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兄弟姐妹齐种田 >

第156章

兄弟姐妹齐种田-第156章

小说: 兄弟姐妹齐种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形中,我们一家子与普通的百姓们,被这等级制度划上了界线。rs
第二百一十七章 被盯上
    饭后,大伯被爷爷直接叫着跟到了小副食作坊里,让我把早前商量的事情给大伯都说上了一遍。如我早前就猜到的,大伯是不会有意见的,而爷爷让这么一问,也只是对大伯这另一家的当家人的一种尊重而已。

    制小糖食这边,一阵的忙活,但到下午太阳落山时,我们还是只做出了四批,共192斤的糖食。相对的,花生糖与芝麻糖,都是差不多的量。

    这产量,确实够低的。

    每天就这样不停的忙活着,转眼就是四天过去。

    到了哥哥们离开的第五天下午,也就是七月的二十四下午时,两人终于赶了回来,两匹马还在,背上更是夸张的依然背着家里带去的背篮子。

    但却多带回了13个人。

    我本早就幸灾乐祸,等着他们回来看他们遭殃的好戏,结果算是泡了汤。

    原本正跟着爷爷他们忙活做糖,结果张小弟一进来通知我们说两个大少爷回来了,爷爷他们三人是举了棒子出去的,结果看到东外院里站着一排排的人,见我们出来,都全都“老太爷”“老太太”。。。。。。的请起安来时,爷爷他们才中的棒子直接就当柴火,递给张小弟带走了。

    这13人,却是三家。

    其中一家姓赵的,东川话带着明显的山西口音,只有三人,是一对五十多岁的老夫妻,和一个三十上下的年轻汉子。

    一家姓纳,是彝族,东川府人士,有七口人。两个老的也是六十多岁的样子,年轻的夫妻两看着也是三四十岁的样子,还有三个小子,老大看着十二三,最小的却只三四岁。

    还有一家,姓方,只四口人,一口带着江南口音的东川话。只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两个三四十岁的大人,还有一个四五岁的孩子。

    江南人?我有些好奇。

    “方大爷,你家是江南人氏?”

    方老爷子吓得一抖,忙是跪下道:“小姐,请莫要折煞奴才。奴才祖籍是杭州的。三十二年时,遭了旱灾,这才是顺着水路往这西南方一路逃了过来。”

    我被他这么一脆愣住了,这张、范两家这好一阵子可都没现跪过,等反应过来时,他已是说完了话,被爷爷喊了起来。

    “方。。。额,那个你不用动不动就下跪的。我家不兴这些。”我已是不敢在乱叫大爷,斟酌五,我只看着张老实道:“张大爷,就让他们暂时住在东外院和西内院仓库的楼上吧。家里都是什么规矩,哪些地方不能去的,你给说说清楚。”

    我这说完了话,奶奶也接着跟张老实说起了领床架用品的事情。这些早在家里定下买人后,奶奶就已经跟爷爷商量着准备上了一些。

    除了还在院中的爷爷和奶奶,大家都各自忙去了,我拉了大哥他们两个小子就往家里走。

    刚穿过门洞,我站在青砖路上就问道:““你们两个老实说,都往哪些地方跑了?可别告诉我是从丽江回来的,这东川口音的三家人还在外院中呢。”

    “嘿嘿。”刘浩清那小子干笑着两声,然后讨好的笑在道:“芽儿好妹妹,这些天真是辛苦你在家受累了,等一会儿你可得跟大人们都求求情啊,不然我和你大哥两兄弟就死定了。。。。。。”边说边不停的恭手拜托着,说得要多可怜有多可怜。

