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帝国-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萧山的家世也不差,出生于儒商世家,家世、外貌、才情那都是一时之选。那个时候社会主义改造刚完成,政局还没那么坏,对资本家的评价还没到万恶不赦的地步。萧山与余浩一个宿舍,二人年龄相似、性情相仿,甚是合得来,成为了好兄弟,由此萧山也结识了余浩的妹妹余燕,并迅速坠入爱河。
但自57年始,中国政局突变,政治气候变得非常恶劣,尤其对萧山这种家庭出身的人来说,那简直就是噩梦的开始。很快他的父亲被打倒,成为了反右分子,然后在批斗过程中死去,萧母也因病成疾,撒手而去;而萧山也被归到了黑五类的范畴。
这个时候,什么是真正的兄弟之情、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在这种真金火炼的时候,方可完全显现出来。很快,余浩就与萧山断决了往来,虽仍然同处一室,但却成了路人;而余燕对萧山的感情却益发的深了。
为了逼迫萧山离开余燕,余浩用了各种手段,其中最狠的是纠结一帮根正苗红的打手,天天斗萧山这个黑五类,经常把萧山打的头破血流、浑身伤痕累累。
对与余燕与萧山的爱情,余父天生也是持反对态度的,甚至有段时间将余燕关在家中,不让出门。在这种情况下,58年大江摩托车厂扩建的时候,从全国征调人手,二人悄悄报名,远离那片事非之地,躲到江洲市来。在这偏远的西南大地,终于算是暂时躲过了余家的干扰,过上了平淡的日子。萧太一这个小生命的到来,为这个二人家庭增添了一分光彩与希望。
那时的大江摩托车厂处于初创之时,风气开放,需要的是愿干、敢干、能干之人,萧山有知识、有想法、有魄力,很快便脱颖而出,得到大江摩托车厂的老党委书记、现在的西南省省委书记汪国兴的赏识,被大力培养,从车间的一名普通员工,一步步的成长为车间主任、厂团委书记、副长厂,与当时的李家顺一起,号称大江摩托车厂双杰,前途无量。
但那场大浩劫的来临,又将萧山那不光彩的出身暴露在众人之前。不过这时已身为江洲市市市委书记的汪国兴很好的保护了自己的爱将,将他名义上贬为工人,但实质上依然从事着大江摩托车厂的管理工作。因着李家顺与萧山的努力,即使是在最疯狂的1966年,大江摩托车厂依然维持着自己的生产。
但萧山夫妻二人却已忘了,在b市有一双仇恨的目光一直紧紧的盯着他们这个三口之家。中央巡视小组的到来,为这三口之家带来了灭顶之灾。受余浩指使,在小组成员田成的要求下,巡视小组直接开进了大江摩托车厂。很快,大江摩托车厂就成了富、反、右分子的集中营,而萧山更是被以反革命份子的罪名拘了起来。
虽经汪国兴书记多方营救,萧山反革命份子的罪名没落实,但一个右派份子的罪名却是怎么也跑不掉,最后被下放的江洲市山里的一个农村,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一改造就是五年。
而这田成同志,在余家的运作下,却在江洲市生了根,专门跟萧家过不去。
经过近七年大动乱,整个国民经济凋敝,已处于破产边缘,中央重新启用了邓老,恢复其副总理的职务;开始组织恢复生产,很多工厂又重新开工生产,大江摩托车厂也如此。那时,已升任西南省省常委、副书记的汪国兴趁机又将萧山从江洲市大山的山沟沟里给捞了回来,让他与李家顺两人搭挡,继续干着有实无名的活。
而此时的余家也没能逃脱这场政治风暴,余家老爷子余天成被免去一切职务,下放到jx一家拖拉机厂工作;受此影响,余浩也被免去军中的一切职务,成了一个大头兵。一直受余家支持的田成失去了最大的靠山,这下再蹦腾不起来了,终于算是安静了下来。
不想76年反正后,余家老爷子天成不但得到起复,并且还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了总参处副总参谋长,余浩也是水涨船高。这一直跟着余家少爷余浩混的田成那官职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到82年后竟成了江洲市体改办的主任,成了一个正儿八经的正厅级官员,而且是权势涛天的正厅级官员。
