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千里走三国 >

第14章

千里走三国-第14章

小说: 千里走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俗帧!焙∥跋壬虼酥饰仕担骸叭逼诩热幻挥蟹挂罡鹆两瓒缱鍪裁矗俊
  三国时期有楼船。唐朝诗人李白有诗云:“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这种楼船,是一种具有多层建筑和攻防设施的大型战船。三国时期,东吴造船业发达,所建楼船可高五层,能载兵3000人,船上矛戈林列,旗帜纷飞,巍峨雄壮,攻守有力,宛如水上堡垒。
  可是,三国时期是否真有帆船的存在呢?赤壁大战陈列馆有几艘楼船模型,都是帆幔高挂的模样,想来亦可称之为帆船。我以为是根据历史资料复原的作品,仔细一打听,却原来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摄制组当年使用过的样船。
  胡小伟先生与《三国演义》摄制组究竟谁对谁错呢?我花了很多时间去考证帆船的历史,在晋朝文学家左思《吴都赋》里找到 “楼船举颿而过肆” 的记述。由此可知,汉晋时期,虽然无有帆船之“帆”字,却有举“颿”之楼船。到了唐朝,便可以欣赏到“孤帆远影碧空尽”的美妙诗句。
  也有人认为,中国有帆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500年前的商朝。还有资料说,东汉时期出现的平衡纵帆,具有逆风航行的功能,标志着中国帆船的制造技术已经达到比较高超的水平。
  第二个疑问是:赤壁大战之时,真的出现过东南风吗?气象科普专家王章敏先生判断说,当时的状况很象是一次锋面气旋天气,即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形成锋面气旋,最后发生了东南风和大面积降雨。
  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先是在长江的江面上刮起东南风,而后曹操败走华容道又遇上倾盆大雨,的确很像王章敏先生所说的锋面气旋天气。民间有“东风雨,西风晴”和“东南风,雨祖宗;西北风,一场空”的谚语,也与锋面气旋天气的特征相符。可是,根据中央气象台的气象资料显示,这种锋面气旋天气常见于我国北方中高纬度地区的惊蛰和清明时节,而赤壁大战发生在长江流域的冬月,怎么会出现锋面气旋天气呢?王章敏先生解释说,统计赤壁近30年的气象资料,农历冬月的风向基本上是东北风,出现东南风出现的概率只有3%,然则概率虽小,却也符合天气演变规律。
  我很怀疑王章敏先生自圆其说的解释。查证于《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又确有“东南风急”和“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的记述。又相问于冯金平先生,也表示赤壁地区的确有冬天发生东南风的气候现象。我手头上没有赤壁地区的第一手气象资料,也只好姑妄信之。
  第三个疑问是:诸葛亮能够借来东南风吗?鲁迅先生便很不以为然,以为诸葛亮多智而近妖。自此以后,学者们也想当然地以为,所谓借东风,其实是诸葛亮事先知道天气将要发生变化,然后精心设计的一场骗局。例如,王章敏先生就说过,诸葛亮家住南阳,距离赤壁不远,了解那次东南风发生前的征兆,因此能够准确地做出中期天气预测。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诸葛亮借东风无非是一场装神弄鬼的把戏,其目的是故做神秘,以赢得东吴将士们对他的尊敬和畏惧。
  然而,以诸葛亮的品德与情操而言,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因为某种可耻的用心而故意装神弄鬼。尤其是在孙权、周瑜、程普、黄盖这些高智商的人才面前,装神弄鬼不仅显得荒诞不经,而且很容易招来鄙视和嘲笑,给孙刘之间的联盟关系造成负面影响。即便东吴的将士们都有智商上的问题,装神弄鬼的把戏也未必能够赢得他们对诸葛亮的敬畏——《三国演义》描述说,东南风大起之时,周瑜的第一反应是骇然而起嫉恨之心,以至于要杀害诸葛亮以免遗祸于后日——大敌当前,诸葛亮何苦要自取祸患,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呢?因此,诸葛亮装神弄鬼的说法,不过是以学者之心度诸葛亮之腹,颇有疑误之处。
  火烧乌林的故事,可见于《三国志》。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却只能见于《三国演义》。学者们常常以《三国志》为历史事实,以《三国演义》为文学虚构,却依然在用历史学的眼光审视《三国演义》。以我之所见,当今世界几乎没有人研究《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也没有人能够读懂这部古典名著的文学结构和文学意义,这样就形成了一种非常幽默的文化现象:都说《三国演义》是一部通俗文学作品,可是连最顶尖级的学者也未必能够懂得其中的奥妙。
  所以,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是:《三国演义》为什么要设计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情节?在这些故事情节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事实和文学意义?又是什么原因致使我们不能发现问题与答案的所在呢?
  

