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两宋帝王大臣的精神世界:大宋朝的妙人们 >

第5章

两宋帝王大臣的精神世界:大宋朝的妙人们-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谷一生的尴尬,都是被小聪明害的。所以,他无奈题诗曰:“官职有来须有做,才能用处不忧无。堪笑翰林陶学士,一生依样画葫芦。”太祖看后更不高兴了。

再回头说进城之前,赵匡胤派潘美通知城里的几位老同志:高层人事变动,请大家做好心理准备。

此时早朝尚未退,范质得到消息惊惧交加,抓住王溥胳膊急切地道:“仓促出兵,导致兵变,这是我等的罪过。”可能是因为太激动了,范质“爪入溥手几出血”。

韩通一看这几个知识分子,或惊慌失措,或面无表情,根本没有要反抗的意思,一言不发冲出宫门,去集合自己的部下。

所谓危难识英雄,周世宗确实看准了韩通这个人的本性,可谓知人,但他不该将军权交给韩通,不可谓善用。

韩通到侍卫司集合少数亲兵,集合起来能干什么?现在局势并不明朗,赵匡胤尚未出面,那就干脆去攻打他的办公室——殿前都点检公署。

不料石守信料到会有此招,早就埋伏在左掖门,韩通他们一露面,铺天盖地的箭雨刷刷飞来,人少势微,加上情势突变,韩通手下的几个兄弟顷刻四散逃窜。

《挥麈后录》记载,韩通在指挥攻打都点检公署的同时,听说赵匡胤临出发前曾嘱咐家人,让他们到佛寺躲避,于是派了一彪人马,企图活捉杜老太太。

第二章 免死铁券失效了(2)
    想不到这寺内主僧守能虽是方外之人,政治立场却无比坚定,誓死保卫皇帝他娘的安全,组织弟子积极反抗,挫败了韩通手下,故太祖得天下之后对该僧无比照顾。

到守能八十岁死的时候,神秘地告诉弟子:“我乃泽州明马儿!”明马儿何人?五代巨寇,社会不稳定因素,恐怖分子之流!这件事被记载下来,大约也是太祖“天命有归,人心所向”的证据了。

如果此事属实,那么杜太后肯定就是在这一刻才得到儿子造反的消息的。这个女人在历史上露面本不多,留下的话语更是稀罕,但其彪悍程度令笔者(盖同为女子)无比汗颜。

听闻儿子黄袍加身,杜太后点头笑道:“我儿素有大志,今日来看,果然如此!”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尽管当时尚未尘埃落定,外面还是乱哄哄一片。

杜老太的得意,就更加衬托了韩通的倒霉。

他被石守信的伏兵打回原形,又搞不定杜老太,只好孤身跑回家里,大概是要通知家人逃命,正巧遇上了命中注定的克星——王彦升!我们很难猜测,为何赵匡胤要派王彦升来完成这个特殊的任务,难道就是看中了此人的嗜血残忍,好将韩通一党一网打尽?

史书记载,王彦升性残忍多力,善击剑,号“王剑儿”。他看到刚刚跑回家还没来得及关门的韩通,双眼迅速变得血红,疯狗一样扑上去,遇到活物通通砍杀。顷刻之间韩府血流成河,韩通夫妇和三个成年的儿子被活活砍死。

用今天的观点来看,这个王彦升似乎心理有点扭曲变态,其嚣张跋扈远超一般正常人。同样是他,建国后做京城巡检,晚上巡逻竟然巡到了宰相王溥家里。(难道是因为王溥第一个归顺赵匡胤,让人感觉好欺负?)

王溥当然知道这个大名鼎鼎的瘟神,急忙起身迎接。王彦升大大咧咧说:“没事,巡逻累了,搞点小酒喝喝。”

王溥知道这厮的来意,磨蹭许久,方才不情愿地拿出白金千两,打发了他,心里却觉得十分委屈——这什么世道,都抢劫到宰相家来了。次日给太祖密奏一道,赵匡胤一看确实有点离谱,就打发王彦升到唐州做刺史去了。

王彦升后来又到原州做防御使,每有西人(西夏人)触犯了汉法,也不施加刑法,反而大摆筵席,召集部属前来饮酒。席间把那个犯法的倒霉蛋叫上来,一手端酒杯,一手撕下此人耳朵,塞进嘴里咔嚓咔嚓下酒!如此吃了几次,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因为王彦升夺杀韩通,使得本来温文尔雅的禅让出现了血丝,令太祖很不开心,所以下令对他“终身不授节铖”。

