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鼎1617-第1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械奈逄跹劭醋懦尚偷慕⒋戳钏蟮劬怠5彼勒饫锏暮艽笠徊糠止褪堑芽ǘ壬保椒⒌牟幻骶屠锪恕
其实,说出了便是一文不值。
这是笛卡尔将自己的坐标系理论研究成果应用在了实际生产当中罢了。大家都在影剧院、体育场之类的地方找过自己的座位,只需要按照票面上标注的座位号便可以寻找到自己的位置,这其实就是坐标系理论在日常生活之中最简单的实际应用。
笛卡尔将设计完成的飞剪船图纸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坐标,将每一个龙骨。每一块船板、每一个甲板都编著在这个坐标系内,同时计算好尺寸。
每一块船板、每一块甲板都有甲、乙、丙三个数据代表,三个数据所标定的位置就是这块板材在船上所在的位置。(是不是有点像在某个看台、某排某号座位?)将这些标注着尺寸、厚度、木材质量要求的数据一一的进行公开的招标,向南中各地的木材商人收购合适的木料。你们只需要将我们需要的木材按照提供给你的尺寸加工出来运到我指定的交货地点便可以依照合同契约获得货价。
这样一来。原本需要长时间进行木材风干、分解、加工成合适尺寸的环节便不再出现在南粤军制造舰船的工序之内。工匠们只是需要按照图纸上标注的,将一块块巨大厚实的板材与用熟铁打制而成的龙骨相结合便可以。
这样做,可以最大程度的将一些技术含量低的环节和工序外包出去,而且不必担心泄密。任何一个合同都是经过几大情报部门和船厂联合审查过,不管怎么拼贴也不会暴露出船只的设计方案,最大限度的做到了保守秘密。
同时,根据这群数学家的建议,这五条飞剪船除了舰体采取了减低海水阻力的设计之外,舰体结构也做了重大改动,充分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采取了三
角结构应力支撑法,这样一来,既节省了船舱内部的空间,也大幅度的降低了造价。
“这群红毛夷人当真是有些邪门!”郑芝龙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什么事情李守汉都要让这些人插一脚,但是不得不很服气的说一句。有了这些人,很多事情似乎变得很简单了。
“大人!航速统计出来了!”陈鹏很是兴奋。脸上甚至有些汗珠出来。
“到了多少?”
“十二海里!”
此言一出,顿时令水手们大为哗然。
同样是满载着货物,同这条飞剪船相比,福船的速度顶多是七海里,而郑芝龙们这五条船,除了有适应性训练的任务以外。更在船只的货舱之中装载了上万石的粗糖、烟草等物,准备运到福建等处交给隆盛行的商人们,这也是商号托他们代为贩运的一项业务。
这些经过粗加工的蔗糖,还有产自吕宋岛的上好烟草,按照南粤军的税收规定,都是要课以高额税收的。烟草。在地里采购的时候便要收百分之十七的增值税,还要在出场销售的时候收百分之四十的消费税,但是运到江南、中原等地却仍旧是供不应求。如此巨大的利益,自然令郑芝龙不得不多加小心些。
这也就是为何郑芝龙不敢将所有的风帆全数升起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就是这群水手。实在是太菜了。不过,扪心自问,郑芝龙也不曾遇到过在满载的情形之下依旧能够在水面上飞驰而过的船只。
“如此之船只,若是全数升起风帆,只运人不运那么多货物,便是从顺化王府往京城去一遭,只怕也是数日之内便可以往返。”
郑芝龙开始在心中仔细的盘算起来。
拜水师学堂开设的那些课程所赐,如今水师航行可以不按照参照物进行航行,也就是说,可以避开那些海岛,恢复到以星星所在位置等等因素,使用六分仪计算出自己所在位置的技术水平。
