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夺鼎1617 >

第137章

夺鼎1617-第137章

小说: 夺鼎161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冉约旱牡障挡慷幼氨钙鹄础2凰灯炷诘呐灼於「龈龆际窃谌疤椎幕∩嫌旨幼傲艘患现行丶祝龅搅松砼慵纂小8庑┥吵≌髡蕉嗄甑睦险绞坑旨由狭艘徊惚;ぃ俺5谋骰旧衔薹ㄉ撕Φ剿恰

    鳌拜兄弟两个稍微碰了一下头,便做出了决定,鳌拜领着两千骑兵为前锋,图赖领着其余人马在后面压阵。照着两兄弟的话,对面的骑兵不过两千人,便是镶黄旗上去一千人也是给了吴三桂面子了!何况一次便压上五千人?!

    鳌拜狂妄也是有些道理,他身后,神情漠然整理着马匹兵器的那些镶黄旗骑兵,那个不是战斗经验极其丰富的人物?全数都是按照八旗的标准披甲征战多年的!其实。在两黄旗、两白旗之中,便是未披甲旗丁,也大多弓马娴熟,身上都有一套镶铁棉甲,战斗力甚至可与明军中的家丁相比。

    更不要说鳌拜亲领着的那数百名将胸甲上又涂了一层水银色。铁甲在夏季烈日下闪闪发光的巴牙喇兵,更是精锐中的精锐,他们决心死拼,威力战力不可小视。

    而且,在这个狭小的战场上,五千骑兵也确实施展不开。

    再说,根据以往作战的经验。明军骑兵,也很少有敢与清骑对冲的情况,大多都需要车营的保护,或者是在城头炮火的掩护下才能与清军骑兵作战,这也就是所谓骑墙打。这里面固然有人的缘故。也有马的缘故。明军之中,将马料克扣卖掉的事情已经是风行流传的。战马羸弱又如何发力猛冲?论阵形密集,其实清国骑兵,远比明军骑兵严整,毕竟他们组织力更为高超,马匹更为优良。

    鳌拜向左右望望。目光所及中,清军骑兵他们那种漠然的神情,冷漠或平静的眼神。似乎不是去生死战场上拼杀,而是前去亲戚家赴宴,或是参加一次收获注定丰富的围猎,整个阵列上空弥漫着一股强烈的杀气,每个人都有若一柄在刀鞘之中渴望饱饮鲜血的利刃。

    “杀奴!”

    “杀光明狗!”

    几乎是同时,吴三桂和鳌拜两个大吼一声,指挥手下骑兵开始了向对方的冲锋。

    吴三桂的家丁们,在他的带领下,挥动着手中的兵器,大声吼叫冲向清军骑兵的阵列。

    吴三桂策马挥舞着马槊冲在锋矢型阵列的前端,身后几十名亲兵紧紧跟随奔辅而战。一面吴字大旗被身后的掌旗官高擎在半空中烈烈舞动,引导着身后如潮的骑兵冲锋向前。

    同样的,在阵阵响彻半空的嗥叫声中,两千清兵随鳌拜滚滚而去,鳌拜的左手紧紧抓着缰绳,他的右手舞着一把重达三十多斤重的女真重剑,一马当先,冲在最前。一个家奴舞着他的大旗,紧紧追随身旁。

    受此鼓舞,那些清兵同样争先恐后跟在后面,前方一色的重甲兵及巴牙喇兵,后面才是轻甲及未披甲旗丁前来。他们密集冲来,己经无所谓战阵,要的就是一股血勇之气,要的就是这股威势将对面明军吓倒!

    两百步时,他们还是策马慢跑,慢慢他们催动马匹越跑越快,越跑越快,最后汇成一股冲击洪流。

    蹄声翻滚,尘土飞扬,大地在铁蹄击打下似乎颤抖。

    重甲骑兵冲击,果然威势非同小可!

    双方野蛮地撞在一起,长枪对长枪,马刀对马刀,毫无花巧,都是硬打硬的搏杀。

    人马交错中,瞬间就是死与生的距离,双方都有人惨叫着落马。

    不到一个照面,双方便各自有至少百余人落马,转眼便被疾驰而过的马蹄踩成肉泥。

    鲜血伴随着阵阵惨叫声和到处乱飞的碎肉残肢,一下子,两支骑兵的前阵与中阵便被对方骑兵对穿对过!

