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长兄难为-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其由别人去调查,不如自己说明,自己的身世简单明了,并不难查。不过到底是不是江家后人,只怕还需要姨母出来证实。
场内因这一幕惊变而哗然,徐敏庆淡定自若地将自己的策论交上去,由各位品评,自己便退了出去。
徐北仍在外面等着徐敏庆的文章什么时候张贴出来,可一转眼就看到他人已经走出来了,徐北忙迎上去,顾不得问他文章做得如何,说:“哈哈,考完了就好,咱回家,洗个澡好好吃上一顿,再睡个饱觉,其他的等睡醒了再说。”
徐敏庆抿唇一笑,哥难不成是担心他文章没做好,提了他会难过?想到场内人因他抛出的消息而处于震惊之中,徐敏庆不由凑近低声说:“哥,不用担心我文章没做好,该担心的是另一件事,有人认出我了,看来那人是江三公子的旧友,我没承认也没否认,哥,我看我们收拾一下去庄子上住几天吧。”
徐北立即回过味来,忙一把拽住徐敏庆往人群外挤去,说:“对,我们快走,走晚了可不得安生,怎就那么凑巧。”
姜平耳力好,也忙护着兄弟两人离开,江宏也匆匆跟上去。
徐敏庆的身世,徐北自知道后跟姜平有提过,其实他不提,依姜平敏锐的观察力,也早有察觉。
外面有同一个书院认识徐敏庆的,见他出来后就匆匆离去,私下嘀咕莫非他考岔了羞于见人,所以早早离去了?
后面又一考生走出来,神色懵懂,人也恍恍惚惚的,被人推了一把才惊醒过来,抓着那人就叫起来:“原来徐敏庆是江家人,是江三公子的后人!”
“不会吧,一个姓江,一个姓徐,怎会是一家人?”
“里面有人见过江三公子,说徐敏庆跟江三公子长得极像,徐敏庆自己也承认是被徐家人收养的,真的!”那人激动地叫喊。
“去问问徐敏庆就知道了,哎,他人呢?刚刚不是出来了?”
“不对,他刚一出来就离开,快出去看看有没有走远。”
等追出去,连马车的影子都没能找到。
萧王爷和四公子身边有人过来低声说明外面的情况,四公子摊手对他父王说:“父王你看,这兄弟俩都是滑不溜湫的,留下这么一个摊子就甩手走人了。”走得倒干脆得很。
萧王爷摸着脑袋哈哈大笑,这性子他喜欢。萧王爷看着有些人对于徐敏庆身世的事拿不定主意,要向他这边过来,忙站起来,同徐家兄弟一样,开溜了,将一摊子交给了他四儿子,临走时还说要将老大给丢过来。
萧谦坐在位置上抚额失笑。
徐北和徐敏庆一行像打仗似的,在最短的时间稍稍收拾了几件衣裳,就驾了马车出了城,去了庄子里。
他们拍拍屁股走了,徐敏庆和江家之间可能的联系却在城内传开了,毕竟当时场内还有不少人,听得清清楚楚,而徐敏庆这两年尤其是最近一年也算不上太过低调,因而此事以强劲的势态飞速传播开来。
徐敏庆的文章在被人誊写好后也张贴了出来,因身世的缘故一时间风头盛过了其他被看好的考生,他那篇文章也被人翻来覆去一字一字地琢磨,揉碎了再掰开来,真是饱受考验。
有人说徐敏庆不愧是江三公子的后人,文采斐然,文章不仅条理清晰大气开阔,而且带着一股少年人特有的锐气,却又没有同龄人的华而不实,而是言之有物。
也有人说他名不副实,甚至酸言酸语地说他此时拿自己的身世作噱头,目的不言而喻,策论大比的头名不用比也知道落在谁身上了,那些成名多年又身负功名的考生,只不过少了一层光环,就要甘居人后,让人如何信服。
徐宅门口也是车来车往好不热闹,可最后都败兴而归,尤其是考场中那位失声叫出徐敏庆身份的男子,几次来访都被告知主人不在家,让他失望之极。
