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第三帝国的兴亡 >

第174章

第三帝国的兴亡-第174章

小说: 第三帝国的兴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请允许我对那个以这个人为代表的另一半世界明确表示我的态度。正当我国军队在冰天雪地中奋战的时候,这个人却狡猾地喜欢发表炉边谈话,这个人是这次战争中的头号罪犯??

    这个称作总统的人对我进行的侮辱性攻击,我是不屑理会的。他把我叫做匪徒,实在是无聊透顶。归根到底,这个字眼,无疑不是在欧洲而是在美洲创造出来的,因为在欧洲这里没有这种匪徒。

    再说,我也不是罗斯福所能侮辱得了的,因为我认为他是狂人,和威尔逊一样的狂人??他始而煽动战争,继而颠倒是非,再用基督教的伪善外衣把自己可耻地掩盖起来,然后慢慢地、肯定地把人类引向战争,还赌咒发誓请上帝来证明他进攻别人是多么正当。——简直跟从前共济会会员惯用的那一套手法一模一样??

    罗斯福犯下了一系列违反国际法的严重罪行。德国人和意大利人的船只及其他财产所受的非法侵夺,被拘留而失去自由的人受到威胁和掠夺。罗斯福日益嚣张的挑衅最后竟发展到这般地步:他命令美国海军在任何地点袭击并击沉悬挂德国和意大利旗帜的船只,这是对国际法的粗暴违反。美国部长们对于用这种犯罪手段击沉德国潜艇竟还大肆吹嘘。德国、意大利的商船遭到美国巡洋舰的袭击和劫夺,船员遭到监禁。

    多年以来,德国和意大利虽然受到罗斯福总统的令人无法忍受的挑衅,却仍一直进行真诚努力,以防止战争的扩大并保持与美国的关系,这种努力现在已因此归于失败了。

    罗斯福要把“反德情绪煽到战争的高峰”的动机是什么?——希特勒问道。他解释有两个原因。

    我深深了解,罗斯福的思想与我的思想有着天壤之别。罗斯福出身富家,他所属的那个阶级在民主国家中有一帆风顺的坦途。我只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得靠勤勉工作才能打开一条出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罗斯福的地位使他只知道战争的好处,这种好处是那些在别人流血时大做生意的人所享受的。我只是一个执行命令的普通士兵,战后复员归来,自然仍和1914年秋天一样穷困潦倒。我和千百万的人共命运,而弗兰克林·罗斯福则是和所谓“上层的一万家”的人共命运。

    战后,罗斯福做起金融投机的买卖来。他从通货膨胀中,从别人的不幸中谋利,而我呢??躺在病院里??'899' 希特勒又花了一些篇幅继续作这种不伦不类的对比,然后才谈到他的第二点:罗斯福想利用战争来逃避他做总统失败的后果。

    国家社会党开始在德国执政与罗斯福当选总统是在同一年??他接受的国家在经济上凋敝不堪,我接管的国家则由于民主制度而面临着全面崩溃当德国在国家社会党的领导下,出现了史无前例的经济恢复和文化艺术的复兴时,罗斯福总统却没有使他的国家得到丝毫的进步??这是不足为奇的,只要我们记住,他所号召支持他的那些人,或者不如说,把他叫来的那些人,都属于犹太分子,他们的利益只在瓦解而不在建立秩序??

    罗斯福的“新政”立法是完全错误的。毫无疑问,继续执行这样的经济政策,即使是在和平年代,也会把这位总统搞得焦头烂额,尽管他有如簧之舌也是枉然。他如果是在一个欧洲国家搞这一套,迟早要被控犯有故意浪费国家财富的罪名,给送上国家法庭;恐怕还难免被控犯有非法谋利罪而被送上民政法庭。

    希特勒以为美国孤立主义者和一大部分实业界人士对罗斯福的“新政”

    也有这样的评价,至少是也有一部分这样的评价。他竭力想利用这一点。他哪里知道自从珍珠港事变以后,这些集团的人士和全体美国人民一样,都已一致支持他们的国家了。

    美国有许多人,其中还包括身份很高的人[他继续说,暗指上边谈到的那些集团的人士],已经看出并完全认识到这个事实了。罗斯福已有渐成众矢之的之势。他设想解救的办法唯有一条,就是把公众的注意力从国内转移到对外政策方面??在这一点上,他周围的犹太人支持了他??犹太人的一切穷凶极恶的卑鄙手段都汇集到此人周围,他则伸出手来。

