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鼎1617-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中的那条船,还不靠边停船!你听不得我们说话?”
“赖鼋头!我是白老五,这是媚香楼香君姑娘的船,尼玛的,你们这群一屁吊遭的家伙,也不看看是谁的船?”
船工头目满不在乎的回应着岸上的问话,在他看来,这想必是帮中哪位大佬要宴请某位贵人,到这河上来饮酒听曲子。
“媚香楼的船!?哈哈!帮主找的就是媚香楼的船!停下不要动!”岸上的那个被喊做赖鼋头的漕帮头目,带着几分狂喜叫喊着。
听得帮主找媚香楼的船,那白老五却不敢动了。以他的身份,被帮主三刀六洞,扔到长江里栽荷花,只怕也没有人敢出来说个不字。
船舱之中,一群老少才子们将这一番对话听得清清楚楚,二人的南京官话声音又大,想装聋作哑都不能。
李贞丽眉头紧皱,用恨恨的眼神看着那个此时已经浑身哆嗦成凉粉一样的杨龙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若不是你毁坏了人家的名帖,以咱的应酬手腕,无论如何也会应付过去,何至于此时这个尴尬局面?
那漕帮是什么人?一群江湖游侠儿!因为承运漕粮的缘故,官府对他们的很多作为都是睁一眼闭一眼的。若是他们恼羞成怒,闹将起来,用些江湖手段,自己如何在这秦淮河上做生意?
李贞丽看过冯梦龙编著的三言二拍,里面卖油郎独占花魁的故事因为是她们这个行业从业人员的故事,印象最深。里面花魁娘子被官宦少爷以蛮野手段弄到西湖船上去,扒掉鞋袜丢到岸上,这段情节给她的印象最深。
“任凭你往日结交再多的公子王孙,此时也是无用的!”
白老五忙不迭的指挥手下将画舫停在河道之中,抛下铁锚,放下手中的竹篙,等候着漕帮大佬和他们所要宴请的贵客。
一队灯笼火把从五军都督府方向疾驰而来,数百名同样身着青布裤褂的精壮汉子在前面引领,口中不住的呼喝叫骂,示意路两侧的人们让开道路。
在秦淮河上谋生的人们哪个不是眉眼通透的?见到这样的派头早就将身子立在灯影里,闪开道路,等着看戏了。
数百个漕帮汉子身后,蹄声轰轰,竟是四五百骑骑兵,沿着秦淮河两岸疾驰而过,越过文德桥,两队骑兵交错而过,将文德桥与朱雀桥这一段河道,牢牢的锁住。见控制住了两桥之间这段河道,骑兵队伍中一声命令,两队骑兵拨转马头,对着河道傲然而立。
随着骑兵的封锁住了道路,近千名步兵隆隆而来,盔甲器械碰撞之声不绝于耳,但却不曾发出一声话语。见大兵到了,往常打开门做生意的那些小店铺,纷纷关门上板,留着一条门缝观看外面的动向。
这千余名兵士沿着骑兵们方才冲过的道路,分段布防,更在两座石桥上架起了四门佛郎机炮。黑洞洞的炮口指向了这条孤零零在河道中央的画舫。
“不好!”
见这群军士们的动作,钱谦益懊恼的用手中元四家之一王冕绘制的折扇不住的敲打着额头。
“杨世兄,你惹下大祸了!”
“牧斋先生,救我!”
见到这副做派,杨龙友心知不妙,自知怕是在无意之中为了给侯方域充场面,得罪了某个南京城中的大佬,不过,看这个派头,只怕南京城中的勋贵官员们也不曾有如此强悍的队伍。
“你丢到泥水之中的,那是李卫儒的名帖!以他对付士子的恶毒手段,世兄,你还是自求多福吧!”