    大哥更是夸张,听着浩清哥那小子在旁边求饶,他就站在我旁边,又是揉肩又是捶背,搞得我哭笑不得。

    “行了行了。”我笑瞪他们两一眼,才道:“说吧,都去了哪些地方,又干了些什么事情,不然可是不给你们求情的。”说完,提着腿往正院里走去。

    两人一听这话,异常的兴奋起来,一路涛涛不绝、眉飞色舞的讲了起来,直进到堂屋里,两人还讲的起劲。早忘了晚上说不准还有一顿的棍棒大餐正等着他们。

    原来两人当天一早,就找里长开到了两家户籍证明的公文,然后直接一路快马跑到了永仁厅。

    到了衙门时,也是直接就去了专办户籍的部门办理,但在被办事的户籍官问清了就是永南镇做柿饼的刘家后,就被土司余大老爷召见了。

    “余”,这是个从彝族贵族“乌蒙”姓氏变更为“禄”姓,又变更过来的汉字姓氏,却始终改变了它是一个显贵大家族的事实。这就是目前永仁这地头上的一霸。

    虽然我没亲见过那余姓大土司,但听着哥哥们活灵活现讲来的经过,我也能想到那大土司有多霸气。

    但出乎我预料的,那大土司没提收银子,只是让属官给快速的重新登记了户籍,又在证明的公文上亲自盖上了印。

    哥哥们请他遣散了下人,然后主动送上三百两混合着20与50两的银票时,他义正词严的拒绝了不收,但在看清哥哥手上的银票后,还是笑着翻看打量了一番,还给了哥哥们让妥善收好。

    然后竟是关心起了我们家里的人,和这一方的百姓生活,特产风物。最后还鼓励哥哥们,让他们多多上进,以后好扩大家里的生意,进而好带动一方的经济。当然,他原话不是说的经济了,但听哥哥们说来,就是这意思。

    两个哥哥说到他时,脸上就是不停的笑着,那笑声让我听着都有几分的怪异。

    照这么说,那余土司,可不俨然就是一个大清官呢。

    真的是传闻有误?听到这时,我自己也很是怀疑了。

    直接看着两个突然已经讲了丽江府去了的哥哥,我不确实的问道:“停一下,那余大土司的事就讲完了,他真没收下你们任何东西?”

    大哥突然静了一下,才喏喏道:“他跟我们要了一篮水果。所以,那个,那个,我们无法,只有把家里背去的其中一背自家里产的水果给他了。”

    额。不是吧。真不要银子只要水果?

    看着两个此时像犯了错的孩子一样的哥哥,我有些无奈的安慰道:“不就是家里产的水果,也就是二哥他们三个小吃上几口的事。”然后又觉不对,转而问道:“那他说什么没有?”

    两个小子低了头,你看我瞪的,最后浩请哥才道:“他说很是喜欢那些没见过的东西,还说,还说了他一直喜欢吃咱们家的柿饼子和碗糖,今年,今年也会来买上一些的。还。。。还。。。”

    看着两人那动作,又看到两人都支支吾吾的。我心里知道坏事了。

    尼玛啊,那心黑的大土司,敢情是看中我家这最挣钱的两个产业了

    但看到眼前一副做错事的两个小子,我深吸了口气后,才道:“这不关你们的事,不管是不是你们去办户籍,或是咱们家压根就不办户籍,他总会有理由或是借口找上门来的。”

    说确实是事实,当被这比里长大上一级的父母官盯上时,对于我们家现在的处境,要么就是去求有着一丝关系存在的丽江府师父,要么就是对这大土司父母官妥协。

    心里有了普后,我看着两人问道:“说吧,他还喜欢吃咱们家的什么?”

    “没了。”两人一齐摆起了手。

    我瞪眼看过去,大哥才道:“真的没再喜欢吃什么了。只是说冬天里还会来咱们这边看上一看。”

    尼玛啊,这是要来看做糖的节奏嘛。

    我在心里把那余大土司咒了一万遍,看着两个还是没把我刚才劝说的话听进去,而一脸自责的哥哥,我叹了口气。

    难怪觉得这两个小子刚才就有些异常,原来是以为自己做错了事。这说要在外边呆上两天,结果五天了才回来,怕是有些不敢回家的味道在里边。这习惯,以后得教育教育才成。

    心里打了主意,我很是认真的道:“这事真的不是你们惹出的问题,而是在咱们家一下子冒出这些产业后,就已经被那余大土司盯上了,而且也许盯上我们的人还更多。”我一时又想到了那在丽江府遇上的罗爷。

    叹了口气,我接着道:“这次你们没去永仁厅,他也会找了机会下手的。至少他现在虽不是直白的明说,但也算是提在明面上了。”

    见两人沉思了片刻后,面上少了些愧疚,而是多了几分紧张,我又才道:“但是你们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却是不尽快办完了事回家通知一声,而是以为自己给家里惹了麻烦,就在外边多逗留了这几天,这事绝对是不能原谅了。我要的是有担当的哥哥,咱们家将来也是要靠着你们两,和正在读书的三个哥哥顶门立户的。你们自己觉得你们这次的事做对没?”

