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新宋Ⅱ·权柄1 >

第1章

新宋Ⅱ·权柄1-第1章

小说: 新宋Ⅱ·权柄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章 身世之谜   

  1.   

  代州是大宋河东路重要边防州郡。在雁门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它与辽国西京道辖下朔州、应州、蔚州三州接壤。在民间传说中,代州是〃杨家将〃抗辽的主要场所,杨五郎出家的五台山,也就在代州境内。所谓的〃杨家将〃虽然多属传说附会,但代州于大宋边防之重要性却并非虚构。代州失守,则太原可危;而太原失守,则关中、洛阳震动,大宋形胜之地,都将沦为战场。   

  因为代州如此重要,所以宋朝沿代州边境由东向西修筑了瓶形寨、天石寨、雁门寨、西径寨、阳武寨、楼板寨等等数以十计的军事据点。而在其辖境内的禁军、厢兵、乡兵,亦是数以万计。各种忠烈社、弓箭社,更是遍布各乡各村,民风之剽悍,殊不可轻侮。自从王安石执政以后,除了置将法、保甲法之外,更是在代州边境修缮要塞,增建军事据点,以巩固边防。辽人对于此事实是隐忍多时,但因当时河北诸州守臣皆是宋朝一时名臣,而辽国的实力也支撑不起一场与宋朝举国相争的战争,因此一直只能静待机会。   

  到了熙宁七年十月,也就是辽国耶律洪基在位的咸雍十年之时,眼见宋朝大灾之后,元气大伤,兼之王安石罢相,政局不稳,辽主耶律洪基与魏王、枢密使耶律伊逊相议,要趁火打劫一番,遂下令枢密副使萧素坐镇西京大同府,遣林牙萧禧往代州,诬赖宋人修城寨侵入朔、应、蔚三州境内,意图不善,要求宋国停止修筑城寨、重议辽宋边界,并赔偿白银二十万两、钱二百万贯、绢二十万匹。且扬言已屯兵十万于边境三州,若宋人不予,则是自坏和议,辽军当自己来取。   

  这是宋朝二十六岁的皇帝赵顼第一次面对强大北邻的军事威胁。虽然自小心怀大志,锐意收复燕云,但当敌人在一个不是由自己选择的时机发出恐吓之时,赵顼却显得有点色厉内荏。连羌人那种小小的反抗,都会让这个皇帝寝食难安,何况是自五代以来就让人谈之色变的契丹人!偏偏在此之时,他的政事堂与枢密院的主要成员们,没有一个人有过与契丹人打交道的经验。   

  这一次,是赵顼很无奈的前往慈寿宫。太皇太后曹氏的智慧,很多时候,是赵顼所必须倚重的。   

  〃辽人如此蛮横无理,实在可恶!〃赵顼向曹太后介绍完事件的大概之后,犹自显得愤愤不已。   

  曹太后却只是平静地望着赵顼,皇帝的生气,在多大程度只是为了维护天子的尊严?又有多少是为了掩饰自己心中的恐惧?她把一切都收到眼底,只是用安静详和的目光凝视着自己的这个贵为天子孙儿。宫女乖巧地将从江西上贡来的金橘用玉盘盛着,小心地放到赵顼伸手可及的地方。赵顼此刻哪有心思吃东西,不耐烦的挥了挥手,吓得那宫女脸色苍白,大气都不敢喘一口,连忙退到一边。   

  高太后忍不住轻轻皱眉,用略带责怪的口吻道:〃官家亦是已为人父了,遇事须要沉得住气。〃赵顼在熙宁六年,两子夭折后,终于得第三子,取名赵俊,就在熙宁七年二月,赐封永国公。   

  赵顼听到高太后斥责,忙红着脸起身恭聆。   

  曹太后用眼色止住高太后,又叫赵顼坐了,道:〃官家既知契丹索求无厌,又有何计议?〃   

  〃这等要求,实是答应不得,但若不从,不免兵祸连结,因此不若继太祖、太宗皇帝遗志,挥师北伐,先发制人。〃赵顼说得非常豪迈,但却始终有点底气不足。   

  曹太后不置可否,只问道:〃既如此,那么官家,而今国家储蓄赐与,可曾备足?士卒甲仗,又是否精利?〃   

  赵顼被问得一怔,寻思这话中深意,只觉得便似一盆冷水迎头浇下来,呆了一会,方勉强答道:〃这些事,现在筹办也不迟。〃         

→虹→桥→书→吧→。  

第2节:第一章 身世之谜(2)         