“李卫儒?新近册封宁远伯的那位?据说一战便灭掉了数个建奴王爷?斩首数万?”李香君听了这话,不但不曾惊慌,反倒有些兴奋。
正文 第三百七十四章 父子夜话,到扬州
大队人马沿着运河南下,通州、临清、济宁、淮安、清江浦,沿途的大小城市,都争相目睹连番北上勤王,多次大破建奴,阵斩建奴头目。主帅更被皇上新近册封为宁远伯的这支南粤军风采。
特别是在山东地面,自巡抚以下,德王等宗室王爷更是出城百里迎接。
德王扶起有些惊愕的李守汉,“爵帅不必多礼,本爵日前刚刚接到皇上诏旨,命本王及小犬、镇国将军等人往凤阳去,到祖宗面前闭门读书思过。”
守汉当时就明白了,这是崇祯变相的处置这几个被建奴俘虏过的皇室宗亲。既处分了这几个倒霉的王爷,又保留了皇家体面。
“本爵等人感念爵帅当日仗义出手援助之德,自觉亏欠爵帅甚多。想起当日爵帅在我齐鲁地面收买田庄土地,本爵等人虽然比起爵帅不敢自夸豪富,但在各地尚有薄田若干,索性便一并送给将军了!还望爵帅笑纳才是!”
守汉起初不明白这是为何,但是想想也就明白了。
这些人作为有罪宗室,送到凤阳皇城,马上面临的就是不是圈禁的圈禁,少不得要受到守陵太监们的勒索凌辱,这些不动产也早晚要改姓。与其说被人勒索了去,倒不如送给自己。以眼下尽人皆知的南粤军与太监们的关系,那些守陵太监镇守太监也会念些香火之情,勒索起来也会投鼠忌器些。
“那,本伯便谨代全军将士汗颜愧领了!”守汉命人接过德王幼子手中捧着的一本清册,草草翻阅了几页,那上面登记着济南被俘各宗室献上的各处田地庄园店铺作坊等不动产的明细。最令守汉兴奋的是,在济宁、东营、聊城、夏津、武城、滨州、泰安、菏泽、平原、德州、青州地区,竟然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土地是归这些宗室所有的。
“一个山东就这样。怪不得大明的老百姓要造反了!”
心中嘀咕了一句,但是表面上还要同这些官吏、有罪宗室虚与委蛇的周旋应酬。
在济南休整二日,德王等人收拾好行装随同大军一道南下,到凤阳祖宗面前读书思过去也!不过。守汉悄悄的命人给德王送去了二万银元。并交代他,若是有太监欺凌勒索他。只管写信告诉他。“本伯自然会为王爷讨个公道!”其余各位宗室也是视情况不同给送了多少不等的银子。
历来便是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这一举动,令这群有罪宗室对这位朝野上下,不论文武都异口同声的的称他跋扈嚣张的李大伯爷感激涕零。
“李爵帅。真古之君子也!”
但是,沿着运河两岸南下的诸位将领们,却对守汉这一举动摸不着头脑了。之前用岳托和杜度换回了这群宗室,军中便颇有微词,今天又从这些人手中取得了大片土地,而且很多土地都是粮食产量很低的。这对于一不缺乏土地、二不缺乏粮食的南粤军将士而言,这些土地便是鸡肋了。
在几个旅长、团长的怂恿撺掇下。守汉的二儿子李华宝,悄悄到父帅面前一探虚实。
听完了儿子的来意,守汉什么话也不曾说,从旁边取过一件自己的衣服丢到华宝面前。
“告诉阿爹。这是什么?!”
“阿爹的随身衣物。”
华宝倒也老实,只管说了出来。
“什么做的?”
“用我南中所出的细棉布所制成。”
“棉布从哪里来?”
“棉布是棉花经过粗纺、细纺制成棉纱,棉纱再经过纺织制成。”华宝虽然生下来便是锦衣玉食了,但他也曾经无数次的跟随着母亲盐梅儿往各处去,不是为新移民布施医药,就是到村寨乡镇之中探访鳏寡孤独。所以,也不至于会说出棉布是从商号里买来的无知言语。
见儿子一口气说出了棉纺业的几乎整个流程,虽然中间有些粗疏遗漏,但也大概说的很清楚。守汉微微的点点头。
“儿啊!你可知这最初的棉花是从何地而来?”
