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总统-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舞,疑是飞花时。刚欲呼童扫,风来去不知。
容蓉读到最后一句“风来去不知”,噗嗤笑出声来,大赞宋骁飞的诗才“空灵比王维,拙朴过孟德”。
第一章 筹备军校
慈禧太后罢黜了恭亲王后,询问醇亲王奕譞诸王中谁可以担任军机大臣,奕譞举荐了礼亲王世铎,慈禧太后便命世铎当了领班军机大臣,并让他有紧要事件同醇亲王奕譞商办,礼亲王世铎的祖上是清太祖的二儿子代善,很早就内佐国政,外统重兵,差一点就当了大清国的皇帝,但一生遭受他的八弟皇太极压抑,好几次差点被干掉,所以世铎深知皇权都带着血腥,吸取祖上教训,乐意做一个没主见也不敢有主见的亲王。于是军机处的事务除了大臣们什么时间可以去上厕所以外,都成了紧要事件,他最喜欢对醇亲王奕譞说的两句话就是:“这事,你怎么看?”“你说得对,就这么办!”
醇亲王重新掌权,这一天,他等了足足十年,他深知这权力是谁给的,该怎么用,一上任就积极想办法要重启停滞了十多年的圆明园工程,那是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一直想做的事。醇亲王很想做这件事,还因为他的儿子光绪皇帝现在已经长成十四岁的少年了,再过两年都可以娶老婆亲政了,他也想慈禧太后到时候能去圆明园颐养天年!
胡雪岩死后,他的账本全部被宋骁飞和盛宣怀销毁,他的财产和私藏都成了一笔糊涂账,他到底有多少钱,也成了谜。那些在阜康钱庄的储户,最后大概拿到了一半补偿。李鸿章本来打算先搞掉胡雪岩,再对付左宗棠,没想到左宗棠先翘辫子了,这纯粹是意外。在朝堂上,一时已经没人再是李鸿章的对手!
光绪十一年,也就是1885年,不只政治对手一个个倒下,李鸿章人逢诸多喜事精神倍爽!他此前订购的定远号、镇远号与济远号三艘铁甲军舰,终于回来了,由水师提督丁汝昌带队开到了天津港口,这一天,李鸿章足足等了五年!这三艘是真正的远洋战舰,排水量七千三百吨,这吨位在当时的亚洲远洋军舰中,绝对排第一名,并且配备305毫米的巨炮,适宜远攻;不仅有鱼雷,还顺带送了两艘鱼雷艇,适宜暗攻;舰船上还配备了五管的速射炮,一分钟发六十发炮弹的那种,适宜近战。这三艘军舰的装备简直是酷毙了,适合全天候多层次作战,当时要是直接开去灭小日本,根本就不用开外挂或金手指。
李鸿章一看货不错,加上朝堂上没了左宗棠跟他吵“海防塞防”,没了翁同龢那老头卡着户部的银子,没有李鸿藻和张佩纶等清流大臣唧唧歪歪,他火速上书建议朝廷再买两艘铁甲军舰,“新官上任”的醇亲王一高兴,批准!不,两艘不够,再来四艘!还要在英国和德国分开买,速到货!
