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夺鼎1617 >

第136章

夺鼎1617-第136章

小说: 夺鼎161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奇怪!三十个火枪手还排成五列,每一列不过六个人,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开火!”

    在距离最近的几个小队不到四十步的时候,吴标下令开火,准备用急如暴风骤雨的弹丸,将这前出的部分打掉之后逐一平推过去。

    爆豆般的火铳响起,一片硝烟升腾,对面二十余个两白旗的火铳兵倒下。

    借助着藤牌手的遮蔽,第一轮火铳打击并未取得洪承畴们预想的那样辉煌的战果。除了藤牌的遮挡效果之外,两白旗火铳手的前后错落配置,将火铳的杀伤力降低了。

    在模范旅进行第一次齐射之后,两白旗的火铳也开始射击。

    与模范旅的排队齐射不同,他们是几个距离南中军最近的小队同时射击。而且按照队列,在队前藤牌手的护卫遮蔽之下,五列火铳兵此起彼伏的进行不间断的射击。五列火铳手打完之后,不论射击效果如何,立刻向后急速退去,退至百步以外重新进行装填。

    同时,后续的几个邻近方队立刻上前进行同样的射击。

    两白旗的火铳队便如同一部机器一样,此进彼退,循环往复。向着不远处模范旅的队伍开火。

    一时间,双方阵列中不断有人发出闷哼之声,被飞来的弹丸击中,或是干脆一枚弹丸击中了铁盔。打得脑浆迸裂。

    “砰砰砰”、“卟卟卟”火铳声响个不停,一道道绚丽的火光从铳口喷出,同时还伴随着大量浓密的硝烟,在两支军队上空凝结成一层厚厚的烟雾。

    两白旗的火铳手们,则是利用伏虎开山阵有效的拉开了与模范旅的对射距离,同时利用藤牌将迎面飞来的弹丸尽量遮挡,以掩护火铳手,提高火铳手们在这弹雨纷飞战场上的生存几率。五列火铳手,虽然每一列都不多,但是却保证了火铳发射的连续性。在一个时间内对南中军那些发射火铳后来不及转身回撤,装填弹药的铳手们以致命的打击。

    转眼之间,双方便有数百人倒在了火铳对射阵前。

    在双方军阵的后方,各自的主将们看得这一幕看得目瞪口呆汗流浃背。

    “建奴之兵马强悍,箭利弓强。刀枪犀利,既已胜我多矣,且近来火器又足与我相当,孰意我之奇技,悉为彼有。目前我所恃者,不过火器者,而今彼得孔有德叛贼之助。则敌不但有器,而今且有用器之人矣……”

    在帅旗之下,洪承畴远远望着两白旗的包衣牛录用娴熟的伏虎开山阵法同模范旅的排队枪毙打了一个旗鼓相当,双方不断的有人惨叫一声倒地不起,紧接着随后有人迅速上前补充他的空位。

    在乳峰山上,黄太吉看着十四弟的家奴操演多时的火铳阵法。竟然同南蛮军打了一个平手,不由得也是心潮起伏。这个家伙,不声不响的便练了这支强兵出来,如果他居心叵测,那么。。。。。。黄太吉眼睛的余光往山下的两白旗大营望去。他已经开始在筹划如何削弱解决两白旗日益做大的计划。

    “丢那妈的!打下去!打下去我们广东人和你们四川人在这里才有饭吃!不然的话,咱们都是一个死!”

    吴标在中军跳下马来顿足大骂。短短的十几分钟内,他的模范旅至少有二百余人阵亡。

    这些从数千里之外赶来的士兵们知道,今天自己如果溃败了,在这辽东地方,只怕等待自己的便是无尽的嘲讽、冷眼,最后冻饿而死的下场,同在内地作战不同,在内地作战溃败了,散兵游勇还可以结成匪帮、杆子、马贼之类的去打家劫舍,在这里,数十万人生死搏杀的战场上,如何生存下去?只有拼死作战!与其说让人欺负,最后冻饿而死倒不如英勇的战死。而那些两白旗的包衣们,想的则是如有人敢后退,全队皆斩的那条残酷纪律,尽管脸色如瓦一般青灰,也只得机械的装填弹药,举铳、射击。

    “不能这样了!让两侧的长枪兵冲上去!刀盾兵随后!”

    看看对面的硝烟结成的浓厚烟雾,计算一下,大多数火铳兵应该打了两到三发了,正是需要冷却铳管的时刻。吴标立刻下令,火铳兵原地不动,长枪兵和刀盾兵冲锋!

