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海主-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船里,有一条专门装的是各种抢来的丝绸布匹。包括整匹的绸缎和各种面料,连绸制的成衣都有,最令人发指的是,水手们竟然还发现了几件沾满鲜血的肚兜。看着这几件肚兜,潘常手上关节攥的咔咔作响。憋的满脸通红最后憋出一句:“简直是丧心病狂。”
将人全部救出,又取走了倭寇船上的财物。李天佑命人将自己那五条小船给找了回来。不知道是不是看在之前李家和王直的关系。船上的水手只是被捆在舱里,并没有伤亡。李天佑从这五条小船中取出了之前存放的桐油,倾倒在了这些倭寇的船只上。远远的一个火把扔过去,这些倭人的船只和尸体就被吞没在一片火海之中。
李天佑等人一共从这些船上救出了三十四名女子,二十一个幼童。光是各种财物,就堆了李天佑整整两个船舱。这绝对不是肖显所说的,仅仅抢了几个村庄便能得到的数量。
这些女子上船之后,坐在舱里不停的瑟瑟发抖,看着这些可怜人,李天佑只说了一句:我是明朝人,你们得救了。她们便相互抱在一起抱头痛哭了起来。而那些幼童因为年纪小,只是有些害怕,却没有更多的举动。
回到了甲板上,李天佑面沉似水。对着船上的人说道:“各位,在回码头之前,先去趟崇明吧。”李天佑话一出口,船上的所有人竟然同时点头。
船队调转航向,驶向不远处的崇明县。
而此时,崇明知县唐一岑,正坐在大堂之上生闷气。那些疯狂的倭寇,竟然登陆之后直接扑向县城。幸亏看守城门的兵丁见状不对,及时将城门关闭,这才使得崇明县免去一场浩劫。可谁想到,这些倭寇攻不下崇明县,竟然转头扑向了附近的村镇。而且抢劫效率高的令人发指,仅仅半天时间,就将附近十余个村子洗劫一空。
这些倭寇的手段极其凶狠,只要是敢与他们对抗的村子,不论男女老少,全部杀绝。唐一岑看着堂下跪着的几个满身血污的百姓。这是侥幸从那些倭寇手下活下来的人。他们活下来的第一件事不是逃命也不是给自己治伤,而是径直来到了这里。找到了爱民如子的唐大人。
看着这些百姓身上的伤口,唐一岑的心如滴血。堂下还有两个头发花白,比他父亲年纪都大的老者,在不停的给他磕头哭诉着村里被倭寇抢了年轻的女子和懵懂的幼童。
看着那一个个憔悴的面孔,唐一岑也坐不住了。他急忙从桌案后边走了出来,将这些人一一搀扶起来。让衙役先带这些人去包扎伤口。转头对旁边的师爷说道:“刚才他们说的,可全部都记下来了?”这师爷听了县令的话,也是皱眉,小声说道:“大人,这记下来有什么用处?他们或是被倭寇所杀,或是被倭寇掳走,就算是记下来,我们去哪里找那些倭寇?”
听了师爷的话,唐一岑将脸一沉,说道:“那便不记了吗?全部记下来,就算是无用也好叫人知晓,这些该死的倭人究竟干下了多少伤天害理之事。”唐一岑的牙齿咬得咯咯作响。“他们早晚有一日会遭报应!明日我便去松江,求那知府大人,无论如何也要请下一营兵马。就算报不了这仇,也要让我崇明不再受倭寇袭岸之苦。”
听着县令的话,师爷却是满脸的苦色。“大人,你一片心是好的,可此事不好办啊!如今哪里没有倭寇?沿海州县到处吃紧,就算去求,你让知府大人去哪里请兵?”
