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齐种田-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意思了,我们是想买点蚕豆回去种的。”说完跟老板不好意思的笑笑。
老板听大伯这么一说,也到是不好意思再板着脸了,见有生意上门笑了起来:“呵呵,也没什么,刚才也只是这生意还没开张,有些。。。倒是我不好意思了,那蚕豆到是有的,你们这是要买回去。。。不如买荞子和大麦吧,虽说贵了点。”
老板听说是买蚕豆,扫了一眼我们几个孩子,有些犹豫的给介绍着其它两种,还有些不解的看着大伯。
这老板不会以为我们家穷得没饭吃了,要吃蚕豆了吧,大伯应该也是跟我想一处了:“啊,不是买回去吃,就是准备买点回去种,只是刚才看了,没见摆着,不知道多少钱一斤?”
“啊,嘿,那是我想岔了,以为你们这是要买去吃,那东西吃可没荞子好,虽然荞子吃着苦一点,可不胀人,你这么多个孩子,要不就种点荞子或是大麦吧,只是比蚕豆要贵上一文的,年后一两月也能收了。”老板边说,边又看了看我们几个孩子。
看不出这不太讨喜的老板,其实也算是有些热心的人。
“嘿,那些也是种了的,前几天还来跟你这买了一百多斤小麦种上呢,这次是家里让再来买点蚕豆,不知道你这有多少?”大伯说话的语气有些没底,蚕豆这东西看来真的并没人爱啊。
“哈,这个你放心,种的肯定是够的,这不粮食涨价了,还是有几家把那种来喂牲口的豆子拿来卖的,我都收的3文一斤,转手卖给来收粮的货商都是4文,这东西这还没人卖,也就没摆出来。”
老板边说,边就往铺子堆粮食的角落去了,扒拉了几个,翻出了一袋装得不太满的麻袋,看样子也得有个七八十斤,他熟练的把那捆着袋口的细绳子一解,一颗颗成人小指头大小的蚕豆就露了出来。
“看看吧,都是今年收的,都没长虫,种是绝对没问题。你这是准备要几斤?跟货商一样算你4文得了。”老板边说,边用手翻着蚕豆给大伯看。
大伯也是站在袋子面前,细心的翻看着,边看边点了点头:“嗯,是今年的,那就称。。。称多少合适啊你们说说?”说着转头问着哥哥们。
大伯看着几个孩子,见几人都没什么主意了,开口提醒着:“豌豆和蚕豆你们是准备哪样种多些,要不蚕豆就随便种点?我给你们讲,这东西可真是不好吃的,你们是没真被饿过不知道。”
老板对于大伯的问话有些诧异,但也没有说话,只是笑着又看了看几个孩子,然后蛮有兴趣的留意着几个孩子和大伯。
看哥哥们真是拿不定主意了,其实我也不知道得用多少种子的,真没实际操作过:“大伯,爷爷昨天可说了要种上的,两样都种。”
“是啊,大伯你看照昨天说那种法,得多少合适呢,反正就是照这么宽的距离来种,一塘种两三棵豆子。”二哥边说着,边用两手比划着二十厘米左右的宽度。
大伯听完深思了一下,显然正大概计算着:“嗯。。。。那就先称三十来斤吧,到时要是不够再跑一趟就行,这东西放久了可是爱长虫的。”
。。。。。。。。。。。。。。。。。。。
终于算是买到这叫蚕豆的胡豆了,嘿,我可是不怕它能长虫,现在基本没什么人种这东西,豆荚嫩的时候就能边长边卖不少呢,如今有酒楼在,只要做出来好吃,也不怕没人收,干胡豆到时加工成怪味胡豆的成品卖给酒楼也不错呢。
而且从听说酒楼的背景后,我更是放心了,好东西不怕没销处的,而且和掌柜的也是个精明人,他自然知道怎么样在他东家面前挣功劳。
洋瓜才卖没多久的时候,他可就特意让哥哥们请了老爹和大伯到镇上的,说是让家里明年多种些,有多少他都收,虽然他没说,但想也知道,那一定是要往别的酒楼运去的。
明天就送盐菌了,到时得跟着来看看,和掌柜和陈管事的这么激动,可不是激动的酒楼有菌卖,那是激动的即将到手的功劳。
