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别解二战风云人物-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身体是否强壮,他的精神是否饱满。一个目光晦涩的人,很可能有病态;而一个有病态的人,你能指望他有很强的战斗力吗?”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集团军司令官烧了四把火(1)
军队里有一句俗语:“好走的路通常会被布上雷。”希望顺利取得胜利,是每一个军人的心理。然而,战争充满了风险与迷雾。这种风险与迷雾对优秀统帅有非常大的诱惑力,大凡名将往往都有临危受命的经历。
1941年2月,希特勒为了援助在北非战场接连败于英军的意大利军队,将他手下的悍将隆美尔派到北非,担任德意联军总指挥。隆美尔到北非后,果然不负使命,通过一系列战役,将英军接连击败。1942年5月,隆美尔又发动一次攻势,经过一场血战,击溃了英军第8集团军,乘胜向埃及推进。6月19日,他采用灵活的战术,以劣势兵力向英军在北非的重镇托卜鲁克发起进攻,占领了这个重镇,俘获英军3万余人,英军主力被迫退缩到埃及境内。隆美尔攻占托卜鲁克后,继续向埃及推进。6月下旬,德意联军进抵在亚历山大港以西100公里的阿拉曼地区。
隆美尔的胜利,使得英军第8集团军面临全面崩溃的境地。英伦三岛也极为震惊。许多英国报纸都有这样的通栏大标题:“英国一片愤怒!”“丘吉尔首相将因此遭到不信任投票!”“北非局势将可能导致政府的改组!”英国战时内阁首相丘吉尔也承认:“帝国在北非面临着一场真正的危机!”为了挽回北非战场的颓势,丘吉尔和英军参谋总长布鲁克元帅飞抵开罗视察。8月5日和6日,丘吉尔接连两天视察前线,听取汇报。8月6日20时15分,丘吉尔做出了改组北非英军指挥机关的决定。为了加强北非的作战指挥,他将指挥北非战场的中东司令部划分为两个独立的司令部,即“近东司令部”和“中东司令部”。他命令“近东司令部”设在开罗,专门负责北非战场的作战。同时,他解除了在北非战场作战不利的第8集团军司令里奇的职务,由第30军军长戈特接任;任命蒙哥马利担任第1集团军司令,准备参加卡萨布兰卡登陆作战。
戈特在英军中以善于沙漠作战闻名,号称“沙漠之鼠”。这个人不具雄才大略,但是为人正直善良,意志非常坚定,一旦看清要走的路,就会毫不动摇地走下去。丘吉尔任命戈特担任第8集团军司令,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想发挥戈特临乱不惊、善于挽狂澜于既倒的长项,稳定北非战场的局势”。
可是,命运真的是在捉弄英国人。8月7日下午,戈特在乘一架运输机飞往开罗任职的途中遭遇德国战斗机,他的座机被击落,本人也阵亡了。当时,丘吉尔正在第51苏格兰师视察,闻讯后十分震惊,连连说:“我的全部计划被打乱了,这是我最悲痛的时刻。”但是丘吉尔很快从悲痛中醒过神来,他果断任命蒙哥马利接替戈特担任第8集团军司令。
这份命令下达时,蒙哥马利正准备赴第1集团军任职,突然得到让他改任第8集团军司令的消息,感到非常意外。正是一种非常意外的情况,把蒙哥马利推向了通往辉煌的起点。8月10日,蒙哥马利离开英国,12日抵达开罗。就这样,蒙哥马利临危受命担任了第8集团军司令。
蒙哥马利身材不高,长着狐狸一般的面孔。他的嗓音较高,但略带鼻音,听起来比较刺耳,而且不太友善。不过,他头脑清醒,思维缜密,极富洞察力,能够很快从千头万绪中抓住事物的实质,并且明确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他的语言非常简练,能够用非常简单的语言把复杂的问题说得清清楚楚。
蒙哥马利十分喜欢打硬仗,对手越强,他越来劲。隆美尔的名字在英国简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蒙哥马利知道,当这个集团军的司令,就是要和隆美尔在战场上比试比试了。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他对别人说:“在那片沙漠里,倒霉的将是隆美尔,我一定要打败这个德国人!”
这就是蒙哥马利的风格:意志坚定,从不言败!