文案说完,唐一岑沉默片刻又说道:“若是府里不肯应,那我便去那杭州,去求浙江都督同知,想他俞大猷必不会坐视我崇明倭患不理。”这县令说完,那师爷却只是摇头不语。这王直才刚到的杭州,现在正是紧要关头,那俞大猷就算是有心,胡宗宪肯放他走吗?想到这里,这师爷也是一声长叹:“只盼那王直的事了以后,这倭寇能少些便好了。”
唐一岑和师爷正在唉声叹气,忽听堂下衙役急匆匆来报,“大人!不好了,海边又来了不少大船。看样子比刚走的倭寇还要凶些。”这唐一岑听了心里一惊,随即大怒道:“当真是欺人太甚,刚走又来,真拿我大明当他的腰包了,可以随便伸手进来掏钱不成?”说完便朝着手下衙役喊道:“都随我过去,今天本官和他们拼了!”,见知县大人抄了块醒木便冲出了大堂,衙役们也是无奈,纷纷抄起腰刀,带着棍棒,跟随唐一岑向外走去。刚一出县衙,百姓们见到怒气冲冲的知县等人,便凑过来向能说得上话的衙役们打听。一听说知县老爷要去和倭寇拼命,这些百姓们也纷纷热血起来,一个个回家拿出了刀叉棍棒,跟在衙役们的后边,一路向海边走去。等到了海边的时候,唐一岑身后竟然跟了几百人之多。
唐知县到了海边,见到了在岸边不远处停着的八条大船。他咬了咬牙,回头冲着大家喊道:“这倭寇还未下船,我们便守在这里,他们若来,我们就和他们拼了。”“拼了!”“拼了!”百姓们群情激奋。
站在甲板上正安排那些女子和孩童们下船的李天佑听到岸边的喊声,不由得纳闷,刚才停船的时候这里还没什么人,这一会光景怎么就这么热闹了?难不成是有人组团来洗海水浴?不过李天佑忙的不可开交,也没时间去管船下的事。
那唐一岑还在等着和倭寇拼命,不料想从船上下来的确是一群抱着孩子的年轻女子,不由得一愣,随手制止了想要冲过去的手下。就算是他脑子坏了,也绝对不会相信有抱着孩子来抢劫的女倭寇。而这些女子走到人群附近时,便开始有不少的亲戚认出了她们,这些女子见到了自家亲人,双脚一软,瘫在地上开始嚎啕大哭。
直到这些女子哭罢,唐一岑才知道她们就是被倭寇掳走的人,不禁暗自感谢老天眷顾。后来从一个女子处听说是有人击溃了倭寇,将众人救了回来。唐一岑也不顾官靴进水,抓起官服跑到李天佑的船下喊道:“壮士!在下崇明知县唐一岑,感谢壮士救我百姓于水火,不知壮士可否下船一见!”这唐一岑刚喊完,满心热情的等着见面。就见船头上露出一个脑袋,冷冷的抛了一句:“没空!”
李天佑一句话就把唐一岑下边的话堵了回去。继续说道:“你既然是县令,就做些正经事来。”唐一岑被李天佑给说的目瞪口呆,做些正经事?我出现在这里,还不算是正经事吗?不禁开口问道:“不知壮士说的正经事,指的是什么?”
他一句话刚问完,一个木箱从天而降。“嘭!”激起的海水溅了唐知县一身。李天佑从上边抛了一句话下来。“我把倭寇抢走的财物还给你们,你去找些人来搬走。现在最当紧的是安抚民众和重建那些被祸害的村庄,而不是跑过来见什么壮士。”李天佑将探着的身体缩回船内,心道:本少爷哪点长得像壮士了?
唐一岑听了李天佑的话有些发愣,他没想到这人不但将人送回,还要将被抢的财物也还回来。不由得露出满脸喜色。唐一岑喊了二十多名衙役过来,李天佑命人将那些整箱的财物全部都从船舷上系了下去。
见那些衙役将所有的木箱都搬走以后,李天佑便下令起航。他是一点想和这知县见面的意思都没有。直到船只开始启动之后,他才发现那知县还在海水里站着,不禁站在船头上喊了一句。“在下海门李天佑,知县大人请回吧,记住要做些正经事。”说完,八条船齐齐驶离了崇明。
唐一岑还在回味着李天佑临走说的话,忽然有衙役喊他。“大人,请过来看一下。”唐一岑走到人群附近,只见有个放着血衣的箱子里竟然裹着两颗人头。旁边一件绸衫上歪歪扭扭的写着:白发倭人是匪首,另外的一颗是带他们来的汉奸,到崇明抢劫的倭人已经全部伏诛。”唐一岑手里捧着这件绸衫,不禁热泪盈眶。
第一卷完
 ;。。。 ; ;
第二十章 第一次远航