东南风的象征意义(1)
在我看来,那年冬天发生的东南风,却无疑是诸葛亮借来的。想想看,曹操自西北而来,席卷荆襄,气焰何其汹汹!东吴才俊,向震失色,意志何其沮丧!刘备逃在夏口,朝夕不保,情势何其危急!时值寒冬,西北风肆虐,对于东吴的人民和苦难中的刘备而言,曹操何尝不是一股凌厉的西北风,令人不寒而栗?若非诸葛亮借来东南风,怎么可能挽救危局,赢来赤壁之战的胜利?
  当诸葛亮向刘备请命求救于孙权的时候,事实上已经开始实施他筹借东风的计划。从“舌战群儒”到“智激孙权”,从“草船借箭”到“七星坛祭风”,最后直到发生赤壁之战,都应该看作诸葛亮筹借东风的过程。
  有学者认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固然精彩,但出场的群儒之中,没有一个人的传记提及此事,因此可以断定是小说家虚构的伪历史。我却以为,当诸葛亮来到柴桑,面对东吴群儒力主降曹的言论,自然少不了激烈的舌战。出场的群儒未必是张昭、虞翻、步骘、薛综、陆绩、严畯、程德枢等人,所描述的言论和场景也可能有合理化虚构,但其中的历史真实性不可以被轻易否定。尤其是那场舌战所辩论的问题,颇是耐人寻味。
  张昭的问题是:“我听说刘备向来有复兴汉室之志,而先生亦有管仲、乐毅之才,怎么会有长坂坡之败,以至于亡命夏口,几无容身之地呢?”
  诸葛亮回答说:“刘琮投降曹操,刘备并不知情,值此危机关头,又不忍心乘机夺取刘琮的基业,故而南走当阳。又有十几万难民追随,刘备不忍离弃,至有长坂坡之败。虽败如此,犹见刘备之大仁大义也。况胜负乃兵家常事,当年高皇帝也曾屡次败于项羽,却在垓下一战成功,如今岂可因一时之败而论英雄呢?”
  虞翻又问:“曹操以猛将千员、雄兵百万,席卷荆襄,虎视江南。而刘备兵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早晚生死难料,难道不害怕吗?”
  诸葛亮回答说:“曹操虽有百万之雄,实则是乌合之众,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可怕。刘备虽然只有几千士兵,却依然无畏于曹操的人多势众,如今退守夏口,不过是等待时机罢了。东吴兵精粮足,又有长江之险,难道你还会因为害怕曹操而力主投降,甚至于不顾天下人耻笑吗?”
  薛综评论时事,说:“汉朝传世至今,天数将尽。如今天下三分,曹操已占其二,人皆有畏惧归顺之心。刘备不识时务,偏要与曹操做对,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耶?”
  诸葛亮听了,义正词严地回答说:“我们都是汉朝的臣民,热爱国家是我们做人的本分。而今,你不寻思如何报效国家,一面在这里发表亡国论,一面试图趋炎附势于逆贼曹操。像你这样不忠不孝的小人,不值得我跟你说话!” 。。