中国有句俗话,叫新官上任三把火。而蒙哥马利一上任,却烧了四把火。
第一把火是在集团军中树立他的形象,重振官兵的士气,建立官兵对集团军本身的信任。他对迎接他的人说:“陪我到部队,我要让士兵们认识我。”他在部队不时地发表讲话:“各位朋友,我叫伯纳德·蒙哥马利,刚从英格兰来,担任第8集团军司令。我希望和大家见上一面,并愿意借机告诉大家我的一点小小的想法,这就是:决不后退!请相信,这个想法将成为改变你们命运的钥匙!”
txt小说上传分享
集团军司令官烧了四把火(2)
英军官兵被前一阶段的作战搞得非常沮丧,心情灰暗到了极点,现在听到眼前这位矮小的新司令说出“决不后退”几个字,感到非常痛快。他们把目光集中到了蒙哥马利戴的那顶缀有双徽的坦克部队贝雷帽上,失去的信心慢慢地恢复起来。从此,这顶双徽贝雷帽就成了蒙哥马利的象征。
接着,他提出了一大堆改善官兵生活的具体措施。其中有一项措施就是命令全体官兵无论是用餐还是睡觉,都必须进入帐篷。这是怎么回事儿?原来,他发现第8集团军前任司令要求官兵只能在帐篷外吃饭与睡觉。在沙漠条件下,在露天吃饭与睡觉是非常艰苦的事情。他对士兵们说:“真不知道你们是怎样适应这种苦行僧生活的。在大太阳底下吃饭、睡觉,笑话!吃苦不在于这种形式。对士兵要关心,要尊重他们,爱惜他们的生命,要尽可能地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如果生活得不舒服,谁也不会有高昂的斗志。”第8集团军官兵是蒙哥马利一系列改善生活措施的受惠者,他们开始喜爱这个怪怪的老头,逐渐相信这个老头能够改变他们的命运。
第二把火是审查集团军机关的所有人员,砍去那些“朽木”。蒙哥马利是一个眼里揉不进沙子的人。或许名将都有一个特点:他本人强,也要身边的人员都强。这就是强将手中无弱兵吧。蒙哥马利言语不多,但他有惊人的洞察力。他在还没有担任第8集团军司令时,就对英军中哪些军官有能力,哪些军官是庸才了如指掌。蒙哥马利非常赞赏艾森豪威尔的一句话:“如果你已经对某个人完成任务的能力产生了怀疑,那就一刻也不能让他留在负责的岗位上。”
他换的第一个人是第8集团军代理司令拉姆斯登中将。他为什么将拉姆斯登撤职,甚至连请示都没有请示就执行了?本来,按命令要求,蒙哥马利应该在8月15日正式接替司令一职。可是他在听拉姆斯登汇报时,问了拉姆斯登几个问题,却发现拉姆斯登总是让他觉得战场上的一切都有一种捉摸不定的气氛,而这正是一名高级军官的大忌。也就是说,他认为拉姆斯登没有掌握全局的能力。于是,他果断决定立即接管第8集团军,因为军队在拉姆斯登这样的人手中实在太危险了。他提前两天接管了第8集团军,并且发布第一道命令:解除拉姆斯登的职务。
紧随其后被撤职的还有第7装甲师师长伦顿少将。这个人被撤职的唯一原因,是在和蒙哥马利首次见面时犯了一个错误。当时,他向蒙哥马利汇报后请示:“在未来发起的进攻作战中,唯一需要决定的事是:由谁率领装甲部队向隆美尔进攻。”蒙哥马利回答:“不,我们的坦克将不发起进攻,而是等待隆美尔自己撞上来。”可是伦顿却坚持己见,与蒙哥马利争辩起来。这使得蒙哥马利大为恼怒。为什么?因为蒙哥马利性格里有很强的专横与傲慢因素,他的虚荣心很强,绝不允许他人挑战他的权威。伦顿的做法,被蒙哥马利看做是对自己指挥权的挑战。他认为如果每个军官都这样,兵将无法带,仗将无法打,于是很快将这个人撤职。此外还有一批指挥官丢掉了职务。
砍“朽木”的同时,蒙哥马利也在栽“新树”。他提拔了一批年富力强的军官。第13军军长、第30军军长、情报处长、炮兵主任等等,都是一些能征善战的人。特别要指出的是,他让最得意的助手德·甘冈担任他的参谋长。命令一下,全体英军军官大吃一惊。因为,英军规定,在陆军部队中只设高级参谋,不设参谋长。蒙哥马利的这一决定,等于打破了这一常规,即使甘冈也提醒他不要这样做。可蒙哥马利却说:“统帅的头脑不能全部装着鸡毛蒜皮的琐事。我让你担任参谋长,就是不想在树林里逛来逛去,忙着剥树皮,而是要走出来,看一看整个森林。”