    随后他们擦身过去,用马刀重剑,用虎枪、用骨朵、用长矛,钩镰枪,鎲钯大棒搏斗。

    骑兵对战,比的就是手快眼力,往往一个回合就被对方刺落马下。借着马力。甚至不需要花费什么力气就可以将对手杀死。就算没死摔落马下,乱马奔蹄中,很快就是被踩成肉泥的下场。

    论起个人武力技艺,吴三桂的这些家丁并不比镶黄旗兵马差。真的拼命,武力比起那些巴雅喇兵来也是相差无几,就算不能保持一比一的伤亡,那伤亡率也不会超过二比一。

    而且清兵的阵列,其实不算骑兵阵列,而是骑马步兵队列。每队人中。还是轻甲在两翼或前方,重甲在后面或中间,双方距离二、三十步时,他们还射来箭矢,投来标枪。铁骨朵等物。

    这样的战术对付那些衣甲不全的明军普通营兵来说自然是百试百灵,每投出一件兵器都会有所收获。但是,对付这些同样身披重甲的吴三桂家丁来说,便是效果欠缺了。

    就算同清军身披三层重甲的精锐巴雅喇兵相比,吴三桂的骑兵士气也未必差到哪里去。

    断肢与血肉乱飞。蹄声并吼声如雷,数千名明清精锐骑兵,便在这双方统帅面前上演了一幕最为精彩的古典骑兵对决。

    乳峰山上,满蒙亲贵们看得有些心惊肉跳。

    若是明军各部都是如此强悍,此次锦州之战,究竟要打成一个什么样的惨烈之状?明军死人死得起,我大清兵可是人丁宝贵!更有那外藩蒙古札萨克们在心底暗自盘算。如果是自己所部骑兵遇到这样的明**队,会打成什么景象?自己的骑兵可没有那么多的盔甲,顶多就是顽羊角弓箭和弯刀,便是披甲人都很少。

    “到底是中原天朝大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场战事。究竟是谁胜谁负也未可知。”

    一时间,山顶上一片沉寂,同刚才的欢声笑语相比判若云泥。

    不过,为了打破这种尴尬的气氛,黄太吉开始点将了。

    “安平贝勒。当日你两红旗最早与南蛮军在明国交手,你们送上来的奏折之中也曾经说过南蛮军骑兵骁悍。据你看,眼前这支明国吴三桂的骑兵,比起尔等在济南遇到的那支南蛮军相比如何?”

    镶红旗固山额真杜度虽然心中一万只羊驼反复驰骋践踏,问候了无数遍黄太吉的生母,对他这种当着大庭广众之下**裸的打脸行为很是不满,但是人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只得略微弯弯腰,心中犹有余悸的为众人做起对比。

    “此部吴三桂骑兵虽然彪悍冠于明军各部,但奴才观其军阵,较之我大清八旗铁骑来说仍旧相去甚远,只要我们运用得当,将士奋勇,破之不难。但是,南蛮军便不同了。”

    “嗤!我看你是被南蛮杀破了胆!在这里为其吹嘘,掩盖尔等的胆怯!若是此辈落在本王的手中,本王定然令他们看看我正蓝旗的厉害!”一旁黄太吉的长子肃亲王豪格粗声大气的抢白起杜度来。

    杜度的脸色涨红,转眼又变得惨白,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不敢,只得胸脯一阵起伏,犹如风箱一般。在他身旁的硕托,则是一把拉住了他的手腕,示意他不要多说。

    山下,两军的交锋已经经历了第一波次的高峰。

    两支骑兵都经历过了一次对冲对撞,体力和精力都有所减少,就连胯下的战马也开始粗重的打起响鼻,有些喂养的不是很精细的战马,嘴角开始出现了白沫,四条腿微微开始发抖。

    吴三桂和鳌拜两位指挥员各自摇动手中的兵器,示意手下人重新集结,准备再行冲击一次。

    骑兵们在号角声中重新集结列队,准备再次重复一下方才的冲锋。

    鳌拜打量了一番周围的兵士,刚才的一番激战,让他手下这两千骑兵损失了大约二三百人,而对面吴三桂那里应该也在此数。刚才两军交战的战场上,倒卧着的尸体,正在濒临死亡的伤兵,还有那些无主的空鞍战马,满地的断弓残枪,都说明了刚才那一仗的惨烈。

    两军之中,都是身披重甲的精锐骑兵,所以对他们造成伤害的大多是那些铜锤、骨朵、飞斧之类的远程投射兵器和骑兵们手中的虎枪和丧门枪等物,借助战马的巨大冲力,一枪刺出,往往便是一条性命了解。

    不过,眼下不是哀吊惋惜的时候,鳌拜催促着手下士兵赶快列队完成,准备同对面的这群乌鸦再战一场。

    后面为他压阵的图赖派人前来询问,是不是让正黄旗的兵马替换一下,被鳌拜严词拒绝,笑话!对战这支明军,还用得到两黄旗五千骑兵车**战?

