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夺鼎1617 >

第618章

夺鼎1617-第618章

小说: 夺鼎161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王宝一声虎吼,“火箭!上油箭!给老子瞄准战象,射!”

    在窝罗翁眼中,那些车上类似绞盘的东西,充当着高低机和方向机的作用,在操作手猛力的摇动下,火箭的发射架准备完毕,一枚枚火箭被从木箱子里取出来,迅速的装填到位。

    这几年,随着稻田养鱼等技术的不断推广,在守汉的地盘上,鱼越来越不值钱,鱼油便大量的出现了。起初,太平洞兵工厂的人们想利用鱼油制成油坛,用来纵火焚烧。但是,当设计想法被守汉得知后,他奇怪的问,为什么不将鱼油熬煮,将里面的苯提炼出来?再加到猛火油或者轻油中,让这些油成为半固态的。这样,以前大家一直叫苦的油火箭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渗漏的情况也就不存在了。

    苯是什么,大家不得而知,但是,听将军的总是不错的。何况,用鱼油制造油坛等燃烧物,则是在五代时期就很成熟的技术了。

    于是,有点象人类排泄物的半固态猛火油火箭,便应运而生了。装油量和威力都大大增加了。

    “点火!发射!”

    一枚枚火箭发出一阵阵的怪叫声,划过天际,从炮队阵地上飞过,吓得炮队的兄弟们比面对战象的冲击还要恐惧。“娘的!是哪个家伙在老子们背后用这个?想要害死老子们啊!”

    火箭发射的密集程度,显然远非火炮所能比拟,第一轮火箭发射后,在战象冲击的道路前,便形成了一道火墙,若干堆的小火连接成了一道火墙,在地上熊熊燃烧。战象们猛地收住了脚步,它们试图要搞清楚这些跳动的火焰是从哪里来的。

    “嗖嗖嗖!”第二轮的发射接踵而至,这一轮发射,目标便是战象的队形。几枚火箭更是落到了战象背负的竹楼上,顿时燃起了大火,竹楼里的战士们来不及逃跑,便被油火箭击中,发出一阵阵如同厉鬼一般的惨叫。背上发生的变故自然影响了战象的心情和战斗的勇气,几头背上燃起大火的战象开始左冲右突,试图摔掉背上的危险,不停地与周围的大象战友们发生碰撞,冲击,战象上的战士们开始慌了,他们试图驾驭住战象,让它们先暂时离开这烈火炼狱。

    “大佛郎机!换霰弹!”趁你病要你命,指挥炮队的军官显然不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动物保护主义者,做不到到高速路上拦阻运输犬类动物的事情来。

    炮手们迅速将装填着八枚比核桃略小一些的霰弹子铳装填,“开火!”

    一百九十二枚霰弹,在火药的帮助下,迅速的扑向百步之外,正在烈火中挣扎的战象,噗噗声不绝,一阵阵的闷响,大约不到二成的霰弹穿透了披甲,钻进了战象的身体。

    几头战象吃疼不过,竟然一声狂暴的嘶鸣之后,人立起来,两条粗大的前腿落下后,将几名从象背上逃下来,正在庆幸的士兵当即拍成肉饼。

    当炮手们还没有来得及将子铳取出,更换新的子铳,第三轮的油火箭成为拍死战象最后一丝意志的凶手。

    火箭还在空中沿着自己认定的轨迹向前飞行,战象们已经从复杂的战场诸多的声音中敏捷的分辨出这最要命的声音。

    在头象的带领下,所有的战象一个狂吼,转身逃向出发的地方,他们认为那里是最安全的。

    “火候够了!”

    王宝的令旗摆动,三列火枪兵,肩背火枪齐步向前。

    “派人通知左右两翼,待命出击!”

    战象们继续疯狂的向本阵逃去,转眼间,已经逃过了炮队阵地,大象们还是很清楚,这些巨大的筒子是会喷射出火焰和可以致人死地,哦,不,致象死地的大铁球,还是不要去招惹的好。

    擦着炮队阵地的边缘,战象们向本阵奔来。

    “快!队形散开!给这些家伙让路!”看着迎面奔来的庞然大物,听着竹楼里的士兵发出的不像人声的惨叫,窝罗翁也是心惊胆战。几头战象背上的竹楼已经倾斜在一旁,士兵们在高速狂奔的战象身上哭喊着,几个士兵甚至被甩出了竹楼,用尽全身的力气抓住象背上的一切可以抓住的东西,不住的发出凄厉的求救声。他们的同伴,被甩到地上的后果,他们都看到了,刚才还在谈笑风生的人,转眼就变成了一堆血水,一摊烂肉。

    六千字奉上,继续求点击推荐收藏评价,然后拼命码字,看看晚上能够不能再搞出一章来。
正文 第八十八章 升龙的谋划
    大家中秋节快乐!月亮看见了?月饼吃了吗?