东南风的象征意义(2)
又有程德枢大声说道:“诸葛先生虽然说得漂亮,却未必有什么真才实学。如此一味地卖弄口舌,就不怕天下有学问的儒者笑话吗?”
  诸葛亮回答说:“儒者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必不笑话于我。小人之儒,有如扬雄,屈身为王莽门下走狗,虽以文章名世,又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把舌战群儒的过程复述于此,是因为我常常听到某些学者谈论历史,其中之观点,恰如张昭等群儒当年所论。可见当今社会文化,虽然名曰多元化,却也恰如三国之乱。而学者们自以为洋洋得意,殊不知他们的学问,比之张昭等群儒,并没有什么新意。我时常感叹说,倘若诸葛亮在世,也许会跟这些学者再来一次舌战。
  诸葛亮智激孙权,可见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三国演义》又别开生面地设计出一段诸葛亮智激周瑜的故事来,说曹操兴兵来犯,为的是夺取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周瑜是小乔的丈夫,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曰:“曹操老贼,欺吾太甚!”于是下定抗击曹操的决心。按照《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的记载,小乔嫁给周瑜是建安三年的事情,到了赤壁之战则应该是三十多年的中年妇女。盛巽昌先生认为,曹操虽然好色,却不可能为了两位中年妇女侵略东吴。事实上在《三国演义》中,大乔和小乔不仅代表着东吴的妇女,也象征着东吴那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一旦曹操占领东吴,东吴的妇女和土地必然惨遭蹂躏。以周瑜之血性,焉能不拍案而起?
  至于草船借箭,似乎是成语故事“自相矛盾”的改写。成语故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也?”而草船借箭,则是“以曹操之箭,攻曹操之军”,虽然是改写,却又别有新意。
  在曹操看来,刘备与东吴既然不臣,则与草寇无异。曹操挟有天子,以大汉丞相的名义,率领王者之师,征讨刘备与东吴,其势犹如离弦之箭也。谁想刘备与东吴针锋相对,指责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岂非“以曹操之箭,攻曹操之军”耶!草船借箭,大约是说诸葛亮善于顺势而为,借力使力,一方面建立孙刘联军在政治上的优势地位,一方面形成对曹操以牙还牙的攻击力量。唐朝王周有《赤壁怀古》一诗云:“帐前斫案决大计,赤壁火船烧战旗。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说的就是此中的奥秘。
  而“七星坛祭风”,很可能是临战前一种祭拜天地的仪式,或者是激励士气的一种方式。当曹操大兵压境,人皆以为必败之时,诸葛亮以他大无畏的勇气和智慧,激励了东吴将士们的斗志。令人闻风丧胆的西北风,顿时转换成了大义凛然的东南风。所以我说,在那样危急的历史关头,东南风其实象征着一种被正义所鼓舞的勇气,以及一种敢于以弱敌强的力量。
  战争的局势在发生逆转,天气也在发生逆转,意识界的东南风与自然界的东南风会合在一起,最终决定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里,原来隐藏着这么一段真实的历史。所谓东南风,既是历史,也是对历史的虚构。而正是这种对历史的虚构,让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开放出了寓言似的芬芳。
   。 想看书来

曹操的大败局
我想到乌林去看看,便上了车,从轮渡过长江,去寻找历史的遗迹。据冯金平先生介绍,1973年春天,有放牛娃从路边的墓穴中,挖掘出造型别致、制作精良的青铜马镫一件,堪称稀世之宝,现收藏于洪湖市博物馆。自1950年代至今,乌林及其周边地区在开河、筑路、建房、修桥和平整土地等工程中,发现了多处古文化遗址和数以千计的古代墓葬,其中包括汉朝遗址数处、汉朝墓葬数百座,并且出土了东汉时期的青铜短剑、青铜矛、青铜箭镞、青铜带钩、铁剑、铁刀、铁箭镞等许多军事用品,与长江对岸赤壁山的出土文物并无二致,可以互为历史的印证。“我现在就带你去看看那些遗址。”冯金平先生说。
  “红血巷”是冯金平先生感到奇怪的一个地名。赤壁大战时期,此处是长江边上的一条港汊,后来因为水质浑浊而有黄红之色,人们便以为里面有死人的血液。冯金平先生说,按理应该叫做“红血港”才对,为什么叫做“红血巷”呢?我们在另一块地名碑上找到答案,那个地方叫做“曹操湾”,地名碑上却写作“曹操弯”。冯金平先生恍然大悟说,原来曹军怕水,凡是沾水的地名都去掉了水字边。
  让冯金平先生印象深刻的,还有一处遗址。1970年代,此处挖掘渠道,发生塌方,赫然出现一片白森森的人马骨头,因此被命名为“白骨塌”。冯金平先生旧地重游,找了好久,终于在乌林镇江嘴村的一座配电房旁边找到了“白骨塌”的地名碑。
  从“白骨塌”往西南方向几里地,有一地名为“万人坑”。据说这里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