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诸神传-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使人们最为感动的,是女娲补天的故事。
传说当人类繁衍起来后,忽然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来,他们从天上一直打到地下,闹得到处不宁,结果祝融打胜了,但败了的共工不服,一怒之下,把头撞向不周山。
不周山崩裂了,撑支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
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家破人亡,甚是凄惨。
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
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
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
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
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
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佥欠迹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但是这场特大的灾祸毕竟留下了痕迹。
从此天还是有些向西北倾斜,因此太阳、月亮和众星晨都很自然地归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倾斜,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汇流。
女娲造人补天女娲是一个人身龙尾的女神。盘古开天辟地以后,也就在天地间到处游历。
女娲滑行在大地上,羡慕盘古身体上那些优美结构,她热爱树木花草,然而她更加陶醉于那些更活泼、更富有朝气的鸟兽虫鱼。
在把它们打量了番后,女娲认为盘古的创造还算不上完整,鸟兽虫鱼的智力远远不能使她满足。
她要创造出比任何有生命之物都要卓越的生灵。
这样,世上就会有了能主宰和管理万物的生命,也就不会仅仅只是野草漫山、野兽成群、飞禽成帮,世界也就不会寂寞和荒凉了。
于是,当女祸沿着黄河滑行,低头看见了自己美丽的影子时,不禁高兴起来。
她决定用河床上的泥按照自己的形貌来捏泥人。
女娲心灵手巧,不一会儿就捏好了好多的泥人。
这些泥人几乎和她一样,只不过她给他们做了与两手相配的双腿,来代替龙尾巴。
女娲朝着那些小泥人吹口气,那些小泥人便被灌注了活力,“活”了起来,变成了一群能直立行走、能言会语、聪明灵巧的小东西,女娲称他们为“人”。
女娲在其中一些人身上注入了阳气——自然界一种好斗的雄性要素,于是他们就成了男人;而在另外一些人身上,她又注入了阴气——自然界一种柔顺的雌性素,于是她们便成了女人。
这些男男女女的人们围着女娲跳跃、欢呼,给大地带来了生机。
女娲想让人们遍布广阔的大地,但她累了,做得也太慢了。于是,她想出一条捷径。她把一根绳子放进河底的淤泥里转动着,直到绳的下端整个儿裹上一层土。
接着,她提起绳子向地面上一挥,凡是有泥点降落的地方,那些泥点就变成了一个个小人。
女娲就这样创造了布满大地的人们。
为了使人类绵延不绝,女娲为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让男女互相配合,生儿育女,使人类能繁衍连续至今。
女娲创造了人类,因而被人们称为人类始祖——“女娲娘娘”;她为她创造的人们的幸福不懈地付出,努力着,因此,她的名字被后人铭刻在心上。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四章:陆压道人
