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开国大阅兵 >

第6章

开国大阅兵-第6章

小说: 开国大阅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场大雨让多日的艳阳高温收敛了许多。雨后洁净的机场跑道上,全副武装的空勤人员整齐列队,站在各型飞机前面。
  上午9时左右,北平市市长兼军管会主任叶剑英在军委航空局长常乾坤的陪同下,乘车来到机场,检阅当天刚刚成立的“飞行队”。
  叶剑英说:“我代表党中央和毛主席向新中国第一支飞行队的成立表示祝贺。从现在起,我们有了自己的空中力量。我相信,你们的战机不久就会出现在毛主席的面前。”
  检阅结束后,叶剑英即离开北平南下,“赴两广工作”。
  刚成立的这支飞行队是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有作战能力的飞行队。

空军参加开国阅兵仪式,难度比其他军种大得多。(2)
这支飞行队,由于当时驻扎在北平南苑机场,所以有人称之为“南苑飞行队”或“北平飞行队”。又由于装备有不同种类的飞机,故亦称为“混合飞行中队”或“混合飞行大队”。
  飞行队队长、政治委员分别由徐兆文、王平阳担任,下辖3个飞行分队(第1战斗机分队,分队长赵大海;第2战斗机分队,分队长杨培光;第3轰炸机分队,分队长邓仲卿。飞行员有阎磊、谭汉洲、刘卓生、王延州、毛履武、王玉珂、任永荣等),1个机械分队,分队长刘平凡、副分队长于广昌,机务人员40余名。这些人大部分是国民党空军的起义人员和北平解放后报到的旧航空人员。
  各类飞机共10架,其中美国P—51“野马”战斗机6架、英国“蚊”式战斗轰炸机2架、美国PT—19型教练机2架。
  9月5日,飞行队正式担负起了北平地区的防空作战任务,每日昼间在南苑机场保持双机到四机的战斗值班,一有命令,即升空作战。
  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空中作战力量,国民党空军独霸中国天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人民解放军第一次能作战的飞行队的飞机全是国民党空军的,担负作战任务的空勤人员也几乎全是国民党空军培养并接受过美国训练的。国民党依靠美国建立起来的庞大军事机器,在人民的打击下,不断分化瓦解,一部分转移到了人民方面,成为人民夺取和保卫革命胜利的有力武器。
  历史的车轮不可阻挡!
  9月上旬,军委航空局又把担负专机空运任务的几个飞行机组划归飞行队领导,称之为第4空运分队。
  这时,飞行队由初期的五六十人扩大到一百五六十人,各类飞机多时达到30余架。
  尽管飞机多了,空勤人员队伍壮大了,也一直在进行受阅的各项准备工作,但最终能否参加开国阅兵还是个未知数。
  9月中旬的一天——决定飞行队受阅“命运”的时刻到了。
  下午3时左右,朱德代表###中央、中央军委视察南苑机场,看望飞行队全体指战员。聂荣臻、李涛、常乾坤等陪同。
  受阅飞机整齐的停在停机坪上,接受总司令的检阅。
  朱德检阅完后,走到每架飞机面前,仔细查看了飞机,然后问:“你们的飞机能不能参加飞行受阅呀?”
  “能!”空勤人员几乎异口同声地答道。
  没有事先安排,也没有领导示意,完全是大家的肺腑之言。站在朱德身边的徐兆文会心地笑了。
  “现在就飞给我们看看嘛。”朱德边说,边与聂荣臻、李涛、常乾坤等在临时搭起的观礼台上坐了下来。
  这是个简易的观礼台,几张长形桌子上面铺着黄色军毯。
  9名飞行员麻利地跨进机舱。
  转眼间,传来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
  9架P—51“野马”战斗机依次跃上云天,在机场东西跑道上空编队飞行了一圈后,从容落地。
  朱德的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飞机,不停地点头微笑着。
  聂荣臻起身离开观礼台,走到刚落地的一架飞机旁。这是分队长杨培光的飞机。
  聂荣臻问杨培光:“能不能再多飞几架?”
  说话间,李涛、常乾坤陪同朱德走了过去,飞行员们也都围了过来。
  “我们‘蚊’式机也能飞。”飞行员王玉珂抢先回答,还用手指了指跑道。
  跑道远处,停着2架“蚊”式战斗轰炸机。一架是他驾机起义飞过来的,另一架是由南苑航空修理厂的机务人员修复的。
