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夺鼎1617 >

第542章

夺鼎1617-第542章

小说: 夺鼎161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广锅是用生铁制成,无法重新熔炼,而且一旦破碎之后无法进行再利用,属于比较让人放心的出口产品。

    “广锅?既然能够大量的出东口、西口卖给蒙古人,那就不是什么新鲜东西!更谈不上赚大钱!”

    “十二阿哥打算去抢在涿州的红夷大炮,不料想铩羽而归,死伤颇多。四王子命我们想办法了解一下这广东的事情,如果有可能,便多多的买些粤铁来!”

    “据俘虏的明军士兵交代,粤铁不但便宜,而且打造的兵器颇为上选,四王子说了,只要能够买得到,有多少,辽东便收多少!”

    “这个,两广实在是太远了,我们没有到过那里。”

    “就是!我的铺子顶多是到了南京。”

    “嗯?南京?!”

    田生兰仿佛闻到了血腥味道的鲨鱼一般,不由得眼睛里放出绿光来。

    “怎么,老田,你有门路?”和田生兰关系不错的黄云发眼睛里满是热切期盼的眼神。

    “也算不上有门路,只不过似乎有条线可以试试看。”田生兰卖了一个关子。“你们还记得我在天启七年的那单食盐吗?”

    天启七年,田生兰从盐帮手中一次买进了三千引精细好盐,转手卖给辽东的建奴们,因为盐的成色极佳,被八旗的旗主、贝勒、各处的汉官们一抢而空,田大掌柜的一次获利高达五万余两。

    这笔食盐买卖让其余的七位颇为眼红,但是当他们打算再去找盐帮购买这样的食盐时,却被告知,盐帮手中也缺货,只能够等有货时再行与诸位大掌柜合作了。

    “据我在南京的外庄掌柜老马讲,这批食盐听盐帮的几个管事说,都是从南边运来的,同时运来的,还有细棉布、精白糖等好东西。我想,既然四王子提到了粤铁,那是不是和这些食盐、白砂糖、细棉布一样,都是从南方过来的?我们不妨从这条线上去追根溯源,不能够让扬州的这群乖乖隆地洞韭菜炒大葱的家伙把什么便宜都占了!”

    听得田生兰的分析,几个大掌柜都点头称是,毕竟这样的分析是合理的。

    “老田,几位大掌柜,我有一个主张,各位听听看是否可行。”范永斗低头略略沉思了一会,抬起头同七位合伙人阐述自己的主意。

    “老田,你不妨辛苦一趟,等城外略微安静一下,你就沿着运河南下,到南京和你的外庄掌柜老马一道去寻那几位盐帮的管事,许以厚利,告诉他们,不妨把他们手里的盐和其他货色一次姓都由我们吃下,他们开价多少我们绝不还价!然后再想法子打听他们的上家是谁,只要知道了他们的上家,四王子那里可是有的是这次进京得来的金银财物!”

    这个主意好是好,但是田生兰却有些迟疑,

    “范大掌柜的,话是不错,可是我的头寸不足,都变成了货色,准备开春运到辽东去的。您让我南下去同那些盐帮的苦哈哈们打交道,这没有问题。可是,让我不还价把他们的货色吃下来,这却有些难了!”

    “听我说完!”

    范永斗很是不屑的白了田生兰一眼。瞧你那点出息,分肉吃的时候从来不嫌肥,让你办事的时候却又挑三拣四的!

    “我有两个主意,大家听听看,一个,是我们大伙每家出十万两银子,交给老田,让他去江南办货。老田,事成之后你照着十五万两分红。二一个,就是我自家出五十万两,你们几家哪家愿意就入上一股,老田你的红利还是照十五万分,算是你的身股。你们觉得,哪个好些?”

    七个人眨巴着眼睛开始盘算起来。

    “第二一个主意,你出五十万,老田该出多少?”翟莹有些不满,“不能说老田到江南玩一圈,瓢了一趟秦淮河,回来便也要分十五万两的红利。”

    “我太阳你个仙人嘞!我啥时候说不出银子做本钱了?!”田生兰对着翟莹很不满的骂将起来。

    “那你说怎么办,你打算出多少银子当本钱?人家老范可是五十万的银子摆在这里了!”

