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鼎1617-第2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众人出来给儿子求情,也知道这顿表演的目的已经达到,左良玉就坡下驴,收住了拳脚。“看在诸位将军的面子上,今番权且先饶过你。日后再有类似之事,定斩不赦!”
“多谢大帅!多谢大帅!”
左梦庚也被自己的两名亲兵扶起来,顾不得满身的酒菜汤水油污,口中含糊不清的跪在左良玉面前,“多谢父帅赐打!多谢父帅教诲。”
“我儿,起来说话。”
左良玉换了一副面孔。
“非是本帅苛求于尔等,当下我们身处乱世,要想保全身家首领,那就要有一样东西必须牢牢抓在自家手中!”
“请大帅示下!”
众将精神抖擞的齐声唱喏。
“那就是一支军队,能够打胜仗、打恶仗的精兵强将数万人在手,任凭他是皇帝是阁老是王爷是侯爷,都要仰咱们的鼻息,看你我的脸色行事!”
听得大帅指出了一条升官发财,横行不法,却又让朝廷对自己无可奈何的道路,不由得众将立时变得眉飞色舞。
“愿为大帅效命!”
左镇部将卢光祖、李国英、张应祥、徐恩盛、郝效忠、金声桓、常登、徐勇、吴学礼、张应元、徐育贤,连同混十万马进忠、闯塌天刘国能二人齐齐的插手行礼。
“本帅翻阅账目,这些日子,我镇官兵于京畿、河南等处剿贼,缴获也算丰厚,计有金银数十万万两,珠宝玉器古董字画善本书籍若干。本帅有一事,愿与诸君商议一二。”
左良玉面色又是一变,和缓了许多,仿佛刚才那个挥舞着大巴掌抽打得左梦庚满口流血的人不是他。
“我镇日前与南中军,如今唤作南粤军冲突,虽然是被他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然而兵甲不如也是一个要紧的关口,圣人不是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吗?本帅有意将我镇缴获之物往留都南京去购买南中商人出售的军械铠甲,汝等以为如何?”
这话如同石破惊天,令在场的十几个人一时反应不过来了。
过了半晌,刘国能和李国英才期期艾艾的询问左良玉:“大帅,标下听到的可是派人往留都去,向南蛮商人购买军械铠甲?”
“然也!”
“可是大帅,我等才刚刚与那南粤军大打出手了一番,这群商人如何肯出售军器铠甲这些要紧之物给我们?”
“就是啊!他们就不怕我们日后拿着他南中出产的上好军械报吴桥杀我将士之仇?”刘国能补充了一句。
“尔等不知,南蛮贪利。只要是真金白银给足。便是活人胆也是肯卖的!我们只管将金银运去南京。到他们的铺子里。上好的刀枪铠甲,火铳、佛郎机,要多少便有多少!”
左良玉坐在帅案之后,很是笃定的摆弄着腰间的佩剑。
“可是。大帅。我们如今的军饷。。。。。。?”
卢光祖有些迟疑。
他到不担心南中商人不会出售军器铠甲之物给左镇。而是担心是否有足够的价款支付。这些日子来,左镇大举出击剿灭了不少流寇、杆子,除了上报斩首功绩之外。也将这些武装之中的精壮力量编入自己的营伍之中以扩充力量。
眼下,与其他明军相比,左镇很特立独行的是,不但没有空额,相反还多出不少人马出来。这些人马在兵部颁发给左良玉的编制之中可是没有名字的。换言之,就是一群黑户。
如何养活这群过惯了大碗酒、大块肉、大秤分金银、换套穿衣服的家伙,一直是困扰左镇将帅们的问题。
如今手头刚刚因为剿灭了几股匪贼有了些积蓄,除了发下欠饷,打点朝中大佬之外,左良玉还要去大批购买军械,这钱从哪里出?
“你们真是太老实了!”
听完了部下们的陈述,左良玉不由得仰天大笑,笑得众人有些觉得荒唐。说这些杀人不眨眼,动辄便是屠村取财的家伙老实?这不是当面打他们的脸一样吗?他们何时何地和老实二字有过什么交道?
“本帅虽然不识字,但是平日里也多从先生们那里听得邸报之类,我问尔等,那李守汉是个什么出身?不过就是一个世袭守备衔千户罢了!但是却养活了数万劲旅,朝廷又说他什么了?还是我刚才那句话,只要我们手中有兵,有甲坚兵利所向披靡的军队,那就一切都不成问题!”
