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夺鼎1617 >

第256章

夺鼎1617-第256章

小说: 夺鼎161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靠贩卖官盐垄断引岸牟取暴利惯了的盐商们,不得不低声下气的向盐帮众人提出批发些上好细盐来买,也好赚些银钱。

    不仅如此,在此次北上勤王过程之中,因为漕帮帮众在山东地面大举帮助勤王军,或是搬运粮草弹药,或是拖曳辎重船只,更有那勇敢之人,各执刀枪在战场上帮助南粤军杀敌、救治伤员、看押俘虏。

    事后论功行赏之际,守汉少不得将大小数百个漕帮头目,作为助战义民上报,请皇帝给予嘉奖。

    因为有求于人,更何况挖了别人的墙角,需要弥合一下双方的裂痕,对于守汉提出的名单和要求,从内阁到司礼监,到崇祯本人,无不是足尺加三的满足。何况只是一些卫所武官的虚衔而已。

    于是,盐帮、漕帮众人,名字前面都加上了某某卫千户、守备、总旗之类的头衔,官衔最大的一个,赫然是河防营参将某某。

    一时间,扬州码头上,仪仗旗牌林立,到处都是身着走兽补子的前帮众头目。这副场景,看得那些同样是花了大钱弄来各种官衔的盐商们,眼热之余,不由得大骂“沐猴而冠。”

    盐帮的司马帮主,漕帮的田帮主,对这一群脑满肠肥的家伙也是不满已久,双方的根本利益有冲突。自然不会关系融洽到哪里去,私下里打闷棍下绊子捅刀子的事情都没少干。不过,当面的一团和气还是要有的。

    当下,少不得要得意洋洋的炫耀一番自家与宁远伯的渊源故事。渲染一下当日在长清。领着手下人等千里赴援,与建奴血战的故事。听得众人眼睛里放着绿光,心中咒骂不止。

    “早知道这样,当日老子也去山东走一趟了。”

    伞盖旌旗,伯爵仪仗由远而近。顺着运河河道而来。最早撞进众人眼帘的,是一杆巨大的大纛旗,杆高二丈。精木钢铁为之,旗大一丈,红绸缎为之,金绫为边,缨头饰以珠络。极其华丽。旗中上下左右四个方位,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图案,旗的中间,则是金黄浪涛日月纹饰。风浪一吹。旗帜翻腾。就给人以激情似火,热血沸腾的感觉。

    这大纛旗,安置在大车之上,用钢铁扣件牢牢地固定在车上,以四匹烈马拉了,缓缓而来。围绕着大纛旗车,是四辆鼓车,每辆车上安置着大鼓一面,俱都是用整张牛皮蒙成,周遭满是铜钉。数个鼓手精赤上身,挥动着鼓槌,用鼓点调整着部队前进的步伐,将长官的命令传达到各营各队。

    近万人的队伍,便在隆隆鼓声中,以万人如一人般的步伐整齐而来。

    “妖术!定然是妖术!”

    一个平日里自诩知兵,每每在酒席宴前大庭广众之中高谈阔论,如何带兵打仗的家伙,完全没有了往日里谈兵说剑时的意气风发,指着远远走过来的南粤军脸色苍白的惊呼。

    “年兄,何以如此说?”

    旁边几位社友有些惶惑的扶住他踉跄着要向旁边倒下的身躯。

    “本朝练兵之人,无过于戚少保者,然戚少保之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皇皇巨著中也曾说过,以当日之浙江兵,临阵之时尚且每前行数步便要停下来整顿一二,方可保证队形不乱不散。”

    “诸位社友请看,此辈南粤军,数十里行来,若出左腿便数千人一起出左腿,若出右腿便齐出右腿。这又远非当年的浙江兵可以比拟。列位请想,难道那宁远伯练兵之术比戚少保更强?”

    “某家阅览邸报之时,便留意这样的言语,与建奴对阵,冒着建奴的箭雨火铳行至二三十步之内方才开火。这岂是血肉之躯所能够承受的?若非南蛮妖术,便是傀儡之术,以邪法控制人的心智,方才有此效果!此法,惟黑狗血和妇女经血可破!列位社友,可速速回府,在宅邸门口摆设马桶等物。以防不测!”

