看了一眼玄真子,支支吾吾道:“师傅,弟子只能背诵到这里!”

    “你已经很不错了!当初为师都未能在一个时辰之内背完第一篇!诸多弟子中唯有他才能有此记忆力,可是他……唉!……”玄真子抚掌大笑道,一想到自己的大弟子,他的心中无可奈何。

    “师傅,您说的是大师兄吗?”李晓好奇道,如今他跟在师傅后面已经一年有余,两人早已熟悉。在一年内,玄真子只教他如何辨别星象,熟记星宿图,教他如何观测星象。有一次说到弟子时,他最喜爱的还是大弟子,只不过每到此处他都是郁郁不乐,问其缘由都是被他蒙混过去。

    “不说这个了,逍遥你歇息一会再接着背!晚上还要继续观测星象!”玄真子平淡如水道,仿佛刚刚的闷闷不乐根本没有出现过。

    李晓年纪只有四岁,还未到到加冠之礼,不可称呼道号。即使玄真子每次喊他都是当初取的名号,可是在他眼里还是逍遥比较好听点,再说这里四下无人,父母不在。当初就因为名字问题,他还跟父亲辩论过,可是没有得到承认。如今,师傅给他重新取了道号,绝对的百分一百的赞成。

    自此,李晓这个名号从出生到现在都伴随着他。现在,他终于向它说再见了,以后只有李逍遥!

    公元604年阴历六月初五,隋文帝杨坚病重,宫廷御医均束手无策。此时,朝堂之上一片混论,局势尚未明了。大皇子杨勇与杨广之间的派系之争愈演愈烈,已经到了生死关键时刻。

    大皇子杨勇在其父登基为帝,次年二月十七立为太子,坐镇东宫,生性好学,擅于词赋之道,个性宽厚温和且率真,为人不矫揉造作。天下初定,杨勇沾染上好色,喜爱奢侈陋习,且有多房妾侍,甚是宠爱,导致正妻气死。

    隋文帝杨坚之妻独孤皇后认为是杨勇害死正妻,因此对他甚是失望,故此杨坚废掉太子,贬为庶人,希望他能及时改邪归正,直到现在都尚未立太子。杨勇虽为庶人却拥有杨坚之子的身份,因此朝堂上还有一些支持杨勇之人。

    “咳咳!……唐公,不知你对眼下的朝堂上发生的事情有何见解?”杨坚有气无力地说道,面容枯槁,一日不如一日,他深知自己的时日无多。因此,召见朝中大臣决定为新帝登基扫平道路。

    “陛下,臣以为一切均由陛下定夺!”李渊诚惶诚恐道,他被杨坚深夜召见心里乱七八糟的,根本没有心思去细细想杨坚的话,只想到自己如何应对,否则将是大难。

    “越公,你的意思呢?”

    “陛下,臣以为当立皇二子为太子!”越国公杨素义察言观色道,杨坚深夜召见所有国公商量的便是立皇太子之事。杨素乃是杨坚的征战天下的大将军,因此他深知杨坚心中的想法。

    “臣不赞成立皇二子为太子,当立大皇子为太子!”宋国公贺若弼躬身争辩道。

    “宋国公此意臣不赞成,大皇子杨勇生性好色,奢侈成风,且被贬为庶人,不当立!二皇子不论文采,武功均是上上之选!”

    “越国公此言差矣!自古传长子,如今大皇子虽为庶人,却也是陛下的儿子,至于他之前的恶习,早已改正!”

    杨坚看见他们两人争论不休,揉揉头,皱眉打断道:“好了,你们两个不用给我争了!朕只想清静片刻!”

    “臣以为当立二皇子为帝!越公说得没错,杨勇虽是陛下之子,现在却是庶人,不应立为太子,否则朝堂之上难以服众!”许国公宇文述恰如其分打断道。

    “许国公亦认为当立广儿为皇太子?各位爱卿当以如何!”杨坚轻描淡写道,看不出是喜是悲,平淡如水。

    “臣等复议!”

    沛公郑议,越公杨素,许公宇文述,唐公李渊,六位国公中有四位赞成立杨广为皇太子,唯有齐公高颎、宋公贺若弼两人反对。

    “朕今日下诏,立皇二子杨广为皇太子!诸位均是大隋的国之栋梁,辅助好新帝开创不世功勋!”杨坚一锤定音道,其他反对之声也消失不见。

    一个月后的七月十三日,杨坚病逝于大宝殿,在位23年,终年64岁,死后葬于泰陵。杨坚死后,下诏书:软禁三皇子杨俊,赐死杨勇,将四皇子贬为庶人,立杨广为皇太子。顿时,朝野震荡,六位国公辅助新帝登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