解决了韩通这唯一的反抗,赵匡胤身披黄袍,策马涌入京城,真正属于他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在将士簇拥之下,赵匡胤登上明德门,命令众军解甲归营,自己则很低调地返回都点检公署,似乎从来没有黄袍加身这回事一样。

赵普等人却没有闲着,一会工夫,范质等旧臣一个个前来觐见,这是好听的说法,事实上,他们背后跟着的是一大群心潮澎湃的军士。

赵匡胤此时已经休息了一会,情绪也酝酿得差不多了,见到昨天的同事,今天的降臣,忽然之间泪如雨下,痛心疾首地说:“老板待我不薄,我今天被这些该死的大兵胁迫,真是惭愧,对不起苍天对不起大地……”

此时范质等人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老赵说自己没办法纯属扯淡,我们才真的是没办法啊。马上就投降似乎不妥,再坚持坚持,脑袋恐怕就要搬家。范质几人正表情木然胡思乱想时,背后哗啦一声,罗彦环拔出宝剑捍卫他们的胜利果实,喝道:“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
第二章 免死铁券失效了(3)
    这才是秀才遇上兵,王溥打破沉默,第一个上前朝拜,施以臣子之礼,其次是范质,再后来……

赵匡胤现在不哭了,抓紧时间去崇元殿,接受八岁小皇帝的禅让。禅让之后,一切就都顺理成章,大家也都不再尴尬,心里舒坦了。

一个崭新的朝代——宋朝,就此登上历史舞台。这个名字源于赵匡胤的最后一个职务——归德军宋州节度使。

这一切得来似乎过于容易,赵匡胤这年三十四岁,距离他离家外出讨生活不过十余年的光景,从流浪汉到开国皇帝,他浓墨重彩地写下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传奇。

心理学上说,人的性格是逐渐自我养成的,早年的经历直接影响着后来的行事风格。赵匡胤虽然不是一般人,但也不能例外。

入主皇宫之后,他肯定细细总结过自己成功的原因。这个问题他老娘杜老太也问过,赵匡胤回答得很是敷衍,说都是因为祖宗积德,我才能有今天。很显然,这是哄老太太开心的说法。

不料杜太后没那么好糊弄,一针见血地指出:你得天下,都是因为别人的江山在孤儿寡母手里,所以你才捡了便宜。所以“国赖长君”,你以后要把位子传给弟弟光义,然后再传给你儿子,才能永葆平安。

姑且不论老太太有没有说过此话,也不论对不对,自己得天下的原因,赵匡胤应该是比任何人都清楚,那里头的奥妙,只不过是两个字而已。

就因为这两个字,赵匡胤后来大刀阔斧实施改革,不厌其烦地制定了种种策略,才造成了宋代独特的治国风格,以及后世子孙的耻辱与遗憾。

到底是哪两个字?兵权!

宋朝是建立起来了,在旁人眼里,这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没准又是个短命王朝,几天就改了姓。

当时天下分崩离析,翻开地图,北有北汉和虎视眈眈的契丹,南方更不轻松,南唐、吴越、南汉、湖南、荆南、后蜀,密密麻麻全是割据政权。

在其位谋其政,以前不是自己天下,不操那个心,现在不一样了,周围这些个小国家,怎么越看越别扭,它们就好像某种皮肤顽症,时不时提醒你,要想舒服就挠一挠。

可是老赵现在腾不出手来,因为有人不服气,造反了!

谁不服气就先挠谁,新官上任还有三把火,何况能征善战的新皇帝。

首先跳出来的,按照我们前面的分析,应该是后周老皇帝郭威的外甥,那个凶悍跋扈的李重进,当时他连柴荣都不服气,何况你一个外人,应该是他吧?

错了,不知道什么原因,李重进这一次成了落后分子,反宋大旗先被昭义节度使李筠举了起来!

赵匡胤初登帝位就知道,这些节度使肯定心里不服,给他们各自发了诏书安慰,特地让李筠加兼中书令。

到目前为止,李筠都还算得上是一条好汉。他早年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也算战功卓著;在潞州盘踞了这么多年,可谓根深叶茂,所以敢于私自征收赋税,敢于召集流氓无产者、逃犯之流入伍,威猛如柴荣者,有时候都拿他没办法,也只是在形式上下诏责问一下而已。