  曹太后在心中微微叹息了一声,委婉地说道:〃官家,先圣有言:吉凶悔吝生乎动。一旦兴事,结果是好是坏,将来是否感到后悔,会否遭受耻辱,都难以预料。便以用兵而言,若北伐得胜,官家不过是南面受贺;而万一挫败,所伤实多。我想那辽国若容易打败,那太祖、太宗之时,应当早已收复,何必等到今日?燕云之事,不若缓缓图之。〃   

  当此国家元气大伤之时,赵顼心中,又何曾真有战意?只不过种种不甘、屈辱、冲动,在心中交织,又碍于皇帝的脸面,一时犹豫难决而已。他虽然贵为皇帝,但此时的心态,其实与那些怀着雄心壮志却又缺少实力的普普通通的年轻人无异,不过是自己无力面对这一切,所以需要得到可以信赖的长辈的帮助、决疑,仿佛这样做了后,那巨大的责任,就不再是由他一个人来承担了。   

  曹太后又道:〃而今两府诸公,都难问北事。我不过一妇人,见不及长。官家何不召魏国公韩琦问策?其余富弼、文彦博、曾公亮等一干老臣,亦可备询。古训有云,兼听之明……〃   

  河北大名府。府衙。   

  白色的布缦结满府前,进出之人皆披麻带孝,在街上都能隐隐约约听见自内宅传来的哭声……   

  潘照临日夜兼行,当他在大名府府衙前滚身下马之时,已是筋疲力尽,然而没有什么比眼前的景象,能够更让他心惊胆颤的了!   

  〃韩琦,你可不能死!〃潘照临在心中不停地祈祷,疾步走向门房,递过名帖,道:〃学生潘照临,求见侍中,劳烦通报。〃   

  不料那个门房接过名帖,便放声大哭,〃侍中、侍中他仙游了!〃   

  〃啊?!〃眼前之情形,虽让潘照临早有不好的预感,但他还怀着万一的侥幸,可事实却是如此的冷酷。任谁也没有想到,历事三朝的元老重臣,魏国公、侍中韩琦,竟然在这关键时刻死了!   

  〃人算不如天算呀。〃潘照临心里泛起苦涩的感觉,〃看来,只有去洛阳了。〃   

  代州城,寒风萧索,落叶纷飞。   

  太常寺少卿刘忱与吕大忠坐在同一辆马车上,闭目养神。他一闭上眼晴,就不由自主的想起崇政殿中皇帝召见的情形。   

  那天是在崇政殿,皇帝对他说道:〃朕已命秘书丞吕大忠知代州事,大忠正逢父丧,朕得不已方夺情起复,卿往代州,当与大忠齐心协力,断不可轻启边衅,有负朕望。〃   

  他还记得自己当时答道:〃臣既受命,便往枢府考核文据,未见本朝侵辽人一寸之地。臣既为使者,必当据理力争,若辱使命,臣当死在代地,以报圣上。〃   

  然而就在启程前,皇帝内降指挥,给他的手诏上写着:〃辽理屈则忿,卿姑如所欲与之。〃   

  一个使节,临行前居然收到一份如此让人灰心的手诏!刘忱心里百感交集,到代州后,他一直把手诏深藏,绝口不提。这几天揣见吕大忠为人,倒也是志节慷慨之辈,但知人知面难知心,他依然犹豫着要不要和吕大忠说明情况。今日是辽国枢密副使萧素亲自前来,自己和萧素的第一次交锋,若告诉吕大忠,万一挫了锐气,反为不妙。他咬咬牙,暗道:〃罢了,不奉诏的罪名,我一人担了便是!〃   

  不多时,马车便到了驿馆。二人下了马车,便见辽使萧禧早已在门口迎接。见着二人下车,萧禧忙拱手相揖,笑道:〃刘大人、吕大人,请。〃二人亦自揖逊回礼。这是宋辽之间通用的外交礼节,这简单的揖逊之礼,亦表示两国是平等的外交关系。刘忱因见萧禧一身戎装,不由得轻轻冷笑一声。吕大忠却是神色自若,竟似是浑然不觉。   

  入了大门,辽国枢密副使萧素已率众随从在中门相候。刘忱远远打量,见那萧素约是四十来岁,方额浓眉,双眸精光内敛,一看就知道是个厉害人物。站在他身后的却是一个身披镀银铁甲、腰佩长剑、相貌英俊的年轻人,曾经出使过大宋的萧佑丹,竟然还站在少年之后。刘忱心里一惊,不由得多留意了几眼,再看吕大忠,却见他也有诧异之色。         

◇欢◇迎◇访◇问◇。◇  

第3节:第一章 身世之谜(3)         

