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胡雪岩1-平步青云 >

第95章

胡雪岩1-平步青云-第95章

小说: 胡雪岩1-平步青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侄女儿贬得不是人!好日子都不到,叫人家看起来,真当我们芙蓉妹子,是怎么样的低三下四。你想想看,哪有这个道理?“

    阿七的言词爽利,表情又来得丰富,斜睨正视,眼风如电,这番兴师问罪的话,把刘不才说得服服帖帖,赔笑答道:“郁太太说得是!是我不对。”

    接着又转脸看着芙蓉说:“我哪里知道,是这么回事?早知如此,我自然出面替你办喜事。现在只有这样,我发帖子,请大家补吃喜酒。”

    “这是一桩!”阿七紧接着他的话说,“还有一桩,刘三叔!刘三婶过去了,你也不续弦,孤家寡人一个,带着侄儿也不方便。不如让芙蓉把她兄弟领了去!”

    “这一层……”刘不才终于答应了:“也好!”

    阿七很高兴地笑了,“多谢刘三叔!”她说,“总算给我面子。不过,还有件事,我要请问,你们什么时候会亲?”

    这是指的跟胡雪岩见面,刘不才心想,当然是侄女婿先来拜叔岳。不过家里实在不象样,最好晚几天,等把药店合伙的事情谈好,先弄几文钱到手,略略铺排一下,面子比较好看。

    于是他说:“这要挑个好日子。我也要预备预备,能不能稍停两天再说?”

    阿六也是受命试探,重要的不在哪一天,是刘不才对胡雪岩的态度。芙蓉是他的亲人,不论怎么样,他不能不理,但对胡雪岩不同,说不定发了“大爷脾气”,不愿认亲,甚至表面同意,见了面说几句不中听的话,以胡雪岩此时的身分,丢不起这个面子。

    因此,他派出两路人马试探,一路是陈世尤,只谈生意。一路就是阿七,先抬高芙蓉的身分,消除刘不才的愤懑疑忌,然后再提会亲的话,看他是何态度?

    阿七也是久经沧桑,饱阅世态的人,看刘不才这样回答,便知对胡雪岩已不存丝毫敌意。所谓“预备预备”,多半也是实话。事情到此,自己可以交差,现在该想办法让他们叔侄有个谈谈体己的机会。

    这也容易,她顺手拉过小兔儿来问了几句“今年几岁”、“可曾上蒙馆读书”之类的话,随后很自然地牵着他到廊下,去看他叔叔所养的那几笼鸟。

    这一来刘不才自然要说话了,“芙蓉”,他问,“那姓胡的。到底怎么样?”

    “你见了就知道了。”

    这是很满意的表示,刘不才凝神想了一下,发觉自己已不象前两天那样,无缘无故心里就来气,再细想一想,芙蓉以再嫁之身,而且命中注定该做偏房,结果成了“两头大”,也算是差强人意,同时又想到陈世龙来谈的合伙开药店的那件事,内心更是充满了兴奋,觉得时来运转,翻身的日子快到了。

    “这样子总算马马虎虎过得去!如果你真的替人做小,叫我走出去怎么见入?当然,这也怪我叔叔没出息!且不去说它了。芙蓉,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有人请我台伙开药店。”接着,他把陈世龙所谈的一切,都告诉她。

    芙蓉很有耐心地听着。她这时才完全了解胡雪岩的用心,怪不得都说他能干!想出来的办法,实在叫人佩服。然而,欣慰之外,也不免忧虑,当时就把心事说了出来。

    “三叔!事情是好事情,就怕你拆烂污。”

    “你总是这个样!”刘不才不悦,“处处不相信我。”

    “不是不相信你三叔,你不晓得我心里着急!四十多的人了,一天到晚做‘马浪荡’,怎么得了?难得有这样一个机会,你如果再拆烂污拆得人家见了你就躲,你倒想想看,哪里再还有翻身的日子?”

    “哼,你不懂!”刘不才依然不服帖,“我只管照方合药。既不经手银钱,又不管店堂里的事,每个月坐分成头,有啥烂污好拆?”

    “不一定银钱上拆烂污,有了钱成夭在赌场里,误了正事,也是拆烂污。”

    芙蓉紧接着又说,“ 还有一层,人家倒看得三叔你有本事,要请你做档手,那时候你怎么样呢?”