如果是用来运输货物,再将眼前这班水手彻底的历练出来,让他们不至于在面对在海上飞速行驶的时候被惊吓的手足无措嚎啕大哭,只怕这船的速度还能快些,至少可以达到福船的一倍以上。
郑芝龙并不知道,这样的船因为南粤军在南中地区多年的工业标准,完全可以形成流水线式的生产,只要他的水手能够迅速的培训出来,这样的船便要多少有多少。
以飞剪船作为快速部署、快速运输的主力舰船,以福船作为往内地大规模运输的船队,这样的梯次配备。是南粤军对于海上力量建设的共识。这样一来,几种舰船的各自优势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在厦门港交割了所运输货物的郑芝龙,正待要扬帆起锚,往顺化去。海面上却出现了郑芝豹的座船。
郑芝豹作为抚垦局的会办,专门负责福建、广东、广西、台湾沿海等处滩涂沼泽山林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和各处的移民等事项,此次到厦门,也是为了赶在腊月二十八的时候去顺化参加南粤军在宁远伯府举办的年底尾牙活动。
也有南粤军的老人称这样的尾牙活动为年终总结表彰会。
数月不见,兄弟二人都感觉到了对方身上的变化。
但是一时却又不知道该当如何说起,于是乎,“芝豹,你上我的船便是,我的船快。你我兄弟一道去,正好路上可以说些话。”
“便依大哥。”
船舱之中。兄弟二人却又不知道该从何处说起。这种由自己当家作主变成给别人打工的味道,也许只有他们自己才能慢慢的品味出来。
“芝豹,你此次到顺化,可曾有什么作为可以在尾牙上提起的?”半晌,郑芝龙才开口。他关心的是这些日子弟弟的工作成绩。既然已经在李守汉的旗帜下了,那么,要想在南粤军这个大团体里安身立命,让别人看得起郑家兄弟,就要拿出些真本事来说话。
郑芝豹也不多说话,示意手下人取过一口藤箱。藤箱之中整齐的摆放着四口小小的锡质小罐子。
“大哥,这就是我这一年来的成绩。”
从春上三月间兄弟数人被俘。纵横东海、称雄东亚海域多年的郑氏集团被南粤军彻底吞并,郑芝豹接受了抚垦局的差使,在上述地区进行对一些荒僻土地进行茶叶、桐油等经济作物的试种。
“这是在台湾山林之中移栽的几棵茶树,秋天采下来的茶叶,虽然不能说是味道品质如何,但是。却也是在台湾过了一夏天、一秋天,说明茶树能够在台湾活下去的。”
“这是我在广西海滩滩涂盐碱地附近种的,桐油籽。”
自豪的指着那四个不起眼的锡罐,郑芝豹侃侃而谈。
桐油,这种优秀的带干性植物油。具有干燥快、比重轻、光泽度好、附着力强、耐热、耐酸、耐碱、防腐、防锈、不导电等诸多的物理优势。
对于南粤军的工业来说,它是一件不可或缺的原料和组成部分。建筑、机械、造船、兵器、车船等防水需要它,防腐需要它,防锈需要它,士兵的雨披需要它,火炮的炮衣需要它,大量印刷、免费发放给各地学堂学童的书籍课本需要它,大量出口江南赚取海量金银的肥皂、香皂需要它,甚至是在农田里用来除害虫的各种试验性药物、治疗烧伤、烫伤的药物也需要它。
为了这些,南粤军不得不用大量的物资、武器、盔甲、布匹等物同各处各种势力进行交易,以换回桐油。
作为石柱土皇帝的马家,秦良玉用桐油换回了她扩充军队、恢复元气、休养生息的武器盔甲农具布匹,拉起了不亚于白杆兵全盛时期规模的队伍。
而在四川各地流窜的张献忠、罗汝才二人,也将这种不能人吃,只能用来刷漆的液体,作为可以比拟黄金白银的硬通货来看待。
顺江而下,在大别山之中盘踞多年的回革五营,更是将大别山之中的桐油树林当成了一项重要的军饷、军械来源,每年都有数千石的桐油运过长江,到南京进行交割,换来自己需要的各类物资。
广西温暖湿润的气候,不亚于是桐油生产、桐树种植的天堂。这种作物,几乎在广西各州各县都有种植,但是,郑芝豹决心要把它的种植活动提升到一个更大的规模。