  当下宋辽双方又行揖逊之礼。萧素拱手笑道:〃刘大人、吕大人,远来辛苦。〃吕大忠亦拱手回礼,却是淡淡回道:〃萧大人说错了,此是宋境,是萧大人辛苦。〃   

  萧素哈哈一笑,抬手道了声〃请〃,将刘忱、吕大忠等人迎入厅中。   

  刘忱等人走进大厅,却见厅中早已布好酒宴。萧素往主位上一站,高声吩咐:〃奏乐,请刘大人、吕大人入坐。〃有侍者立即走了上来,把二人往客位上引。   

  刘忱与吕大忠对视一眼,却都不肯动身,刘忱凝视萧素,道:〃萧大人,你又弄错了!〃   

  萧索一脸愕然,问道:〃本使哪里弄错了?〃   

  刘忱缓步走到萧索面前,昂然道:〃此处乃大宋国境,驿馆亦是大宋欢迎邻国使节的驿馆,于情于礼,应当请萧大人坐客位。〃   

  萧禧在一旁听到这话,不由悖然大怒:〃岂有此理!既是我大辽设宴,焉有反坐客位之理?刘大人莫非是有意轻慢?!〃   

  刘忱却不看他,只盯着萧素,从容道:〃若是私宴,自然能坐主位,不过萧大人代表大辽皇帝,在下代表大宋皇帝,这是两国之宴,既然在宋境,自是宋使坐主位。〃   

  萧禧却不答应,〃刘大人莫要逞苏秦之辩,天下之事,理为同一,我等设宴,自是我等坐主位。〃   

  刘忱知道这第一次交锋,事关双方锐气,如何肯退让半步,当下冷笑道:〃大宋的国土,大宋的驿馆,若要设宴,自然由它的主人来设,这宴会所费几何,不必由贵国出。〃   

  萧禧趋前几步,声色俱厉,道:〃刘大人这等小节都一步不让,如此不近情理,可是没有诚意谈判么?〃   

  〃本使千里迢迢持节而来,如何说没有诚意?!想辽国亦是大国,岂能不顾礼义,为天下所笑?天下万事万物,都抬不过一个理字。鹊巢鸠占,反宾为主,到底是本使缺少诚意,还是贵国缺少诚意?!〃   

  刘忱舌辩滔滔,萧禧一时竟被他驳得说不话来。那银铠青年多看了刘忱几眼,刘忱回视之时,却见他眼神中竟有赞赏之色,不由得一怔。却听萧素笑道:〃既是二位定要争这个主位,我看两家七十余年交好,亦不必为些些小事伤了和气。只不过本使设宴,客位也是断然不坐的。素性明日在雁门山古长城以北重新设宴,再请二位与会。未知意下如何?〃   

  刘忱与吕大忠对望一眼,道:〃如此,明日必准时赴约。〃   

  次日,辽国朔州马邑边境。   

  刘忱骑在一匹黑马上回头眺望,险峻的雁门山已被远远的抛在身后,跟着自己的只有几个幕僚与三十名军士。为防不测,吕大忠并没有随行,而是在雁门山以南的西径寨接应。刘忱不禁又一次想起身上肩负的使命,既要维护国家的利益,又要不至于引起战端,而面对咄咄逼人的辽国,自己身后的国家与皇帝,都显得孱弱了一点!   

  刘忱乃是进士出身。此时连朱熹都未出生,科举的内容更没有限制于四书五经之内。宋朝建国一百年来,能考中进士的,都称得上是一时一地之人杰,对于华夏族之典章故事,自然都是非常清楚的。这马邑之地,纵是匈奴强盛之时,也一直在汉朝的疆域之内,当年汉武帝曾经在此伏兵三十万,以待匈奴。此时身临其境,而境遇不同如此,刘忱环视四野,不由怀古慨今,抚绺长叹:〃未知要何时,我大宋方能有三十万雄兵,再临此地,以邀单于!〃   

  他话音刚落,便听得一阵号角长鸣,北方的原野上扬起一阵灰尘,轰隆的马蹄之声由远及近而来,刘忱心知这是迎接他的辽人来了,忙挥手令属下军士勒马列队,向前迎进。果然,不多时,远方便出现了百余骑辽人。辽人占据燕云之后,虽渐染汉化,但毕竟是马背上的民族,素重骑术,非宋人能比。这百余骑更是从萧素的亲兵卫队中挑出来的佼佼者,其军容气势,更是令人见之夺魄。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  

第4节:第一章 身世之谜(4)         

  刘忱心知这是萧素在炫耀军威,隐隐含有威胁之意。他回头见属下军士,都有畏怯之意,不禁眉头一皱。他素有智略,此时便佯为不经意,勒马停步,扬鞭指着辽军,嘲笑道:〃契丹素称善战,然亦中衰矣,某看这些骑兵,较我大宋捧日军差得远了!〃   

  这些军士何曾知道〃上三军〃之一的捧日军是何等军容?只是人人都知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