    在多少年来的中华文化熏陶之下,安南的风俗在很大程度上同内地相仿,一样要过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本章节由网友上传&nb)有民谣云:“肥肉姜葱红对联,幡旗爆竹大粽粑”。讲得便是过年时分的情景。

    郑棧г谡砹艘幌律砩系耐帕炫郏飞系慕鸸冢烛系南蚬┓钭胖J狭凶媪凶谏裎坏纳耥枭希钌细崭沾铀旅砝锊衫吹囊恢γ⒌穆桃叮庀笳髯盘斓厮透B坏亩魑铮毕赘孀凇

    在锦缎制成的拜垫上毕恭毕敬的行了三拜九叩之礼后,郑棧鹕恚钍雷由锨拔嫦鹊炀啤S心谑膛踝乓槐鹚壳读频牟AЬ坪平崆岬脑谑雷邮种械牟AЬ票姓迓雷泳俟范ィ髟诘厣希缡钦呷炀埔鞘剿闶峭瓿伞

    这是每年郑氏必须要搞的年终祭祖仪式,也是几乎每一个有些体面和实力的家庭都要搞的。祭祖仪式之后,才是大年初一会同黎皇一起接受百官朝拜恭贺新春的日子。

    “王!”刚刚走出供奉祖先的祠堂,迎面便跑来一名侍卫。“河静郑杖大人有表章到。”按照郑棧跻姆愿溃U鹊淖嗾邸⑹樾乓欢ㄒ诘谝皇奔渌偷剿拿媲埃呐滤诔栊夷澄诲樱惨没鹿偎偷剿难矍埃按四司笫拢虿豢汕崧 

    “不会又是建议王爷试行李家那肆意搜刮民财、剥脱读书人体面的官绅一体当差完粮纳税的法子吧?”侍卫将火漆封印的奏折递到郑王身边的宦官手里,低头暗自揣测密折的内容。

    “好哇!好!”粗粗看了几眼,郑棧跻愦笊衅鸷美矗罢庑≡簦绱说牟话窳Γ斜┡懊瘢晌蕉嘈胁灰灞刈员校±慈耍彼笥彝澳惚ㄐ庞泄Γ停 

    他伸手示意内侍将方才世子用来奠酒祭祖的那柄金丝盘嵌龙纹的玻璃酒壶赏给送信的侍卫,“此物是南中商人所进,方才用来祭祖之物,赏你了!”

    “臣!臣!”那侍卫顿时被突如其来的幸福感打击的泪流满面,“臣,誓当为陛下效死!”这话,如果换了别的国度自然是大逆不道之言,但是,在郑王这里,却是表忠心最好的方式。

    世子很是奇怪,是什么好消息能够让父王如此高兴?连祭祖所用之物都赏赐给了报信人。“传旨,郑杖办事得力,精忠王事,加官一级,赏田百顷,民二百户。”

    “传旨!各部院大臣今日暂停朝贺,到王府议事!”郑棧跻笊姆愿郎肀叩幕鹿伲罂觳较蜃约旱那薰娲碚碌脑郝渑苋ァ:У蒙砼缘囊桓扇耍谑雷拥穆柿煜拢涛馈⒐僭薄⒒鹿佟⒐⑴踝牌炻奚∩确追捉糇凡桓衣湎掳氩健

    “父王,何事竟欢喜至此啊?”在书房之中坐定,略略平心静气一番,世子半是埋怨半是好奇的问自己的父亲。

    “我儿,你师父可曾教你读史记?读隋书?读新旧唐书?”放下手里的百合瓷茶杯,郑王爷开始考校起儿子的学问和功课。

    “夫子们都有教导过儿臣,夫子说,强秦之所以灭亡,便是始皇帝好大喜功,不爱惜民力造成。那隋朝也是如此。若不是隋炀帝开挖运河,征讨高丽,以大隋朝之富裕、之强悍,焉能有李家的天下?”

