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鼎1617-第3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停止前进!前面有情况!”
听得前面有情况,各团各营的军官们立刻命令部队停住脚步,前锋的士兵们更是将刺刀从皮带上取出,套在火铳的铳口上。
“大人!前面附城镇镇内、路口有大队人马在那里!甲长命我先行回来向大人禀告一声!他带人上前去查看对方的情势!”
听了斥候的汇报,区大鹏很是满意,这样的处理很是稳妥,既防止被人突袭,又避免可能发生的误会。这一次的主要作战目标是桃园大社,而不是玉石俱焚。转过头来命令司号长,“吹号,让兄弟们先原地休息待命!”
一声军号响亮,听到这个声音,此起彼落的哨声、口令声在队伍中响起,从各团传到各营,各营官传到哨官,哨官传到队官,队官传给甲长,很快便传递到了队伍里的每一个人,方才还紧张一副临战状态的兵士们立刻放松下来,不过,铳口的刺刀却依旧闪烁着寒光。
有人拿出水壶,开始喝水吃着干粮,有人选了一块较为干燥的地面坐下了休息。几个士兵向甲长、队官请假之后,到官道的一侧解开裤子开始放水。
辎重队的辎重兵们顾不得休息,抓紧时间检查车辆,看看车轴是不是需要加些油,捆绑给养、弹药的绳索是否松动,有马夫用手从料袋里抓了一把加了盐炒过的豆子,捧在手中为那些辛苦的驭马添加些动力。
过了大约一袋烟的功夫,又是一阵烟尘在官道上扬起,几十匹战马蹄声如雷奔驰而来。
“丢雷个老母!谁这么大的派头!”
区大鹏知道,前面的斥候没有这么多的马匹,这一定是斥候与在附城镇集结的那支部队接触上了之后前来联络。
这支马队中很令人奇怪的高举着南中军的红黑两sè为主sè调的军旗。军旗的后面,一个旗手手中高擎着一面红sè黄火焰的三角形认旗,白sè月光里一个黑sè的“吴”字。
认旗下,一条大汉乘马而来,身上披着铁甲,内间一件战袍,背后火红sè的斗篷被风掀起,马上的按套上插着一根粗大的铁棒。来人的脸上满是欣喜之sè。
正是新近接受南中军招抚的吴六奇!
“大人!吴大人听说我们去征讨桃园大社,便向将军自告奋勇请战与我军同往。”斥候队官王海同吴六奇的弟弟吴标一道为双方引见。
吴六奇引兵马三千余人,在茶背镇集结,经留隍镇、潘田镇一路行军,终于赶在区大鹏旅抵达之前进驻附城镇等候。
同吴六奇寒暄、客套了几句,区大鹏催马进了附城镇,看到在镇内街道和镇外空地上的那些兵马,虽然很明显是经过一番挑选的jing锐士卒,但是,也不由得区大鹏在心里撇撇嘴。
从头到脚,吴六奇的这三千多人可以用杂乱这个词来形容。头上有戴着兜鍪的,戴着八瓣帽儿铁尖盔的、戴着红缨毡笠的,戴着竹编斗笠的,身上有身披齐腰甲或者是罩甲的,这些属于对襟棉甲,只到肩膀,露出两臂的红衲袄,有如胸甲。也有只是一件青sè号坎的,手中的兵器倒还算是整齐,至少没有出现菜刀木棍之类的。
只有四五百人,大概是属于吴六奇的亲兵之类,同南中军的兵士装束基本一致,只是胸甲内没有那么整齐厚实的棉衣。手中的武器也是以冷兵器刀枪为主,不像南中军大多数人是使用火器,刀枪只是一个从属地位。
而眼前吴六奇的这支队伍则恰巧相反,部队里大多数人使用刀枪等冷兵器,便是统帅吴六奇本人,也是一根铁棒横在马上。
看着南中军队伍里那一门门大大小小的火炮,不由得为吴六奇统帅jing锐亲兵的王金一个劲的吞咽口水。“怪不得人家能够一举便控制了省城,咱们顶多是进府城。”
因为与吴六奇所部的会合,原本定于到北斗镇宿营的计划便不得不停止,两军要重新编组一下,重新确定行军序列。
当晚,两支部队便在附城镇上宿营。
军官们在镇上的关帝庙中会议,商讨军情。而士兵们则是在镇外的空旷所在和镇内的祠堂、庙宇等处安排宿营地。
吴六奇新编旅的士兵和基层军官们,艳羡的看着jing备六旅的那些辎重车辆,还有那些大炮。
“一、二、三、四、五、六、七。。。。。”有人兴趣盎然的数着炮队中的八磅炮和十二磅炮的数量,“乖乖!这炮口如拳头般大小的火炮,便有十二门,如同海碗般大小的更是八门之多!”