“这个?”华宝一时语塞。“我南中各处物产可谓丰富,唯独不出产棉花,此物大多是从天竺而来。或是以刀剑枪炮火药盔甲等物,同各处土王交易,或是在我南粤军在天竺所占据之地大举种植。除了棉花之外,便是小麦。这几年,儿子听说因为天竺战乱,各处军阀藩镇四起,对于我南中的军器需求量猛增,各处藩王都在大量增加棉花种植面积,隆盛行往天竺输出的货物里又多了不少的粮食以补充天竺的粮食不足。”
几年下来,泰卢固王朝和瘸狼帖木儿的后代莫卧儿王朝打得热火朝天,德干高原上,你来我往,信奉各种宗教的武士们用相同的武器将对方斩落马下。战争规模和残酷程度越来越大,对于隔海相望的南中军火便需求量也越来越多。再加上有个葡萄牙复**在印度大陆上搅风搅雨,令即便没有卷进战争的王公们也不得不添加军备,防止附近不怀好意的邻居们突然闯进自己的庭院里来。
于是,用大片土地换取军备者有之,用那些贱民奴隶换取军备者有之,至于说用金银珠宝树木土产换取军备者更是比比皆是。
“但是,你要记住,打仗的地方一切都是不稳定的。从崇祯八年到现在这几年,每年的棉花来源和产地都在不停的变化,各个王公为了能够在战争中占据上风,一旦攻入对方领地,第一件事就是焚毁棉花田。打击对方的战争潜力。”
“父帅的意思儿子似乎懂了,父帅的意思,可是要狡兔三窟?或者如同那些红毛夷所说,不能将所有的钱放在一个箱子里?我们的棉花来源也不能仅仅依靠天竺一处提供?”
“不错,但也不全是。”守汉赞许的看了儿子一眼,对儿子的分析能力表示赞赏。
“眼下,我南粤军势头不错,内外拓展都要展开。各处的建设也是大量用铁用钢。还要向各处输出钢铁制品,换取我们需要的各类物资。这样一来,难免便会有些捉襟见肘。如何处置这样的事?”
“两下里一凑,为父便只能选择在这齐鲁之地。特别是胶东登莱青三府择地种植棉花。以保证我南中这数千套纺纱织布机械所需。”
李华宝对于在这登莱青三府特别是在山东的德州、菏泽等处大举种植棉花是否能够成功之事多少有些怀疑,若是别人面对守汉的决定自然是“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但是。毕竟是父子面前说些私房话,当下华宝也不忌讳。当即便提出了自己的怀疑。
“父帅,在山东占据些地方,用来建设我南粤军北上之据点。这和围棋打劫、做眼一样,正是暗合兵法。只是儿子担心,这棉花能否在山东种植成功?若是种植不成,我们在山东又安置了至少数十万百姓,岂不是又多了一桩负担。要保障这些人的口粮?”
对于儿子敢于提出异议,守汉不以为忤反而颇为欣喜。儿子能够不畏惧权威,拥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意识。这对于一个潜在的接班人来说是最可宝贵的素质。
但是,守汉又如何能够告诉儿子说,山东省是未来的棉花主产区?这一带出产的长绒棉品质最好?便是日后新疆的棉花都是在山东种植成功后向全国推广的?
“阿宝,有没有想过。和你大哥、大姐一样,去管理一桩事情?你看,你大姐如今统带水师在海上各处行走,或护送商船,或打击海盗。你大哥华宇,如今在台湾做知府,为父从公文和他的家信中可以看得出,你大哥进步可谓一日千里。你打算如何?”
“这个,儿子还不曾想过。”
“也好!且不要急于一时。回去的路上好生想想就是。你舅舅派人送信来,预备着和咱们在留都汇合,之后一道经松江出海。这段时间你可以好生想想,或者请教一下你二舅。”
“儿子知道了,见到二舅舅,定然好生向他请教。”
夜深人静,只有营地里偶尔爆响的灯火,伴随着远处运河的涛声传来。
不数日,大队人马来到了扬州地面。
随行的漕帮帮众早已向守汉说明,到了扬州便是到了南粤军的又一个家,从这里一直到松江府,大军的全部给养开销,完全由盐漕两帮办理报效,不劳动大军出一个铜板。
这也是两家对多年来南中方面与盐漕两帮密切合作的一份回报。从守汉开始通过盐漕两帮向内地销售精盐开始,两家的收入便大举增加。二十多年下来,当年为盐商们打工的苦哈哈们,已经扬眉吐气翻身做了主人。
靠贩卖官盐垄断引岸牟取暴利惯了的盐商们,不得不低声下气的向盐帮众人提出批发些上好细盐来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