  王玉珂个子不高,胖乎乎的脸,爽直热情,原是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第23期学员,1949年3月7日从上海驾机飞到解放区石家庄。参加开国阅兵后,于12月3日奉命前往上海试飞新修复的“蚊”式战斗轰炸机,不幸机毁人亡,年仅25岁。
  “C—46运输机也可以,有3架呢。”
  “L—5联络机也行,飞编队没问题。”
  “PT—19教练机也能参加。”
  飞行员们争先恐后,生怕把自己给落下了。
  “那得起飞多少飞机哟?”朱德眼睛望着徐兆文,憨厚地笑了。
  徐兆文向朱德、聂荣臻等详尽汇报了飞行队的情况,表达了飞行队全体人员要求参加开国阅兵的迫切愿望。
  朱德与聂荣臻、李涛、常乾坤等简单地碰碰头后,当场就对围在四周的空勤人员说:“举行开国大典的那天,飞行队在保卫北平的同时,也要参加飞行受阅。”
  关于这段历史,聂力在《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中也进行了回顾:“按照原定的阅兵方案,空军不参加阅兵式,因为此时的解放军空军实在太年轻了。但是,周恩来、朱德和父亲不甘心。”看了飞行员们的表演后,朱德和聂荣臻“心里也更有底了。二人回去后,向毛泽东汇报了情况,这才决定开国大典上,空军也要出动。”
  飞行员们闻讯后,无不欢欣鼓舞,这真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准备了十几天的飞行队,终于能如愿飞翔在新中国的蓝天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飞机编队从“新中国阅兵机场”南苑起飞(1)
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有作战能力的飞行队诞生于北平南苑机场。
  代表人民空军参加开国阅兵的是北平南苑飞行队。
  参加开国阅兵以及新中国历次国庆阅兵的飞机编队都从北平(后北京)南苑起飞。
  “新中国阅兵机场”,南苑机场当之无愧!
  南苑机场位于北京市南郊丰台区,距天安门15公里,有一条4C级跑道,是北京地区第一座军民两用的大型机场。
  南苑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历经百年沧桑。
  南苑地势低洼,古时水草丰饶,候鸟甚多。因此,从明代起,这里就成为了皇家狩猎的园囿。清朝时,皇家贵族不仅常在这里狩猎,而且还经常在此训练兵马,举行阅兵活动,后来就逐步变成了校阅场。乾隆帝曾经在南苑“大阅”八旗子弟兵哩。
  1904年,从法国运来的两架小飞机在南苑校阅场上,进行了飞行表演。这是飞机首次在中国的土地上起降。
  1910年8月(宣统二年),清政府筹办航空事业,在南苑开办了飞机修造厂试制飞机,利用驻军操场修建了一条供飞机起降的简易跑道。
  自此,南苑成为中国第一个机场。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采纳法国顾问的建议,于1913年在南苑创建了中国第一所正规的航空学校,耗资30万银元买进10架法国“高德隆”双翼教练机。第二次直奉大战后,这所学校停办。但它前后四期培养的100多名飞行员,在中国航空史上发挥起了重要作用,有些人还成为民航飞行的骨干。
  抗战时期,日军对南苑机场进行了扩建,完善了航空指挥设施,更名为南苑兵营。日本投降后,南苑机场成为国民党政府和空军的重要机场之一,蒋介石专机在此降落,傅作义专机在此起飞,国民党许多军政大员都在南苑留下了匆匆身影。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尘埃落定。
  百万东北野战军挥师入关,准备进行平津战役。
  12月初,东北老航校奉命要求沈阳军管会航空处派出30余名干部一周之内赶到北平,负责接收北平的国民党空军。
  沈阳军管会航空处迅即将干部一分为二,派出方华、油江、刘善本、李裕、韩明阳等30余人,组成北平航空接收组,准备随东北野战军入关。
  经过两天紧张的行军准备后,由老航校大队长方华带着北平航空接收组一行30余人,分别乘坐7辆美造“大道吉”运输车、1辆中吉普,开始了长途摩托行军。他们经锦州、山海关、秦皇岛、玉田、宝坻、香河,昼夜兼程,直插北平南苑机场。
  赶到北平市郊时已是深夜,天上下着蒙蒙细雨。
  连日的奔波,大家疲惫不堪,人困马乏,浑身像散了架似的难受,加之又冷又饿,许多人在车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待车队快开到机场大门口时,方华猛地发现门口站岗的哨兵竟然穿着国民党军服,戴着青天白日帽徽,顿时心里一惊:机场咋还是国民党兵站岗呢?