一个头目满脸羡慕的数着炮队的大小火炮。
不光是这些八磅炮和十二磅炮,更有一群新编旅的士兵围在一门大佛郎机前,欣喜而又好奇端详着光可鉴人的这大炮。
“乖乖!怕不是有几十门大炮?!”
“这位兄弟,放心!照着咱们将军的做法,都是一碗水端平的。只有你们好好的给他打仗,银元、火炮、刀枪器械都是一样的!”
黄雷挺的得意本家子弟,jing备六旅炮队的营官黄大木,拍着那个吴六奇部下头目的肩膀不无得意给他讲着。
“那是什么炮?”
头目朝着不远处一辆辎重车上怪异的火炮指着,巨大的炮口、短粗的炮身,看上去给人的感觉就像一只将要跳起来扑捉虫子的田鸡。
“那个?那是臼炮,大的是打四十八磅重的炮弹的,小的是打二十四磅炮弹的!”
听黄大木讲了一番炮弹弹种的知识,那头目有些将信将疑,这么短粗的炮身,如何能够将那些比十二磅炮弹重上二倍、四倍的炮弹发shè出去?如此短的炮身,就是将炮弹发shè出去,又能够打多远?
在这头目将信将疑之中,随着太阳的西沉,伴着一抹晚霞,附城镇镇内外又是号声此起彼伏。开晚饭了。
原本吴六奇命弟弟吴标和王金等人在镇内征集了(说的好听是征集,实际就是抢。)一批猪羊鸡鸭等物,买了不少酒,准备了大批的烧柴,预备了上百口大锅,打算晚上同jing备六旅的新同袍们好生吃一顿,为自己的投效打下一个好印象。
不料想,jing备六旅一进附城镇,先是由炮队调出八门大佛郎机在镇子的四角设立了炮垒,又在镇子的三个出入口上安放了大炮。在镇外安排了斥候和巡哨部队,将这座临时宿营地jing戒做好之后,便是将几十辆炊事车一字排开在镇子中心的戏台前,开始为两个旅的兄弟们准备晚饭。
伙夫们从炊事车上将一篓一篓的菜油搬出,将煤饼塞到炉膛内引燃,很快,火舌便欢快的舔舐着锅底,镇子里立刻开始弥漫着菜籽油特有的香气。
这种四轮炊事车有两个炉眼,配备有水缸、油桶、米面缸、存放蔬菜和肉食的大柜。这些容器上面放上案板便是**作台,可以在准备菜肴的同时进行主食加工。按照设计要求可以在半个时辰内完成三百人左右的饮食,而且,要求是热菜热饭有汤。多年的使用下来,官兵们也摸索出一些经验,这些炊事车越是车辆集中使用,效率越高。
“吴将军,您的职务主公那边还没有正式颁布,不过我们早就听说贵部要编成两个旅,所以称您为旅长的话,有些委屈、冒失,咱们两家既然是一家人,那就不必客气,贵部的兄弟们装备一时不全,便委屈一下,同我们一道,大家将就一下,等打完了仗,主公自然会把各类装备器具给贵部配备齐全。”
区大鹏在关老爷的神像前笑嘻嘻的指着亲兵们为吴六奇、吴标、王金等人准备的晚饭。
“大家将就一下,尝尝咱们南中军的伙食如何?”(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三百零二章 各方选择
从南中军建军以来,这种同小股武装作战的事情就没有停止过。
几乎所有的士兵,从壮丁变成一个每月拿四块银元领十几石米贴的老兵,最初一战都是同各式各样的小股武装势力作战:土匪、各政权的散兵、土人的村寨、地方豪强修建的堡垒。
对于剿匪,各级将领军官骨干早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首先是决心,之前各地官军之所以屡屡难以剿灭各处的贼匪、割据势力,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与这些武装力量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络,没有那个狠心将这些武装势力剿灭。这也就有了兵来贼走,兵走贼回的事情。
第二便是对于敌情、地形等情况的准备。早在李沛霆在广州打理汉元商号期间,商情室的探子们就跟随着商队在广东广西各地行走,进行地图测绘工作。不仅是两广,左近的福建、赣南、湖广等省,很多地方的山川河流己经了解极多。南中军测绘的地图比当地官军手中的地图准确度强盛数倍。