    “杀鞑子!”

    阵阵怒吼声更是让领着骑兵在两翼护卫的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瞠目结舌,方才与鳌拜的血战,让他损失了二三百人,不过却也斩获了稍微多一些的首级,还有不少的铠甲、战马兵器等物算起来还是得大于失。不过,高达一成的伤亡率,让他的部下们很是士气低落,十分沮丧。

    以他的眼光看来,吴标的军队打到这个程度,不溃散、不崩溃,已经不愧为模范旅的称号了,居然还有勇气令长枪兵和刀盾兵上前肉搏。吴三桂顿对自己的这个同宗兄弟愈发的刮目相看了。

    就在他胡思乱想的这一刻,模范旅的长枪兵和刀盾兵已经冲到了距离他们最近的两个牛录跟前,手中长枪向前猛刺。

    随着长枪的刺出,那些兵士们口中不住的低声叫骂着,每一次向前刺出,都伴随着惨叫声和利器刺进身体发出的噗噗声,以及鲜血迸飞的景象。

    两白旗的包衣兵没有想到在打得热火朝天的火器对战时,吴标竟然命令长枪兵向前猛冲,用长枪大刀来和自己说话。一时间队形立刻变得有些混乱。

    要知道,冒着敌人的火铳火炮冲到近前用大刀长枪来对战,并且将敌军阵型驱散,这种战术一直都是建奴对明军使用的不二法门,今天这是怎么了?双方拿错了剧本不成?

    虽然这些火铳兵都有铳刺,但是因为安装了套筒铳刺,势必装填就要麻烦些,各个牛录章京们便没有下令上铳刺,结果,当数百名长枪兵挺枪杀来时,这些只有一根光秃秃铳管的火铳兵们立刻悲剧了。

    两支同样是使用火铳为主的冷热兵器并用的军队对比起来,模范旅的火力和装备并不占特别的优势,他们营伍之中还有大量的火绳枪,而多尔衮苦心经营的这些包衣兵,可是一色的燧发枪,其中还有几个牛录用的是原装正版的南中火铳。

    模范旅强过两白旗和三顺王火器部队的地方,便是纪律和训练。
正文 第四百七十三章 第二局:骑兵对骑兵!
    鳌拜和吴三桂在很多地方都有相似之处。

    两个人都是各自的朝廷之中的统兵战将,都是出身将门。都是被各自的皇帝欣赏、重用、少年得志的人物。

    出身辽西将门,十三岁便闯阵救父一举成名的吴三桂自然不必说。而鳌拜,则是出身满洲八大贵族的瓜尔佳氏。伯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是清国开国元勋之一,二哥卓布泰同样是清**功卓著战将。鳌拜本人亦随皇太极征讨各地,战功赫赫,是其深为依重的心腹。

    天聪八年,鳌拜授牛录章京世职,崇德二年,鳌拜为前锋渡海搏战,征讨皮岛,鳌拜主动请缨,以轻舟精锐,快速推进,直插该岛西北角之要害阵地。这一路是这次进攻的关键所在,并与准塔一同向阿济格立下军令状:“我等若不得此岛,必不来见王。誓必克岛而回。”攻克皮岛之后,黄太吉大喜过望,亲自撰文祭告努尔哈赤,以慰其父在天之灵。皇太极认为皮岛虽是区区一岛,但攻克之意义远在占领重城要地之上,所以下令对诸将士从优奖励。鳌拜以首功,被赐号“巴图鲁”,进三等梅勒章京。而且加恩加世袭六次,准再袭十二次。

    排行老三的鳌拜,二哥卓布泰、四弟巴哈、六弟穆里玛以及叔伯兄弟图赖(费英东之子),都是清初军功卓著的战将,只有五弟萨哈、七弟索山功绩不是那么明显。

    早在天聪五年,时任巴牙喇壮达的鰲拜,率领甲兵二十四驻守骆驼山,明军四百夜劫营,结果被鳌拜等人斩首二百余级,得马十六匹,后擢升为巴牙喇甲喇章京。

    两个各自阵营之中的少年得志之人便在这松锦战场上宿命的相遇了。

    在历史上吴三桂曾经与鳌拜有过两次交手。第一次便是这次松锦大战,第二次则是密云大战,结果两次都是吴三桂完败。尤其是松锦大战,吴三桂干脆是单骑逃回宁远城,真正的全军覆没,输得不能再输。败得不能再败。