所谓“鸿钧老祖第一仙,弟子盘古初开天。先有鸿钧后有天,陆压道君还在前。”
那说的就是后来人的模样都是出自陆压道君。
陆压道君没有派别,自称修道于西昆仑。
创始元灵四大弟子:鸿钧老祖、混鲲祖师、女娲娘娘和陆压道君,前三者道**深、开宗立派功德着实开天辟地。偏是这最小的小师弟陆压道人,生性胡闹打混,从无一天正经,却无什么名声留下。
其师侄太上老君、如来等,尚尊其为小师叔,知道者也尊其为陆压道君,小辈神仙之中,却是闻者渺渺了。
他总是救神仙于急难,道行多深没有明确记载,很是飘渺难测。
拥有法宝“斩仙飞刀”,为葫芦状(葫芦内有一线毫光,高三丈多;上边现出一物,长有七寸,有眉有目;眼中射两道白光。善封印元神,可斩神仙妖魔于封印状态)。
此仙颇为玄幻,自称散仙。万仙阵被破之后,同众仙一样,回高山修行,临走时将斩仙飞刀送与姜子牙。
陆压破白天君烈焰阵一段,白天君以空中火、地下火及三昧火这三昧真火将陆压围裹居中,但陆压丝毫无损,过了两个时辰后,陆压在阵中唱到:燧人曾炼火中阴,三昧攒来用意深。
烈焰空烧吾秘授,何劳白礼费其心。
说罢拿出葫芦,用斩仙飞刀钉住白天君泥丸宫,打一躬道:〃请宝贝转身。〃取了白天君性命。
陆压道人乃是离火之精。
飞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上不朝火云三圣皇,中不理瑶池与天帝(彼时天庭似乎还非玉帝掌管)。
不在三教中,不在极乐地。
不归人王管,不服地府中。潇潇自在任我游,自自在在散圣仙。
陆压是个神秘的神,主要特点是不吃亏,专解疑难,另外疑点就是没有来历,自称非仙非圣一闲人。
而且是燃灯败给赵公明的时节出场,阐、截两教都不知道他,他却处处先知,虽然被混元金斗捉走,却能自行逃脱。战孔宣时虽也吃了点亏,但也能化长虹而去,而且两次失手的原因都时因为没有能及时祭出法宝封神斩将飞刀。
世人皆有:潇洒之神,莫如陆压。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五章:如来佛祖
释迦牟尼原名乔答摩悉达多,乔答摩是姓,悉达多是名,他出生在公元前六世纪中期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他是佛教的创始人,成佛后,被称为释迦牟尼佛。也就是如来佛。
兰毗尼花园(今尼泊尔境内),释迦牟尼的诞生地。离此地西边14公里就是释迦族的古都迦毗罗卫城(现已不存任何建筑物。近年考古证明该地为迦毗罗卫城的遗址)。
图上的白色建筑物是为纪念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王后而建的“摩耶堂”。
堂右侧枝叶茂盛的无忧树,传说摩耶王后就是抚该树枝动了胎气生下了释迦牟尼。
堂前的水池,传说摩耶王后产前和生下的太子都曾在池中沐浴。
二千五百多年前,在古印度的西北部,喜玛拉雅山脚下,有个叫迦毗罗卫(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国。
这里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平原盛产稻米,草原适合畜牧业,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国王姓乔达摩,名字叫首图驮那。这名字的意思是纯净的稻米,所以称他为净饭王,属于释迦族。王后叫摩诃摩耶,是邻国天臂城善觉王的长女。
净饭王与摩耶王后之间的感情非常好,但结婚多年都没有生育儿女。净饭王为没有王位继承人而十分苦恼。直到净饭王年已50岁,摩耶王后45岁的时候才第一次怀孕。
据佛教传说,摩耶王后这次怀孕,是由于睡眠时梦见一头六牙白色大象腾空而来,从右肋进入王后的腹中。
王后自从怀孕后,心情非常愉快,再没有忧虑与烦恼,从此也再没有发过怒气,断绝了贪欲和虚伪心情,每天只是喜欢到幽静树林和水溪旁散步。
按当时印度的风俗,妻子回娘家分娩,丈夫不可同行。图中只有象轿上坐着的摩耶王后,没有净饭王。