这对宋骁飞来说,也是一个极好的消息,他光绪二年chayexs。。chayexs。推荐去德国海军学校留学的生死兄弟刘步蟾、邓世昌,此时已学业有成,当了北洋水师的右翼总兵和左翼副总兵,担任军舰管带,相当于舰长,指挥这些远洋铁甲舰。
对宋骁飞来说,还有一个更好的消息,他建议李鸿章奏报筹建的北洋武备学堂,醇亲王一直主战,也意识到中法之战,中**队缺乏能打仗的人才,战斗力跟法**队有差距,于是批准了,只是朝廷现在准备大修颐和园,国库空虚,没钱再下拨了。
李鸿章准备仿照美国西点军校,造就将材,从淮军各营挑选百名精英入堂学习,并让宋骁飞负责筹办此事。那天上完早朝,李鸿章一回府,就找来宋骁飞说这事:“你前些年在朝鲜、越南、台湾数次击败日军、法军,战斗经验丰富,前几年练就新式淮军,战斗力淮军上下有目共睹,而且你跟刘铭传、盛宣怀等淮军大将关系都不错,所以老夫觉得你来筹办北洋武备学堂,再合适不过。现在士大夫和淮军将领中有一些人,只想着自己升官发财,耻于练兵。希望你这样的年轻人,不要有这样迂腐的想法。”
宋骁飞说:“学生从见老师的第一面始,就思报国保民为重,功名利禄于学生而言,就如粪土。学生建议扩大北洋武备学堂的规模,直接建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或陆军军官学校,既培养高级将才,也培养低级军官,每期两千人,初设步、马、炮、工程兵四科,并且招生对象扩大至全国,这样可招到更多出身贫寒的士兵,在战场上,他们更有战斗力。据学生所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已经走在中国前头,为日本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中国不能再拖了。”
李鸿章说:“你的想法都挺好。只是练兵就是练钱,老夫只能给你提供百人军饷、武器装备以及聘请洋教员的费用。”
宋骁飞坦言相告:“学生和盛宣怀抄胡雪岩的家时,已预留了部分军饷,大概可以支持陆军军官学校三年之需。三年之中,可培养六千新式军官,我中华何愁不傲然立于世界之林?学生还命张謇在朝鲜开了煤矿,电报公司,邮局,通商口岸亦有一些关税收入,学生建议在汉城设立总督府,抽取朝鲜部分收入支援。实在不行,学生就找国内商界人士募集,这方面,盛宣怀是行家,他可以帮忙。”
李鸿章说:“现在朝鲜已经向泰西各国打开门户,在朝鲜设立总督府的事,兹事体大,老夫要与醇亲王商议。至于筹建陆军军官学校,如果你有信心办好,老夫全力支持你。朝鲜那边你还需选一个可靠的人稳住,别出什么乱子。”
宋骁飞说:“朝鲜那边我已经命唐绍仪管理,他经历过上次开化党人的政变,成熟了许多。一旦有什么事,学生还可以随时入朝,从烟台到汉城不过是四五天的时间。如今敌强我弱,办军校是国之大事,需要老师鼎力支持。一来,这陆军军官学校校长一职,须由老师这样有号召力的大人物担当,这样天下英才莫不来考;二来,办学还需要地皮。”
李鸿章说:“老夫可以挂职名誉校长,具体事务由你操办。地点嘛,你可以在老夫管辖的直隶地界任意挑选,保定和天津都可以。”
宋骁飞说:“学生以为天津为佳,天津靠海,有优良港口。到时如有需要,还可增设海军兵分校,将北洋水师学堂也纳入其中,为北洋水师训练虎狼之师,现在的北洋水师不足以威慑日本和泰西列强。”
李鸿章说:“你先拟一份详细的筹建陆军军官学校和招募军士方案给老夫瞧一瞧,最好还能有练兵计划,越详细越好。另外,你毕竟还年轻,举荐你办军校的事,仅我一人之荐,朝堂上恐怕还会有些闲言碎语。你去找找两广总督刘坤一,他是湘军宿将,现在太后面前说话很有分量,你屡次击败日军和法军,查办胡雪岩一案,他对你印象不错。只要你可以说服刘坤一,把北洋武备学堂升级为北洋陆军军官学堂的事,老夫看可行!
宋骁飞道:“多谢恩师指点,学生即刻就去办。”
第二章 北洋三杰
世上大多数事情,站在一边看容易,真正去做就很难。
筹办中国的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宋骁飞深知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他在刘坤一面前夸下海口,只要陆军军官学校坚持二十年,中国必成强国,争取到了刘坤一的大力支持。加上李鸿章的力荐,朝廷批准宋骁飞到天津筹办陆军军官学校,李鸿章当名誉校长,宋骁飞任首任校长。
李鸿章给军官学校解决了天津的办学场地和聘请德国洋教官的问题,但宋骁飞很快发现一个问题,他的老部下大多都驻扎朝鲜,身边特缺既懂兵又能对他个人保持忠诚的军事人才。宋骁飞的想法,是把北洋陆军军官学校变成自己的“黄埔军校”。
