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鼎1617-第3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联通;之后一路在钦州、廉州一线往雷州半岛去;在雷州半岛南端登船;或是往琼州府;或是往顺化、九龙江、台湾、柴棍、湄南河等处;甚至更加遥远的十州、满剌加、天竺等地。另一路则是从广西过河直接从陆路进入南中地域。然后被分配到各处屯堡进行垦殖活动。
而且由于三条道路工程浩大;怕要建设长达数年;需要海量的雇佣劳工;不但是两广的饥民、流民被吸收一空;守汉为了填平劳动力缺口。还忍痛调来了三十万倭人劳工昼夜筑路不止。更有远在两广外的流民们;随着到广东修路有饭吃有钱赚的消息不胫而走;而遍布湖广、江西各地的流民也开始用脚投票;不断地涌入两广地区。
听完了如此宏大的计划;不由得王德化公公有姓了。
“咱家这趟差使;果然没有白出;能够见到如此气势恢宏之事;也算是咱家的造化。”
不说别的;只说能够将这数百万人集中到工地上;保障他们的衣食饷银;就是每天一个海一样的数字。
何况;修路所需的各种材料;木料、石料、烧灰;工人们手中各种工具;修筑桥梁时所有的金属构件;工人宿营区内房屋的搭建;还有那些每隔五十里就要修筑一处的驿站;给南中的各个工场制造了大量的鄂。
河静制造、河静冶金、烧灰场;没有一处不是昼夜加班加点进行生产的。
守汉的这个大投入;不但将库房内堆积的金银变成了建设资金;而且;给各处的工场矿山提供又一个飞速发展的机会。就是普通的升斗小民也感到了两广筑路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栏子里养的猪;鱼塘里养的鱼;谷仓里的粮食;地里的油菜籽;都被筑路这个巨大的黑洞一口吞了进去;留给他们的是一串串的通宝和一块又一块的银元。
不过;这么大的事情运转起来;如果说不出事情;不招人嫉恨;那才真是见了鬼了。
“公公;我们查到了。”
在为王德化布置的十分精致的公馆之中;随行的锦衣卫百户低声向王德化禀告打事件的结果。
“李大人却是有急事赶回了南中去处理。”
“从何处打探到的?”
用薄如蝉翼的茶盏轻轻拨了拨茶水上的泡沫;王德化很是悠闲的品了一口。
“潮梅警备旅旅长;副将吴标;感念朝廷提拔重用的恩德;向属下等人透露的!”
“他说些什么?”
王德化很是满意手下人的工作成果;将茶盏放下;准备听听到底南中军出了什么事情;令李守汉如此急如星火的赶回南中;连圣旨都不接。
“属下从吴标口中得知;应该是有两件事如今困扰李大人。”
“讲!”
“一件事是与黔国公沐天波有关。据说云南的土司多有不法者;时常过河侵害南中地界;各处溪硐之民与南中有往来贸易时;南中商人时常被土司欺凌。春天时;李大人曾经行文与沐国公;请他约束属下土司;彼此各自安分。不想沐天波有肖短;秋收时又有土司过河劫掠;被南中军擒杀。国公府行文要求李大人交出肇事将领;并且赔礼道歉。”
“啪!”
王公公袍袖一甩;正将那茶盏扫落。
“这厮c生无礼!不过是仗着祖先余荫;世镇云南。他沐家历代可有尺寸之功与大明?!”
王德化的屁股明显坐到了李守汉和南中军一边。
“咱家定当如实奏明天子;好生的处置这厮一番!”
“还有一件事;纯属是南中军的内政了。”
因为大举筑路;少不得要开山炸石;火咬为了满足两广筑路每月一万石的火药消耗;昼夜加班。
不想工人失手;火药作坊爆炸;死伤数百人;一座山头被火药爆炸的威力削去了一块!
“这两件事;逼迫李大人不得不赶回南中做一番布置!”
ps:
祝大家端午节、儿童节快乐!另外;月底了;大家的月票就别舍不得了。
如果您觉得网不错就多多分享本站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
〖
正文 第三百三十五章 朝廷恩典 挖墙脚
ps:
马上就是月底了,大家看看有没有月票还?