其实经过这么一场大起大落,老来的余家老爷子也终于算是大测大悟了,对以前对待女儿的做法甚至后悔,多次让人带话,让夫妻二人带上外孙回b市看看。但一来嘛,余燕这心气本来就还未顺,二来她那哥余浩不知哪根筋出了问题,指使着田成这小子老找萧山的麻烦。对这事,余燕一直还以为是自家老爹在后面怂恿的,所以对这事向来提都不提。
把以上原由讲完后,末了,萧母还愤愤的加上一句,“你那混蛋外公与舅舅,我看那是头上长疮、脚下流脓,算是坏到家了。不过你外婆人可不错,这些年都没回去看过她,什么时候有空,妈带你去见见外婆,也让她高兴高兴,她的外孙可是个帅小伙。”
听了萧母这一说,萧太一总算是明白了。如果按正常程序,那肯定是走不通的。这要按程序,那还真得归田成管。这田成正找不到机会跟自己的主子献媚,萧父这不是送上门让人**嘛。
看来得另找门路了。
第十五章 竞标租赁
“儿子,别担心,田成这个狗腿子挡你的路,那我们就不找他。我们大江摩托车厂可是省管企业,市里只是代管。这事找他嘛,那只是客气。既然他不识趣,那我们就绕过他,直接到省里去。”对自家儿子瞎吆喝着要去搞什么租赁经营,余燕当然是不持支持态度的。但见田成这赖狗又杠上了,当然胳膊往家里拐,一时是同仇敌忾,主动为儿子出起主意来,竟忘了自己的初衷。
对了,我怎把这遭给忘了。
刚才老爸讲起这事,萧太一就隐隐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头。不想这老妈一句话那真叫惊醒梦中人。
这大江摩托车厂虽地处江洲市,但自建厂之日起,就是省直管企业。80年后,为便于对企业的管理,省机工厅将厂划给市局代管。四年快过去了,这“代”字嘛一直没取掉。既然这个“代”字还没去掉,这就有了操作的空间。
当年厅里对市局的授权可是有限制的,市局只负责管理厂里的日常经营,对处级以上干部的人事任命权、厂里的重大事宜还得由厅里做决定,这种受权是非常明确的。
但无论是萧山还是李家顺都属于那种君子型人物,对这种抠字眼、耍弄权术的手段既不屑为,更不善长为。有任何事,都是按步就般的,先请示市里,待市里批示后,再请示到省里。
这次大江减震器厂租赁经营的事,萧山想到都没,也按以前办事的惯例,先请示到市里。不想,这下总算有事落在了田成的手中。
按相关规程,市管工厂、企业,所进行的与经营体制相关的改制等都得经市体改办审批后才可进行。
但大江减震器厂较为特殊,属市代管企业,象这种事,先报市里审批,再报省里,那是一种礼节;就算不报市里审批,市里也没话可说,只需向市里备案即可。
现在听老妈一提醒,萧太一便寻思着能不能绕过市里,直接到省里去。
“爸,你看——”这政治的门门道道,萧太一前世虽然活了一大半辈子,但真心不太懂,还得参考老爸的意见。
“市里意见还是要征求的,毕竟厂子在市的管辖区范围内,以后少不得要常与市里打交道,基本的礼节礼貌还得做到。不过可以变通一下,这事我直接去找国伟书记汇报,请书记签批后,我直接报到省体改办。”萧山沉吟片刻。
减震器厂承包经营这事,无论是萧山好还是李家顺都是持支持态度的。
这一方面能盘活厂里的资产,另一方面也能为厂里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而最关键的萧山想通过这减震器厂的租赁经营,看看能不能探索出一种更好的经营体制。
但对萧山来说,也不是没有顾虑,这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政治氛围突变的担心,纵观国内政治形势35年,以阶级斗争为纲是主流,现在虽然向经济建设转向,但谁都不清楚什么时候这种阶级斗争的思维会不会死灰复燃。
二是准备租赁减震器厂的人是自家儿子。虽然党内有举贤不避亲的传统与说法,就自己来说也绝对没有半丝为自家儿子谋利的想法,但这种亲情关系摆在那里,总有一种说不清到不明的嫌疑。