    这一问是刘不才所不曾想到的,细想一想确是个疑问。

    “你看,是不是?”芙蓉趁势逼他发愤,“三叔,你连自己都没有把握,怎么还怪我不相信你?”

    “事情好办。人家要请我做档手,我不做。这样子没有烂污好拆,你总该放心了吧!”

    “懒和尚只求没布施! ”芙蓉有些气,“没有看见过你这样的人,你只会说大话!”

    “我何尝说过什么大话?”刘不才越发不高兴,“你在那里乱扯!”

    “那么我倒要问,说敬德堂从你手里败掉的,还要从你手里恢复!可有这话?”

    “对,有的!这也不算说大话。”

    “还不是?”芙蓉逼视着问,“你拿什么来恢复?要说恢复,眼前的希望就在这等路子上,全要靠你自己去巴结,一方面省吃俭用,积少成多,有一份小小的资本,一方面安分守己帮人家把店开好了,可以开口请人家帮忙。

    这样子两下一凑,刘敬德堂的招牌才有重新挂出来的一天。照你现在的想法,有多少用多少,只图眼前快活,哪里有什么长远的打算。请问三叔,你不是在说大话?“

    长篇大套地一顿驳,把做叔叔的说得哑口无言,但仔细想去,却不能不说她看得透彻,想得周到。商场中妄想由伙计变作大老板,这样做生意最稳当不过。但是,他还是开不得口,因为自己估量自己,实在没有把握能够做到芙蓉所说的“省吃俭用、安分守己”八个字。

    就这沉默之际,只见进来一个脚步匆匆的年轻人,刘不才赶到门口细看,才认出是陈世龙,便喊一声:“小和尚!”心里奇怪,他跟这位郁太太怎么也相熟?因为两人面对面在低声细语,不熟不会这样子谈话。

    陈世尤答应着走了过来,看见芙蓉,恭恭敬敬叫了一声:“师母!”然后才转脸向刘不才说:“刘三爷,我已经约好了,有空就走!”

    “好,好,就走。”刘不才向她侄女儿说,“就是谈合伙的那一位。”

    于是芙蓉带着小兔儿,和阿七上轿而去。刘不才请陈世龙坐下来,先要了解一下情况,到底对方是准?在哪里见面?

    “就在郁太太他们聚成钱庄……”

    “慢来!”刘不才打断他的话问,“那位郁太太就是郁四的太太?”

    “是啊!”陈世龙说,“你不认识?”

    “我不认识,我也没有想到。只听说郁四有个小太太,前些日子吵散了,所以竟会想到郁太太就是郁四的小的。”说到这里,灵机一动,急急又问:“照这样子说,谈合伙的一定是胡雪岩?”

    事到如今,不必再满,陈世龙点点头答道:“不错!就是胡先生。你们至亲合伙,还有啥话说?刘三爷,一个人不怕下发达,不交运,就怕机会来了错过。机会来了看不到,犹有可说,明明看到,自己错过,将来噢悔的时候,那味道最不好受。”

    刘不才不向,他觉得这件事多少要想一想,因为来得太突兀了。

    “赌钱讲究冷、准、狠!”陈世龙说:“现在是个‘大活门’,你不扑上去,就真正是刘不才!永世不得翻身。”

    “真的是‘大活门’?”

    “当然,只拿郁四叔来说好了!”

    陈世龙就由郁四谈到尤五,王有龄谈到嵇鹤岭,再由老张谈到他自己,结论是谁跟胡雪岩交往,谁就交运!一半事实,一半是陈世龙口舌玲珑的渲染,把刘不才听得全神贯注,一字不漏。

    “好!”他断然决然地,真有“赌场烈士”那种背城借一的壮烈之概,“我听你的劝告,就赌这一记了!”

    陈世龙慢慢喝着茶解渴,同时在盘算下一着棋,他叫胡雪岩作“先生”,的确已从“先生”那里学到了许多驾驭的权术,刘不才此时正在心热,变卦是决不会的了,现在所要考虑的是,如何一下子叫他死心塌地,服服帖帖?

    “怎么样?”刘不才觉得他的沉默不可解,催问着。

    “讲得我口干舌燥,你也得让我先润润嗓子。”陈世龙放下茶杯,站起身来,“这佯,我先走,把你的难处去安排好,你中午自己到聚成来。怎么样?”