按当时古印度的风俗,妇女头胎分娩,必须回到娘家去。
摩耶王后怀孕期满,净饭王为摩耶王后备了由两头大象载的轿子,并派了许多宫女、侍臣,护送摩耶王后回娘家天臂城去。
抱着小太子的是传说中的天王,天王身后是诸梵神。寓意上天将释迦牟尼赐给人间。
手扶树枝站立的是摩耶王后。
佛经上说:太子是从摩耶王后的右肋出生的。摩耶王后夜梦中的白象也是从右肋进入体内而怀孕的。
摩耶王后在回娘家天臂城分娩的途中,经过迦毗罗卫城和天臂交界处的兰毗尼花园时,感到有点旅途疲乏,就下轿到花园中休息。
当摩耶王后走到一棵葱茏茂盛的无忧树下,伸手去抚树枝时,惊动了胎气,就在树下生下了太子。
太子诞生的时间是公元前565年,中国农历的四月八日。
佛教将这一天定为“佛诞节”,也称“浴佛节”。图中左侧跪在太子身边的是闻太子诞生而赶到兰毗尼花园的净饭王(绿衣者),单腿跪在净饭王身边的是净饭王的大弟弟白饭王(红衣者)站在净饭王身后举手欢呼的是其二弟甘露王。站在画面中间的是摩耶王后,两侧空中是为太子祝福的梵神。
佛经上说:太子降生的时候,天空仙乐鸣奏、花雨缤纷,诸天神拱卫。一时间宇宙大放光明,万物欣欣向荣。天空直泻下两条银链似的净水,一条温暖,一条清凉,来为太子沐浴(这也是佛教定为浴佛节的典故)。太子刚生下来就能自己行走7步。太子每走一步,他的脚下就涌现出一朵莲花。并且太子右手指天,左手指地,大声宣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佛教徒在“佛诞节”举行“浴佛法会”时,就是要在大雄宝殿上用净水香汤沐浴太子像,这太子像是数寸高的,右手指天,左手指地的童子像。但是中国汉地佛教徒供奉的太子像是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这是因为中国古代崇尚左,以左为尊。其实这是不符合佛经的。
佛经上说:摩耶王后生下太子之后,迦毗罗卫全国不断出现吉祥的事情。浑浊的江河水变得清澈了,五谷丰登,花木繁茂,人与人之间也变得和睦了。与太子同日降生的孩子,母子都十分健康。产生的牛、马也都十分健壮,连一根杂色鬃毛都没有。
净饭王听到摩耶王后在兰毗尼花园生下了太子,高兴万分,立即带领众多的宫女侍臣,车马和特制的华丽的大轿,赶到兰毗尼花园,将王后和太子接回皇宫。
太子诞生后的第5天,净饭王请来许多全国有名望的学者来为太子取名字。经过几番讨论,大家一致同意太子应取名叫乔达摩?悉达多。悉达多的意思是“吉祥”和“成就一切”。
摩耶王后生下乔达摩?悉达多太子7天之后就因病去世了。幼年时代悉达多太子就由姨母摩诃波阁波提王妃抚养。波阁波提王妃是在姐姐摩耶王后去世后续嫁给净饭王的。波阁波提王妃容貌端庄秀丽,性格温柔、娴静。她对悉达多小外甥精心抚育,十分钟爱。
佛经上说:悉达多太子出生不久,一位很有名望的预言家;号称阿私陀的仙人来到王宫给太子占相。阿私陀看到太子,先是非常惊喜,转而又悲伤地流下了泪水。净饭王问他为何又喜又悲?阿私陀仙人回答:太子的相貌太好了,人间找不出第二人来!将来如果继承王位,一定是位“转轮王”(印度古代称能以威望统一四方天下的君主),因此我为国王高兴。但据我的观察,太子必定要出家学道,并能得到最高成就,成为人天至尊的导师,拯救世人离苦海。可惜我已经老了,听不到太子的教诲了,所以我为自己悲哀。
净饭王听到占相仙人的话,也是又喜又忧。他当然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统一天下的转轮王,国王从此千方百计防止太子出家修道。
悉达多太子在幼年的时候,就有沉思的习惯,世间许多现象被他看到之后,都容易引起他的感触和深思。在传统的“王耕节”时国王要在这一天亲自耕种土地,净饭王带领悉达多太子来到田野,太子看见在田地里的农夫赤背裸身在烈日下吃力地劳作,耕田的牛被绳索鞭打皮破血流,被犁铧翻出来的小虫蚯蚓,被鸟雀竞相啄食,鸟雀又被蛇、鹰吞食。这一幅幅生存斗争,弱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