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鼎1617-第7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多斥候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心态,挑着装满了布匹盐巴胭脂花粉的挑子渐渐的接近了爪哇岛上的几处规模较大的匪首们盘踞的地区。为了使这些货郎的身份更加不被怀疑,在布匹油盐下面的挑子夹层里,许多人夹带了数量不等的火药和铅弹匕首箭头等物。冒充那种往来于交火双方之间走私贩运武器的走私贩子。
不过这些斥候们大概没有尤里那种敢于把成卡车的“雨伞”卖到撒哈拉地区的思路,他们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句名言,街上血流成河的时候,才是买卖兴隆的时候。一方面固然战争杀戮引起了极大的破坏。但是同时,一些诸如人口武器之类的贸易又异常兴隆,并且给相关人员带来巨大的财富。因此。不管古今中外,战场上看到货郎千万别觉着自己眼花了。所谓赔本的买卖没人干,但是掉头的买卖抢着干。
因此,这些南粤军斥候们挑着货郎担路过这些土王民兵地盘的关卡的时候,基本上不用担心严厉的搜查和人身安全,反而要经常烦恼买卖太多。这些土王民兵首领宗教领袖,别看平时一个个道貌岸然,干起这些缺德作损的买卖却一个个都是行家里手。一看侦查员身上带的东西都是好货,顿时各种拉关系送钱送女人。同时大肆推销自己辖区的物资。其目的归根结底就是要尽可能的多收进一些武器,准备按期交出武器的,打算利用手中的这些武器火药,在郑森面前多一些筹码,也好为自己和自己背后的团体势力多争取一些利益。打算负隅顽抗的,更是不计成本的大力收集各种各样的军需品,有的甚至是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几天的交道打下来,南粤军对于爪哇岛上的各种反叛武装势力分布构成,算是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一派便是打着绿色的军旗,旗帜上画着星星月亮和弯刀。口中自称是默罕默德战士的,因为历史的原因,他们起事反叛最早。裹挟的百姓最多,占据的地盘也是最大。同他们相比,那些加尔文教派的民兵人数和地盘就相差很多了。不过,因为宗教信仰的问题,加尔文教派的民兵可以较为容易的得到火器和火药的补给,而且部队当中对于这些火器的掌握也远比那些以土王苏丹为主要首领,以他们麾下兵马为骨干构成的默罕默德战士来的强得多。
一家人多势众,占地广大,一家武器精良。战力精锐。两派势力在爪哇岛上打了一个平分秋色的局面。更要命的是,加尔文教派民兵打得旗号是协助官军维持地方秩序。这无疑是更加具备欺骗性。而那些打着星星月亮绿色旗号的默罕默德战士们,因为本身内部就是土王和苏丹们各自为政。互相不买账的局面,几次交战下来,倒被加尔文民兵们打得抱头鼠窜,望风而逃。
这样一来,那些挑着货郎担子的探子们,无疑便成了各派势力眼中极为重要的人物。不但可以从他们那里购买到急需的物品,有人更是花大钱打探官军其余沿途各派势力的情形。
“没关系!只要你们钱给得够,莫要说是消息,便是要订购大宗军火,兵器,咱们也能够想得到法子给你们弄来!”
面对着苏丹的问询,充当探子头目的甲长麦平,一拍胸脯,努力在脸上做出一副见利忘义的市侩面孔来。
“没钱也没关系,各种珠宝玉石,金银象牙豹皮,珍奇鸟兽,咱们都收!”
“那,我要买五百桶火药,还有你们汉人用来治疗外伤的那些药物,纱布!越多越好!你,能够搞得来吗?”坐在镶满金银宝座上的玉素普苏丹,虽然是吃的脑满肠肥,自我豢养成一个肥硕的身躯,但是脑子还算是在这些叛匪头目之中清楚的一个,最起码知道给手下的精兵筹划些药物。
“火药可以弄得到,但是不会那么多。顶多二百桶。还得你们到边界上去接应,要不然我们不敢保证不被别人在路上劫走。”麦平在跟随吴六奇在粤东起事前,也是一个混迹于赌场青楼之中的乡间游侠儿,这是说的好听的,难听的就是也是个乡下小混混。也就是因为有这样的经历,他对人性的把握要比其他人来得更加准确。
如果要是大包大揽的对苏丹的要求说没问题,反倒容易引起怀疑,倒不如摆出些困难和问题,还有自己能力能够达到的程度,这样倒是更容易取信于人。果然,玉素普听了麦平的话,点点头,表示对他的赞赏。
“至于说殿下说的那些药物,那倒是好办些!”对于治疗外伤的药物。眼下南粤军倒是没有将它们列入禁运名单,不过,大批的采购却也是个难题。特别是这个双方都在外松内紧的筹划军事行动之际。突然市面上有人大宗采购军用药品,这不令人起疑心才怪呢!