船队进了珠江口,王德化强自打起精神,努力命人将一路晕船呕吐不止的自己扶出舱外,也好看看这广东的景象如何。
从泥沽登船之后,便是惊讶不断,这船队竟然能够昼夜不停,不必寻找岛屿,只是凭借着船老大水手长手中的一个个小仪器在空中对着几颗星星测量一番,口中念念有词祝祷几句,便是一路扬帆而行。
一昼夜竟然可以行进二三百里,难怪卢象升卢大人说只需月余便可搬请援兵到京。
想来那李总督能够每年供奉内府数十万银钱粮米,平日里对皇帝亦是恭敬有加,断然不会像那些带兵的丘八头子一样,自恃勇武敢战,擅作威福,飞扬跋扈。
天津港到广州港距离1800公里,折合成海里便是九百八十有余,照着船队每个时辰十八海里的航速,这些数字从船老大口中说出来,听得王德化欣喜若狂。如此说来,照着这个速度只需要五天便可以到达广州见到在那里的李大人了!
但是,在海上疾速航行的一个副作用在王公公还没有来得及欣喜完,便来偷袭他了。
呕吐,晕船,这些情形很快在王公公和他身边人中蔓延开来。不光是王公公吐得犹如倒海翻江一般,随行的太监、护卫的京营官兵、锦衣旗校,也都是吐得一佛升天二佛涅槃。
船只刚刚出了渤海湾入了黄海,便有人在船舷上吐得胆汁都出来了。
那些威风凛凛衣着光鲜的京营官兵趴在船舷上。对着海里大吐特吐。开始吐的还是食物,后来吐的便是清水。到最后更是清水都吐不出来,只剩下了干呕,从肠胃里一阵阵的抽搐,仿佛有人在肚肠里用手不停的拉扯着。令这些平日眼高于顶的将士们简直连苦胆水都想吐了出来。船只随着海浪一起一伏。每次起伏。都好像有人抓着自己的五脏六腑。一会往上提。一会往下拽。难受到了极点。
众人便是在船上水手和陪同人员的劝慰下,努力的吃下一碗碗的白糖稀饭。也好让肠胃里舒服一些。
“这趟差使,当真不是好耍的!”
几乎所有人都在心里这么暗自叨咕着。
终于,船进了珠江口。照着地图上一比对,目的地广州就在眼前。
看着码头上用松柏、各色彩绸扎起的牌楼。还有那些维持秩序的兵丁衙役们,所有随行的官员兵丁都努力挺起胸脯,这趟差使的**就要来了!
按照大明官场的惯例,迎接颁旨钦差,少不得会有些孝敬,南中又素来有富裕之名,这次调李守汉北上勤王。这些京营官兵可都是准备着将家里的钱箱子换一个特大号的。
但是,令众人有些失望的是,码头上跪在红色毡垫上的几个人中没有李守汉本人。
“姜大人,这几位是?”
在广东布政使姜一洪的迎接之下。王德化的脸色稍稍好看了一些。
“公公,这位是李大将军的长子李华宇。特为从南中赶回来迎接公公的。”姜一洪逐一向身为传旨天使的王德化做着介绍。
为首的便是连夜从顺化赶回来的李华宇。不久前带着南下参观团做导游的他肤色白皙,身材中等,虽然尚在年幼,不过身型骨架已经长成。裁剪合体的锦袍很是衬托他的身材,没有戴冠,只是用一条抹额勒住了前额,上面镶嵌的几颗宝石晃花了人们的眼睛。
在李华宇身后,头戴八瓣帽儿铁尖盔。锦袍内露出了钢制胸甲,背上系着大红披风的三个人吸引了王德化的目光,不像他见惯了的那些边军各镇武将蛮野跋扈,也浑然不类京营官兵的油滑胆怯猥琐,面色没有那种酒色过度的神色,举止行动间虎虎有力,透出一阵武将的威风。
“不知这几位将军是?”
他眼睛一亮,便开口询问李华宇。
“这是我南中军驻扎在广州附近的三个旅长,特为前来迎接天使!”