“但是,大帅,这军饷之事?”
卢光祖还是没有转过弯来。
“简单的很!”左良玉冷眼狞笑,“京城有人写信给我,说可以用各种物品充抵给南蛮商人的货款。除了金银珠宝之外,那些你们认为毫无用处的书籍、纸张、古玩字画,甚至是人,不分男女老幼,不分丑俊黑白,只要身体没有毛病,都可以用来交易。”
“驴球子的!”混十万马进忠听得此言立刻跳起身来转头便跑,被头上脸上刚刚擦了药膏的左梦庚拦在了门口。
“老马,你这是何故?”
“大帅,您有所不知,我那营中一群浑人我出门的时候正在烧书做饭,这群败家子!”
在众将的一阵哄笑之中,左良玉示意马进忠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老马,只怕你回去了,他们的饭也吃完了。算了,以后颁布本帅一道军令,除了抵抗我左镇之人之外,不可枉杀一人。不得毁坏自己不认识的各类器物。我儿,此事你领着家丁们督导办理,将各类器物搞清楚些,颁布的各营之中。而后,凡是剿匪、攻城、行军、宿营等事,你便领着家丁督办此事,凡有毁坏可用于交换的器物,随意杀戮可用于交易之人者,军官杖责四十军棍,游营示众,兵士就地斩首正法,号令全军!”
于是,历史上逐渐演变成以到处屠戮城池劫夺民间、官府财富而著称的左良玉所部,在自己走向军阀化的道路上稍稍的偏离了一些。劫取、掠夺民间财富虽然依旧如故,但是却变得更加的精细化,不再只是抢掠那些金银细软之物,而是将目光投放的更加长远。
善本书、孤本书、字画、瓷器、古董,甚至是各类细木家具都在左镇的抢掠名单上。而所过之处,原本被他们刀枪相向的良善平民,则是被长绳捆缚起来,押送到各处邻近的码头上,交给南中商人用船只运到广东、广西,之后再行转运。
“父帅,邸报上不是说为了给李某一个清白,皇帝杖毙了数十个御史言官,儿子打算命人带上些钱到这些人家中去登门安慰一番。”酒宴散后,左梦庚与左良玉父子对坐,这位大少帅向父亲提出一个建议。
“为何?”左良玉红脸膛上波澜不兴。
“父帅,我左家与李家已经是势如水火,日后冲突势必不断。此人有皇帝和宫中太监引为奥援,自然是有恃无恐。我打算利用朝中文官的力量与各地军镇结好,来对抗李某。况且父帅本身出身于辽东,我左镇中,卢光祖、李国英、金声恒等人本身便是辽东人,与关宁军结好,有利无害。”
“且父帅与归德侯家更是有知遇之恩、提携之义,侯家公子侯方域,如今在复社之中更是名望甚高。若是交好复社,联络东林,朝野上下众口一词的称赞父帅,他朱由检又能如何?”
数日后,左梦庚携带重金前往南京,转而前往吴江,赞助复社的春季大会。
一时间,朝野上下,纷纷称赞左良玉。
有复社士子将左良玉誉为中兴唐室的郭子仪。(未完待续。。)
正文 第 364 章 朝议、封爵
ps: ; ;求一下月票啊!
崇祯十二年(1639)二月,清奉命大将军多尔衮率军饱掠后,从山东北返至天津卫,渡运河东归。三月初九,清军从青山口出关,退回辽东。是役,清军入关达半年,深入二千里,攻占保定、济南二府、三州、五十五县,二关;杀明总督二、守备以上将吏百余人;俘获人口三十万有余、黄金四千余两、白银九十七万余两。中原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财产损失无可计量。
得到清兵出关的消息,朝野上下齐齐的松了口气。
建奴回到老巢辽东去大秤分金银,大开庆功宴。而朝廷这边也要开始将各地被难城池的善后事宜紧锣密鼓展开。有功人员,需要封赏,失事人员,需要处分。崇祯将主导诸臣赏罚诸务的权力交给了杨嗣昌
三月十二日,杨嗣昌奏失事五事:曰守边失机;曰残破城邑;早失陷藩封;曰失亡主帅;曰拥兵观望。于是蓟镇总监中官郑希诏,分监中官孙茂霖,顺天巡抚陈祖苞,保定巡抚张其平,山东巡抚颜继祖,蓟镇总兵吴国俊、陈国威,山东巡抚倪宠,援剿总兵祖宽、李重镇,及他副将以下至州县有司,凡三十六人同论死。被贬削者为数更众。
将祖宽逮捕,军前正法的圣旨写成了,但是却不知道该派谁去合适?