“好!有你的这句承诺。我自然当你是我们的好朋友!放心,不会少你的货款的!就算没有钱和你要的那些东西支付,我们还有这些!”
玉素普苏丹手中的权杖挥动,帐前武士们闪开一个口子,露出了一条通道,通道的尽头,是一片极为宽阔的场地,场地的四周用围栏围起。周遭有玉素普手下的士兵手执刀剑往来巡视。粗大的木质围栏之中,坐满了人!
“这些奴隶是我们捕获的异教徒!如果你们肯收,我就把他们抵价卖给你!”
在玉素普苏丹的权杖面前,那些满身伤痕,被饥饿和无望折磨的已经丧失了人的基本意思的基督教徒,用空洞的眼神打量着眼前的这一切。似乎一切都与他们无关。
“我蒲你阿姆!”麦平在心里骂了一句!虽然他自己自认为不是什么好人,从军前偷鸡摸狗的事情也没少干,从军之后也曾经跟随王金吴标等人将粤东地区其他乱匪掠来的人口卖给当时的陈天华用来交换各种需用之物,但是,这样大规模的捕捉百姓用来做奴隶生意。这在他还是第一次看到。而且,居然连一个用来充当遮羞布的理由都不找一找,只要一句话。“你是异教徒!”就足够了!
殊不知,在默罕默德和耶和华的两派信徒之中,只要你是异教徒,那你就是天生带有原罪的。不管是打着十字军的旗号,还是绿色的旗帜上画着星星月亮,只要是打破了对方的城镇,立刻就是一番惨绝人寰的劫掠和屠杀,之后更是将城池内的人口成千上万的卖做奴隶。默罕默德的战士们有的时候甚至是将基督教的俘虏卖给同样在胸口挂着十字军的奴隶贩子,而同样的。十字军如果没有攻破默罕默德战士们控制的城市,那就干脆掉过头去洗劫君士坦丁堡。甚至是将抱着收复圣地神圣目的儿童十字军战士集体卖掉!
“这有多少人?不。多少奴隶?”
“有一万多信仰耶稣邪神的异教徒,具体多少我也不清楚。每天都有人死,每天又都有新的俘虏被丢进去!我留着这些人只能是浪费真主赐给我们的食物,污染脚下的土地。倒不如都换成战士们手中的刀剑来得实惠!”
“好!二百桶火药,我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卖给你!不过,这些人就算是你给我的定金,我要你派人给我送到边境上!”麦平努力的控制着心中一连串最恶毒的咒骂,脸上扮出一幅极为贪婪的样子。
“好!”
生意谈妥,玉素普少不得要在新的朋友面前展示自己的慷慨豪富与热情,于是一场极为奢华的酒宴被安排上来。
“我的朋友,你是我最尊贵的额客人!感谢你在这个时候给我送来了我需要的东西,你是阿拉派来的天使。说吧!在我的土地上,在这场酒宴上,你想吃些什么食物?”
一个同麦平一道前来的斥候一时兴起,朗声问了一句,“我想吃猴脑,有没有?”