在接受了这个抚垦局会办的差使后,郑芝豹便派人用数万银元收购了大量的桐油籽,并且命人带着大量的银元、布匹、粮食到广西正在进行修路活动的李华宝处,请这位二公子派人带着他们去见各处归顺的土司、土知府,将桐油种植活动作为对这些归顺土司的一项经济活动。
“这是三年桐、这是五年桐。是我在广西各处土司那里进行大量推广种植的品种。”
捏着从锡罐里取出的几粒桐籽,郑芝豹脸上露出了一抹狞笑。
郑芝龙很清楚南粤军的这种做法之中隐藏的无限杀机,和茶叶一样,桐油这种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的作物一旦在那些土司所属的地区内推广,势必大大的压缩粮食种植面积。
到了那个时候,这些土司便是想造反作乱,只需要断了他们的粮食等生活物资的来路,这群人便是一群瓮中之鳖。
ps:
月初了,求一下月票。
正文 第四百四十六章 捷报传来
缅甸史书记载,缅甸蒲甘王朝的创建者、在缅甸历史上和莽应龙、阿瑙帕雅一道被称为缅甸历史上的三大民族英雄、有着缅甸的阿育王之称的阿奴律陀在即位之后,推广为了推广小乘佛教不惜发动宗教战争。
斑斑青史上面这样,写道为了夺取佛牙,阿奴律陀尽起全国之兵分水陆两路讨伐无道天朝。这场战争便发生在大约五代十国末期或是北宋初年的时候,为了佛牙的事情,我大缅甸征集了八千万大军讨伐无道天朝。其中水陆计有战船80万只、大军8000万,陆路计有两路大军,每路3600万。(8000万人?尼玛的,如今的缅甸也未必能够动员起来8000万适龄人口作战吧?还有80万只船?)
然后天朝乌底勃瓦(南诏国王)派遣2600万大军迎战,鏖战三个月后损失惨重,中国方面十万人被俘、二十万被歼。但是中国方面的军队源源不断,最终缅军力不能支,只得选择了转进。
然后中国乌底勃瓦据守城池不出,阿奴律陀亲率麾下四员大将乘坐神驹来到城外寺庙,只见乌底勃瓦的国师带着十万侍卫居于寺内。(这个国师带人住的这座寺庙有多大?难道住在了奥体中心这样的建筑里?一座寺庙竟然能够包容下十万人居住,果然是佛法无边!)
这一日有一群割草喂马的人到了缅甸军营附近围观,竟然将为数多达七千二百万的军营围了一个水泄不通。(嗯?是不是作者的电脑中了病毒?几个割草的人竟然能够把7200万人的军营围起来?)
但是,虽然人马众多,却也难以抵挡中国人的人海战术,阿奴律陀也只能坐着九宝金筏领着人马南下孟国的勃生转进。他手下的两员大将,阿南达毕西、仰达毕西二人,在鄂仓兵败后,退守马勒外山东部筑城抵抗。两员大将口衔仙丹,跃上空中。在距离地面15、16肘尺的高度来战中**队。阿南达毕西因中众神格斗间所射之箭,坠地身亡。
但由于中国人多势众,缅军即便有仙术也难敌人海战术,然后被迫撤退。中**队紧追不舍。将领们只得约束部下撤退,先退回都城蒲甘,发现上起国王下至全城百姓都已经发挥诱敌深入的战略战术转进到孟国的勃生去了。中**队一路紧紧追赶,一直追到了德右。
(啪!有人丢了一块砖头到了作者眼前,“平日里胡编乱造些我们也就容忍了,没后宫不暴兵不是爽文,没有让黄太吉不停的上前送死我们就不说啥了。如今明明是写历史,你居然玩起修仙玄幻的那套东西来了!一会8000万军队,一会口衔仙丹,陆地飞腾的。是不是很快就要元婴养成。白日飞升?”)
(“这却不是在下有意胡说八道,这些东西就是出自于19世纪缅甸贡榜王朝的官修史书《琉璃宫大王统史》,有兴趣的人可以找来,当成西游记或者封神榜来读读!”)
听得了李沛霖一本正经的将这十分荒谬的事情说完,不由得王德化由惊愕逐渐变得脸上带着笑意。跟着实在控制不住,率先捧腹大笑起来。他这一笑,他身边那些早已忍的十分痛苦的小太监们也跟着笑出声来。
“李先生啊李先生!想不到你如此端方严肃的人却也如此的诙谐,哎呦!您可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