    于是美国总统越来越致力于制造冲突??多少年来这个人只有一个希望:在世界上的某一个地方爆发一场冲突。

    希特勒接着又历数了罗斯福在这方面的活动。他从1937年罗斯福在芝加哥发表“隔离演说”* 说起。“现在他[罗斯福' 害怕,”希特勒大声叫道,“如果欧洲实现和平,他在扩军方面浪费的千百万美元就要被看作是明显的欺骗,因为事实上并没有人想进攻美国——因此他一定要挑惹别人进攻他的国家。”

    这个纳粹独裁者由于德美关系终于破裂似乎感到欣慰,他还要让德国人民也同他一样感到欣慰。

    我认为大家一定感到欣慰,现在总算有一个国家,为真理和正义遭到史'900' 无前例的无耻糟蹋而首先提出了抗议??日本政府在与这个人进行了多年的谈判以后,也终于再也不能容忍他的无耻欺骗了。这个事实使我们全体德国人民,我想还有全世界一切正直的人民,都深深感到满意??美国总统最后总该懂得——我这样说只是因为他智力有限——我们已看透了他孜孜以求的目标是一个接一个地摧毁别的国家??

    至于德国,它不需要罗斯福先生或丘吉尔先生,更不用说艾登先生,大发慈悲。它只要求它自己的权利!它将为自己赢得这种生存的权利,哪怕有1 千个,1 万个丘吉尔和罗斯福合谋反对它??

    因此我已安排好在今天把护照发给美国代办,以及下列??讲到这里,国会议员们一跃而起,大声欢呼,元首的话淹没在一片疯狂的喧闹声中。

    没有多久,下午两点半,里宾特洛甫以极其冷淡的态度接见了美国驻柏林代办利兰·毛里斯。他让毛里斯站着,听他宣读德国的宣战声明,随后给他一份抄件,就打发他走了。

    [声明说' 尽管从这次战争爆发以来,德国方面在与美国的来往中一直严格遵守国际法的规定,美国政府对德国终于采取了明显的战争行为。这就在实际上造成了战争状态。

    为此,德国政府决定与美国断绝一切外交关系,并且宣布,在罗斯福总统造成的这种情况下,德国也同样认为自即日起已与美国处在战争状态。这天上演的这出戏的最后一幕是签订德、意、日三国协定,协定宣布三国“在对美英联合作战取得胜利以前,绝不放下武器”、也不单独媾和的“不可动摇的决心”。

    仅仅6 个月以前,阿道夫·希特勒在一场在他看来胜利已经在握的战争中,面对的只是一个在围困之中的英国。可是现在,他出于有意的选择,使自己处于与世界上3 个最大工业强国相对抗的斗争中。在这一场斗争中,归根到底,军事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经济力量。这3 个敌国的人力合在一起,也大大超过了3 个轴心国家。在1941年岁末12月这多事的一天,希特勒和他的陆海军将领们看来都没有头脑清醒地好好权衡一下这些事实。[901'聪明的德国参谋总长哈尔德将军在12月11日的日记中,竟没有把德国已对美国宣战的事情记载下来。他只提到那天晚上他听了一个海军上校所作的关于“日美海战的背景”的讲演。日记其余部分写的全是从俄国前线许多情况紧急的地方陆续传来的坏消息。这些消息,也许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已无暇设想将来会有这么一天,他的力量日衰的部队可能还得和来自新世界的生力军交手的问题。

    雷德尔海军元帅对希特勒的这一行动确实是欢迎的。第二天,12月12日,他和元首谈话,宽慰后者说,“由于日本的有效干预,大西洋的局势将会有所缓和”。他谈到兴高采烈时说道:已经得到情报:有些' 美国' 军舰正从大西洋调往太平洋。太平洋方面肯定需要更多的轻型军舰,特别是驱逐舰。运输船只会有大量需要,因此可以预料美国会从大西洋撤出商船。英国的航运任务将趋紧张。

    希特勒在这样不顾前后作出孤注一掷的决定以后,现在却突然满腹狐疑起来,他有几个问题要向海军元帅提出。元帅“是否认为敌人在最近将来会采取步骤,占领亚速尔群岛、佛得角,甚至进攻达喀尔,以挽回在太平洋遭到挫折而丧失的威信”?雷德尔认为不会。