蒙哥马利这把火把英军官兵们的士气烧起来了。当时第8集团军一位中校军官写的自传里曾这样评价这把火:“一个没有勇气把一些准将从集团军的参谋机构里解职的将军,一位不能在军士长的心中激发起热烈献身精神的将军,是不能打败隆美尔的,或者说,是不能取得胜利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集团军司令官烧了四把火(3)
第三把火是建立一个和他自己的性格和作战理论相符合的指挥系统。蒙哥马利有一句名言:如果脑袋里面总是纠缠着一大堆琐碎事务,就不可能有清晰的思想。他烧这把火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从琐碎事务里解脱出来。为此,他成立了一个作战司令部,这个司令部设在离集团军司令部相当远的前沿地域,所有的详细作战计划和行政管理事务都由作战司令部负责。他要求这个作战司令部必须精干,只编配极少量的参谋、通信、机要人员和联络官。他让他的参谋长甘冈全权负责这个司令部,并规定:作战司令部与军司令部同级。这样一来,蒙哥马利终于摆脱了像蜂房一样琐碎的事务,有时间和精力经常和下面的军长或师长保持密切的接触。这样,尽管蒙哥马利不像隆美尔那样是一个在前线进行指挥的司令官,但是他对他手下的将军一样心明如镜,对作战情况也是了如指掌。
第四把火是寻找隆美尔的弱点,打一次胜仗,振奋士气。当时,德意联军已是强弩之末,处境非常不好。一是补给线长。部队距离最近的补给基地托卜鲁克也有500公里,缺乏给养,作战物资不能及时到位,伤病员无法及时后送,兵员不能及时补充。二是官兵疲惫不堪,士气下降,非战斗减员增加。长期在沙漠的恶劣环境下作战,又得不到给养,官兵口粮质量极差,中暑、胃病等疾病流行;三是隆美尔本人的身体不好。据德军军医给希特勒的报告,隆美尔已患了严重的胃溃疡和鼻炎,血液循环系统也不好,军医甚至表示隆美尔不再适宜担任指挥职务。
相比之下,英军由于蒙哥马利上任后的一系列举措,士气逐渐高昂,后勤补给也比较充分。蒙哥马利本人更是精神饱满,极有战胜隆美尔的自信。
这时,英军有人认为隆美尔很可能要选择最明智的战法:撤退!如果隆美尔后撤,英军精心构筑的坚固工事将完全失去作用。因此,他们主张立即恢复对隆美尔的进攻。
然而蒙哥马利却根据自己对隆美尔个性的了解,正确判断出隆美尔不会后撤,而是会选择进攻。他分析认为,德军在苏德战场攻势正猛,而北非战场则是德军钳形攻势的一端,如果北非这一端后撤,就等于说德军承认失败,这是荣誉感非常强的隆美尔无论如何也不会做的。
蒙哥马利根据情报分析,判断隆美尔将向阿拉姆哈勒法山一线实施进攻,于是他在那里精心设计了一个陷阱。隆美尔果然上当。1941年8月31日,隆美尔率领他的装甲集群向蒙哥马利布设的陷阱冲了过来,结果遭到严阵以待的英军的猛烈杀伤。同时,蒙哥马利请求空军猛烈轰炸了隆美尔后方最重要的基地托卜鲁克。德意联军顿时军心大乱,向后败退。英军正要用坦克实施追击时,蒙哥马利却下令不许追击,特别是不能消灭隆美尔保留在几个制高点上的观察哨。他的参谋对此非常不解。蒙哥马利解释说:“留着那几个观察哨,是为了让德国人能够看到我们下一步实施更大作战行动前所采取的欺骗措施。”
阿拉姆哈勒法战役历时8天,犹如一针兴奋剂,使得一直被德国人追着打的第8集团军士气空前高涨。这场战役奠定了英军反攻的基础。就连德国人也承认:“这场战役成为沙漠战的转折点,德国在北非的失败,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蒙哥马利烧的这四把火终于使第8集团军的整个面貌为之一新。丘吉尔曾专门在蒙哥马利的纪念册上写道:“我祝愿第8集团军司令和他的部队战果辉煌,威名远扬。”
可蒙哥马利却说:“这才是开始。我和隆美尔初次打交道非常有味道。这一轮是他发的球,我赢了;下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