很大详细的情况都是花费重金从当地人手中、口中收购过来。比如说某处经某处有一条隐秘的小路,可以通向哪里,绕过何处山川隘口,道路通行情况如何,是否可以行走大队人马等等,河流有几处渡口,是否可以人马泅渡,或者是架设浮桥,河底是泥底还是沙底,水流流速如何,这些情形都一一收集上来,经过多年的积累,今ri终于要派到了用场。再加上接管了两广总督所属的兵册文书档案,两下里一经对照,各处的情形立刻尽收眼底。
第三个准备更是令人匪夷所思。守汉从南中调来了一千四百多名村长和政事堂的毕业生,组织成了剿抚总督衙门直属的民事工作队,“历来剿匪,都是斩草不除根,只是杀戮一番,报上斩首若干就交差了事。结果,官军一走,盗匪便如野草一般chun风吹又生了。今ri本官便要下一番力气,好生将这块土地翻整一番,将绿林之地变成鱼米之乡!”
守汉这话并不是胡吹大气。
至少张镜心总督和布政使姜一洪看到了大批的粮食工具甚至是炊具碗筷被源源不断的从珠江码头上的大船上卸了下来,用车马运到了从省城到宝安县的修路工地上。
一时间,到处是大兴土木,随处可见忙忙碌碌的人群,整个珠三角似乎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
这个筑路工地仿佛一个巨大的黑洞,无数的农民、流民、饥民被它吸引过来,成为工地上的劳动力,虽然很多人仍是衣衫褴褛,但他们脸sè已经开始变得红润,变得荣光焕发,开始看得见笑容,开始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而修建道路,除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之外,便是需要大量木料石料和大量的生活物资。拿到了工钱的民夫们则是需要将手中的通宝变成家中需要的各类物品,除了采购这些之外,还需要简单的娱乐活动。于是,在一个个被称为标段的工地周边,迅速出现了大小不一种类各异的集市、简单的店铺,所见之处都是忙忙碌碌皆是运粮运货的车队,可以想象,以后这些地方,都将形成繁盛的村镇。
“诸位同僚,若是有家中子弟愿意为广东父老出一把力,本督和广东百姓在这里拜谢了!”
在一次例会上,守汉很是郑重其事的向广东官场的官员们说了上述的话。不由得令众人心花怒放,这李大人不仅是善于用兵理财行政,这人情世故也是熟透了!知道咱们免不了要在这筑路的工程上分一杯羹,他却主动提了出来,还给了咱们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于是,广东的官员自张镜心总督以下,纷纷投入到了这场泽被千秋的修路活动中。于是,提供各宗施工材料的有之,为工地提供各类主副食者有之,承担搬运从南中运到广东的烧灰、粮食、布匹等物资者有之。更有甚者,见每个工地都是至少数千人在那里,便灵机一动承揽了为工地提供一ri三餐和加班夜餐的生意。
大批的广东当地青壮年,在从南中来的军官率领下,照着南中军的编制,编成了一个个施工队伍,分工合作,有条不紊的调动着劳动力。
有些官员已经开始动了心思,让族中子弟往南中去,一来探探风sè,二来或是在南中买些田地,置下些产业,以防止中原糜烂之后家族无处可以存身,或是在那里找些生意来做。虽说是税收很高,让人未免有些肉疼,但是比起高额的利润来,唉!高些便高些吧!
除了这些,南中商报为首的喉舌机构,几个情报机构掌握的民间艺人、控制的文人,也是纷纷为这次剿匪战役宣传造势。
一时间,珠三角地区但凡是人烟密集的所在,都会有人cāo着广府话、cháo汕话、白话在那里议论,讨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