但从现在的形势来看,第一种担忧发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不过第二个方面却是要慎重考虑。
对自己的第二个顾虑,萧山很坦然的向萧太一全盘说明。
听了萧山的想法,萧太一反思了一下,自己还是太心急了。如果厂里直接把厂子租给自己,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以后自己这便宜老爸的升迁都可能留下较大的隐患,即使他在租赁合同中向厂里拿出再优惠的条件。
厂里两套班子的主要领导人都跟他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书记是他的父亲、厂长是他未来的丈人。这种关系在经济往来中,有种天然的嫌疑存在。在后世国内的法律文书中,这种关系有着明确的回避原则。这种利益相关者回避原则,80年代,在西方国家的法律条文中,已有明确的规定。
在脑中回忆了一下后世对这种事情的处理方式,参考后世的做法,萧太一心里有了谱。
其实萧山的担心是很有道理的。在中国80年代中后期那场全国上市的租赁经营潮中,由于这种租赁关系确定过程中的不透明,有很大一部分本应该为国家所有的经济利润在这种不透明交易过程中流到了私人手中,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爸,这个问题比较好解决,这在国外叫利益相关者回避原则,我们可以参考国外的做法。你在给市里、省时打报告的时候不要提谁要租赁减震器厂的事,只是说厂里想把这部分资产盘活,同时创造就业、解决厂里子弟就业问题,想把减震器厂租赁出去,让有能力的人来经营。避免别人把矛头直接指向你。同时,你在报告中说明,厂里在对外租赁时,拟采用竞标的方式来确定承租方。”
“竞标?”这是什么东西,对萧太一的嘴里蹦出来的新词,萧山是相当的感兴趣,“这个竞标是什么个章程,牛牛你跟我好好说说。”
萧太一一抚额头,又把这个时代给忘了。这种招标、竞标合同他方的确定方式,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有存在的土壤。以前及现在国内都是计划经济,哪有什么招标、竞标之说。
“爸,竞标是一种透明的确定合同他方的一种遴选方式,”萧太一整理整理脑海中的记忆,“在这种方式下,合同的一方,这可能是卖方也可能是买方,向所有的意向参与人给出自己的底限价格或条件,然后让所有的参与人集中在一起,当场报出自己价格或条件,以价格最高者或条件最优者为中标人,从而确定合同的另一方。”
听了萧太一的大概介绍,以萧山所具有丰富社会阅历,立马就看出了这种方式所具有的好处。
“这种方式的确不错,能避免暗箱操作的情况,同时能给所有意向人一个同台平等竞争的机会,避免出现贱卖和高价采购的情形,这种方式对合同双方都有较大的好处。既然你有这个想法,说说看减震器厂租赁的事该怎么做?”
“爸,我是这样想的。如果省里同意减震器厂对外租赁,厂里第一步先确定一个自己对外租赁的条件。这个条件嘛,我建议从两个方面来设。一方面是租金,设置的底线为公司设备、厂房的折旧成本,这样既能收回厂里的投资,有意向人也能接受。第二是厂里职工就业问题,租赁后的减震器厂可以从外面雇工,但工人必须主要从厂里招,从厂里招的工人占新的减震器厂员工的比例不能低于50%。当然,为了打消厂里工人、子弟的顾虑,厂里得承诺保留工人的厂籍,要不厂里的工人、子弟谁都不愿意去减震器厂工作。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厂里选择一个全国性的媒体,发布一处竞标公告,邀请有意向的人与单位都来参加公司举办的竞标会,就以上两个条件进行现场报价。”
“第三步,厂里可把减震器厂租赁竞标的事交由市机工局但最好是省机工厅来主持,并且邀请体改办的同志参与,厂里协助相关工作。这样免得你儿子我最后中标后,别人说三道四。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