    “ 你是说,先给我去弄钱?”刘不才接下来说,“现在也无所谓了。”

    “这用不到客气!客气自己受罪。说句实话,你现在的境况也不怎么好,怕要请桌客都为难。到那时候,一面要办事,一面又要凑钱应付债主,反而原形毕露,面子失光,倒还不如我替你预先安排好的为妙。”

    想想也不错,刘不才便随他去。答允准定中午到聚成钱庄跟胡雪岩碰头。

    到时候,陈世龙已在门口等候,迎入客座,胡雪岩兜头一揖,口称“三叔”,同时看到一桌银台面的盛宴,四干四湿的果碟子都已经摆好了。

    刘不才称他“雪岩兄”,不提亲戚,只道仰慕,郁四陪客,再加陈世龙从中穿针引线,将刘不才当上宾看待,捧得他飘飘然,大为过瘾。

    茶罢入席,自然是刘不才首座,左右是郁、陈二席,胡雪岩坐了主位。

    酒过三巡,话入正题,是郁四提起来的。

    “刘三哥”郁四说,“老胡想开药店,原来我不赞成,现在我想想也不错。行善济世,总是好事,将来我也要加入股子。不过,老胡跟我都是外行,一切要我仰仗。”

    “不敢,不敢!”刘不才说,“这是我的本行,凡有可以效劳之处,在所不辞。不过,我还不晓得怎么样一个开法,规模如何?”

    “这就要请教三叔了。规模嘛,”胡雪岩想了想说,“初步我想凑十万两银子的本钱。”

    十万两银子的本钱,还是“初步”!如果不是有陈世龙的先人之言,以及素有宫名的郁四表示要入股,刘不才还真有点不敢相信。

    “这个规模,”他兴奋之中又有顾虑,“就很大了。不过乱世当口,只怕生意不见得如太平年岁!”

    “太平年岁吃膏滋药的多,乱世当口,我们要卖救命的药,少卖补药。”

    胡雪岩说:“三叔,生意你不要担心。大兵以后,定有大疫,逃难的人,早饥夜寒,水土不服,生了病一定要买药,买不起的我们送。”

    “嗯,嗯!”刘不才心想;此人的口气,倒真是不小。

    口气虽大,用心却深,“三叔,”胡雪岩笑道,“我想做生意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创牌子最要紧,我说送药,就是为了创牌子的。”

    “这我也晓得。”刘不才平静地答道,“凡是药店,都有这个规矩,贫病奉送。不过,没有啥用处,做好事而已。”

    “那是送得不得法!我在上海听人讲过一个故事,蛮有意思,讲给大家听听。”

    胡雪岩讲的这个故事,出在雍正年间,京城里有家小药店,承揽供应宫里“御药店”的药,选料特别地道,雍正皇帝很相信他家的药。有一年逢辰戌丑未大比之年,会试是在三月里,称为春闱。头一年冬天不冷,雪下得不多,一开春天气反常,春瘟流行,举人病倒的很多,能够支持的,也多是胃口不开,委靡不振。这家药店的主人,配了一种药,专治时气,托内务府大臣面奏皇帝,说是愿意奉送每一个举子,带入闱中,以备不时之需。科场里的号舍,站起来立不直身子,靠下来伸不直双腿,三场下来,体格不好的就支持不住,何况精神不爽?雍正是个最能体察人情的皇帝,本来就有些在替举子担忧,一听这话,大为嘉许。于是这家药店奉旨送药,派人守在贡院门口,等举子入闱,用不着他们开口,在考篮里放一包药。包封纸印得极其考究,上面还有“奉旨”字样,另外附一张仿单,把他家有名的丸散豪丹,都刻印在上面。结果,一半是他家的药好,一半是他家的运气好,人闱举子,报“病号”出场的,并不比前几科会试来得多,足见药的功效。这一来,出闱的举子,不管中不中,都先要买他家的药,生意兴隆得不得了。

    “你想想看,”胡雪岩说,“天下十八省,远到云南、贵州等。

    都晓得他家的药。你花多少银子,雇人替你遍天下去贴招贴,都没有这佯的效验。这就是脑筋会不会动的关系。“

    “真是,”郁四笑道,“老胡,你做生意就是这点上厉害!别人想不到的花样,你想得到。”

    “那么,”刘不才的态度也不同了,很起劲的问:“我们怎么送法?”

    “我们要送军营里……”

    “那再好都没有。”刘不才抢着说道,“我有‘诸葛行军散’的方子,配料与众不同,其效如神。”

    “真的再好都没有!”胡雪岩说,“送军营里要送得多,这当然也有个送法。将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