李天佑一行回到码头休整,却把李福给忙坏了。既要去招募水手,又得联系之前的商家。李天佑只留下了一句,“加紧准备,水匪已灭,现在是开展海外贸易最好的时机。”说完这话他便一头扎进了自己的院落,什么都不管不顾了。李福既要忙船队的事,又要管理整个码头。幸亏有梁三在一旁帮衬,要不然他这一把年纪,还真有些吃不消。
造火枪的铁匠们还在加紧赶工,从倭寇船上缴获的四十杆铁炮,技术虽然落后些。可用料都是实打实的精铁。回来以后李天佑就把这些东西一股脑丢给了他们,全部回炉重造。至于零件检验,则是交给了梁三的爷爷梁博来负责。他打了一辈子的铁,和李家的关系又近,所以李天佑把制造火枪的事全部交给了他。这梁博也不愧是有着工部大匠的底子。待李天佑把火枪的原理给他讲明白之后。他当场就能组装火枪,而且质量比李天佑装的还要好些。
之前王直招安,给王直供货的那些商人们正愁货物没了销路。一听说李家大量收货,便纷纷上赶着将货物送到了李家码头。货还是原来的货,只不过从之前的海上交货,变成了陆地交货。商家们既省了养船的钱,又免了出海违禁的顾虑。明朝禁海不禁商,他们从海商变成了正规商人,高兴还来不及。不光没用李家的车马,连价格上都比原来便宜了几分。有几家还暗示李福,若能和李家结成长期合作关系。连自家的货船都可以低价折给李家。很快这八条大船就全部装满了货物。
货物备齐了自然就准备出海。当梁三一大早找到李天佑的时候,李天佑却一脸疲惫的抱怨道:“这才几天的功夫,这么快就装满了?”梁三看着蓬头垢面、满脸胡茬的李天佑,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佑哥,你怎么休息成这样了。福爷那只是累,你这可都有些惨样了。”李天佑一边打着哈欠,一边将手里的物件塞给梁三。“就为了这个东西,我这些天门都没出。潘兄不知道在外边吼了我多少次,好歹算是做出来了。你把这个拿过去给他看看,也好证明我没偷懒。”说完,李天佑边转身进屋,“既然船装满了,那就准备出发吧,我先去补个觉,走的时候喊我。”
梁三拿着李天佑塞给他的物件,一路上跌跌撞撞的来到了潘常的住所。潘常一见梁三,不禁惊道:“小三,你怎么弄的这幅模样?难不成码头上又来了对头?”只见梁三额头上有两块乌青,衣衫不知道从哪里也挂破了一道口子。听潘常问话,那梁三摇了摇头,异常兴奋的说道:“潘兄说笑呢,哪里来的对头。先别说旁的,你来看看这个东西,好玩得紧。”潘常接过了梁三递过来的圆筒,放到眼前一看,只是一瞬间的反应,潘常便朝身后跳开了五尺。嘴里还说道:“吓!小三你怎么忽然蹿到我面前来了?”
“面前?”梁三挠了挠头,摆手道:“不对不对,潘兄你说错了,分明是离远了才对,我刚才一路走过来,明明见前方大树离得很远,再迈步时,头便撞到了树上。这东西是把近处的东西推远了。”潘常见梁三说的真切,不由得有些疑惑,又将手里的圆筒放到眼前,又是吓了一跳,“小三,是你说错了,我刚才又看了一下,分明是把你拉到我的近前了,这是拉近的。”
“推远!”“拉近!”“推远!”“拉近!”二人就这么一直争论着,忽然潘常怒道:“这说来说去也分不出个高下,咱们拿了这东西去找天佑,他这些天荒疏刀法,弄出这么个恼人的东西。是推远还是拉近,我们找他一问便知。”
李天佑还在房中睡觉,被二人给吵了起来。朦胧中李天佑问道:“这就要启航了吗?”待二人说明了来意,李天佑也是又气又觉得好笑。“你们两个跑过来吵我睡觉,就因为这个望远镜?两个文盲。”潘常小声问梁三,“文盲是啥?”梁三也小声回复:“就是说咱们没念过书。”潘常点了点头,说道:“我确实没怎么念过书,莫非这东西只有读书人用得?”潘常这一句话说的李天佑顿时无语,不由得气闷道:“你们两个使用望远镜的时候,肯定是梁三从大头看,潘兄从小头看的。”还没等二人点头,李天佑继续说道:“你们各自调过来再看一遍就明白了。”
待二人翻来覆去终于明白这望远镜是怎么回事之后,李天佑接着说道:“这玩意是远航必备之物,配合着罗盘和海图,就能让远洋航行的风险降到最低。”潘常点了点头,“有了这望远镜,不但可以发现远方的陆地,还可以料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