廖冬至、吴六奇、吴标三人一起插手向王德化行礼问安,这令他有些略微不快。
《大明会典》中的《礼仪定式》详尽规定了明代官场礼仪:凡百官交往,以品秩高下分出尊卑。品级相近,相见时行礼,则东西对立,品秩稍高者居于东,品秩稍卑者居于西。品秩相差二三等,相见时品秩高者居上,品秩低者居下。品秩相差四等,相见时品秩低者下拜,尊者坐而受礼,有事则跪着禀告。如此循例,一品官与二品官相见,二品官居西行礼,一品官居东答礼。与三四品官相见,三四品官居下行礼,一品官居中答礼。与五品以下官相见,一品官坐受其跪拜之礼。司属官品级低于上司官,秉事时必须跪。近侍官员,不必拘品级行跪拜礼。同僚官品级虽有高下,但不必拘礼。大小官员在内府相见,不许行跪拜礼。官员出入街道,不许抗慢,官员品秩相差一品则需避马避轿,相差三品则跪。但到后来,特别是明武宗之后,这一套礼仪也稍有改移。比如说诸寺大卿均为三品官,却得避尚书、侍郎。六部侍郎三品官,得避吏部尚书。公侯勋臣官位在一品之上,道上若与内阁首辅相遇,也得避让。
明朝对皇帝最大的礼是五拜三扣头——长跪,俯首至手(这叫拜)五次,叩头至地(这叫扣)三次,然后起身,拱手侍立——用于最正式的场合(官员三年一次的入京朝见,贡士在殿试、传胪时行礼)。一般三拜四拜,然后起身侍立。接圣旨时要跪。官员参与祭祀或对人表达感激时一般到四拜。
作为崇祯最宠信的太监之一,各部尚书以下,总兵以下官员将领们见到他,哪个不是以参见上官之礼叩头见礼?不想这初到南中军防区,便被将领们如此待遇?!
“咱家这次南下,向令尊宣读陛下旨意,除了奖励李大人驱逐英夷。扫平两广叛逆以外,更是要奖励有功将士。不知这三位旅长是何官身?”
“回禀天使,这三位旅长只是差使。带兵官,不曾有官身品级。”
“诶!这如何使得!岂能让英雄处于荒野?如此一来。不是让将士们寒心。觉得朝廷亏待了将士?咱家此次前来,带了数百份告身文书,副将以下,皆由李大人自行任免赏罚,只需向吏部、兵部备案即可。”
除了承认李守汉南中军将领军官的品级之外,崇祯君臣们还忍痛做出了一个巨大让步。
“两广如今正是到了扫平叛逆的紧要关头,为了防止官员作战不力推诿逃避。皇上有旨意,两广地区知府以下官员,参将以下将领,任免赏罚升黜之权。亦交由李大人执掌,直至战事结束。”
王德化说一句,李华宇便口中拜谢皇上天高地厚恩德一句。倒是始终含笑站立在华宇身侧的姜一洪听得心惊胆颤。
两广地区大批的地方官员,或是因为乱贼作乱,或是因为胆怯避战。早已十去五六,各处的基层政务如今大多是由李大人的那些村镇长、工作队来执行、运转。如今朝廷将知府以下的任免赏罚权力交给了李大人,这无疑是将两广的数百座州县拱手相让。
不过,要是认为朝廷就此对李守汉为首的南中军妥协服软了,那就大错特错了。
王德化接下来的动作。让李华宇等人顿生警惕。
“不知三位将军如何称呼?所部怎么称呼?”
“第二镇第三旅旅长廖冬至。”
“广州警备司令兼警备旅旅长吴六奇!”
“潮梅警备旅旅长吴标!”
三人又一次向王公公行礼,口中大声报出了自己的官职姓名。
脸上带着职业性的微笑,王公公不住的口中啧啧赞叹,李大人麾下精锐如此,我大明何其幸哉!此皆二祖列宗洪福所致,祖宗在天之灵保佑。
口中说着,几个小太监捧过一个木盘,上面摆放着几份告身文书和腰牌之类的物事。
“三位皆是虎贲忠勇之士,咱家正要好好的与三位结交一番。奈何来得匆忙,不曾备有礼物,只好厚颜僭越,替李大人颁发三位的告身文书,日后还要向李大人当面请罪。”
三份文书上,不知何时被人填上了廖冬至等人的姓名,官职更是副将!
面对着以后可以穿上大红纻丝狮子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