“如果不与此刻正在天津卫、武清县一带驻军的李卫儒发生那一场风波就好了!”内阁上下,从首辅周延儒到次辅杨嗣昌。无不慨叹。
从王承恩回京之日起,内阁与司礼监之间的权力博弈便出现了颓势,当前几日王德化更是风尘仆仆赶回京城之后,局势便越发的微妙。
先是一群御史台的御史,联名上书弹劾李守汉谎报战功,戕害友军罪名,要求派员到南中军中,彻底查清济南之战时,是否有贪功纵敌之事,为何只有岳托等人的盔甲旗号。却是不见尸体首级?不料想这份题本上去。惹得崇祯皇帝勃然大怒,“朕之将领杀敌报国,尔等竖儒却在此吹毛求疵?意欲何为?”
一时间吓得满朝之上无人敢说话。
只有手执拂尘站在崇祯书案旁的王承恩,指着题本上一个名字阴阴的说了一句。“皇爷。此人的名字奴婢倒是听说过。”
王承恩指着的那个名字正是前广东巡按御史葛征奇。
“此人在英吉利红毛夷犯境之时。不思领着军马抵抗,督率诸军赶走逆夷,反倒躲在珠江花船上**宿娼。后来被李大人责罚。鞭打若干,此事广州城中三尺孩童皆知。不知道为何,走了哪位大人的门路,回到京师后,依旧在御史台任职。这份题本,又是有他签名在此,这,挟私报复的嫌疑,似乎无法洗脱了!”
这话一出口,整个皇极殿上一片芒丝罗绢的朝服无不瑟瑟发抖。那些身着红色的、蓝色的袍服,胸前绣着仙鹤的补子、锦鸡的补子、麒麟的补子、獬豸的补子,腰间扎着镶玉腰带、犀角腰带的衣冠禽兽们顿时脸色变得比死人还要白。
坊间已经有了流言,当日确实是将岳托击毙、杜度、阿巴泰等人俘虏,但是为了考虑到皇家宗室体面,李大将军忍痛用这巨大的军功将被俘的德王等人交换回来。这葛征奇等人却要将这事情彻底掀开,这不是令皇帝丢人丢到整个大明去吗?
而且如王承恩所说,此人私德有亏,曾经被李守汉鞭笞惩罚过,他参与的弹劾题本,究竟可信度有多大,都是一个未知之数。
崇祯正好借题发挥。将数月来自己不断的从内库中拿出钱粮来支付军饷,却听不到一点斩敌酋夺敌旗之类好消息的怒火彻底发泄在这群乌鸦头上。
“骆养性何在?!”
从一旁转出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
崇祯帝冷笑道:“葛征奇,你的文章中口口声声为国为民,将朕指摘的半点不是,将朕的得力干国忠良指为居心叵测之辈,你却又是个什么东西?安知尔有无与鞑虏勾结,陷害大臣?”
他一摆手:“此辈欺罔朕躬,调弄口舌,焉可不惩!镇殿大汉将军何在?拖下去,廷杖!”
看那些大汉将军将那些御史言官横拖竖曳拉下殿去,满殿众臣都是一阵毛骨悚然,而那些言官们,有人一言不发,有人口中高呼太祖成祖皇帝,有人则是神情呆滞,面色灰暗,也有人大声咒骂李守汉和王德化、王承恩等人狼狈为奸,沆瀣一气。
数十个御史言官被拉出殿外,拖到台基之下,有锦衣卫旗校过来将这些往日里正襟危坐、人模狗样的家伙全部脱去裤子。春寒料峭之中,数十个白花花细嫩嫩的屁股,令人颇为有些邪恶的想法。
一个太监施施然的走过来,却正是吴良辅。他与为首几个锦衣卫行刑百户、大汉将军头目,隐晦地交流下眼色。手持廷杖那几人,看了看吴公公脚下靴子的位置,互相之间便是微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