    不过,深究原因,这两次战败的责任也不能完全推到吴三桂头上。松锦之战战败的主要原因是洪承畴重前权轻后备,被建奴军队乘机迂回穿插迂回至明军后方,切断了明军粮道与归路,引起了军心士气崩溃,而王朴等人更是在约定同时突围时率先逃走,这才导致了明军全军覆没。在某种意义上讲,平西王身为部将,又是别人率先逃走的受害者。当然不能承担这个战略决策失败的罪责。

    密云大战则是明军主帅范志完胆怯畏战,不敢派遣援军,让平西王在前方孤军奋战。十三岁就闯阵救父、成名还在鳌拜之前的平西王就是有天大的本事,遇上猪一样的战友也是徒叹奈何,输得理所当然。

    不过。这次,二人首次在各自统帅眼皮底下正式交锋,却是要显示出各自的浑身本事来!

    “是奴贼两黄旗的军马!”

    在明军大营前观战的洪承畴,自然有人为他介绍对面的敌军番号。

    从两军开始接战以来,洪承畴和他手下的马科王朴唐通白广恩杨国柱左光先等总兵,便被眼前眼花缭乱的景象惊呆了。

    吴标所部模范旅的一连串精彩整齐的变阵动作,士兵顶着汉军旗的弹丸身旁不断有人倒下却能坦然行军如故。一直行走到敌军阵前,双方以几乎毫无生还之计的距离上,不停的以火铳对射。

    只两轮齐射,便将先后给了三位大明总兵吃了暴亏的孔有德等人火铳兵,打得抱头鼠窜,之后更是以火炮轰击。令其溃不成军。

    紧接着,吴三桂的骑兵乘着吴标所部收拢部队打扫战场清剿残敌之际,大队杀出,如同砍瓜切菜一样将那些溃败的汉军旗兵勇斩于马下。

    “禀督师大人!吴将军三桂总兵禀报,眼下业已斩获汉军旗兵勇人头一千一百余颗!甲胄兵杖无算!”

    “禀督师大人!我部模范旅业已斩获贼火铳兵一千七八百颗。俘获不在其中,俘虏人数正在清点之中!”

    一道道不断送来的捷报和流水价押送下来的俘虏、缴获的军器甲仗,看得众位总兵副将们眼热心跳不已。

    “早知道如此,当初当真应该同这两个家伙一道冲出去杀敌了!”

    几乎所有的总兵都是心中懊悔不已。

    只有宣府总兵杨国柱则不为所动,只管举着高价买来的望远镜观察着战场上的变化。

    建奴两黄旗兵马投入战场,令这些统兵大员们的心情由懊悔未能参战去捡便宜,一瞬间变成了心惊胆战,夹杂着些许幸灾乐祸。

    “该!那奴酋黄太吉亲领的两黄旗兵马又岂是好相与的?两位吴将军,往生极乐早登仙界吧!”

    在双方各自统帅的注视之下,两支骑兵开始缓缓的接近。

    吴三桂发现从乳峰山下冲来的这支骑兵,立刻收拢手下家丁,列开队形缓缓的迎了上去。吴三桂身边的这一千家丁,一色都是身披黑色斗篷,头上顶着黑色铁盔,身着南中胸甲,内中或是锁子甲或是棉甲,俱都是身披着两层甲胄。一千人的队伍在沙场上奔跑起来,亚赛一道黑色的狂飙。吴三桂的这支家丁队伍,在辽东战场上,被敌我双方私下里都唤作乌鸦兵。就是因为他们一色全黑的装束。不过,盔甲虽然整齐划一,不过,骑兵手中的装备却是颇为复杂,从弓箭、马刀,钩镰枪,鎲钯,大棒等冷兵器,到三眼铳等热兵器,甚至在吴三桂的身旁,几十个亲兵马鞍上还挂着双管精细马铳。有什么样的武器就要打什么仗,武器装备决定了战术原则。这些武器需要挥动的空间较大,所以骑兵的队形便不能太密,吴三桂指挥着手下骑兵列成了锋矢阵,准备迎战对面的两黄旗骑兵。

    鳌拜兄弟两个率领的这数千人马,更是两黄旗之中的精锐。两黄旗作为黄台吉亲领的嫡系部队,自然是八旗之中的顶尖儿,是黄太吉用来对付、压制其他各旗的一柄利剑。

    这几年通过与山西商人的贸易走私,从九边各镇手中购买到了不少的南中甲胄。作为八旗统帅,掌握分配大权的黄太吉,自然要先将自己的嫡系部队装备起来。不说旗内的披甲旗丁个个都是在全装铁甲的基础上又加装了一件南中胸甲,做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