    [他回答道' 在未来几个月中,美国将把它的全部力量集中到太平洋。英国由于巨型军舰已遭到惨重损失,也不愿再作任何冒险。* 他们看来也没有运输能力执行这种占领任务或提供补给。

    希特勒要问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美国和英国有无可能暂时放弃东亚,以便首先击败德国和意大利?”海军元帅也请他不必担心。

    [他回答道' 敌人不可能放弃东亚,即使是暂时放弃也不可能;英国如果这样做,将严重危及印度,同时,只要日本舰队占上风,美国也不可能从太平洋撤出舰队。

    雷德尔为了鼓舞元首情绪起见,又报告说:6 艘“巨大的”潜'902' 水艇将“尽速”开往美国东海岸。

    德国侵俄的战局既已弄到那种地步,隆美尔的部队又在北非后撤,德国最高统帅和他的军事首脑的注意力很快便从新的敌人方面移开。他们肯定地认为,这个新的敌人在遥远的太平洋上已忙得无暇西顾了。直到过了一年之后,他们才回过来再去考虑这个新敌人的问题。而这一年,将是战争期间最关紧要的一年,是出现伟大的转折点的一年,它不仅将无可更改地决定这场冲突的结局(在整个1941年中,德国人都认为战事差不多已经结束,德国差不多已经胜利了),而且要决定第三帝国的命运。第三帝国由于初期获得了惊人胜利,地位扶摇直上,迅速地升到今人头晕目眩的高度,希特勒当真相信,而且宣称,他的这个帝国将会昌盛千秋。

    随着1942年新年的临近,哈尔德日记中的记载也越来越有不祥的兆头了。

    “又一个黑暗的日子!”他在1941年12月30日用这句话开始他的日记,这一年除夕那天的日记也以此开头。这位德国参谋总长对就要发生的可怕的事情有了预感。











第二十六章 伟大的转折点:1942 年——斯大林格勒和阿拉曼

    密谋分子恢复了活动

    希特勒的侵俄大军在1941年冬天受到严重的挫折,一批陆军元帅和高级将领的受到撤职处分,这两件事重新燃起反纳粹密谋分子心头的希望。

    只要军队以破竹之势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只要德军和德国的荣耀直上云霄的时候,密谋分子是无法使高级将领们对反叛发生兴趣的。但是现在,至今天下无敌、不可一世的德国军队碰上了堪与匹敌的强手,在风雪严寒中败退;半年以来死伤兵员已过百万大关;大批最著名的将领被不容分说地撤职,其中有些人,例如霍普纳和斯波纳克,当众受到凌辱,而大多数人也受到了侮辱并成为这个残暴独裁者的替罪羔羊。* “时机看来差不多成熟了”,哈塞尔在1941年12月21日的日记中满怀希望地说。他和他的同谋分子确信,普鲁士军官团不仅(904 )由于他们身受不体面的待遇,而且由于最高统帅在俄国严寒时节疯狂地把他们和他们的军队带到灾难边缘,一定会感到不满。前面已经谈过,密谋分子一直相信只有兵权在握的将军们才有推翻纳粹暴君的实际力量。现在正是他们还来得及动手的最后机会。最重要的是要抓紧时机。他们看到,在进攻俄国遭到失利、美国又已参战以后,战争已不再有胜利的希望了。但是也还不能说战争已经失败。他们认为,如果在柏林建立起一个反纳粹的政府并且讲和的话,还有可能得到有利的和平条款,使德国仍然成为一个主要强国,也许至少还可以保全希特勒获得的若干利益,例如奥地利、苏台德和波兰西部。

    即使在1941年夏未击败苏联仍然大有希望的时候,他们就在反复盘算着这些念头。8 月19日,丘吉尔和罗斯福起草了大西洋宪章,这个宪章的内容给他们当头狠狠一棒,特别是其中第八条规定:在战后普遍裁军协定签订以前,德国必须解除武装。对哈塞尔。戈台勒、贝克等反对派成员来说,这意味着盟国并不想将德国纳粹分子和非纳粹分子区别对待,并且,如哈塞尔所说,“证实了英美两国不仅是在对希特勒作战,而且要摧毁德国,使它失去防卫能力”,的确,对于这位现在正专心致力于反叛希特勒,却决心要为一个没有希特勒的德国获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