    “我,我,我自认不能和老范相比,但是我也出二十万两银子当本钱!范大掌柜的,回头我照着二十五万银子分红利。”

    “那我王家出二十万两!”

    “我黄家也出二十万两!”

    “我出十五万!”

    。。。。。。

    转眼之间,二百多万两的银子已经募集完毕。

    “好了,”八只数惯了钱的手掌相击,发出一声声清脆的响声,“我们是不是该去给关老爷上香了,求他老人家保佑我们此番顺利?”

    八个人各自净手,拈香,在一尊关公像前焚香祭拜。态度十分的虔诚。与其他晋商供奉的白圭不同,八位大掌柜供奉的乃是关公作为他们的财神。

    想来是因为他们的主要主顾是与军事、战争有关,便供奉了俗称武财神的关公来保佑自己财源广进大发利市、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的打量这尊关公像的话,便会发现,这尊关公像似乎与其他的像略有不同,他是一尊坐像。

    这样的财神像被称为掠杀财神!(未完待续。

    〖
正文 第一百四十九章 福无双至和祸不单行
    我们的老祖宗总结的事物演变发展的规律,留下了这样的话,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还有诸如阴极则阳生,阳极而阴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否极泰来等等。

    也许是因为自己的信徒葡萄牙人的土地和权益被不信仰自己的东方人夺走,天上的上帝有些不高兴,他一不高兴,就要找这些东方人的麻烦,但是,很不巧的是,这群东方人似乎不是自己的信众,他们所在地区好像是归释迦摩尼那个胖子管。

    但是,上帝也是有办法为自己出气的。

    就在远征满剌加的舰队不断送来好消息的时候,一个个坏消息也不断的传来。

    从腊月里,广西、琼州等地便是大雪纷飞,广西北部甚至是积雪数尺,可怜那些地区的百姓,什么时候见到过如此景象?许多人连棉衣都不曾有,冻死的人到处可见。

    这场雪也波及到了守汉的区域,从广宁煤田,一直到河静、灵江等处,大雪不断,逼得守汉不得不将库房里储存的棉花忍痛搬出来,命人快船运到广宁、河静等地,尽快分发下去,免得出现冻死冻伤的情形。

    不过,好在这些年,随着煤田的开采,大批人家中都有煤炉用于烧水做饭之用,此时便派上了新的用场,取暖。往往是一家人围在火炉边上,裹着被子瑟瑟发抖。

    好容易等到风停雪住,冰融雪化,又是一场祸事来临。

    春季里。正当人们要进行插秧活动,为今年一年的收成打下一个好基础的时候,却发现,冬天里为人们痛恨的降水活动,却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整个二月里,竟然是滴雨未下。

    灵江以北地域,河静老城以及周围还好些,旱情最为严重的正是当年郑家所在的红河三角洲地区。虽然有将近一半的地盘被守汉大笔一挥划给了莫家,但是也有数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归顺于南中军。

    这么大的一个区域没有下雨,这让基本上还依赖老天的人们如何是好?

    随着旱情的越发严重。从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一直到红河平原。一群为人们所痛恨的小生命开始孕育!

    因为干旱导致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为蚂蚱的产卵提供了最为优越的环境。且地面植被稀疏。产卵数大为增加。而且确保了成活率,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000~5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同时,因为春季干旱,认出用水大都依赖河湖,导致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蚂蚱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它们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

    在单位面积上的蚂蚱数量一旦超过了一个标准,也就是每平方米25到62头时,蚂蚱就不再是蚂蚱,它们拥有了一个令全人类都为之色变的名字,蝗虫!