玉素普含笑看了他一眼,唤过身旁的大臣低声吩咐了几句,转眼间那斥候面前就是十几只吱吱乱叫呲牙咧嘴的猴子。登时吓得那斥候面白如纸。
这样的情景不止麦平一队人遇到。派往各处进行侦查哨探的探子们都遇到了类似的景象。只要你能够把官家的情形态度,还有这些打着各色旗号的武装势力需要的提供上来,那么,不管是要钱要宝石,要木材,要人口,一概都是慨然应允。至于说酒肉征逐美女歌舞自然更是家常便饭。
当然,礼下于人必有所求,这些人的要求也非常直接,要武器要钢铁要盐要布匹,总之只要是他们需要的重要的物资,不管你用什么手段弄来,他们是一概笑纳。就这样,多达数百支探子小队顺利但是却缓慢的穿行于爪哇岛上的各处城池乡村镇店,吃惊于百姓的苦难,惊讶于敌人对商旅的态度,同时,最最后面的目的,盈利,却也超乎他们的想象。
郑森和吴六奇在派出他们外出侦探时便已经交代的很清楚,“本钱算是公家出,所有的盈利都归你们所有,算是公家预先对你们这番辛苦的酬劳!”尽管是所有的人都有着借机大捞一把的念头,但是面对着一根针能够换一头肥壮水牛这样的收益,却也是惊得目瞪口呆。(未完待续)》
正文 第六百四十七章 南洋治安战(三)
readx;他们粗略的算了一下,他们这一趟虽然都是按照心里的良心价做买卖,但是获得的银钱,却足够他们全家老小几年、十几年的吃喝用度。不过看着腰间鼓鼓的褡裢,那里面除了银元之外,更多的是金砂、绿宝石、猫眼儿、翡翠等贵重之物,说起来这些东西原本不是这些普通一兵们能够接触到、见得着的。若是往常,缴获了一块足以让他们高兴好几天,但是这些充当货款的贵重之物,却是坠得他们感到腰间生疼,许多人都高兴不起来,这些贵重之物,是用多少百姓的鲜血和苦难换来的,可以说每一块银元上面,都浸透了鲜血。
“娘的!用这样的钱,买田,大水冲掉!盖楼,天火烧了!娶老婆,生下的孩子被老虎叼着跑了!”一个斥候在船上捏着硬邦邦的褡裢时喃喃自语道。
这些斥候们深入叛匪盘踞的地区半月有余,所见所闻完全是暴戾血腥,难免心中也是充满了戾气。为了让心里平衡一点,一路上他们尽力的做一些善事,比如给一些穷苦人施舍,制止一些针对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屠戮行为,买走一些奴隶等等,或者用这些钱获取情报。就这样,经常了将近半个月的调查,他们初步摸清了以巴达维亚城为核心的南粤军辖区城镇附近两百里内的各种势力分布情况,武装数量资金来源等情况,然后以信件的形式把情报送回雅加达。虽然内容千差万别,但是这些杀人不眨眼的探子们一般信的最后都有这样一句话,百姓苦难深重,望尽快行动。
在这半个多月的时间里,郑森与吴六奇也没有闲在那里等着喝茶。
所有第一混成旅的人马,在这半个多月的时间里除了尽快适应爪哇岛的环境、气候,熟悉道路、森林之外,便是对各自的装备进行一番调整。这里潮湿闷热多雨,将士们的铁甲自然是不能穿了,而且一旦实行郑森的那个缺德到了祖坟都冒烟的战术。那么就不一定是多少日子不能解甲休息,对于将士们的体力损耗实在是太大。况且,实行铁壁合围战术,势必要昼夜不停的连续追击、作战。身上披着沉重的甲胄,对于机动能力也是个巨大的影响。
没奈何,只得将身上的甲胄都脱下来,重新捡起了南粤军起家时的看家法宝,竹制甲胄。这种竹甲。比起铁甲来更是适合这种热带丛林环境下的作战。
郑森的一道公文,让毗邻的湄南河地区、柴棍地区的竹甲为之一空!这些甲胄原本都是只有各处村寨之中的守望队和壮丁队才装备的,库房里很少有储备。但是军情如火,各处道府官员不敢怠慢,索性便从壮丁队和守望队身上将竹甲扒下来!横竖眼下自己的地盘上没有什么叛乱,顶多就是些偷盗案件,有火铳就足可以对付,不必有甲胄了。
除了甲胄之外,被一船一船运到巴达维亚城下的,便是各种给养物资。油布雨披。草鞋,药物,咸菜,更多的是在码头仓库里堆得山一样高的面粉。
“大木,主公看到你的作战计划甚为欢喜,特意命人将刚刚从天竺运到满喇加的小麦赶制成面粉,说是让你制成干粮。大队人马深入叛匪盘踞地域作战,将士们还是身上至少要带五日以上的干粮才好!”
押运这批物资前来的正是郑森的叔叔,担任抚垦局会办的郑芝豹!
如今的郑芝豹作为抚垦局的会办,权力范围又有所扩大。不仅负责福建、广东、广西、台湾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