    这厮这话,说的煞有介事,有理有据,听得周遭众人不由得颜色更变,顾不得看宁远伯大军开进的兵威盛况,各自撒腿便往城中逃去。

    很快,这个谣言便在扬州城中不胫而走。一时间,扬州城中只怕除了隋炀帝杨广要给骁果军战士发老婆和正德皇帝要在扬州选美引起拉郎配这两件事以外,扬州城中从未有过这般全城慌乱的举动。一夜之间,瘦西湖旁满是马桶,二十四桥两端,尽是身怀妇女经血之物的措大在那里摇头晃脑。

    “本伯闲暇时也曾读过先贤的文章诗句,里面颇多关于扬州的诗篇,什么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什么天下月色,三分无赖在扬州。此番有机会南下,本打算好生观瞻一番,不想天下三分月色没有看到,天下三分之二的马桶倒是看到了!”

    在扬州文武官员仕绅富户为守汉准备的行辕之中,这位新鲜出炉的宁远伯未免对着文武大员们冷嘲热讽一番。

    原本就是吃着当年李沛霆从扬州带回的几个厨师精心烹制而成的变形淮扬菜和点心长大的李华宝,更是一肚子的火气。原本打算到了被传说为洞天福地一般的扬州,可以好生领略一番淮扬风月,不想这香气不曾领略到,满城却是臭气熏天。

    就着这个味道,如何能够品得出清炖蟹粉狮子头、大煮干丝、三套鸭、水晶肴肉、松鼠厥鱼、梁溪脆鳝、八宝葫芦、扒烧猪头、彩蝶飞舞、扬州五亭桥、琵琶对虾、菊花海螺的味道?

    如何能够吃得出三头宴、全藕宴的精髓?

    什么“蟹脂膏丰斩肉美,镬中清炖鲢鱼头,天味人间有。盘中荷点双双玉,夹食鲜醇烂猪头,隽味朵颐留。”在这满城五谷轮回之所,遍地黄白之物的环境之中,如何能够品得出其中三味?

    “早就听得长辈说扬州是个好地方,所谓扬一益二,什么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更是听得扬州蒲筐包蟹、竹笼装虾、柳条穿鱼,本官和家父帅别无所好,唯有饮食一道。奈何,扬州如此对待我父子!”

    李华宝的话,说得扬州诸多头面人物个个汗流浃背,口中赌咒发誓并无慢待抵制爵帅之意,不知从何处传出来的无根谣言,令城中一夜之间便是马桶林立!

    几年之后,当有官员得知谣言的出处之后,当即便有杀人的心思。只因为那个时候,城外已经是遍布敌军旗帜。

    而当日宁远伯父子早已是愠怒之中拂袖而去。渡过长江直奔留都去了。
正文  第 374 章  君前奏对
    张献忠重新举起造反大旗,又一次将主张招安的官员小脸打得通红消息传来的时候,王宝、陈天华等人正在京城内外奔走忙碌。

    京师内外城的街道格局,以通向各个城门的街道最宽,为全城主干道。这些通向各个城门的大街,也多以城门命名,如崇文门大街、长安大街、宣武门大街、西长安街、阜成门街、安定门大街、德胜门街等。内中居民区以坊相称,坊下称铺。全城共有三十三坊,一百余六牌,七百余五铺。(很多地名沿用至今,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在北京的城区地图上查找一下,比如说白纸坊。)

    城内街道满是尘土垃圾粪便,特别是沟渠壅塞严重,很多街道坍塌坑洼,显是年久失修。城内街巷密集,许多街道都不端直,同王宝等人习惯的南中城镇那种干净整齐有序比较起来,令他们感觉心头一阵阵烦恶。

    自从成祖朱棣将大明京师从南京迁到北京以来,原本各样道路修整、沟渠疏通,甚至各街各坊的卫生情况,都有六部官员及五城兵马司专门管理,甚至还规定沿街撒秽与乱倒垃圾,要枷号一个月发落,最少在万历年间,京师还是以整洁闻名。

    从天启年起,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随着一条鞭法带来的后果显现出来,大量的自耕农将自己的土地投献到按照国家法律可以免税的官员、贵族、太监,以躲避税收,导致国家财政的一天天空虚,税收的越来越少,城市环境就一天天变坏。每逢大雨,便水漫全城。泥泞难行。每逢天晴干旱。便尘土飞扬,蝇蚋纷飞。这样的卫生环境,怪不得连连爆发各种传染病,军民人等死于疫病者不计其数。

    沿着店铺林立。人流如织的朝阳门大街进城后。城内各街道又是一样遍布流民与乞丐,因为无人收容。他们只能睡在两旁的屋檐底下,似乎很多人己经身体僵硬,显然已经是病饿而死了。