    “对,芽儿就得好好教训教训他们。”奶奶从客厅门外走了进来,边走边道:“出了事情,不赶紧回家来说说清楚,竟然跑了外边呆上这么些天。不说那不是你们惹出的事,就算是你们自己惹出的,是不是也得早早的回家里说清楚,咱们好有个商量准备什么的。”

    奶奶说完,一屁股坐到了我旁边的凉椅上,颤抖着拉起了我的手。rs

    最快更新,阅读请。
第二百一十八章 应对
    感觉到奶奶那颤抖的手,我心里一惊,忙是向她望去。

    “奶奶?你怎么了。”

    看着脸色有些变白的她,我不确定的叫了一声,伸出另一只手覆在她依然粗糙干瘦的手掌之上。

    她转头看我,扯着嘴角笑道:“没事,就是刚在作坊那边干活有些累,这又急着赶回来做饭,走得急了些。”说着时,推开了我两只手,背也顺势往长凉板椅后靠了去,还顺势一副很疲累的样子,侧靠在了椅子上。

    这样的姿势,在家里也就我这样的“孩子”无聊时,才会躺的,奶奶向来可是很注重规矩。

    虽然她顺势抬了手,把脸挡了大半才开始假寐,但我还是能断定她此时脸色一定不好,而且不是因为生气。

    奶奶这是?

    一眼看到凑过来的两个哥哥时,我心里隐隐的有些明白过来。

    奶奶这样子,跟刚才哥哥们说的事情多少是有关系。但她也不可能光被这土司的事情就吓成这样,因为我很确定,她发抖和苍白的脸色,不是因为生气,而是因为害怕。

    可她这是在怕什么呢?我真是想不出来。难道奶奶。。。。。。跟那大土司有仇?

    想到这里,直接看着大哥他们两人支使道:“大哥你们去帮奶奶做饭去。看奶奶急着回来,可不就是想给你们做上些好吃的,现在奶奶身体不舒服,让奶奶歇歇。”

    看到两个小子还不想走,我狠瞪他们一眼,又使上了个眼色,两人才是焉焉的出去了。

    “奶奶,你这是怎么了?”我轻轻的伸手扶在她侧起的一边臂膀上。

    见她没答,我试探着道:“奶奶,那余大土司如今也只是说喜欢吃咱们家的柿饼、碗红糖而已。他竟然明着这么说了,已经是打着明要的主意。一时也就不会再有那别的心思。而且这明着要,可是比那暗地里使绊子的好。”

    “真的?”

    奶奶的声音,细小如蚊子的嗡嗡声,我差点就没听到。

    非常肯定的点头到:“真的奶奶。”

    原来奶奶竟真是被这大土司的事给吓到了。但如果只是这件事。奶奶的胆子就真的这么小。

    我也直接往凉椅上爬,边给她捏着斜放在长椅上的腿,边斟酌了一下,才是轻声道:“咱们家那两样东西,虽说挣钱是快,可这每年做出的量可是不高。就算是每年能有外公他们出去收,但也是有个范围的。不说别的,那脆柿可是很好跟着做的,就那脆柿去年可就有人跟着做的,这柿饼到今年也是跑不了的。但奶奶你想想。去年时,别人的脆柿可也没咱们家做的好,你可放宽了心,咱们家不会受什么影响的,只是大家都少挣上一些而已。”

    而且柿饼。与脆柿,这些在清朝是应该都有的东西,而且西北应该是最多的,所以当初有人跟做也从没担心过。而碗糖,也不是个什么大事了,在清朝很多个地方都会有的,包括这里。和云南红河一带。

    在前世到同学年去时,就知道这东西是盛行于清朝的,只是自己后来好奇,想去查找是谁做出这糖的时,却是各种各样的传说都有。

    但这样却是最好的结局,不管是什么样的流传。只要说这时期有就行,那我也没什么好藏私的。

    这碗糖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