现在这个姓赵的小子篡夺了江山,竟然还派人下诏,显然是无视自己辉煌的曾经,李筠很生气,决定避而不见。

在左右侍从拼命劝告下,他才勉强跪下接收诏书,不过表情不那么美观,阴沉沉绿惨惨,浑似刷了劣质绿漆。

等传谕的使者上了台阶,走到酒席边上,还没有动筷子,就听到身边传来了诡异的哭声,是谁这么不识抬举,举国欢庆之时鬼哭狼嚎!哦,对不起,不知道是您老人家。原来是李筠,他表情十分痛苦,老泪纵横地面对着一幅画,哭哭啼啼。
第二章 免死铁券失效了(4)
    画上之人,就是后周太祖郭威,李筠的老上级。

这下把李筠手下的一干人等吓得够呛:老头子活够了,大家还没有。急忙上前跟赵匡胤派来的人解释说,老爷子喝点酒就这样失态,您千万不要往心里去。

李筠的儿子李守节,是个深明大义的好青年,好几次苦苦劝告父亲,说赵宋现在兵强马壮,正想树个靶子来建立权威,咱们可不要往枪口上撞。

李筠沉思许久,就给儿子出了一条“妙计”:不如……你到小赵那里去看看他对我们有没有戒备。

李守节一听这话差点当场昏倒,严重怀疑面前这糟老头子是不是自己亲爹。但是好青年反过来又一想,去一下或许没有坏处,总比在这里闭门造车谋划造反要强。

现在我们已经看清楚了,李筠是个很奇妙的人,他的思路和一般人不一样,时不时会激发出一些创造性思维来。

北汉皇帝刘钧(刘钧就是被郭威所忽悠的那个刘崇的另一个儿子,郭威称帝之后,刘崇也称帝,是为北汉)曾给他送来一封蜡书密信,信上说:“听说你想要造反(天下人都知道了?),我对赵匡胤也不满很久了,咱们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吧。”

李筠觉得这个提议不错,内心暗自点头,事实上他后来也是这样做的。

然后,他又把这封信上交给了赵匡胤!这下把赵匡胤搞糊涂了,这是赤裸裸的挑衅,还是忠心耿耿的证明?李筠这是设了个迷魂阵啊。

其实误会了,李筠本人没那么聪明,首鼠两端、犹豫不决是他人格最鲜明的特征。

接收赵匡胤的诏书,却又公然缅怀先帝;紧锣密鼓准备起兵,同时又派自己儿子深入虎穴涉险;勾结刘钧造反,却又献上密书向赵匡胤示好……一直到后来,一边以臣子之礼参拜合作者刘钧,一边又口口声声说“忠于周室,不敢臣宋”云云。

一个拥有这样性格的人,他要是能成功,狗都会笑昏过去的。

李守节忐忑不安地站到赵匡胤面前时,他看到的是一个笑眯眯的黑胖子。胖子问他:“太子,你来干什么?”李守节立刻双腿发软,跪地以头作捣蒜状,说:“您何出此言,一定是有奸人陷害我父亲。”

赵匡胤微微点头表示知道,说:“我也知道你好多次劝谏,但是你爹那厮不听(老贼不汝听耳!),他派你来,就是想让我杀掉你,我杀你干什么?回去跟他说,我不当天子的时候,他怎么干都成;现在我当了天子,难道他就不能让着我点,给点面子好不好?”

赵匡胤果然仁厚,就凭这几句话判断,此人绝对不坏。

但李筠不是三岁孩子,说好话没用,现在,就算赵匡胤抱着他流泪哀求不要造反,他也停不住了,他在自己神奇的思想境界里扬帆远航,看到美丽的,天国……

我乃周朝宿将,和世宗当年也是称兄道弟的关系,禁军里面也都是熟人,大家一听说是我神奇的李筠,那肯定是喜不自胜,纷纷前来归降。

况且我还有两样撒手锏——爱将儋珪,一条长枪使得出神入化;宝马拨汗,日行七百,快如闪电。

你们这些知识分子闭嘴吧,别出那么多馊主意,我来了!

等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在好像粮草不是那么充足,怎么办,偷还是抢?老流氓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又提出一个创造性的金点子。

他找到城里数一数二的高僧,此人信徒甚多,很有号召力。李筠跟僧人商量说:“现在我部队的给养有些跟不上,我给你跑个腿,化缘钱、粮各三十万,先存在我的库里,事后二一添作五平分,如何?”
第二章 免死铁券失效了(5)
    该僧也是财迷,满口应承下来,有钱大家赚,合作出效益。

于是,和尚坐在高高的柴堆上宣称,不久之后就要自焚了,时日无多,要结缘要种福田的抓紧时间,过期不候,这下引来众人纷纷围观。李筠则在地下悄悄挖了一条通道,告诉和尚:“到时候你悄悄跳下来,从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