    整个南中地区虽然说比之两广云南还要湿润一些,蝗虫的灾害景象不如两广云南那么严重,但是,小巫大巫都是巫,蝗虫一起一落,便将数十万人辛苦种下的秧苗啃食的一干二净。

    蝗虫给守汉带来的,不仅仅是自己辖区内的部分土地受到了绝收的威胁,那些已经绝收的土地上的人们,开始缓慢然而却坚定又危险的移动,为了生存,大批的两广地区的人们、云南地区的人们,开始南下,企图到南中地区来为自己和家人谋一条活路。

    “从三月下旬,蝗灾爆发以来,加之正逢春荒两广地域有大批难民南下,通过水路和陆路进入我南中地域。到五月上旬这四十天里,有将近两广三十万难民进入我南中地区。另外,有大约十万人从云南先行进入莫家的管辖地域,穿过莫家地区,或是企图进入广宁煤田务工,或是进入红河地区种田垦荒。这四十天,差不多每天有一万人进入我们辖区内。”

    作为执法处的总执法官,包中辰对于每日有这么多的难民涌入很是抱着为难的态度,这些人进来了,便要寻个所在安顿下来,找一个吃饭的营生,然后便是一日三餐为吃饱穿暖而努力。

    但是,几十万人在短时间内蜂拥而至,除了打破原来的生活工作秩序之外,便是大量的治安案件的发生,所谓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特别是当几十万饥肠辘辘的难民涌进南中地区后,半是惊喜半是嫉妒的发现,这里的食物是如此的丰富。为了获取食物,便少不得有人打起了歪主意,什么偷盗抢劫等治安案件发案率迅速攀升。

    “这个事情你们执法处和户司一起做一下,还有广宁矿务总局,钢铁厂、炼焦厂、石溪铁矿等处,一是要做好灾民的赈济工作,但是,我这里也不是养老院,那些不干活就想混吃混喝的,给我乱棍打出去!二来,要对这些人做好甄别,莫要让不法之徒宵小之辈混进来。几处紧要的工场如果要进新的员工的话,你们执法处要严加审核,不是拉家带口的便是再合适也不许他进去!”

    “主公,为什么要挑选那些有家室的人才能进紧要的所在?”包中辰一时没有转过弯来。

    “你想想看,那些有家室的人,养家活口最要紧,哪里还有闲心去刺探军情?就算是有,也要考虑些后果。不管怎样,你对各处工场的监控警卫要加强。”

    安顿好了这些涌入的难民,之后便是如何将他们纳入南中军的体系内,让这些人从难民变成劳动力,之后成为为南中军出力的一份子。

    对于安置移民这样的事情,各个部门早就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流程和制度。但是,最要紧最核心的一个要素,被各个部门心照不宣的严格执行着,那就是要打破移民原有的地籍、宗族圈子,漫说同村同族的人在一起居住生活,便是同样来自一个乡镇的都要被打散,这样便是要杜绝原有的地域宗族势力重新繁殖起来。

    “南中只能有一个权力核心。”这是各个部门的工作者十余年来的心得体会,他们也在这样的体系里充分的体会到了好处。

    同已经经营了十余年,财大气粗,且又地处较为偏南的南中军相比。大明安南都统使莫大老爷的辖区的景象就有些惨不忍睹了。

    从守汉手中接收的地盘。原本就是劳动力严重不足,大批的人口被守汉裹挟而去。而且,各处乡村中留存下来的大多数是原先与郑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豪强,正好乘着这场蝗灾的机会大肆的买进田地和奴仆。

    于是。前面是铺天盖地的蝗虫用锯齿状的牙齿啃食一切可以充饥的植物。大片好不容易才插下去的秧苗转眼之间便剩下光秃秃的稻草根。原本茂盛的树木枝叶瞬间变成了秃头,恰如马致远所说的枯藤老树昏鸦。

    而庞大的蝗虫群,恰如一群永远不知道疲倦的轰炸机一般。不断地起飞,沿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前进,沿途还会有别的虫群加入,一旦发现了某处食物较为丰富,便会降落下去,大家开始大会餐,当这里的食物被吃光之后,蝗虫们便会重新起飞,沿着同类们的飞行轨迹继续向前,不断的去寻找新的食物来源,沿途留下的,是大片被吃光的庄稼和只剩下枝干的树木。连人们用来观赏的花草也未能得到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