    大明曾设各样的养济院、饭堂、又开设粥厂,为饥民发放钱米。援助医药,埋瘗弃尸等,不过显然赈恤能力严重不足,救济只是杯水车薪。

    王宝不由得在马上一声长叹,他也是从这样的死亡线上挣扎而来,而陈天华等人看着街上情形,同样的皱眉不语。脸上满是沉痛之色。

    与满街流民相比的,还有另一番不一样的情形,便是街上各衣着光鲜的豪强商贾,富门家奴们。他们出入前呼后拥,所穿所使之物皆是豪华奢靡,看着这些人,街上流民有的麻木,有的羡慕,有的眼中则满是仇恨。

    身为大明都城,京师当之无愧为天下 第 374 章 俭,不想竟然节俭到了如此地布。

    据南中商人们日常上报的街谈巷议,平日崇祯衣衫破旧了,都是让周皇后自己缝补,吃的也是粗茶淡饭,用的器具则更是简单,为了筹备军饷。他连自己所用的银制夜壶都拿去卖了。只怕崇祯的生活质量还不如宛平县的知县。

    想想历史上崇祯皇帝的结局,再想想李自成进京后,组织的比饷镇抚司从京师的官员富户中拷掠出七千万两银子,而清兵在多铎的率领下攻破江南时,随便从一个地主豪绅家内掠走的银子,也在十万,二十万两。

    他深深地叹了口气,摇摇头,这样的皇帝,不管他的治理国家能力如何,至少私德还是可以的。

    “爵爷莫要嫌弃,这还是皇爷宴请爵爷,特意吩咐奴婢们为爵爷破例了。平日里皇爷都是以四个素菜充饥的!”王承恩在一旁擦着微微红肿的眼睛,低声告诉守汉。

    “皇上,王公公。烦请几位小公公到外面找臣的属下,令他们将属下带给皇上和皇后、几位嫔妃、诸位皇子、公主的礼物取来。”

    几个小太监出去不大一会,手中捧着数个巨大的木盘进来。

    守汉起身离开,“请陛下赎罪。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臣下见皇上自奉如此刻苦,自度罪孽深重。恳请皇上更换臣下为皇上所制衣物。其中僭越之处,请皇上恕罪!”

    几个小太监手中,是一套皇帝日常宫中所穿之便服。较之崇祯那套里面打了补丁的衣服不知道好了多少。

    “爱卿,这?”

    “此乃南中所出产之细棉布制成,并非特意的衣料。”

    穿在身上,崇祯的这套新衣服竟然异常的合体。

    “爱卿果然手下能人甚多,竟然未曾见过朕便制成如此合身衣物。”

    崇祯左右比量着身上的新衣服,颇有些欣喜。

    守汉心中暗笑,虽然不曾量过崇祯身材尺寸,但是,几次面君的南中军军官之中,颇有些精于测量之人,以自己为参照物,在皇帝逐一过来酌酒之时。稍加留心,崇祯的衣服尺码就有了。

    “陛下,这些是臣敬献皇后及各位妃嫔的。”

    守汉指着另外几个木盘之中,璀璨夺目的一堆物事。

    尺寸盈寸的大东珠。天青石、祖母绿、红绿宝石等物。被人杂乱无章的随意摆放在木盘之中,更是制造出了夺人心魄的效果。无数人看到了这一幕。都会在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个念头,“要是拿走一两块,只怕也不会被发现!”

    “皇后母仪天下,言行岂可轻慢?略略制备一些头面首饰也是必须的!”守汉如是解释。另有一份制造高档宫中首饰的原料。则是敬献给崇祯的嫂子,天启的皇后,如今的懿安皇后张嫣的。

    至于说宫中其他人,守汉则是拍着胸脯保证,“别的不敢说,宫中诸位皇子、公主、宫眷的一年四季衣物,照着祖宗规制应该有的。都由臣下报效便是,切不可失了皇家体面!”

    守汉说这番话的时候,尽可能的回忆着脑海中记忆深处的那些暴发户和乡镇企业家们的做派。表现的异常粗鄙无文,但却又是忠心不二。

    见李守汉如此。不由得一旁的王承恩终于控制不住,放声大哭起来,他这一哭,引得华苑阁内伺候的太监、宫女无不跟着垂泪。

    “陛下,奴婢早就说,满朝文武之中,只有宁远伯爷是真正忠心皇上的!”一边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