飞机编队从“新中国阅兵机场”南苑起飞(2)
片刻间,车队已到哨兵跟前。
  没有回旋的余地,方华只好一咬牙,对司机说:“冲!”
  也巧,哨兵看到眼前的车队是清一色的美国造,就没敢盘问里面坐的是什么人,挥手放行,还没忘给车队行军礼呢。
  车队蒙混过了门岗,开到机场跑道南侧的营房区。方华指挥接收组迅速展开,抢占了一座平房,要求大家做好战斗准备。
  时值午夜,国民党驻军大部已经撤退,剩下的残兵败将也没有什么战斗力。再说,四野漆黑一团,情况不明。听说解放军已经进了飞机场,驻军官兵没有多想,就各自逃命去了。
  南苑机场就这样成了人民解放军的天下。
  与此同时,西郊机场也被人民解放军控制。
  至此,北平市的两个大机场都控制在人民解放军的手里了,而城里还有两个小机场,一处在东单,另一处在天坛公园内。由于这两个城区机场的存在,国民党军政要员纷纷乘机外逃,包围北平的人民解放军部队也不时遭到国民党飞机的袭扰。
  东北老航校第一期学员韩明阳,曾亲身经历了这一段难忘的接收过程。50年后,他对当年的桩桩往事仍记忆犹新——
  南苑机场被我军控制之后,国民党军在天坛公园内回音壁、祭天台的南侧,砍倒了一片树龄数百年的古柏,修建了一个野战机场,用以起飞战斗机和运输机。北平驻军地面部队还在大红门一带修筑了工事,不断炮击南苑机场,出动P…51战斗机进行袭扰,企图破坏我军抢运机场的航材和油料。
  当时,我军还没有自己的飞机制造厂,所有的器材来源都依赖于缴获的战利品,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把航空器材送到了眼跟前,这是建设人民空军急需的物资,怎么能再丢掉呢?
  我们接收组的全体人员,还有杨成武派来的一个汽车营,一同投入了抢运航空器材的战斗。我们把可用的器材、油料运到马驹桥一家地主的大院里,把笨重的航材藏到机场西南日伪军修建的一座混凝土碉堡里。还乘暗夜掩护,把几架略加修理就可飞行的飞机,以及已包箱待运的发动机,推到机堡中伪装隐蔽起来。
  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终于把国民党军遗留下来的大部分航材保存住了。这些航材,为不久后建立的南苑飞行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
  1948年的最后一个晚上,天上透过一层薄薄的云雾,时隐时现的星星点缀着北平的夜空。
  为了保护南苑机场不遭受破坏,我们和陆军的战友们并肩守卫在机场北边的战壕里,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惕。
  天黑之前,国民党驻大红门的部队再次向我们坚守的阵地反扑,3辆美式坦克引导着数百名士兵,在炮火的掩护下向我们冲过来。我们握紧钢枪,瞪大了双眼,几个拿炸药包的爆破手,沿预先挖好的交通壕向前运动。
  “轰”地一声巨响,一辆敌人的坦克被炸翻了。我们阵地上的各种兵器也一齐开了火。敌人在阵地前留下了几十具尸体和一辆坦克,剩余的都调头逃窜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飞机编队从“新中国阅兵机场”南苑起飞(3)
入夜,大地静极了,只是敌人为了给自己壮胆子,不时地向我阵地打着冷炮。我坐在战壕中,觉得这炮声更增添了过年的气氛,是战斗生活的一个点缀,就好奇地从口袋中摸出了前几天收到的父亲来信,用铅笔头在信封上画道道,敌人每打一炮,我就划一道。炮弹在我们阵地四周爆炸,有的离我们几百米,有的几十米,最近的爆炸点只有两三米远。炮弹炸起来的尘土盖了满头,但我连一点儿皮也没有擦破。
  天明了,敌人的炮击也停止了。我摊开这特殊的记录单数了数,敌人一共打了23炮。至今,几十年过去了,我仍然清晰地记着“23”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