这就是各取所需了,我们需要一个稳定的购货商,而他们需要的是在东家面前做出成绩,两个也都是不错的人,那就先合作着吧。
虽然每次卖了新菜时,基本都附带上了几个新菜谱,可我还真没打算把菜谱卖钱,这些小菜做法真没什么技术含量,而有技术含量的菜谱我还真不会。
在这现实的社会中,这小菜谱真不可能卖上几十几百两的,这些简单的小菜色一有人做,别人吃两次也都能学会了,还不如稳稳当当的卖货,保持着酒楼给出的优先合作权。
只要有好东西,真正让人不容易学去的,那到时就不是别人选择我们,而是我们主动选择别人了,盐菌可能都独大不了多久,但总会有那么一天的。
。。。。。。。。。。。
今天外公舅舅们说了还会来帮忙一天,爷爷昨晚上就安排了让今天买几斤肉,从粮行出来大家就往菜市去了。
今天不是赶集的日子,而且也才八点多钟,可是集市上早已经热闹起来了,提着篮子买菜的大娘大婶们,或一人独行,或两三人结伴,大都不急不缓的在街上边走边逛。
一队队的马帮和货商队伍,却显得都有些匆忙,边“吁。。吁”的吆喝着牲口,边招呼着:“麻烦让让。。。唉,当心了。。。小心小心,大爷你。。。。。”在集市上来来往往。
马帮的队伍里,除了偶尔有一两匹马,它们被打理得比较干净,还有一点膘,那都是供头领一类人骑行的;其它皮毛有些脏乱,而且干瘦的骡马都驮满了货物。这些队伍大多都是要远行,还得要经过牛车马车无法穿越的山路,去那小村小镇中贩卖收购货物。
货商队伍中,几条老黄牛或是骡马拉着满满的货物,其中还夹杂着一两辆专门供人乘坐的骡车马车,这些基本都是顺着道路前进的,他们大多是往周边的各个大镇,或是更远处的府城而去。
周边的马帮和货商,从各个小城小镇运来当地的物产,如稻谷、玉米、土豆、茶叶、山货等等,来到马头贩卖给外来的货商,然后从外来的货商手中收购这里所没有的,如布匹、糖、盐、北方产的面条小麦。。。。。。这里所没有的生活必须品。
而外来的货商们,则会在卖掉东西后,把在这里收购到的货物从长江水路运走,运往江下游,一路分散到其它地方,那些山货和茶叶大部分会远卖到北方去。
才进到菜市,永红哥和永忠哥早开心的向我们招手了,但大爷爷家两个堂哥却不在。昨天因为家里太忙,哥哥们也并没有约好时间,今天来时也没遇到他们。
孩子们一见面,叽叽喳喳的讨论起来,从粮价上涨聊到周围的小食店,从地里的菜聊天河中的鱼。。。。。。。。
第 058 章 物价又涨,流民来到
不可思议,原来就这两天开始,连馒头都两文3个了,包子也成了3文两个,而且包子里的肉更少了,更令我吃惊的是,听说两个堂哥也将不再卖菜了,大家打完招呼,我开始有些心不在焉起来。
想到那两个憨厚内向的孩子,这好不容易来卖卖菜,终于变得有些开朗起来,从最开始的根本不会算账,到慢慢变得识点数。
可这又是怎么了,想到那个可能是个超级大极品的大奶奶,我有些为他们担心起来。
那两个老实的孩子,连当初给他们两个包子,或是几个甜瓜几个水果,都会让他们羞涩又开心,却又都会不舍得吃而装篮子里带回家,再加上他们传说中更老实的父母,不知道会被大奶奶拿捏成什么样。
唉!这就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吧。摇了摇我有些发疼的小脑袋,看着几米外没几个人的肉铺,罗大江大叔已经站在铺前冲着我们微笑了。
“哟,这不是小顺外公村里的刘家老大么,叫什么来着?大壮明明给讲过的,我这记性是越老越不成了,大壮你们几个小子今天怎么都没卖菜?”大伯和大江叔还没来得急开口说话呢,罗大爷从放肉的桌下钻了出来,看到了大伯我们,有些吃惊的笑问着。