    作为一个从华夏文明中分娩出来的政治生命,对于母体的历史和文明自然是很清楚,为了培养合格的接班人,统治者们都要求继承者要仔细学好中华文化。

    郑王将郑杖的密折递给儿子,“你看看,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郑杖的密奏很简单,只是说明目前李守汉控制的地区之内,从河静出发一路向南,都在大兴土木,修筑驰道,“每四十里修建驿站一座,可提供饮食、住宿。”

    几个和修路有关的工场、矿山都在昼夜不停的开采石灰石,烧制俗称烧灰的水泥,用于保证这条贯穿南北的通衢大道的修建需要。

    信里说的事情,不算是什么新闻,但是如此详细的说明了征发的民户数量,道路的标准,建筑材料,施工范围和要求,却是前所未有的。

    “取地图来!”

    早有机灵的内侍取来安南全境地图,在王爷和世子面前展开。紫檀木制成的画框,将地图上的山川河流变得一目了然。

    “父王!”在地图上端详了片刻,世子的脸色也变得异常兴奋,“李家小贼所修筑的这条大道,丝毫不亚于当年秦始皇隋炀帝所修筑的驰道、运河!”

    用闻讯赶来的近臣在地图上粗粗的量了一下,不由得也是大惊失色,“陛下,李贼滥兴大工,四处征伐,不恤民力穷兵黩武乃是取祸之道!纵然不如杨广那般身死国灭也难逃嬴政二世而亡!”

    “正是!想那杨广,身死国灭,方才修成此运河,却便宜了后来人。便是为圣天子清道尔!”

    “臣等恭喜陛下,贺喜世子!李某如此倒行逆施,殷鉴不远,便是我安南解民于倒悬,救民于水火之时!”

    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地图,那条粗粗的红线,被内侍用毛笔沾着朱砂在地图上向下延伸,从布政(河静、广平)、广南道(广南、广义、平定),沿着海兴、边和、河仙,一直修到藩镇营(西贡的古地名)、定远州!沿着海岸线一路南下,越江河,过平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越看,越是让人喜形于色。

    海河以南,便是热带丛林气候,气候潮湿闷热,蚊虫多,传染病多。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平素每年都有瘟疫流行,整村整村的人死绝的事情发生,修筑公路,无疑是将人命大把大把的丢弃到荒野之中。

    “陛下,据细作报知,顺化阮逆所辖地域内壮丁人数不过十二万六千八百五十七人(此数字是1776年的数据),李贼如何征发了数十万民夫来修筑道路?”一名大臣仔细研读了一遍郑杖的奏折,发现数字有些对不上账。

    “先生,”世子向这位曾经辅导过自己读书的大臣恭恭敬敬的行礼,“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壮丁数目不假,但是李贼暴虐,想必是扫地征发,上至七旬老翁,下至黄口幼童,一律发到工地修路便是。”

    “世子所言极是!想必是连那溪硐之人,也要在李贼淫威之下,迫不得已而为他的荒谬之举流血出力!”

    这话倒是被大臣们猜对了,也不能说全对。壮丁的数字固然不对,但是,不要忘记,守汉的地盘上是执行官绅一体完粮纳税的制度,大批原先依附于阮家官绅贵族的奴仆成为了自由民,这些人是不在丁口簿子上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历朝历代在开国之初轻徭薄赋之后,人口增加的原因,不用缴纳人头税了嘛!

    另外,便是日丽十条的威力。在这个原则框架下,所有的人,都可以获得开垦荒地的权力,但是你必须要缴纳税赋。这样一来,顿时在垦荒局登记的人口数量立刻呈爆炸式增长。

    “想哪秦始皇、隋炀帝,为了一己之私,在全国各地征集百万民夫,修建宫室驰道,建造长城,开挖运河,最后导致亡国,李贼想来也是为期不远!”

    此话一出,顿时室内一片附和之声,所有的大臣都暗自垂涎,这几年同南方贸易,河静出产的各宗商品,不论是王公大臣喜欢的玻璃、百合瓷,还是升斗小民需要的食盐、菜油、布匹,米酒,军队强烈要求全部装备的九转钢制造的兵器铠甲,哪一样不是让经手人大赚特赚的东西?

    这要是一旦李守汉的政权发生内乱,主公大举南下,自己们是不是可以从这块肥肉上狠狠的割下一块来?想到那些传说中几乎是吐金屙银的工场,还有那些年产十石稻米的肥沃土地,大臣们一个个在内心流着口水。

    “臣等恳请陛下,早日挥师南下,以解民生倒悬之苦!”大臣们发出异口同声的心声。“好让我们发大财!”

    “李贼虽然残暴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