    一个牛录一个牛录的骑兵整顿完毕,有那战马消耗体力太多的,也迅速被家奴将替换的战马牵来更换。
正文 第四百七十二章 第二局:骑兵上!
    站在乳峰山上观战的满蒙亲贵们,一个个心惊胆寒。

    两军接战不到一刻钟的时间,三顺王的火器营便被打得垮了下来,近万人的军队溃不成军,被从两翼冲上来的吴三桂军骑兵从旁冲击,将溃退的军队截为两段。

    瞅准了汉军旗溃散的时机,吴三桂同吴标派在他身旁的联络官商议了几句,当即立断的下令,手下的两千骑兵全数压上,将溃退的孔有德所部由南向北截为两段,将其分割包围之后,全力阻隔包围圈内的汉军旗突围,同时,阻击前来救援的建奴八旗兵马。

    “请将军转告宗兄,包围圈内的这群狗贼便交由贵军,若有奴骑前来,便有我部处置!”

    豪气勃发的吴三桂,从靴筒之中将一把竹签子尽数丢向半空之中,“孩儿们,随我上!”

    今天这一仗,有胜无败,模范旅已经将奴骑的气势打了下去,此时不出全力,如何在众人面前,特别是几位大人面前显现出自己的本事?岂不是风头都被吴标夺去?

    一声令下,吴三桂的骑兵家丁们口中发出阵阵呼啸和怪叫,各自策马跟随主帅向溃退的汉军旗冲杀。

    吴三桂带兵虽然军纪严酷,但是却并不寡恩,相反,同手下的军兵相处的关系都不错,所以,不论是家丁也好,普通营兵也好,吴三桂能够做到得士之死力。

    今天,养兵的效果便看到了!

    善于公关待人接物是一回事,御下宽厚是一回事,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吴三桂作为辽西将门之中佼佼者的骄傲,从内心深处来说,他的傲气不比任何一个世家子弟来得差。

    在京师时,他也曾经在应酬场合见到过李家的几个公子,每当看到李华宇们神气活现的样子。他心里就不舒服。凭什么?大家都是靠着老子才能够登堂入室,当年自己五十三骑家丁闯阵救父扬名天下的时候,你们李家这几个小子还不知道在哪呢!一朝得志便猖狂,真是看不顺眼。

    不过。静下心来,便是心态平和了许多。李家同他吴家、祖家一样,都是因为手里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一块重要或者富庶的地盘,才能在朝堂之中立足,所以,不管怎么样,手中有一支军队,一支听从自己号令能打硬仗、打胜仗的精兵,才是最要紧的!今天,就是要在督师大人面前显显威风!也让同僚们看看。辽东军中,唯有关宁军能战!关宁军中,唯我宁远军能战!

    他的骑兵开始缓缓提升速度,由金莲碎步,变成小步快走。接着变成了慢跑,转眼间成了疾驰。三里,二里,不到二三百步,在溃兵眼里他们的衣甲马匹都看得越发清楚。

    如泄了堤了潮水般,数千明军骑兵,旗帜如云蹄声如雷。在乳峰山脚下清军阵地前快速涌来。

    转眼间,两股骑兵的洪流便在乳峰山脚下迅速交汇,向着对方的来路猛扑过去,铁蹄之下,满是溃兵的血肉和脑浆。

    “冲过去!不要顾及首级!”

    吴三桂一面挥动手中马槊快速攒刺将阻挡道路的溃兵刺死,一边大声叫喊督促手下家丁队官不要与小股溃兵纠缠。迅速完成合围之势才是要紧。

    一些溃散的汉军旗火铳兵见前方无路逃走无望,索性将腰间套筒刺刀取下,在铳管上一套一拧,将火铳变成一支短矛,狂叫着回头。准备与追杀的明军骑兵拼命。

    不过便是拿破仑和威灵顿的那个时代,火枪的运用战术已经十分成熟,步兵若是想要在平原地带对付骑兵,也只能结成方阵,依靠集体的力量进行防御。零散的步兵如果不能结成军阵,如何是骑兵的对手?

    何况这些火铳兵几时训练过用火铳铳刺来进行白刃战?用手中的刺刀来对付疾驰而来的骑兵?火铳兵以零散状态来对战求战求胜心切的吴三桂骑兵,等待他们的只能是死路一条。

    一个个家丁骑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