“呵呵,是啊罗大叔,我就是村子最里边的那家,我叫刘敏诚,孩子们常来卖菜真是多亏你们家给关照着了,今天来就是来买点粮种也来称两斤五花肉回去。”大伯笑着答了罗大爷,开始跟罗家父子两聊了起来。
“今年你们家不准备再抓只小猪回去养么?上次问大壮他们,说今年你们两家都没养猪,虽说这些年灾是多了些,粮食也一天一个价,可猪还是养一两头的好,能造粪不说,就算少喂些粮食,累一些多给割点野猪草喂喂,一年也能长个百来斤的。”罗大爷有些惋惜的跟大伯说着。
晕啊,罗大爷这不说,我还真没想起的,难怪觉得有些怪呢,原来是今年家里没养猪啊,我这想发家致富的人太不称职了,连这些计划都没做好,而且家里那窝兔子,如今都有三十多只了,家里还卖过几次,可我却连草都没喂过几回,基本都是奶奶在管它们,哥哥们抓鱼的时候也会割草回来喂喂。
“嗯,本来是得喂的,可家里他们爷爷有些担心这年成,怕遇到灾年,想省点粮食存上,所以也都没想抓小猪回去,不过已经商量着过几天是要得上集市抓两只的,今年家里也不准备卖粮了,也就不用太担心。”大伯一一解释着,讲到灾年,大家的情绪都明显有些低落。
大人们有些沉重的聊上了灾害的事情,哥哥们跟两人应该也是很熟悉了,时不时的答上两句话。
听着从罗家父子两口中得到的消息,我是越来越震惊了,原来流民不光只是到了成都,竟然连我们这西南边远处的小镇子都来了,听说是在人家货船上给帮忙打杂混船过来的,如今那几个流民每天都在码头边的货场上给人搬货。
说是一共先后几天就来了七个人,五个男人和一个带着五六岁弟弟的半大小子,几人全都瘦得皮包骨头的,那小子和他弟弟更瘦,说是大风一吹怕是就能吹倒了他们兄弟俩。
开始两天几人都缩在码头边,明明一直盯着别人搬货,可也不敢要活干,就整天战战兢兢的,时不时到集市上找点能吃能咽的,还有人看到他们摘江边那涩柿子和生野菜充饥。
码头上那些老板也算是好心人,看几人实在可怜,也没嫌弃他们那弱不禁风的样子,让他们要愿意就跟着搬货,虽然他们搬得慢又少,一天也能得几文钱,勉强能混上个半饱。
码头上搬货的当地村民,也都没有为难排挤那几个流民,几人从最开始的有些胆怯,有些小心翼翼,变得慢慢放松自然起来,在码头搬货的村民给帮着搭了个草棚子,也有镇上的人家给了口破锅几个破碗,住得吃得虽然也很是简陋,可他们有时也会跟当地人说上几句话。
听几人说老家都是山西的,可又都不是同一个村镇的人,其它的别人问起也都不愿意再说,可这些人中妇女老小都没有,大家猜测应该是家里人都没有了,也就没人会再去问。
其实罗大爷他们想得太简单了,这次山西的灾情比大家能想到的更恐怖,卖儿卖女卖老婆,易子而食的事他们没想到,可这些事在这次的灾荒中却真正的发生了。
我使劲甩甩脑袋,不能再让自己想下去了,如今的我实在是太无能为力,想着这些只会让自己更难过,可这样的难过对他们并没半点帮助。
可我真的很好奇,是什么样的半大小子,能把弟弟带到千里之外的这里。
强行放下脑中那些沉痛的遐想,我看着已经聊完了还边感叹边割肉的大人们。
没想到连猪肉也跟着涨价了,五花肉从24文变成了28文一斤,买了三斤半五花肉,竟然花了98文,还不如买原来70文如今80文的猪头,大伯问了下猪头的价,但还是选择了顶熬好吃的五花肉。
虽然在现代时我都不爱吃肥肉,而野鸡一类更是自己的最爱,可如今家里吃次肉,不是腊野鸡就是腊野兔,吃完不顶什么事,我也爱上了肥肥瘦瘦的五花肉了,还是这东西解馋顶熬。
其实我还是愿意吃猪头,一个猪头怎么也得整下五六斤肉的,肥瘦都有,而且猪舌头可是很好吃的,但家里做猪头的方法确实不怎么样。
有时想想,我的要求还真是高,不说跟那些流民比了,就家里的生活条件比起村里很多人家已经是不错的,全村就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