陆军军官学校在光绪十一年还是特别新鲜的事物,正如李鸿章所说,读书人都热衷科举,忙于立德、立言,士大夫更是耻于言兵,做着“以德服人”的春秋大梦,满清八旗子弟热衷的是到神机营这样的福利单位去养老,主动来找宋骁飞报名参加军校的人并不多。
宋骁飞这时想到了自己在陈州府结拜的兄弟徐世昌!徐世昌本来就天津人,光绪二年徐世昌得到宋骁飞的资助后,中了举人,后来经宋骁飞的引荐,拜访了翁同龢,光绪十年就中了进士,这时任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是个清水衙门,做的事情极其枯燥无聊,徐世昌当时正跟着被革掉军机大臣并且降了两级的李鸿藻混日子。领导不得志,下属就受气,一身才华的徐世昌每天上班上得很憋屈,一卷文书没整理好,就被李鸿藻一顿臭骂,他正想换个地方透透气,便借机出了翰林院,襄助宋骁飞办军校。
徐世昌果然足智多谋,见练兵人才短缺,建议宋骁飞可以把一些程序倒过来走,比如先在淮军中招揽一些下级军士,再给李鸿章写具体的建校筹划和练兵计划。宋骁飞便去请求李鸿章,以他的名义先在淮军中广贴告示,为陆官军校招人才,李鸿章同意了。这一则告示简单地注明了陆军军官学校的七大招兵条件:
一、双手平举能提起一百斤;
二、一个时辰能跑四十里;
三、身高五尺以上;
四、不抽大烟、不喝酒、不赌博、不去妓馆;
五、二十岁以上;
六、识字;
七、身体健壮,无疾病史。
这在当时其实是很高的条件了,体能方面暂且不说,仅识字一项,就把很多淮军挡在了门外,因为当时当兵的很多是文盲。也有的淮兵看了看,大字都认识,但还是摇头走开了,“这是什么烂学校,要求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去妓馆,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但也有一些渴望改变自己命运的年轻人,抓住了这一鱼跃龙门的大好机遇。
第一个来天津投奔宋骁飞的牛人是冯国璋,当时二十六岁,正在天津大沽口当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兵。其实冯国璋的祖上很牛,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再往上几辈就是朱元璋的开国勋臣冯胜,在八大功臣中排老三,尽管冯胜在晚年被朱元璋猜忌给干掉了,冯家到了晚清也还是村中大户,但到了冯国璋的父亲这一辈,家道中落。冯国璋七岁入私塾读书,特别用功,后来进到书院读书,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在堂叔冯甘棠的资助下,到保定莲池书院进修,相当于读现在的自考本科,他一边学习一边到书院外的餐馆当伙计,供自己读书,但他还要养老婆孩子,当时学生大多都从家里带饭,餐馆的那点微薄收入,老婆孩子都吃不饱饭,所以冯国璋辍学了,他立志要改变自己贫困的家庭,在光绪十年,背着父母妻子只身去大沽口投了淮军。
冯国璋的故事很励志,宋骁飞就喜欢这样有上进心的青年,更牛逼的是,看似文弱书生的冯国璋,一见面就眯着小眼睛给宋骁飞讲《孙子兵法》,他结合自己平日在军营里的细心观察,如何练兵也讲得头头是道,宋骁飞一看,这正是自己需要的人才,要了!
第二个来投奔宋骁飞的牛人,是浓眉大眼的段祺瑞。他当时才二十岁,正在山东威海当普通的炮兵。段祺瑞是一位命苦的少年,说起来是李鸿章的老乡,安徽肥西人,他的祖父段佩是淮军小将领,七岁把他带到宿迁的军营,年少的段祺瑞耳濡目染,喜欢排兵布阵,舞刀弄棒。到了十四岁,祖父去世,他扶灵柩回家,十六岁那年,段祺瑞一个人离家出走,步行两千多里,硬是从合肥走到山东威海,投奔堂叔段从德的淮军。但厄运没就此放过段祺瑞,父亲段从文来军营看他,结果被盗贼劫财害命,其实也就几两银子,死得比窦娥还冤,一年之内,母亲也哀痛去世,家里只留下年幼的弟妹。十八岁的段祺瑞在军营拼命打拼,想出人头地,可惜当时的清兵,大多吃喝嫖赌,他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正陷入深深的迷惘,抬头看到盖着李鸿章大印的招兵告示,顿感兴奋,立即收拾行李,带上几个山东大饼,从威海又步行千里,赶到天津,刚走到宋骁飞的大营门口,就饿晕了。
宋骁飞也是穷苦出身,为了妹妹能读书才考的军校,听了段祺瑞的血泪史,问他平时有什么爱好,段祺瑞说自己“不抽烟、不喝酒、不去妓馆、不赌博、不贪污、不占便宜”,宋骁飞大为赞赏,看他的克虏伯炮也能娴熟操练,就让他进炮兵学堂。
第三个来投奔宋骁飞的人才是王士珍,弱不禁风的年轻人,二十四岁,从山海关千里迢迢来的。他看起来面容消瘦,身体羸弱,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