“别忘了江家还有人在北地的,不过是路程远了一点,也许那位江大老爷知道一些情况。”
“对,我这就启程去寻他,倘若那少年人真是慎之的后人,也不枉我与慎之相识一场,慎之在地下也能瞑目了。”
这二人在离开滟州城前又去求见了萧王爷,在离开王府后,四公子让人送了一封信至庄子上。
徐北看过信后,叹了口气,真是,躲到庄子上来了也不让人安生。
“哥,你说怎办?”徐敏庆眨巴着眼睛,哪里还看得出当日策论大比时的风神俊朗。
徐北捏捏这个小狐狸的鼻子,说:“让江奉跑一趟吧,不管结果如何,你都是我老徐家养大的,跑不了的。”
徐敏庆笑嘻嘻地躲开,躲在大哥后面被大哥护着,这种感觉真好,大哥说对了,他是徐家和大哥养大的,大哥就是他最亲的人,这点永远不会改变。江家,他会用另一种方式回报。
城里又送来了好消息,徐敏庆策论大比得了第三名,把徐北乐得大肆庆祝了一番,鞭炮声响得附近佃户都以为东家有什么喜事呢,一个个上门道喜,徐北让管事分发了不少红包下去。
三日后,一辆马车驶进了滟州城。
马车上一中年男子掀开车帘往外望去,脸上露出怀念之色,自从流放北地就远离了繁华,滟州城内远近的喧嚣声让他想起了京城,那时他是人人尊敬的江家大少,虽说才气不及三弟,可也改变不了他是父亲的嫡长子,将来是要由他来继续江家的。
“海青,那少年真会是我三弟的亲子?与三弟长得那般相像?”江策回头问车里的人。
海青也就是江三公子的旧友捋着胡须说:“的确很像,我几乎以为慎之再出现在我眼前,那少年说身边有江家旧仆,到时一问便知。”
江策听海青提起江家旧仆就知道说的是江奉一家,当初江奉一家离开时他以为他们受不苦,不愿意再继续侍奉旧主子,这样的人再留在身边也留不住心,人走茶凉的道理早在当年出事时就知道了。
却不想事情并不是如此简单,想到江奉竟然瞒着他找到了三弟的后人,江策心里就生起一股不快的情绪。
“倘若那少年真是我侄子,又知道了自己的身份,怎能再投靠萧王府而忘了我江家的立场,我江家始终忠于朝廷,而萧家却是狼子野心……咳、咳……”江策这些年虽然没饿着,但到底不及以前养尊处优,这身体大不如从前,气愤之下剧烈咳嗽起来。
海青顾不得分说什么,让车内同行的人倒了杯水,让江策喝下,稍稍平顺一下。
他与另一个互视了一眼,没想到江策流放北地这么些年,仍固守着原来的态度,他们将江策找过来是不是错了?那少年可不像是没有主见的人。
流放之人轻易不能离开流放地,除了朝廷的赦免外,萧王府也只能让其暂时出来一趟,因此去寻江策时海青先寻了萧王府要了手书,将江策接了过来。马车进了城后直奔南街徐宅,可仍被下人告知主人尚未归来。
就连江策想要进去都被拦了下来,就算他摆出徐敏庆大伯的身份都没用,下人说了,主人姓徐不姓江。
江策怒气冲冲,对尚还未见面的侄子观感更加糟糕了,海青只得带人去了临时落脚的客栈。
他们离开没多久,徐宅的主人就回来了,下人立即将情况告之,尤其是江策的态度。
江宏听了都惭愧,没想到大老爷的性子一点没变,将徐宅当成江家的地方随意呵斥了,虽说大少爷对小少爷比亲兄弟还要亲,可说到底这宅子还是大少爷的,是徐家的地方。
徐北听了牙疼,虽然之前也听敏庆以及江奉父子说过江策一家的情况,可没想到这江大老爷还真不把自己当外人,不说先问一问这流落在外的侄子这些年过得如何,先上来就耍大伯的威风了,这门亲戚,似乎不比上坡村的那些人家好多少啊。
看大哥一脸牙疼的模样看过来,徐敏庆立即表明态度:“哥,你都说我是徐家养大的了,我现在可姓徐不姓江,大哥你可不能把我赶出去!”一副赖上徐北的模样。
“谁说要赶你走了?”徐北拍了一记他的脑门,“我养了你这么多年,福还没享上就把你赶出去,岂不是亏大了!”
徐敏庆顿时眉开眼笑。
洗漱过后稍作休息,下人来报江策一行人的下落,江策居然去了王府用来招待各方名士文人的别院,徐敏庆说:“哥,让江奉陪我去一趟吧,早晚都要面对的,早点解决了也好。”
“我也陪你一起去。”徐北怎肯让敏庆一人去面对,甭管江策怎么拿长辈的身份压制敏庆,他也是养大敏庆的人,江策虽然落魄了却更加注重身份颜面,他就不信这样一个人敢不承认徐家对敏庆的养育之恩。
“嗯,不过哥你要放心,我不是任人欺负的。”徐敏庆笑了笑说。
&&&
别院内,江策的出现很受人重视,不看他自身的能力,也要看在江大学士的份上,这让江策的心情转好了许多。在他看来,江家虽然遭受了冤屈,可江家的声望并没减损多少,陛下迟早会看清傅贼的贼子野心,还江家一个公道,到时他会光明正大的离开流放地,回归京城,恢复江家在父亲手上的荣耀和地位。
“江兄可已见了慎之的独子?”有人关切问道,他们以为江策过来的第一件要事应当是先去确认侄子的身份。
江策把手一摆,正色道:“尚未见到,且对方的身份尚未确证,是不是属实未为可知,当日我三弟名声颇盛,莫被那宵晓利用了三弟的名声欺骗世人。”
话说出口后,他越来越觉得对方身份可疑,倘若真是三弟的儿子,为何在知道自己身世后不来找他这个大伯确认?而是将江奉弄走又拿去了三弟的遗物,利用三弟为自己扬名,怎么看都是宵晓之徒。
他怀疑地看了看在场的北地文士,莫非这是萧王府在背后操纵的,为了蒙骗世人替萧王府收买人心,当真可恼!
柳山长也只与江策厮见了一番就坐在一边饮茶,见到江策投来的怀疑甚至愤怒的目光,哑然失笑,这江策人品果然同他学生说的一样,这刚到就为难起徐敏庆了,不过,他恐怕要失策了,敏庆可不是那么好拿捏的。
以江大学士的立场忠于朝廷无可非议,且让人敬佩,可形势早就今昔非比,即使江大学士地下有知,也不一定会认同他的长子所为。
 ;。。。 ; ;
第68章
江策一番质疑的话说出口后,在场的南地文士不由地面露尴尬之色,尤其是将江策请来的海青,更是面带窘色,又暗暗生恼。》し当年慎之虽然未说,可他也看得出来,慎之与他大哥的关系算不上十分和睦,其中原因不难察觉,身为长子的他不仅文采逊于弟弟,且不及弟弟得江大学士看中,那时慎之并不欲与兄长相争什么,作为外人,他也无从多说些什么。
如今慎之已逝,他以为江策身为江家长子与慎之的兄长,性情会稍有变化,没想到依旧放不开,心中不由后悔,对那位徐姓少年又生愧疚,倘若不是他,徐姓少年也不会即将面对江策的质难。
他深信,徐敏庆定是慎之的后人,世人难有如此相像之人,不是血缘至今又会是什么。那日说起旧仆,海青想起当年伴在慎之身边的伶俐书童,莫非是那人?
江策对心中的想法根本没有多加遮掩,在脸上赤果果地流露了出来,让南地来的文士都不知道说什么好,本身身在北地得萧王府庇护,不知感激不说,还只差脱口说出萧王府狼子野心了。连他们都知道,当年将江家流放北地,傅太师根本不可能让江家人有活下来的可能,若非萧王府出手庇护,江策以及他的家人安能活到现在?
场面顿时冷清了许多,大家客套了几句便将话题引向诗文,莫谈国事。
江策见状脸色更沉,他以为是因为江家没落了,这些人便瞧不起他江策了,可恼,这些以君子自居的文人也不过是群阿谀谄媚的小人,枉为读书人。
路允之陪在柳山长身边招待这群客人,看到江策的反应默不做声,心说难怪王爷和四公子这些年一直没去接触江策,四公子说敏庆能应付得来,应当不会有问题吧,不免有些为自己的学生担忧,如今敏庆越出色他越骄傲,可不希望因为这样的家人长辈而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